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无形资产评估.ppt_第1页
第七章无形资产评估.ppt_第2页
第七章无形资产评估.ppt_第3页
第七章无形资产评估.ppt_第4页
第七章无形资产评估.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无形资产评估 第一节无形资产评估概述第二节无形资产评估的一般方法第三节专利和专有技术评估第四节商标权评估 水稻杂交之父 袁隆平 在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中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院士 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达988 1公斤 其中一类田亩产破千公斤 三个字的品牌价值被估价超过1000亿元 狗不理 品牌价值过7亿位于津门首位 天津狗不理集团自2005年2月改制后 在海内外积极维权保护 狗不理 品牌 同时努力提高企业内在质量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 当初通过上市竞拍以1 06亿元价格实现国有资产整体转让的 狗不理 其品牌价值今年被中国品牌研究院认定为7亿多元 位于津门首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 全国各地曾经一度有80多家 狗不理 加盟店 普遍存在入门门槛低 合同不规范 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全国各地假冒 狗不理 店铺层出不穷 另外 狗不理 商标在日本被抢注10余年 在韩国以及香港地区也出现商标被抢注情况 报表中看不到的价值 当Google公布2007年年报时 财务报表上所列的资产没有包括Google的客户网络的价值 几千家用Google的广告程序为他们提供广告的第三方网站 Google每年从这些网站获得近60亿美元的收入 占其年收入总量的35 年报上也没有包含Google的品牌价值 该品牌2007年被估值达660亿美元而居全球企业品牌价值的首位 当然也没有包含Google的员工价值 这群不断冒出聪明想法的人对Google的成功不可或缺 由于现行的会计披露规则中没有具体的说明 Google只能在年报里含蓄地宣称这些无形资产是潜在的资产 在报表的 风险因素 项里 Google增加了补充说明项目 特别指出 他们的合作伙伴 员工 品牌的价值很大 如果缺少了这些因素 公司的业务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透过Google的财务年报几乎无法洞察这家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的真正价值 1 掌握无形资产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无形资产评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 熟悉各类无形资产的评估特点 以及各种评估方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待修改 关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托尔斯 本德所创立的 他指出 企业无形资产是指不具备实物形态而能为企业提供某种权利或特权地各项资产 国际评估准则 国际评估指南四 无形资产 中的无形资产定义为 无形资产是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 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 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 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 美国评值公司总裁格登 史密斯在 企业资产评估 一书中认为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中除去有形资产以外还能运动的所有要素 即那些从企业总评估中扣除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以外的所有要素 它们使企业运营 使企业获利的能力 它们的存在与获利的出现或扩展紧密相连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无形资产 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 企业为生产商品 提供劳务 出租给他人 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 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我国2001年颁布的 资产评估准则 无形资产 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 特定主体控制的 不具有实物形态 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第一节无形资产评估概述 非实体性 排他性 效益性 无形资产 特定主体所控制的 不具有实物形态 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无形资产评估是对获利能力的评估 评估前提 价值前提 参与何种经济活动 如何参与这些经济活动 产权变动 1 非实体性 无形资产没有具体的物质实体形态 是隐形存在的资产 但是无形资产也有一定的有形表现形式 如专利证书 商标标记 技术图纸 软盘等 2 排他性 无形资产往往是由特定主体排他占有 凡不能排他或者不需要任何代价即能获得的 都不是无形资产 3 效益性 无形资产必须能够以一定方式 直接或间接地为其控制主体 所有者 使用者或投资者 创造效益 而且必须能够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产生经济效益 二 无形资产的范围和分类 一 无形资产的范围 凡能给企业带来长期收益 又不具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 p150如美国评值公司的观点 2008年我国 资产评估准则 无形资产 列举指出我国无形资产的范围 专利权 商标权 著作权 专有技术 销售网络 客户关系 特许权 合同权益 土地使用权 水域使用权 矿业权 森林权益 商誉等 二 无形资产的分类 一般 1 按期限划分2 按可否独立存在划分3 按取得方式划分4 按技术含量划分5 按作用领域划分6 按来源划分 有限期 专利权 特许权 商标等 无限期 商誉 专有技术等 可确指 专利权 特许权 商标等 不可确指 商誉 自创 商誉 专利 专有技术等 外购 技术型 专利权 专有技术等 非技术型 商标 商誉 特许权 土地使用权 促销型 制造型 金融型 权利型 关系型 组合型 商誉 知识产权 P150图7 1 P152图7 2 三 无形资产的价值特点与功能特性 一 无形资产价值的特点 略 指无形资产价值在形成与计量上与有形资产的区别 1 如果从成本耗费角度评估资产价值 无形资产价值由个别生产者在个别劳动中所耗费的实际劳动时间来计量 而有形资产价值是由凝结在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2 无形资产价值主要以效用为基础 而有形资产价值较多地以生产费用为基础 因为无形资产的成本与效用之间往往存在非对称性 二 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 共益性 累积性 可以在不同地点 同一个时间 由不同的主体所使用 无形资产可被新的无形资产替代 更新 其使用必须受相关合约的限制 无形资产本身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演进的过程 无形资产的形成基于其他无形资产的发展 替代性 无形资产附着于有形资产而发挥功能 附着性 四 价值影响因素 包括开发成本 发行推广成本 获权及维权成本 交易成本等 因将无形资产转让后可能给转让方造成的损失 取得成本 预期效益 机会成本 市场 预期所能带来的超额收益 市场供需状况收益 同类无形资产的价格水平 价格影响因素 包括开发风险 转化风险 实施风险 市场风险等 所有权 使用权的转让等 如独占使用权和普通使用权法律都有相关规定 风险 寿命期限 产权 技术 法律保护期限 具有实际超额收益的期限 影响因素包括 技术成熟程度 国内外该种无形的发展趋势 更新换代速度等 影响技术类无形资产 五 无形资产评估目的与前提 了解 一 无形资产的评估目的以转让和投资等为目的涉及产权变动的无形资产评估为主 以成本摊销为目的的评估受财会制度 税收制度的制约 此外还有以质押 纳税 保险 赔偿 诉讼等为目的的评估 二 无形资产转让 投资评估的前提1 能够给买方带来追加收益2 能够给买方带来垄断利润 六 无形资产评估程序 了解 无形资产的转让 用于工商注册登记 股份制改造 合资合作重组兼并 银行质押贷款 法律诉讼等 开始 确认无形资产的存在 鉴别无形资产种类 确定其有效期限 要注重评估过程的描述 包括 法律文件 成本 效益 期限 技术成熟程度 转让 许可内容与条件 市场供需情况 行业风险等 第二节无形资产评估的一般方法 一 无形资产评估的收益法 最广泛 无形资产评估中的收益法 是将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以适当的折现率折现求和 以此确定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思路和技术方法 收益途径及其方法的基本前提条件是 1 无形资产的未来预期超额收益能够预测和计量 2 无形资产未来所面临的风险状况能够预测和计量 3 无形资产获得超额收益的年限能够确定 因此 运用收益途径及其方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关键是确定超额收益 折现率 收益期限等三个基本参数 一 超额收益的估测 直接估算法 差额法 分成率法 1 直接估算法直接估算法 是通过未使用无形资产和使用无形资产以后收益情况的对比 确定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 R P2 P1 Q 1 T R Q2 Q1 P C 1 T R C1 C2 Q 1 T 实际上 无形资产应用后 其带来的超额收益通常是价格提高 销售量增加以及成本降低等各因素共同形成的结果 评估人员应根据不同情况加以综合性的运用和测算 以科学地估测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 2 差额法 差额法 是采用无形资产和其他类型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综合收益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从而得到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方法 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 销售利润 销售收入 每元销售收入平均占用资金 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例某企业购买一项无形资产 增加销售利润10万元 占用资金100万 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8 求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 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 10 100 8 2万元 3 分成率法分成率法 是以运用无形资产后的销售收入或销售利润为基数 乘以无形资产的分成率来确定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方法 评估计算公式为 超额收益 运用无形资产后的销售收入 或新增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分成率 7 4 或 超额收益 运用无形资产后的销售利润 或新增利润 销售利润分成率 7 5 此方法关键是估测销售收益或销售利润 确定相应的分成率 分成率的估测方法 无形资产销售收入分成率的估测 可考虑按同行业约定俗成的无形资产销售收入分成率确定 如行业技术分成率 按照国际惯例一般技术转让费不超过销售收入的1 10 特许使用权分成率 商标分成率等 销售利润分成率 通常是以无形资产带来的追加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为基础确定 在无形资产评估中主要选用销售利润分成率 销售利润分成率的估测方法有 直接换算法 边际分析法 约当投资分析法 综合评分法 要素贡献法 1 分成率换算法该方法是通过已知的销售收入分成率和销售利润率指标通过计算求得销售利润分成率 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分成率 销售收入分成率 销售利润率例7 1如果社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0 当技术转让费为销售收入的3 时 则无形资产转让的利润分成率为 3 10 30 2 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 是选择无形资产受让方运用无形资产前后两种经营条件下的利润差额 即由无形资产使用后所形成的增加利润 测算其占无形资产使用后的总利润的比率作为无形资产的利润分成率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路 用新增的利润现值之和与利润总额现值之和的比率作为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 公式 式中 K 利润分成率 R i 第i年无形资产带来的新增利润 Ri 第i年受让方运用无形资产后的利润总额 N 无形资产的剩余经济寿命 例p160 例p160 看教材 企业转让彩电显像管新技术 购买方用于改造午10万只彩电显 像管生产线 经对无形资产边际贡献因素的分析 测算在其寿命期间各年度分别可带来追加利润100万元 120万元 90万元 70万元 分别占当年利润总额的40 30 20 15 试评估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 分析 本例所给条件已经完成了边际分析法第一步的工作 只需计算出各年限的利润总额 并与追加利润一同折现即可得出利润分成率 各年度利润总额现值之和 折现率为10 为 250 0 9091十400 0 8264 450 0 7513 467 0 6830 227 275十330 56 338 085 318 961 1214 881 万元 追加利润现值之和为 100 0 9091 120 0 8264 90 0 7513 70 0 6830 90 91 99 168 67 617 47 81 305 505 万元 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 练习 某企业拟转让一项印染技术 受让方在未取得该技术之前 年利润额在50万元水平上 如果受让方购买了该项技术 年利润每年将会比上年增加20万元 假定该技术的经济寿命还有5年 折现率为10 则该项技术的利润分成率测算如下 受让方使用无形资产后每年的利润总额是 70万元 90万元 110万元 130万元和150万元 每年新增利润是20万元 40万元 60万元 80万元和100万元 3 约当投资分成法约当投资分成法是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报酬的思想 将共同发挥作用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换算成相应的投资额 约当投资量 再按无形资产的约当投资量占总约当投资量的权重确定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 数学表达式 式中 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 1 适用成本利润率 购买方约当投资量 购买方投入总资产的重置成本 1 适用成本利润率 例p161 卖方 买方 例题 p161 甲企业以制造四轮驱动汽车的技术向乙企业投资 该技术的重置成本为100万元 乙企业拟投入合营的资产重置成本8000万元 甲企业无形资产成本利润率为500 乙企业拟合作的资产原利润率为12 5 试评估无形资产投资的利润分成率 分析 如果按投资双方的投资品的成本价格折算利润分成率 就不能体现无形资产作为知识智能密集型资产的较高生产率 因而应采用约当投资分成法评估利润分成率 据题意 1 无形资产的约当投资量为 100 1 500 600 万元 2 企业约当投资量为 8000 1 12 5 9000 万元 3 甲企业投资无形资产的利润的分成率为 600 9000 600 6 25 应该指出的是 在国内外技术交易中 提成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值 它会随着受让与使用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我国某技术转让规定的提成递减率评估人员在利用提成率法确定无形资产收益额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合理确定提成收益 练习 甲企业以液晶电视新技术向乙企业投资 该技术的重置成本为150万元 乙企业投入合营的资产重置成本为9000万元 甲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利润率为400 乙企业拟合作的资产原利润率为12 试评估无形资产投资的利润分成率 根据题意 无形资产的约当投资量 150 1 400 750 万元 企业资产的约当投资量 9000 1 12 10080 万元 无形资产的利润分成率 6 93 4 综合评价法 略 主要适用于技术贸易 通过分析影响分成率的因素确定分成率调整系数a 然后根据国际技术贸易中认可的分成率取值范围确定被估无形资产的分成率 例题 p163 5 要素贡献法 略 二 折现率的估测折现率是将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换算成现值的比率 它本质上是从无形资产受让方的角度 作为受让方投资无形资产的投资报酬率 折现率的高低取决于无形资产投资的风险和社会正常的投资收益率 从理论上讲 无形资产评估中的折现率是社会正常投资报酬率与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报酬率之和 数学表达式 无形资产评估中的折现率 无风险报酬率 无形资产投资风险报酬率关于无风险报酬率 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无风险报酬率大都选择政府债券利率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 除了可以选择国库券利率以外 国家银行利率也可以考虑 无形资产投资风险报酬率的选择和量化主要取决于无形资产本身的状况 以及运用和实施无形资产的外部环境 如技术的先进性 技术成果是否已经在市场中得以体现 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企业所处行业 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等 因此 对于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报酬率的确定 需要具体对象具体分析 三 收益期限的估测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 是指无形资产发挥作用 并具有超额收益能力的时间 即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 无形资产能带来超额收益持续的时间通常取决于无形资产的剩余经济寿命 法律保护年限 专利权20年 及合同约定年限等诸因素 因此 在判断无形资产获得超额收益持续的时间时 按照剩余经济寿命与法律保护年限以及合同年限孰短的原则 确定无形资产收益期具体方法 了解 1 法定年限法2 更新周期法3 剩余寿命预测法 基本公式收益模式成本 收益模式 最低收费额 转让最低价 四 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的应用 分成率 超额收益 收益期限 如果每年分成率相等 k也可放在前面 例 甲啤酒厂将该厂知名的注册商标使用权通过许可使用合同允许乙啤酒厂使用 使用期限为5年 双方约定由乙厂每年按使用该商标新增利润的25 支付给甲厂 作为商标使用费 经预测 在未来5年中乙厂使用甲厂的商标后每年新增净利润分别为300万元 320万元 350万元 370万元和390万元 假设折现率为12 则该商标使用权的价值为 二 无形资产评估的成本法 运用成本途径及其方法评估无形资产 是在确信无形资产具有现实或潜在的获利能力 但不易量化的情况下 根据替代原则 以无形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为基础判断其价值 运用成本途径评估无形资产需要把握两大基本要素 一是 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二是 无形资产的贬值 不存在有形损耗 主要是无形资产的功能性贬值 如出现新的 更先进 更经济的无形资产 和经济性贬值 传播面扩大带来的价格成本优势丧失 外部环境如消费者偏好改变 国家环保政策等导致销售量收益减少 由于无形资产的成本具有不完整性 弱对应性和虚拟性等特点 因此运用成本途径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估测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是指在现行的条件下 重新取得该无形资产需支出的全部费用 1 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估测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研制 开发 持有期间发生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 现实中 大多数企业或个人对自创无形资产的基础成本数据积累不够 使得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记录不完整 不真实 甚至是没有 方法 成本核算法 倍加系数法 市价调整法 1 成本核算法成本核算法 是将以现行价格水平和费用标准计算的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的全部成本费用 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加上合理的利润 税费确定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数学表达式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合理利润 税费其中 无形资产的直接成本是指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材料 工时耗费支出 一般包括材料费用 科研人员工资 专用设备费 咨询鉴定费 协作费 培训费 差旅费和其他有关费用 间接成本 是指与无形资产研发有关 应摊入无形资产成本的费用 包括管理费 非专用设备折旧费 应分摊的公共费用和能源费用等 合理利润 是指以无形资产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为基础 按同类无形资产平均成本利润率计算的利润 税费 是指无形资产转让过程中应缴纳的营业税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以及无形资产转让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 如宣传广告费 技术服务费 交易手续费等 2 倍加系数法对于投入智力比较多的技术型无形资产 考虑到科研劳动的复杂性和风险 可以用以下公式估算无形资产重置成本 7 15 式中 Cr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 C 所制开发无形资产消耗掉的物化劳动消耗 V 研制开发无形资产消耗掉的活劳动消耗 1 科研人员创造性劳动的倍加系数 2 科研的平均风险系数 P 无形资产投资报酬率 T 流转税 营业税及附加 税费率 3 市价调整法在评估实践中 若自创无形资产成本记录不完整 也可以寻找参照案例采用市价调整法 2 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测算外购无形资产由于其原始购入成本在企业账薄上有记录 相对于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的估测似乎容易一些 1 市价类比法类比法 是以与评估对象相类似的无形资产近期交易实例作为参照物 再根据功能和技术先进性 适用性等对参照物的交易价格进行调整和修正 从而确定评估对象无形资产现行购买价格 再根据现行标准和实际情况核定无形资产的购置费用 以此来确定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该方法的难点是能否找到合适的参照物以及调整因素的确定与量化 2 物价指数调整法物价指数法 是以评估对象无形资产的原始成本为基础 用同类无形资产的价格指数调整 将无形资产的原始成本调整为现行成本 数学表达式 7 16 价格指数应综合考虑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变化和消费资料价格指数的变化 根据评估对象无形资产的种类 及可能投入活劳动情况选择消费资料价格指数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权重 二 无形资产贬值的估测无形资产本身没有有形损耗 它的贬值主要体现在其功能性和经济性贬值方面 而无形资产的功能性和经济性贬值又会通过其经济寿命的减少和缩短体现出来 公式 7 17 运用年限法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无形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 无形资产剩余使用年限可以根据无形资产法律保护期限或合同期限确定 或通过有关专家对无形资产的先进性 适用性 同类无形资产的状况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判定其剩余经济寿命 三 无形资产评估成本法的应用1 无形资产所有权价值的估测无形资产所有权是无形资产最根本的权利 无形资产所有权的转让标志着无形资产的权利 控制权 使用权 收益权 处置权等 的全部转移 这种情况下 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应该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扣除无形资产贬值的全部余额 评估计算公式 无形资产评估值 重置成本 1 贬值率 7 18 补充例 某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需要对其全部资产进行评估 该企业有一项专利技术 实用新型 两年前自行研制开发并获得专利证书 根据委托方提供和评估人员调查分析 有关资料如下 1 该专利研发过程中的直接成本费用 包括材料费 人工费及其他费用等 合计为15 8万元 2 间接成本费用 包括分摊的管理费 非专用设备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等 合计为2 6万元 3 由于人工费占研发成本的比重较小 按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调整原始成本 近两年同类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指数分别为5 和8 4 同类专利技术现行平均的成本利润率为200 5 营业税税率为5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 教育费附加为营业税的3 6 该专利技术剩余经济寿命为6年 试该专利权的所有权价值 评估计算过程如下 1 计算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直接成本现值 15 8 1 5 1 8 17 92 万元 间接成本现值 2 6 1 5 1 8 2 95 万元 研发利润 17 92 2 95 1 200 62 61 万元 按照现行税法规定 企业整体转让不交营业税和增值税 故营业税及附加不需计算 重置成本 17 92 2 95 62 61 83 48 万元 2 计算无形资产的成新率成新率 75 3 计算无形资产的评估值评估值 83 48 75 62 61 万元 2 无形资产许可使用权价值的估测无形资产许可使用权通常可分为独占使用权 排他使用权和普通使用权等 上述使用权转让的形式和内容尽管有所不同 但具有共同的特点 即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仍被原产权主体拥有 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被多家产权主体拥有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无形资产使用权的价值就不是全部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净值 而是全部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净值的分摊额与无形资产转让的机会成本之和 无形资产最低收费额 重置成本 1 贬值率 无形资产转让成本分摊率 无形资产转让的机会成本式中 无形资产转让成本分摊率 无形资产转让的机会成本 无形资产转让的净减收益 无形资产再开发的净增费用例p169 1 运用成本法评估最低收益额 例题 p169 某企业拟转让甲产品生产的全套技术 该技术账面原始成本为4000万元 已使用2年 预计还可使用10年 近2年物价涨幅为20 由于技术转让 该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有所下降 在以后的10年内 减少销售收入的现值为1300万元 增加开发费用以提高质量 保住市场的追加成本现值为1200万元 该企业与购买方共同享用这项生产技术所形成的设计能力分别为6500万件和3500万件 试评估该项无形资产转让的最低收费额 1 计算该项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 2 计算转让成本分摊率 3 计算机会成本 无形资产转让后加剧了市场竞争 在该无形资产的寿命期间 销售收入减少和费用增加的现值 就是转让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 即 机会成本 无形资产转让净减收益现值 无形资产再开发净增费用现值 1300 1200 2500万元 4 计算该项无形资产转让的最低收费额 最低收费额 4000 35 2500 3900万元 练习 某公司转让某项专利技术许可使用权 资料如下 1 该项专利技术是该公司两年前购买的 当时的购买价格及有关购置费用合计为400万元 2 近两年同类无形资产的转让价格上涨了15 3 经分析 该专利技术的剩余经济寿命为8年 4 根据合同规定 该专利转让的是排他使用权 即使用权仅为买卖双方所拥有 不再转让给第三者使用 买卖双方运用无形资产生产产品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60000件和80000件 5 预计由于专利权的转让 该公司未来的收益净损失额现值合计为80万元 需要投入的再开发及保护费用的现值合计为16万元 试评估该专利技术使用权转让价值 评估计算过程 1 计算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净值 现值 重置成本净值 368 万元 2 计算无形资产转让成本分摊率转让成本分摊率 42 86 3 计算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价值 转让最低收费额 评估值 368 42 86 80 16 253 72 万元 2 成本 收益法无形资产评估值 重置成本净值 投资无形资产的收益重置成本净值采用成本法估算 投资无形资产的收益采用收益法 例题 p170 无形资产贬值率 例题 p170 甲企业被乙企业兼并 需要对甲企业自创的一套工艺流程方法专利权进行评估 有关资料如下 该工艺方法研制时发生原材料费40 000元 辅助材料费10 000元 燃料动力费8 000元 有关人员工资和津贴14 000元 专用设备费9 000元 旅差费1 000元 管理费2 000元 占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30 000元 人员培训费和资料费等5 000元 专利申请费2 000元 试估算该工艺流程方法专利权的价值 分析 从已知条件来看 本例可采用成本 收益法进行评估 即按照自创专利时所耗费的实际成本及该专利具有的实际获利能力的现值确定重估价值 其评估步骤如下 第一步 计算自创时的总成本 设该专利的创造性劳动倍加系数为3 科研平均风险率9 无形损耗率12 根据题中提供的资料计算 该项工艺流程方法专利权自创成本为 第二步 计算自创专利年收益额 从甲企业运营情况可知 该项专利使用后 每年可新增利润400 000元 第三步 确定专利的有限使用年限 使用年限的确定应根据国家专利法规定及该专利的技术进步水平 已经使用年限等因素 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最终确定该专利剩余有效期限为5年 第四步 计算专利的重估价值 设提成率为24 折现率10 则这项专利的重估价值为 P 144 088 21 400 000 3 7908 144 088 318 427 462 515元 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市场途径及其方法 是指通过市场调查 选择与备评估无形资产相同或类似的近期交易实例作为参照物 并通过对交易情况 交易时间 交易价格类型 无形资产的先进性 适用性 可靠性 使用范围 经济寿命等各方面的因素比较 量化和修正 将参照物无形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调整为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和技术方法 由于无形资产的个别性 垄断性 保密性等特点决定了无形资产的市场透明度较低 加之我国无形资产市场不发达 交易不频繁 使得运用市场途径及其方法评估无形资产有诸多的困难 因此 我国目前的条件下运用市场法评估无形资产的情况并不普遍 三 无形资产评估的市场法 略 一 合理选择参照物同有形资产一样 无形资产采用市场法评估首先也要收集资料和合理选择参照物 根据 资产评估准则 无形资产 的规定 收集资料时应确定具有合理比较基础的无形资产 收集类似的无形资产交易市场信息和被评估无形资产以往的交易信息 价格信息具有代表性 且在评估基准日是有效的 根据宏观经济 行业和无形资产情况的变化 考虑时间因素 对被评估无形资产以往信息进行必要调整 在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整理和筛选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要注意 1 所选择的参照物应与评估对象无形资产在功能 性质 适用范围等方面相同或基本相同 2 参照物的成交时间应尽可能接近评估基准日 或其价格可调整为评估基准日价格 3 参照物的价格类型要与评估对象要求的价格类型相同或接近 4 至少有三个以上的参照物可供比较 二 恰当确定可比因素可比因素就是影响被评估对象和参照物之间价格差异的因素 从大的方面来看 这些影响因素包括 交易情况因素 包括交易类型 市场供求状况 交易双方状况 交易内容 如所有权转让或使用权转让 交易条件 付款方式等 交易时间因素 主要分析参照物交易时同类无形资产的价格水平与评估时点是否发生变化 变化的幅度以及对无形资产价格的影响程度 无形资产的状况因素 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产权状况 无形资产的适用性 先进性 安全可靠性和配套性 无形资产的剩余经济寿命 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的程度 无形资产的保密性和扩散性 无形资产的研发和宣传成本等 评估时 应对上述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合理确定可供比较的各种因素 并通过对可比因素的量化和调整最终估测出被评估对象无形资产的价值 一 专利权的概念 特点及转让方式1 专利权 经国家专利机关依法认定 批准的 授予发明创造人或权利受让人在一定期限内对某发明成果享有的独占权或专有权 2 专利权的特点 1 独占性 也称排他性2 地域性3 时间性 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保护期为10年 4 可转让性与共享性 第三节专利权和专有技术评估 3 专利权转让方式可分为全权转让和使用权转让 使用权转让往往通过技术许可贸易形式进行 使用权的使用权限 时间期限 地域范围和处理纠纷的仲裁程序都可在许可证合同中加以确认 使用权限的不同 独占使用权 是指在许可合同所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卖方只把技术转让给某一特定买主 买方不得卖给第二家买主 同时卖主自己也不得在合同规定范围内使用该技术和销售该技术生产的产品 显然 这种转让的卖方索价会比较高 排他使用权 是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只把专利授予买方使用 同时卖方自己保留使用权和产品销售权 但不再将该技术转让给第三者 普通使用权 是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可以向多家买主转让专利 同时卖方自己也保留专利使用权和产品销售权 二 专有技术的概念 特点1 专有技术 又称非专利技术或者技术秘密 是指未经公开 未申请专利 有实用价值的专门知识和特有经验 2 特点 1 实用性2 新颖性3 获利性4 保密性 专有技术与专利技术的区别 了解 1 专有技术具有保密性 而专利技术则是在 专利法 规定范围内公开的 2 专有技术的内容范围很广 比专利技术广 3 专利技术有明确的法律保护期限 专有技术没有法律保护期限 靠保密手段 4 对专利技术的保护通常按 专利法 条文进行 对专有技术保护的法律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等 三 专利权和专有技术评估程序 了解 一 明确评估目的 p 216 二 证明和鉴定技术型资产的存在1 证明和鉴定专利权的存在2 证明和鉴定专有技术的存在 三 确定评估方法 搜索相关资料1 技术状况分析 包括技术先进性确认 技术成熟程度和寿命周期分析等2 收益能力分析3 市场分析4 投资可行性分析 四 完成评估报告 并加以详尽说明1 专利技术成熟度2 接受方可受度的分析 四 专利权和专有技术的评估方法专利权和专有技术的评估主要采用的评估方法是收益法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成本法 一般不用市场法 一 运用成本收益法评估例p170例p177 二 运用成本法评估例p178例p179 72 P178例 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 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亏损严重 将要被同行业的利达股份有限公司兼并 需要对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资产进行评估 该公司有一项专利技术 实用新型 两年前自行研制开发并获得专利证书 现需要对该专利资产进行评估 1 确定评估对象 2 技术功能确定 3 评估方法选择 4 各项评估参数的估算 73 首先 分析测算其重置完全成本 该项专利技术系自创形成 其开发形成过程中的成本资料可从企业中获得 具体如下 材料费用45000元工资费用10000元专用设备费6000元资料费1000元咨询鉴定费5000元培训费2500元差旅费3100元管理费分摊2000元非专用设备折旧费分摊9600元专利费用及其他3600元合计87800元 74 根据专利技术开发的过程分析 各类消耗仍按过去实际发生定额计算 对其价格可按现行价格计算 重置完全成本 87800 1 5 1 8 99565 元 确定该项专利资产的贬值率 贬值率 8 6 8 100 25 5 计算评估值 做出结论 评估值 99565 1 25 74673 75 元 最后 确定该项专利资产的评估值为74674元 三 运用收益法评估 补充 四海公司于2002年12月取得了某项技术的专利权 2004年由于公司发展需要 拟将该技术作为出资与其他投资者组建新公司 于是委托华源评估公司在2004年12月31日对该项专利进行评估 经评估人员对该技术的先进性 使用状况 市场供求情况的分析 并结合四海公司提供的2003年和2004年的有关数据 预测出该技术今后五年的收益额分别为450万 600万 700万 980万和1200万 经过调查 2004年国库券利率为6 四海公司所在行业的风险报酬率为14 该专利技术的利润分成率测算为25 试计算该专利技术在2004年12月31日的评估价值 折现率 无风险利率 行业风险报酬率 6 14 20 该项专利技术的评估值为人民币537 91万元 无形资产年超额收益 450 25 112 5 77 北京某科技发展公司5年前自行开发了一项大功率电热转换体及其处理技术 并获得发明专利证书 专利保护期20年 现在 该公司准备将该专利资产出售给京郊某乡镇企业 现需要对该项专利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分析和计算过程如下 1 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 转让专利技术的所有权 2 专利资产确认 该项专利技术的有效功能较好 3 评估方法选择 收益法 4 判断确定评估参数 销售收入的分成率为3 练习 收益法评估 78 预期销售收入预测结果 根据当前的市场投资收益率 确定该专利资产评估中采用的折现率为10 79 5 计算评估值 得出结论 单位 万元因此 该专利资产转让价的评估值为73 69万元 一 商标及其分类 了解 第四节商标权评估 含义 作用 商标 是工商企业用以表明自己所生产或经营的商品 并使该商品与他人制造或销售的商品有所区别的文字 图案 颜色或综合的一种标志 分类 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