中国音史考试必备.doc_第1页
中国音史考试必备.doc_第2页
中国音史考试必备.doc_第3页
中国音史考试必备.doc_第4页
中国音史考试必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刘宝全(18681942) : 京韵大鼓演员。原名毅民,河北深县(今深州)人。初在农村说唱木板大鼓,后到天津,先后师从宋五、胡十、霍明亮。曾一度改学京剧。从其他曲种和戏曲艺术中吸取养料,依照北京语音创造了京韵大鼓。嗓音宏亮清脆,音域宽广,唱腔丰富多变,世称“刘派”。代表作有丑末寅初长坂坡、大西厢等。2越剧戏曲剧种。源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浙江、江苏、等地。清末由浙江嵊县一带的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初名“小歌班”、“的笃班”,曾名“绍兴文戏”。1923年起出现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剧团,称“女子文戏”,并逐渐取代男班。1938年改名“越剧”。40年代进行改革。主要唱腔有四工腔、尺调腔、弦下腔等。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 3华彦钧小名阿炳,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他在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乞讨为生的漫长岁月里,即兴创作了很多唱词和器乐曲。主要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其中二泉映月,意境深邃,旋律起伏跌宕,清劲深沉的演奏,表现了他饱尝辛酸的悲抑感受和坚强不屈的性格。4工部局乐队这是20世纪在上海英租界建立的一支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的职业性管弦乐队。作为管弦乐队的编制,正式建立于20年代初。常任指挥是意大利钢琴家、指挥家马里奥帕奇。乐队成员最初一直是由外籍演奏家来担任,其中有些演奏员还同时在国立音专兼任教学(如富华、佘甫磋夫等),至30年代中期逐步吸收一些中国的演奏家加入。由于它是当时在中国唯一一支有水平的交响乐队。曾对我国许多音乐家及音乐爱好者影响硕大。5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19年。,元月,在北京大学音乐团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由蔡元培为会长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先后组建了分为国乐西乐两部的古琴、琵琶、丝竹、昆曲、皮黄和钢琴、乐队(西式室内乐与管弦乐)等组,并设中乐唱歌班、西乐唱歌班、丝竹改进会等,聘请肖友梅等作为导师传授音乐。6上海国立音乐院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学院。初由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主持一切,后又由其代理院长,翌年12月27日肖友梅正式聘为国立音乐院院长;1929年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老师有肖友梅、黄自等学生有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为代表。7丰子恺原名润,1919年取字子恺,浙江桐乡人,他是一位美术家,是中国漫画的创始人,他是李叔同的学生,长期从事美术音乐的教育工作,所创书刊有孩子们的音乐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等涉及乐理、和声、曲式、乐队、音乐演出形式等广阔领域,在音乐理论上颇有建树。8国乐改进社近代民族音乐社团。1927年由刘天华、郑颖菲、等35人署名发起, 5月15日宣告正式成立,由社员中“干事社员”选出执行委员会,刘天华被推举为总务主任,实际主持该社。又聘蔡元培、杨仲子、刘半农、萧友梅、赵元任、和日本的田边尚雄等13人为名誉社员。活动内容:(1)组织演出举办各种民族器乐演奏会(2)创办民族器乐作品(3)进行民族器乐改良(4)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间音乐(5)编辑出版音乐刊物、出版期刊音乐杂志十期。8大同乐会近代民族器乐演奏社团 由郑觐文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其宗旨是研究中西音乐,促进世界音乐文化之大同。成员多为文人和职员。弦乐社在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最为活跃。10齐尔品(18991977)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在中国于1934年委托萧友梅,在音专举办“征求由中国风味之钢琴曲”贺绿汀的钢琴小品牧童短笛荣获头奖。从此列入齐尔品音乐会演奏节目单中。为中外音乐交流和中国音乐走向世界作出贡献。11牧童短笛贺绿汀的钢琴曲,在“征求有中国风味之钢琴曲”中获得一等奖。此曲以其质朴优美的民歌风旋律,流畅自如的对位化写法,与中国风曲调相谐的和声,以及变化再现的三声部结构,如同笔法简练的水墨换一般的营造了中国式的诗情写意,被公认为的是中国民族风格钢琴曲的奠基之作。12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酝酿,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前后形成热潮,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时达到最高潮,是一次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群众爱国歌唱活动。13刘雪庵(19051985)作曲家,出资创办音乐期刊战歌,刊载,传播抗战歌曲,此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活动。代表作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等,钢琴曲中国组曲以及话剧屈原的配乐等。14吕骥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音乐理论家,出生于湖南湘潭,创作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歌曲广为传唱,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理论研究涉及了社会音乐生活、音乐功能、音乐创作、音乐表演、民族音乐、音乐美学、音乐史等多方面的领域,获得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发的“终身荣誉勋章”15马思聪马思聪,广东海丰人,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教育家、指挥家,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第一回旋曲思乡曲等,马斯聪的音乐创作题材丰富,曲子自由展衍,给人以清心悦耳心旷神怡的感觉。16谭小麟原籍广东开平,出生于上海一封建大家庭,作曲家,短促的生命和不长的创作经历,使谭小麟未能尽展其才,主要作品有木管三重奏湖上春光室内乐性质的声乐曲二重唱金陵城女生三重唱清平调无伴奏合唱江夜艺术歌曲别离,自由的运用乐音、节拍、节奏,以及层次不同的线条的结合,创作了无调性音乐,预示着中国新音乐已经开始萌生。17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939年春,延安鲁艺成立了“民歌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民歌研究会”,1941年又扩大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这个研究会一方面组织解放区音乐工作者采集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工作,至1946年,这个研究会共采集民间乐曲(主要是民歌)三千余首,陆续编印资料丛刊十种,从而挖掘、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西北民歌。1京剧的发展脉络。a明清以来的戏曲声腔主体昆腔和高腔由盛转衰的时期,清中叶,花部戏曲乱弹诸腔,即从吹腔、梆子腔、西皮与二黄腔(皮黄腔)到京剧的形成走向全盛时期。b清乾隆末到咸丰年间,先后进京的徽汉两调长期同台献艺,以皮黄腔为主,又吸收熔铸诸调众艺于一体,约于道光二十年(1840)至咸丰末(1860)初步形成。初称京调皮黄,民国时到上海演出时被称为京班、京戏,1949年后始定名京剧c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先后出现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等诸多名家,其声腔以皮黄为主体,兼容昆腔吹腔南梆子等杂腔小调,伴奏乐队由以京胡为主与月琴、小三弦合组的文场,以皮黄鼓与檀板合称的鼓板为主而与大锣小锣合组的武场。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许多艺人进行更为全面深刻的艺术革新,形成了正宗规范的“京派”和创新时尚的“海派”,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名家辈出、不同流派争相并起:梅兰芳的梅派、程砚秋的程派、尚小云的尚派等等,直到现代京剧,京剧的发展体现了它强大的包容性和艺术的魅力性。2广东音乐在近现代的发展与衍变。广东音乐最在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称为过场音乐或小曲,二十世纪初期形成发展成为独立的器乐曲,早期广东音乐乐队与粤剧等戏曲乐队相同,后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和尹自重等共同进行了将小提琴用于广东音乐演奏的实验,吕文成并以钢丝琴弦与移高定弦的二胡至于两腿间演奏而成清脆流利的“ 粤胡”也称高胡。成为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后又加入洞箫,笛,椰胡,小提琴,萨克管,木琴,架子鼓等西洋乐器。以吕文成为代表的广东音乐家改编了大量广东乐曲。如平湖秋月雨打芭蕉倒垂帘步步高等。后来粤乐的录制,播放,现场演奏等一系列都市娱乐生活和商业活动相结合的运作方式,使广东音乐从编创乐曲到演奏与创作、出版、传播等,都越来越多的融合取自于西乐和新音乐的因素,成为近代形成和盛行的最具活力的传统器乐乐种。3综述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历史意义。1产生康有为在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向光绪帝提出建设学堂,教授歌乐,学堂乐歌之名继由此而生2发展百日维新夭折,立志救国的新知识分子不得不纷纷留日,学堂乐歌的倡导,也因此在一部分留日中国学人中兴起。对待西方文化与音乐,由被动的承受转到主动的学习,留日刊物浙江潮中陈世谊署名发表中国音乐改良说,沈心工发起成立音乐讲习会,自沈心工首创乐歌课堂和音乐教育的制度建立以来,随着各级各类新学堂的建立和音乐唱歌课程的设置,学堂乐歌得以逐步推广。3艺术特点学堂乐歌主要采用日本的西式曲调或者直接以欧美曲调填配为主,以曲填词或者以词填曲,歌曲旋律歌词简单易学,适于教学和大众传唱。4代表人物及作品沈心工体操、赛船等,李叔同国学唱歌集等。5历史意义学堂乐歌的发展,为大众学习并普及音乐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为学堂中的儿童以及知识分子群体普及音乐做出了贡献,是中国音乐史发展的重要的一部分。4肖友梅的音乐创作、音乐理论、音乐教育贡献。萧友梅,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人,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院长,萧友梅在留学德国时就开始了音乐创作,作品创作有钢琴曲小夜曲、铜管乐曲在暴风雪中前进、声乐曲问、管弦乐曲和钢琴曲哀悼进行曲、秋思等,萧友梅还创作了许多爱国歌曲,如五四纪念爱国歌中国最早的两大合唱曲,如别校词春江花月夜 在题材形式和音乐表现方面,萧友梅除以从词到曲的“俱是创作”,替代原来学堂乐歌“借材”外国和以选曲填词为主,并按照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全面音乐教育的要求,对歌曲创作有了进一步创新,新学制唱歌教科书还对“视唱”与“唱歌”的配合教学作出了规范,并要求与其所编的新学制乐理教科书对应教学。在中国新音乐的创作史上起到首创和开拓的作用,音乐学习与表现更加规范化。5王光祈的音乐理论贡献。王光祈,字润屿,笔名若愚,四川温州人。王光祈的音乐论著以介绍和论评西洋音乐为内容的,有德国人之音乐生活德国音乐教育等,他十分关注对欧洲音乐学理论方法进行探究和建设,有音学、声音心理学等,王光祈将当时欧洲尚属初期的比较音乐学引进我国,更是他对中国近代音乐学建设的一大贡献。创造性地提出了将世界乐制区分为“中国乐系五音调”“希腊乐系七音调”“波斯阿拉伯乐系四分之三音”,还有其他的音乐理论著作论中国的乐律体系中国音乐短史论中国记谱法。他的理论更加使音乐专业化规范化。6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理论家青主的思想即具有此种特征。他著有乐话、音乐通论,对音乐的本质、内容、形式、创作、表演、功能等一系列音乐美学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其主张是:音乐是“灵魂的语言”或“灵魂的一种世界语言”(即“上界的语言”);音乐是心灵的表现,是主观的创造,并具有改善人类心灵的功能。在重视音乐内容的情感性的同时,强调音乐的思想性、精神性,强调生活阅历对创作的重要意义。其不足是对音乐的民族特性有所忽视。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者之中,冼星海是最初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音乐问题的音乐家之一。他在30年代末期,著有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现阶段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几个问题等一系列论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发展中国民族的、大众的音乐,以及如何看待音乐的民族形式等问题。其主张大体是: 发展中国工农音乐是创造中国民族形式最基本的出发点。新音乐的方向是大众化、民族化、艺术化。 内容决定形式。新的社会现实,新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即新的内容,必定要求有新的音乐形式与其相适应。 新形式与旧形式之间有继承性。新形式只能产生于对旧形式的改造、加工、变化、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必须注重对固有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掘、整理、批判、研究。 要参考西洋的形式与方法,但不是照搬西洋音乐。强调民族形式是民族生活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映;民族形式必须具有民族特有的风格与气派。7赵元任的音乐创作成就。赵元任,号宜重,又号重远,祖籍江苏常州府阳湖县,生于天津,语言学家,是学贯中外古今的大学者,有音乐作品为花八板和湘江娘所编一首风琴曲、为朝元歌等编配了钢琴伴奏等,尽力中华就是一首他善于将中国曲调“点石成金”的代表作,新诗歌集中的买布谣海韵劳动歌等都体现了科学民主的精神。赵元任首次对歌词写作与选择,提出必须合乎可谱曲与歌唱规律的要求。赵元任谱曲方面更按照他择定的“中国化”为目标,采用和创作出中国风味的歌调:七绝原诗四句瓶花,常州吟古诗调听雨等。提出依声谱曲法,即处理歌词“字音跟乐调”的关系,提出了“中国派和声”必须既合乎和声学的普遍原则,又着眼于可以跟中国的乐调相协调配合的构思。赵元任将从西方学来的音乐中国化,在感情上赋予音乐情结,作品质量有了质的提高,更利于歌曲的创作与传唱。8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成就。黎锦辉,字均荃,湖南湘潭人,黎锦辉的儿童歌舞表演是一种集音乐、诗歌、舞蹈和游戏于一体的新的儿童音乐体裁,小小画家背书歌等它们都以儿童的生活和心中眼中的世界为表现题材,以孩子气、歌谣体的白话歌词,采用民间风味的音乐素材,谱成口语化的富于表情与动感的优美歌谣,并以边游戏边歌唱的载歌载舞方式演唱。按照黎锦辉自己对他的代表性儿歌表演不同类型可分为:表情对唱,配合生活上的舞姿好朋友来了;对唱配合双人舞蝴蝶姑娘小放牛;编配歌舞吹泡泡等多种形式,采用了诗歌音乐舞蹈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又配合了舞台艺术的多种手段,对具有一定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做展示。黎锦辉在儿童歌舞表现形式上一直进行着不拘一格的探索,融入中西方元素,成为中国前所未有的一种新的音乐戏剧形式。9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历史意义。黄自,幼名四由,字今吾,江苏川沙人著名教育家、作曲家,出其门下的有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以及谭小麟等,主持编定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成为当时最完备和通用的学校音乐教科书。著有毕业管弦曲怀旧曲爱国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九一八深情委婉的玫瑰三愿等等,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都有精巧的前奏,句法清晰、结构严谨,歌词内涵在音乐中有生动的表现,以及以不同的方法追求民族韵味的特点。黄自在音乐教育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等方面的辛勤劳作,把五四以来的新音乐又提高了一步。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风格,影响着当时和以后的新音乐界,为以后中国音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0刘天华的民乐创作及其历史意义。刘天华,江苏江阴人,二胡演奏家,琵琶演奏家,兼修古琴、钢琴、小提琴等,广泛学习和采录民间音乐,并钻研和声学,翻译并发表了曲调配和声初步,刘天华积极参与国乐改良运动,国乐改进社中,刘天华被推举为总务主任,实际主持该社。著有作品:二胡曲病中吟悲歌独弦操月夜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琵琶曲虚籁等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感情酸甜苦辣的写照。刘天华继承并发展了我国民间器乐传统,充分发挥了民族器乐注重旋律的表现力的特点,乐曲创作大胆的吸收和借用西洋音乐的创作技法或演奏技巧,而又做的自然巧妙,并不损害而是增强了民族器乐的表现能力。刘天华将二胡和琵琶引入我国新兴的专业音乐教育,并编配了南胡练习曲琵琶练习曲,培养了一大批国乐人才。刘天华及其国乐改进社的活动是五四新文化潮流中高擎国乐改进旗帜所奏出的第一声,对于后来的民族音乐的改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根据地歌曲的音乐特征。这一时期产生的工农革命歌曲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歌曲,主要是由身处在阶级搏斗与革命战争第一线的革命者和工农兵群众以及集体的力量创作的,都是为了现实斗争和宣传教育的需要,采用选曲填词为主的方法编成,曲调包括民歌、小调和说唱、戏曲、当时流传到根据地新创作的歌曲曲调(黎锦辉的儿童歌曲中的曲调为主)等,又在长期传唱中得到加工,它们大多具有队列歌曲和进行曲的特点,歌曲大多是比较简单粗糙的的自然形态的编做,它们最迅速、直接、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的主流。12聂耳的音乐创作成就。聂耳,原名守信,字字义,生于昆明,著名作曲家,作品有开矿歌码头工人金蛇狂舞毕业歌大路歌春回来了义勇军进行曲等,聂耳把建立“代替大众在呐喊”的“新音乐”和“编出革命的同时保持高度艺术的水准音乐”作为创作的目标,遵循“不同生活接触,无由产生伟大的作品”的认识,从当时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谱写出一系列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强意志和被压迫阶级苦难与反抗的歌曲。13贺绿汀的音乐创作成就。贺绿汀(1903-1999) ,原名贺楷,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歌曲作品主要有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等。14江文也的音乐创作成就。出生于台湾,著名的作曲家,作品有台湾舞曲新民会会歌北京点描台湾山地同胞歌渔翁乐等,江文也作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少有的多产作曲家,他走在一段坎坷的路上,不断深化自己创作的音乐。15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及其历史意义。冼星海,著名作曲家,爱好美术、文学,他的作品有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热血等,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表现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继聂耳之后的又一位人民音乐家,他坚持并发展了从聂耳开始的革命音乐创作,以更广阔的题材体裁和更丰富的艺术手法,深刻地反映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