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的2011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经验分享-环评爱好者发表_第1页
3我的2011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经验分享-环评爱好者发表_第2页
3我的2011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经验分享-环评爱好者发表_第3页
3我的2011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经验分享-环评爱好者发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read-1-1.html先放成绩:2010年第一次考试,法规137、导则105通过,方法84、案例60败北;2011年第二次考试,方法105、案例76通过。后面共享了几个个人认为很好的资料,文件序号已编号,希望按文件编号进行复习参考:1-2011年环评考试大纲(复习方向);2-2010年技术方法真题扫描版;3-2008年案例分析原题整理版;4-2009年案例生态试题点评(贾生元、四川考生都已给出,这是同事整理的,去年他已考过了环评工程师,供大家参考);5-2009年案例分析真题整理版;6-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试卷扫描版;7-2011年环评师案例考试题(六道生态全,本人今年也选的这六道,答案基本和贾老师的一致);8-博客整理(贾生元、许颂及部分考友)-ch(这个是本人自己整理,里面含有历年各个行业的案例解析已经历年考试真题详答,还包括许颂老师针对技术方法的一些解答和意见,建议大家一定要看);9-环评常用技术导则、规范及标准(环评秘籍)-ch做一下自我介绍,本人环境工程科班出身,从事环评工作已多年,平时接触到的项目多为煤矿、冶金及焦化等生态及重工业项目,皆为编制报告书,几年的工作也积累了些许经验,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环评思维模式,对环评考试也帮助不少。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愚见,不妥之处,还请指正批评。今年能够通过考试,首先必须要感谢的就是单位,包括单位的几位环评工程师前辈,他们指导着我从环评新手慢慢成长起来,教我熟悉环评流程,并梳理环评报告编写思路、技巧(这一点尤为重要);当然还有我的同事战友们,几年的时间我们一同成长,一起解决过项目难题,一起激烈讨论过环评考试知识点,讨论案例答题方法及应对措施,怎么去筛选案例考试题,每个题中应该怎么去抓住考试要点及踩分点等等,所以感谢他们,有了他们的帮助才能有今天的成果;其次应该感谢四门考试教材及习题集(2011年版)的编写人员,今年的教材我只买了案例和方法习题册(全是2011年正版),在此不得不夸夸今年的教材,修订的确实好,很给力,以前的习题册里面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失误,在新版中都已经基本得到修订;尤其是新版技术方法习题册包含了以往历届考试真题并给出了详细作答,所以也向各位考友推荐新版教材以及习题册(后面会向各位推荐个人认为比较好的各科复习组合以供参考,以前看坛内有些考友推荐太多繁琐的资料,让大家感觉到很有压力,其实根本没必要)。最后要感谢的就是论坛及本人环评群内的各位考友,有了你们的存在,也鼓舞激励着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破釜沉舟,通过考试。给大家分享一下本人于2011年2月份制定的一个复习计划及作息时间,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没准备的仗,所以计划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做细,做好之后就要严格执行,不然上了环评战场只能吃枪子,杀不了鬼子的。因为本人今年只考方法和案例,所以列举的都是关于方法和案例的安排,其它考四门的童鞋如觉有用,也可稍微修改参照执行,O(_)O2011年环评工程师考试复习计划一、 考试科目1、 技术方法;2、 案例。二、 复习资料1、法律法规教材及习题集、历年真题:(此门为沃土(本人形容,下同),有了肥硕的土地才能孕育出顽强精彩的生命。考此科的人不必多说,必须细看并按大纲要求该记住的就记住,该熟悉的就熟悉等等,脑袋瓜聪明的就少看一遍,脑袋瓜不灵泛的就多看一遍,没有窍门,就是背加做习题,整体而言此门考试不难;而对于不考此门的来说,个人认为这个也是必须要通读一遍的,里面规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是一个大的环评政策指导方针,跟着党走没错的);2、导则与标准教材及习题集、历年真题:(此门为根基,根壮则叶盛。不管考不考此门,这本书是必须要看的,除非只考一门法规,切记!而且推荐看导则、规范及标准原文,本人把大纲要求的全部导则、规范及标准全部下载下来,并打印装订成两册,一册为导则及技术规范,一册为常用环境标准,厚厚的两大本板砖,黑给力,被同事笑称为“环评秘籍”(见附件9,里面备注了下载地址),当然这些东西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试完还是可以长久用的。一般的考友也许没这个条件,视自己能力而为吧,尽量打印出来,个人认为在电脑上看资料不如在书本上记得牢靠);3、技术方法教材与习题集、历年真题;(此门为经络,中医说的好,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掌握好了此门,才能透彻环评真谛;怎么复习好此门呢,去年第一次考试期间,我也挺苦恼,尤其被现状监测、预测模式那一块搞的头晕脑胀。今年方法考试通过,不否认有一定的运气,当然也得肯定自己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整本技术方法教材和习题完完整整细看两本,哪块不熟就越看哪一块,直到理解记住为止。当然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性记忆,虽说环评专业性不是很强,但还是需要有一定理解能力的。比如地表水预测模式那块,牢记并理解表6-1,地面水预测这块也就掌握的十有八九了。)4、案例分析教材与习题集、博客整理资料(包括贾生元、许颂及其他考友个人经验)、历年真题。(此门为果实,要想吃到果子除了硬件齐全外,还要有软件先进且实用。前三门为最基本的基本,掌握了前三门的知识点才能做好案例,丰收可口的果子,这是我总结的不二法门。考案例其实就是考的一种思维、一种方法、一种意识还有知识点,案例复习必须要找好适合自己的一种复习方法,怎么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所掌握住的知识点才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拿到踩分点。对于考友来说,不管做不做环评,选题型时候个人认为还是选生态型为好,因为计算题实在无法把握其是否有陷阱,既然是考试就是为了拿分,怎么才能拿分呢?找得分几率大的题目来做,哪种题目几率大,相信各位心里肯定清楚,计算题除非有十足把握拿分,否则太冒险。今年本人和去年一样,选的生态型题目,没选计算题,在每个小题只有几分钟时间的情况下,还是生态拿分把握性较高,个人意见。)总而言之,环评复习只需要下面这些资料,汇总如下:1、法律法规教材及习题集、历年真题;2、导则与标准教材(最好是原文)及习题集、历年真题;3、技术方法教材与习题集、历年真题;4、案例分析教材与习题集、博客整理资料(包括贾生元、许颂及其他考友个人经验)、历年真题。还有一些考友十分想要某些培训课件,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与其听他们在那里说,还不如自己在这里念,我09年和10年课件都有,没听过一次,当然不是说这些课件没用,只是觉得听课件起的作用真的没有自己看书来的明显。还有些考友曾经询问过参加培训班的事情,我和同事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如果你每一门考试都差及格线那么一点点,我鼓励去参加培训班,如果实力离及格线还很远,个人不推荐去参加培训班,毕竟培训费用也不便宜,大几千块钱啊,咱们挣钱不容易!三、 复习时间(专门针对方法和案例两门考试,本人实际执行中有时候也有些偷懒,没有严格按照所列的时间来复习,但实际复习时间段还是把握住了。请参考)1、时间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5月28日。2、复习流程共分三遍:1) 第一遍:2011年3月1日至3月31日复习原则:紧抓导则原文、方法和案例教材复习目的:熟悉并掌握导则、教材内容,做到基础牢固。3月1日至3月10日:导则原文和标准,保证每天一个细读导则(实际操作中,我用两天时间把法规的教材也通读了一遍);3月11日至3月20日:技术方法教材; 3月21日至3月31日:案例教材、博客整理资料、真题。2) 第二遍:2011年4月1日至4月30日复习原则:熟练掌握导则、教材及习题集知识要点。复习目的:理清做题思路,分析出题目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4月1日至4月7日:导则原文和标准习题;4月8日至4月20日:技术方法习题集,整理出自己做错的错误题目,找出出处;4月21日至4月30日:案例模拟及真题,归纳总结各行业特点、知识要点,专业名词。3) 第三遍:2011年5月1日至5月28日复习原则:复读导则及教材复习目的:进一步掌握各教材知识要点,熟练运用。5月1日至5月5日:导则原文;5月6日至5月20日:技术方法教材及习题集。5月21日至5月28日:博客整理资料,真题。四、 作息时间6:00-6:30 起床、洗漱; 6:30-7:30 看书; 7:30-12:00 上班; 12:00-13:00 午饭、午休; 13:00-14:00 看书; 14:00-18:00 上班; 18:00-20:00 晚饭、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 20:00-23:00 看书; 23:00-6:00 睡觉。就写这么多吧,一点个人愚见,虽然本人考试成绩不高,但还是希望对各位考友以后的考试有些帮助,不妥之处,望请批评指正,祝福各位!.jpg (21.21 KB)2-2010年技术方法真题.pdf (1.49 MB)3-2008年案例分析.pdf (173.58 KB)4-2009年案例生态试题点评(贾生元、四川考生).doc (57 KB)5-2009年案例分析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