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文翻译全解一,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事实代代相传。 媪:年老的妇女。 铁杵:铁棍.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去:离开。 逢:碰上。 方:正在。 氏:姓的人。 民间俗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课后习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去:出去玩 (2)方 :磨 (3)欲:要把 (4)还:于是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个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这位老人 (2)学而时习之:之后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够成功。二,古文刘宣苦读成才【原文】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竑玉堂丛语)【注释】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译文】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很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进士。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觉得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所作,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例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答案:cA. 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D. 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2.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答案:刘宣:苦读成才 卫使:爱惜人才 刘铉:慧眼识才19.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答案:昼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三.任末勤学选自王嘉拾遗记 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 。 晋书第95卷有传。 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译文任末十四岁时,背着书籍不怕路途的艰险去拜师求学。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任末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快死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注释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2.笈(j):书箱。 3.或:有时。 4.庵:茅草编制成的小屋。 5.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6.麻蒿(h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7.悦:敬佩。 8.易:交换。 9.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10.负:背。 11.题:在上写。 12.易:交换 13.终:死,绝。 14.犹:还。 15.克:挤,榨。 16.静衣:“静”,通假字,通“净”。 17.夫(f):句首发语词。 18.或:有时。 19.其:书上的。 20耳:罢了。启示我们要好好的读书,多看名著,增长知识,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在这种条件下,任末能坚持学习,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付出,父母的辛苦。四,欧阳修苦读【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1 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2 荻(d):芦苇杆。3 闾(l)里:街坊。5 士人家:读书人家6文字:文章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2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3孤:幼年丧父。4资:财务,钱财。5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6 荻(d):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7以:用办法8书:写。9闾(l)里:街坊,乡里,民间。10士人家:读书人家11或:有时。12因: 借:机会。13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14文字:文章15资:财务,钱财。以:用办法。书:写。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地上画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就想街坊里做官的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唯一的任务只是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落笔就已经像大人了。特殊句式:1 教以书字用这个办法来教他写字。以,用办法。书,写。2 或因而抄录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或,有时。因,借机会。启示:个人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础。五,司马光好学司马光好学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di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既:已经。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指读书勤奋。患:担忧。若:如。众:众多迨:到;等到。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乃:才尝:曾经或:有时咏:吟咏。独:独自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检测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13)止:停止。全文翻译:司马温公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温公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温公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编辑本段本文主旨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立学习的准则。 要学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 全文主旨句:用力多者收功远。编辑本段读了本文后的收获1、要有志向,这是人生目标是学习的动力 2、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 3、要精益求精,要学就学好,不半途而废,要刻苦勤奋 4、要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一点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时间六颜回好学原文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编辑本段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不迁怒于人,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编辑本段注释 (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过是过错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29岁。 (4)亡:通“无”。 (5)蚤:同“早”。 (6)回:颜回,又称颜渊。 (7)恸(tng):哀痛之至。 (8)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 (9)迁:转移。 (10)贰:重复。 (11)益:更加. (12)孰:谁。 (13)过:犯错误编辑本段主人公介绍 (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 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会,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 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编辑本段感悟 我们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能发泄到别人身上,这是难以修成的涵养,而知错就改,不重复犯错,也是有很高修养的,能够做到这两点,也像是颜回那样的贤人了。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不迁怒,不贰过。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发尽白,蚤死 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孔子哭之恸 门人益亲 弟子孰为好学 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迁怒,不贰过。” (2)“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最佳答案 1.蚤同早 亡通无 2.孔子(因为)颜回的死悲痛得哭泣 学生更加亲近(我) 学生中谁称得上好学 不会犯同样的过错 3.(1)不将脾气发到其他人身上,不犯同样的过错 (2)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这样好学的人了。 4.不迁怒不贰过(直接)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七,王充求学作品原文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徙焉(判断句)。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作品注释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王充像孤:幼年丧父。 称:以被称赞 徙焉:搬迁到这里。徙,迁移。焉,于的合音,在这里、到这里的意思。 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而:而且。 辄:就。 遂:因此。 肆:集,市集。 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 师事:做老师。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论衡,认为天是自然存在的,反对“天人感应”,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 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 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草创汉书 译文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判断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喜欢死扣文章。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非常熟悉。 寓意论衡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要学会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感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王充爱学和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八,勤训作品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媮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立行;徒然食息于天地间,是一蠹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之情也。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选自恒斋文集) 注释译文注释治生之道:谋生的正确方法。 道,这里指正确的方法。 莫:没有哪一种东西。 尚:看重。 乎: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的意思。 邵子:邵雍,宋代学者。 计:计划,打算。 岁:年。 近:浅近。 而:转折连词,然而。 旨:意义,用意。 食:接受,享用。 效:显示。 徒然:只,仅仅。 新:更新。 敝:坏,破旧。 大禹:夏代开国的君主。 之:表示代词,意思是“这样的”。 圣:指智慧,才能,道德修养几方面都无与伦比。 且:尚且。 寸阴:日影移动一寸,比喻极短的时间。阴,日影。 陶侃:晋朝人。曾说:“大禹惜寸阴,吾人当惜分阴。” 况:何况。 不若:不如,不及。 彼者:那些人。 译文谋生的正确方法,莫过于勤快了,因此邵雍说:“一天的计划在于早晨的决定,一年的计划在于春天的决定,一生的计划在于勤劳的决定。”这些话虽然说的浅显,但意义却很深远! 无奈一般人的习性,厌恶劳苦而喜好安乐,只顾眼前吃得好、穿得好,玩掉时间,荒废岁月,让他去当农夫,却不能把土耕深把草除尽;让他去做工人,却不能计算日期来求工作的成效;让他去做商人,却不能把握时机而追求利润;让他去当读书人,却不能坚定志向努力实践。白白生活在人间,好像一只蛀虫罢了! 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是天天更新就不会败坏。因此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蛀蚀,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实在是上天不想要万物常常安逸啊!人的心思和力量,不是也一样吗?劳苦了就会用心思考,安逸了就会迷惑昏乱,这是一般人的常情。 像大禹那样的圣人,尚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那样贤明的人,尚且爱惜每一分的光阴;又何况在才能、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1 作品鉴赏第一段:提出论点,指出“勤”是最重要的。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语译 谋生的道理,没有比勤劳更重要的了。 所以北宋的邵雍先生曾说过: “一天行程的筹画,重点在于早晨(筹画一天的行程,当从早晨开始);一年工作的筹画,重点在于春天(筹画一年的工作,当从春天算起);一生事业的规划,重点在于勤劳的态度(规划一生的事业,则决定于勤劳的态度)。 ”这话说得浅近,但是它的道理却很深远啊。 观念引导 1.直接破题,这叫做“开门见山法”。 2.引用古人的话,这叫做“言例”。 修辞法称为“引用”(“引用典故”或又称“引用论证”)。 3.一天的开始是早晨,一年的开始是春天,但是,最后一句为什么不是“一生之计在于小时候”呢? 4.这句引用的话,说得浅近,可以理解;但是说它“道理深远”,又深远在哪里呢? 讲解 1.使用古圣先贤的名言,是为了强化、更好的论证自己的论点,所以引用时,名言的内容,必须支持自己的论点。 2.文章开头就标举“勤”为第一要义,认为人活着,就要认真过日子,要将“勤劳的态度”实践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为了强化这个论点,作者引用了邵雍的名言,很好的论证了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强振加速度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抗狂犬病血清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中石化:石油脑项目建议书
- 甲状腺外科年终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四氟丙烯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胃癌患者护理查房模板
- 2025工程合同终止协议书
- 2025年液压元件、系统及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供应链安全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报刊客户代理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匹克球裁判试题及答案
- 2025规范家居装修协议
- 2025年广西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
- “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试题及答案
- 地调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
- 诊断学血管检查
- 2025年兵团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管理学原理英文版版教学课件第10章
- 石油天然气建设公司HSE费用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及会计核算办法
- MAU控制逻辑检讨
- AB股有限公司章程律师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