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日出》教学实录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日出》教学实录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日出》教学实录语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日出》教学实录语文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日出》教学实录语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出【课时安排】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用两个早读课自读)【前奏】课前播放日出主题歌。师:这首歌大家应该很熟悉,这是日出的主题歌。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全剧的剧情,学习了戏剧的特点和分类,还布置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下面我们从悲剧的角度来深入地学习课文。(出示多媒体画面。曹禺的头像和课题日出)师:说到悲剧,我们自然会想到曹禺,他以写悲剧著称。20岁出头入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就写了多幕话剧雷雨之后又写了日出、原野等影响巨大的剧本,确立了他中国现代话剧大师的地位。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取的杰出成就的悲剧的作者也是人间最伟大的奇才。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位奇才写的悲剧日出片段。同学们先告诉我什么是悲剧?生:悲剧就是情节很悲惨的戏剧。生:悲剧就是结局很悲的戏剧。生:悲剧就是让人看了之后伤心落泪的戏剧。师:同学们都描述了自己心中的悲剧,都抓住了“悲”字的字面意思去解释,没有说出悲剧的实质。我们来看有个哲人是怎么说的。(出示画面。A、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B、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黄省三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师:同学们同意吗?生:同意。师: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本P5763,其他同学注意听黄省三所说的话,回答画面上的问题B。(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本P5763,读得入情入境,读完,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老师哽咽,好久说不出话。)师:读得多好啊,老师也沉浸到那种氛围中了。这都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从对话中找出黄省三身上美好的东西。生:从“李先生,我在银行没做过一件错事。我总天亮就去上班,夜晚才回来,我一天干到晚,李先生”这句话知道黄省三工作尽职尽责,勤劳,肯干,不怕苦累。师:很敬业,做事一丝不苟。生:“李石清:难道没有从笔墨纸张里找点好处?黄省三:天地良心,我没有,你可以问庶务刘去。”从这段对话可知黄省三很廉正,从不贪污别人的一点东西。师:做人有原则,不利用职务之占银行的便宜。生:还有一句也是:“我没有求你周济我,我只求你给我点事情做。”生:懂礼貌。自己一家人都揭不开锅了,还好好的去跟李石清求事。李石清骂他,糟蹋他,他还说:“李先生,真对不起你老人家,一趟趟的麻烦你,我走了。”师:待人和善,安分守纪,不惹是生非。生:他爱家,爱他的三个孩子。他被银行裁了,肺烂了,老婆跟人跑了,可他为了三个孩子低三下四的去求李石清和潘月亭。师:一个人承担起养育子女的义务,是个爱护儿子的好父亲。生:“我不能死,李先生,我要活着!我为着我的孩子们,为我那没了妈妈的孩子们我得活着!我不能死,活着再苦我也死不得,拚命我也得活下去啊!”他不想自己,全为他的孩子着想。师:无私的父爱。爱自己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生:他是个有文化的人。“李先生,我也是个念过书的人,”师:他能胜任大丰银行录事这个工作吗?生:能。生:他有个美满的家。师:曾经有过美好的家,也算是黄省三拥有的美好的东西。生:老实、本分,有自尊,有良心。李石清叫他去讨,他说:“我实在有点”;叫他去偷,他说:“李先生,真的我急的时候也这么想过。可是,我怕,我怕,我下不了手。”师:靠双手劳动养活一家人,饿死也不愿做伤天害理的事,仍然维持着做人的道德底线。都说了那么多,下面请同学们归纳黄省三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学生沉默)师:对社会他是?生:安分守纪,是个好公民。师:对家庭呢?生:爱孩子,是个好父亲。师:对工作呢?生:积极肯干,是个好职员。(出示画面。黄省三身上所拥有的美好东西:品质:有爱心善良诚实;对社会;安分守己;对家庭:爱妻小有责任心;对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师:黄省三身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你喜欢黄省三吗?生:喜欢。师:愿意做黄省三那样的人吗?生:不愿。师:为什么?生:因为他太懦弱,太无能。师:那么,在那个社会你认为黄省三应该怎么活,你给黄省三指条路吧!生:他有文化,可以去教书,当老师。生:还可以去给别人当秘书。生:还可以到另外一家银行找事做,因为他熟悉银行的工作。师:巴结别人,搞好人际关系,可以吗?生:可以。师:看来我们都不想像黄省三那样活,实际上日出中有一个人物和黄省三的活法截然不同,我们可能把心思都放在黄省三身上而忽略了他。同学们猜他是谁?生:李石清。师:请同学们再听李石清说的话,看李石清的身上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欣赏电视剧日出片断)生:他对黄省三说:“你没有从笔墨纸张里找出点好处?”黄省三否定后,他骂黄省三:“你这个傻子,这时候你还讲良心!怪不得你现在这么可怜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已经不讲良心了,经常揩银行的油。师:经常做损人利己的事。生:没有同情心,看不起下属,欺负穷人。他对黄省三说:“我告诉你,你以后再要狗似的老跟着我,我到哪儿,你到哪儿,我就不跟你这么客气了。”师:冷酷无情,对弱小者百般践踏,肆意威胁。生:嫌贫爱富,死要面子。对黄省三说:“快走吧!回头一大堆太太小姐们进来,看到你跑到这儿找我,这算是怎么回事?”师:虚荣,觉得和黄省三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丢脸。生:阿谀奉承,善于机变。对黄省三说:“我不是不想周济你,但是这个善门不能开,我不能为你先开了例。”师:为了讨好潘月亭,不惜把黄省三挤掉,不顾黄省三一家的死活。生:欺软怕硬。生:铁石心肠,阴险奸猾。黄省三已经没了活路,求他给条生路,可他给人家指的条条是死路。师:不但不帮黄省三,还逗人家玩,心狠手辣。生:他恨有钱人。他说:“这怕什么?偷!偷!这有什么做不得,有钱的人可以从人家手里大把大把的抢,你没有胆子,你怎么不能偷?”师:他在有钱人目前唯唯诺诺,可是暗地里却骂他们,很势利。生:他是个没有良心,不老实安分,不讲仁义道德的人。他说黄省三:“你满肚子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可是你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住,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你还配养一大堆孩子!”师:良心,道德,在他的眼里一钱不值。请同学们归纳李石清身上的特点。生:欺软怕硬,狡奸巨猾,损人利己,会巴结人。师:李石清就是这样一个人,巴结上司,拚命地往上爬,为了挤身上层,不惜挤兑别人。他已经没有了道德底线,他学会了讨、偷、抢,只不过他用了一种更隐蔽更高明的手段而已。如果他到了黄省三的境地,他是不在乎在光天化日之下去讨、去偷、去抢的。你们喜欢李石清这样的人吗?生:不喜欢。师:如果说黄省三这个人物呈现给我们的是美好的东西正一步步的被蔑视、被践踏、被撕毁的话,那么李石清这个人物呈现给我们的是他那种作为人的美好东西早已被撕毁了的状态。同学们嫌黄省三懦弱而不喜欢他,其实他也抗争过,不过是用他的那种形式罢了。(出示画面。黄省三最后竟敢和潘月亭动起手来,你能理解吗?为什么?)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P6365,其他同学注意听,回答画面上的问题。(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P6365,读得入情入境,读完,学生情不自禁鼓掌)生:能理解。因为开始黄省三认为李石清和潘月亭会给他一条活路,可是他们没给,他彻底绝望了。师:求他们没用了。生:他已经失去理智了,被李石清和潘月亭逼疯了。生:他被李石清和潘月亭激怒了。生:他忍让到了极限,忍无可忍了。生:他不怕他们了,他什么也不顾了,把命都豁出去了。师:一个人性格再好,到他彻底绝望的时候,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师:黄省三得到的是潘月亭的无情的打骂,他的善良、爱心、仁义道德就这样被人任意的践踏和蹂躏。潘月亭的一拳把他的那点可怜的幻想打飞了,他彻底绝望了,他明白了他的挣扎是徒劳的,他明白了这个社会不是为他这样的人预备的,人们不稀罕他的天地良心、老实安分、仁义道德,要讨、要偷、要骗、要抢,才能在这个社会活下去。他宁愿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去死,也不愿放弃自己身上美好的东西。师:请同学们归纳黄省三被毁灭的心理过程。(生沉默)师:黄省三刚被裁的时候绝望了吗?生:没有。师:那时他的心理是怎么样的?生:难受。师:后来呢?生:求李石清和潘月亭。师:他挣扎过,但失败了。生:因为他们不帮他。师:先是失业后伤心、无奈,后幻想李、潘会给他活路而去求他们,之后被李、潘拒绝,找工作的幻想破灭,明白了李、潘比禽兽不如,自己的挣扎是徒劳的,最后彻底绝望,和潘月亭拼命。(出示画面。黄省三被毁灭的心理过程:无奈、悲哀抱着幻想徒劳挣扎彻底绝望)师:黄省三也挣扎过,他一直没有丢弃做人的底线,那就是我们认为美好的东西。但是这个社会不是为他这样的小人物预备的,而是为潘月亭和李石清这样的人预备的。我们可以想象:很多像黄省三这样的小人物在这样与他们格格不入的社会中煎熬,在不能容忍他们的美好东西的社会中煎熬,他们是多么希望日出啊,可他们在日出之前全都毁灭了!黄省三的悲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不仅是吃不饱、穿不暖,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美好的东西(好职员、好父亲、好公民)被蔑视、被践踏,成为他不能生存的障碍。毁灭他的社会是不该毁灭他的,所以我们震撼,我们悲哀。这就是悲剧,不仅从物质上,而且从精神上把美好的东西撕毁!除了黄省三,还有哪些这样的弱者?生:小东西,她被迫上吊了。师:她才和你们一样大。生:还有陈白露。师:她是弱者吗?生:她是精神上的弱者。师:她物质上很富裕,可她精神上的美好东西已经被撕毁了。师:作为一个悲剧,它给我们震撼是巨大的,现在它给我们最大的震撼是什么?黄省三悲剧的根源是什么?生:社会。师:学了这一课,我们有许多感受,我们所有的感受作者站出来说过一句话吗?生:没说。师:作者是用什么打动我们的?生:对话。师:对,是用台词、情节展现人物的命运来打动我们的,这是作者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这正是这个悲剧给我们巨大的冲击力的原因。大家课后读日出全剧。这节课上到这,下课。【课后反思】一、这节课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调动了学生的心灵感受和感悟,把剧本中的人文性张扬出来了,创设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围。学生和作品共鸣了,老师和作品也共鸣了。二、成功地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学进程,先后出示了五幅画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课前播放的日出主题歌和课堂中播放的日出电视剧片断,使师生受到了感染,都沉浸在悲凉的气氛中。三、重视学生的体验,老师的语言深入浅出,活泼自然,避免用枯燥无味的名词术语。譬如,讲“戏剧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展开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在课快结束时说:“我们所有的感受,作者没有站出来说一句话,他是用对话、情节展现人物的命运来打动我们的。这是作者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这样,学生在深刻理解人物形象和作品的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来谈作品的艺术特色,学生容易接受得多。四、抓住灵魂,讲深讲透。原来这节课有很多板块,我想在一节课内完成很多内容:欣赏电视剧,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表演戏剧,学生评论戏剧。结果什么都做不好,上课时学生笑声不断。有学生说黄省三是个大笨蛋,去和潘月亭打什么!对黄省三只要恨,没有哀。后来听取罗瑞雪老师的建议,大胆地删去了其他内容,设立一个有深度的、有牵引性的问题,知识的训练、能力的训练都贯穿在这个问题中,自始至终围绕着这个问题:悲剧是如何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的。然后从对话中找出黄省三身上所有的美好东西,进行归纳后上升到主题。集中精力从悲剧人手,抓人物形象,特别是抓住黄省三这个人物的悲剧性,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找黄省三身上美好的东西,二是能否理解黄省三竟敢和潘月亭动手。前者是铺垫(画龙),后者是显志(点睛),从黄省三身上找到的美好东西越多,黄的毁灭就越有震撼力。后来对李石清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为了和黄的形象形成对比,更加突出黄的悲剧性。抓住了黄省三这个人物形象的悲剧性,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剧本的灵魂。曹禺在他的日出跋中说:“如若为着某种原因,必须支解这个剧本,才能把一些罪恶暴露在观众面前,那么就斫掉其余的三幕(指一、二、四幕,课本这一段选自第三幕)吧。请演出的人们容许这帮可怜的动物在饱食暖衣、有余暇能看戏的先生们的面前哀诉一下,使人们睁开自己昏聩的眼,想想人把人逼到什么田地。”我想,这也是语文出版社编者的意思。感受:如何在戏剧人物的对话中紧紧地把握住人物的某种东西是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