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散文特点.doc_第1页
孟子散文特点.doc_第2页
孟子散文特点.doc_第3页
孟子散文特点.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孟子散文特点孟子是记述孟轲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和个人修养的书,孟子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但较论语有很大发展。它以问答方式,展开了雄辩说明,具有战国时期散文的优点和缺点。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不如墨子严谨,但更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它既吸收论语中的精华,也接受了大学、中庸的一些观点。在孟子一书中,反映最突出的是仁义思想。 孟子的散文创作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宋时的散文大师,几乎都以孟子的文章为典范。所以说孟子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尤其是它的散文风格,更是独特。一、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李竹君对孟子的论辩风格和论辩方法作了综合研究,认为:孟子其人“堪称一位雄辩家”,“孟子几乎是一部辩论集”。 孟子在先秦诸子之中素以“善辩”著称,其门人公都子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要阐明自己的立场,就不得不进行论辩。孟子在论辩时,皆能采取因势而变,居高临下的技巧,善于统观全局并发现对方论辩中的问题。而且,其技巧中往往体现了逻辑推理规则,两者的结合加强了论辩的说服力和严密程度,使其“富有鼓动性”。 孟子论辩的方法首先是善于发现对方的矛盾,陷对方于自相矛盾,首尾不能兼顾的困窘地步,从而获胜。孟子抓住对方言行不一致的矛盾,用归谬法加以驳斥。如藤文公上,孟子反对墨家薄葬主张,他向夷子问难:“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孟子发现了夷子主张与行为之间的矛盾,其归谬过程是:如果薄葬合理,夷子就该薄葬其亲,但他却“葬其亲厚”,可见薄葬是不合理的。又如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孟子为了批驳许行的观点:“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他向陈相问了一些许行的生活情况,从中知道许行因“害于耕”,戴的帽子、做饭的锅甑、耕田的铁器皆“以粟易之”。抓住许行主张与行为之间的矛盾后,连用三个问句向陈相诘难:“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使陈相毫不犹豫地回答:“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从而使他推翻了自己的观点。有陈相的结论作前提,孟子又紧追问一句:“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其答案是不言而明了。孟子抓住对方矛盾,用责疑法把对方逼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从而达到论辩目的。其次孟子还常使用归谬式的类比推理法,如历为评论家乐道的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言乇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由日常生活起,连设两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让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毫不犹豫地回答“弃之”、“已之”。而后类推下去,使齐宣王陷入自我否定的结论中而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这是由小及大、由私到公。有了这两个结论作前提,通过类推的方法,再设一同性质的问题,其结论也就不言自明了。这种远远引起,渐入主旨的方法既可避免对方的警觉,又使其无所逃遁。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是气势磅礴,常大量使用排比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文者气之所形;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这话虽说得过于抽象,但却说明了孟子行文气势凌人,尖锐犀利,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恣行无阻的特点。另外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是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即所言之“浩然之气”。如鱼我所欲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二、长于譬喻,寓言说理,善抓典型首先,孟子说理善用譬喻,即在论辩中常用比喻。孟子全书二百六十一章,有九十三章总共使用譬喻一百五十九种。汉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谭家健认为,孟子的比喻“浅近平易而生动有有趣,轻快灵便而又深刻贴切”,“堪称比喻圣手”,他往往以生活常理就近设譬,运用灵活,精辟允当,一语中的,从而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如鱼我所欲也中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其次,孟子取譬除了运用文辞简约的比喻之外,还选用完整的小故事和经典的寓言来塑造形象点题明理。谭家健认为用寓言故事作譬喻孟子为开风气者,这类“叙述则时特精妙”的长喻“曲折多姿,生动有趣”,“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它的寓意是: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在以五十步笑百步中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此外还有齐人有一妻一妾、挟泰山以超北海等富于哲理,尤为生动。再次,善于使用典型事例来说理。如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这个事列既证实了齐宣王具有“不忍”之心,以便投合进而引导其心理,使游说能够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进行下去,也十分明白浅显地说明了仁爱保民、人人可为的道理。三、语言明畅,精炼准确孟子中极少繁冗的句子,相当的精炼,应该重复的便重复,应该省略的便省略。读来文气顺畅,增强了说服力。在词汇方面用词准确、精当。比如梁惠王(下)第五章,为了说明“发政施仁”必先考虑“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就给这下了明确的界说:“老而无妻日鳃,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日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除上述名词之外,形容词、副诃也用得十分准确、精当。如尽心(下)第二十章的“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是典型的例子。离娄(上)第十五章是写眼神和心理活动的著名文字。孟子认为: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神更好的了。因为,“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蚝焉。”现在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颇有道理的。两千多年前,孟子能将眸子的“隙”和“呢”跟胸中的“正”、“不正”联系起来认识,这不仅显示出超人的观察力,思考力,也显示出他运用语言的超人能力。“缭”,明也,现在构成“明撩”一词:“蚝”,赵岐注为“蒙蒙目不明之貌”:二者正好是一组反义词,分别跟“胸中正”和“胸中不正”对应,是非常恰当的。 从语句看,突出特点是通俗浅显而又文雅优美。既有形式整齐、气势贯通的整句,又有长短不一、灵活多变的散句;既有表达严密、精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