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复苏后亚低温的实施及预后 主要内容 1 亚低温概念及实验研究2 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3 亚低温的实施4 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监测及预后 低温治疗的历史 低温治疗的起源可追溯至数百年前 直到1937年 Fay将一名女患者的体温控制至32 并维持24小时以期延缓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这是医学史上有记载的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低温治疗20世纪50年代 人们将深低温27 应用于心血管直视手术 20世纪70年代 国外将深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直视手术 20世纪50 60年代 全世界几十家医院对100多例重型颅脑伤 GCS6 8 病人采用30 34 低温治疗 核心温度划分 目前 国际上将核心温度划分为轻度低温35 33 中度低温32 28 深度低温27 17 超深低温16 4 轻 中度低温 28 35 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而且无明显副作用 亚低温的概念及由来 江基尧教授于1993年在 国外医学 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 上发表文章 首先将28 35 轻 中度低温称之为亚低温 随后亚低温这一概念被国内同行和新闻界所广泛引用 亚低温的概念及由来 90年代 中国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亚低温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的死残率 并能显著改善颅脑外伤病人神经功能预后 而无严重并发症 该技术被欧美 日本等国家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 中国厉害 亚低温与缺血性脑损伤 美国迈阿密大学观察脑缺血模型 1观察结扎大鼠4条脑血管20min的造成脑缺血模型 观察不同温度影响 结果 正常脑温 37 脑缺血动物 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全部死亡 30 34 低温治疗脑缺血动物 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完全正常 亚低温与缺血性脑损伤 美国迈阿密大学观察脑缺血模型 2他们又结扎双侧颈动脉10分钟 伴全身低血压6 6kpa鼠脑缺血模型 用30 34度低温治疗观察缺血后5min 30min脑组织病理损害 结果发现 在脑缺血后5min开始低温治疗的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无任何病理损害 在脑缺血30min开始低温治疗的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全部变性坏死 结果证明 脑缺血后低温治疗越早越好 亚低温与心肺复苏后脑保护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 在动物心搏骤停12 5min后心搏复苏过程中给予30 34度亚低温及15度超深低温治疗 30 34度低温对心搏骤停复苏动物脑组织神经元和神经功能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15度超深低温治疗反而加重脑组织神经神经功能损害程度 亚低温在心肺复苏中的研究 2003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2005年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推荐 因室颤导致心跳鄹停复苏后昏迷患者 应给32 34度亚低温治疗 持续12 24小时 心跳鄹停后最初5分钟 亚低温治疗应与心外按压同时进行 2002年 2篇标志性文章的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心跳骤停后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损害 1 BernardSA MorleyPT HoekTL etal Treatentofcomatosesurvivorsfromout ofhospitalcardiacarrestwithinducedhypothermia NEnglJMed2002 346 557 5632 TheHypothermiaafterCardiacArrestStudyGroup Mildhypothermiatoimprovetheneurologicaloutcomeaftercardiacarrest NEnglJMed2002 346 549 556 亚低温与实验性颅脑损伤 江基尧1991年在国际上首先证实30 34 低温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10cm 20g 600g cm 1000g cm 200g cm 轻 中 重 亚低温与实验性颅脑损伤 伤前30 34 低温治疗或伤后5min 15min 30min开始低温30 34 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动物 观察结果 1正常脑温颅脑损伤动物死亡率为37 5 230 34 低温颅脑损伤动物死亡率为9 1 3运动神经功能恢复 伤前低温处理组及伤后5min组神经恢复最显著 15min次之 30min最差 亚低温越早越好 亚低温与实验性颅高压美国匹兹堡大学 观察31 35 低温对实验性颅高压动物模型伤后继发性颅高压的影响 他们采用硬膜外气囊加压法使颅内压升高至8 1kpa 颅内压升高后15min开始降温治疗 降至31 维持5h 再复温至35 维持60h 发现31 低温治疗能完全有效防止继发性颅高压 且能明显减轻颅高压造成脑病理损害 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和颅高压患者神经愈后的临床研究 高温与脑神经功能 高温增加脑梗范围高温增加脑缺血动物死亡率 江基尧对脑损伤动物实验研究发现 低于39度的重型颅脑损伤和脑疝病人死亡率为47 1 高于39度的病人死亡率为78 6 保持头脑冷静让大脑cool 颅脑损伤的患者脑部的温度比身体的温度高得多 Braintemperaturewasfoundtobesignificantlyhigherthanbodytemperatureinpatientswithheadinjuries RumanaCS etal CritCareMed26 3 562 1998 发热和继发性脑损伤 发热加重继发性损伤 低温减轻继发性损伤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以颅内压ICP为靶目标的治疗 以脑灌注CPP压为目标的治疗 Elevationofpatient shead30 C抬高患者头部30度 Sedation 镇静Paralysis麻痹 CSFdrainage脑脊液引流 Mannitol甘露醇 Hypothermia亚低温 Hyperventilation过度通气 Barbituates巴比妥 Surgery外科手术 StepwiseapproachtomanagementofICP分阶梯达到控制ICP 亚低温脑保护争议 2001年Clifton牵头9个医学中心合作 通过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sTBI在整体上对预后没有任何作用 2011年 CliftonGL等在LancetNeurol上发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显示低温治疗在脑保护作用方面并不理想 CliftonGL ValadkaA ZygunD etal Veryearlyhypothermiainductioninpatientswithseverebraininjury theNationalAcuteBrainInjuryStudy HypothermiaII arandomisedtrial LancetNeurol2011 10 131 139 低温全身器官保护 主要内容 1 亚低温概念及由来2 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3 亚低温的实施4 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监测 脑保护 脑保护 是指脑损害发生前采取的保护性方法早期针对氧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代谢性细胞酸中毒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等联合治疗 脑保护药物 迄今 已有200多脑保护药 没有一种药物具有确切的疗效 颅脑损伤 心肺复苏 缺血缺氧后的病理变化是一个多因素 多环节的复杂的病理网络 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线性过程 一种药物仅能阻断其一个线性过程 不能阻断整个病理网络 因而疗效都不尽人意 亚低温脑保护机理 阻断所有破坏程序 体温每降低1度 中枢氧代谢降低5 7 保护血脑屏障 减轻脑水肿 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 减少钙内流 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 抑制神经元凋亡 降低脑细胞的氧耗 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一 降低脑耗氧 减少乳酸堆积 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亚低温治疗后脑血流下降 脑氧耗减少 乳酸减少 ATP正常范围 显著降低酸中毒 低温治疗后 大脑对氧需求的降低将远远超过造成脑血流的减低 二 保护血脑屏障 明显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心肺复苏后 脑缺血 损伤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 出现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水肿 亚低温治疗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减少对血脑屏障的破坏 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和亚低温联合使用是目前治疗脑水肿的最佳方案 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 三 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伤颅脑损伤 心肺复苏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 乙酰胆碱Ach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和5 羟色胺异常释放 加重继发性脑损害 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内源性毒物的产生和释放 从而减轻继发性脑细胞损伤 四 抑制神经元的凋亡颅脑损伤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进而导致能量代谢障碍 出现神经细胞凋亡 亚低温治疗通过抑制半胱氨酸酶活性 防止线粒体功能障碍 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达到脑保护作用 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 亚低温的适应症 急性脑缺血缺氧 电击 溺水 CO 其他 亚低温的适应症 1室颤 室性心动过速而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 推荐低温治疗 A级推荐 2不可电击复律心律而心肺复苏后的昏迷患者 可予低温治疗 B级推荐 3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 幕上大量出血 重症颅脑损伤 颅内压 20mmHg 重症脊髓损伤 难治癫痫持续状态可以考虑低温治疗 C级推荐 非适应症 呼吸停止且处于休克状态 脑电波平坦 消失 对儿茶酚胺血管反应低下者 脑死亡者 无绝对禁忌 亚低温治疗过程的并发症 冷利尿与寒战 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 AF VF VT心动过缓 亚低温治疗过程的并发症 感染 抑制WBC生成 破坏中性类细胞巨噬细胞功能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呼吸系统 呼吸抑制 复温肺水肿神经系统 脑血流降低氧代谢低 凝血系统 PLT少影响凝血过程各种酶的活性免疫系统 降低WBC的游走及吞噬功能 如何实施亚低温治疗 低温技术选择 有创 无创 降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全身降温 亚低温治疗仪 冷空气降温局部降温 用冰袋 冰帽置于头部和大血管浅在部位局部降温 1体表降温 亚低温治疗仪 体表物理降温 目前最常用 亚低温治疗仪 机械通气 镇静 肌松剂 亚低温治疗仪 主机制冷系统 半导体 压缩机温度控制系统水循环控制系统外设附件 水毯 连接管 体温传感器 亚低温治疗仪 工作原理 1制冷系统 将水箱内水制冷 2温控系统 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3水循环控制系统 把水输出到水毯内循环 4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 利用温度差控制患者的体温 营造亚低温的环境 亚低温方案 诱导期 镇静 镇痛 肌松 必用呼吸机镇静 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以选择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选择咪达唑仑镇痛 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建议 用BIS监护仪 避免持续肌松 0 100 50 70卡肌宁200mg 氯丙嗪100mg 生理盐水500ml 以20 40ml h静滴 或氯丙嗪50mg 异丙嗪50mg 杜冷丁100mg NS250ml静点 卡肌宁100mgim 体表亚低温 2体腔降温 用冷却的4度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胸腔或腹腔灌洗降温 优点 常用于手术中的降温 缺点 易发生心室颤动或其它心律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3血液降温 1体外循环法 最有效 侵袭性大 难度高 费用高 2血管内热交换法 从股静脉插管到下腔静脉 能迅速降温 准确控温 侵袭性低 最有前途 3静脉输液法 30分钟静脉输注4 的晶体液30ml kg 2000Ml 能显著降低体核心温度 但不能准确控制体温的变化 且输液量受心功能限制 控制台 显示屏 盐水袋 冷却 加热器 蠕动泵 冷却剂槽 温度探头接口 CoolGard3000 血管内热交换法的实施 CoolGard3000工作流程图 盐水袋 流速指示器 防气阀 蠕动泵 热交换线圈 冷却槽 导管 冷却泵 冷却 加热器 患者 方案 CoolLine Catheter Canbeusedforupto7days可以持续使用7天 8 5or9 3Fr 032 导丝guidewire Seldingertechnique 22cmlongDuraflo Heparin 肝素涂层coated不透射线Radiopaque介入包InsertionKit 4mm 5mm 2腔或3腔导管 血管内降温 CoolGard3000 连接患者 中心体温控制和中心静脉插管通路 如何降温 静脉血流经每个球囊时被冷却 冷却的盐水流入球囊内 密封系统 无液体进入到体内 指南推荐 1优先选择具有温度调控装置的新型体表低温技术或血管内低温技术开展低温治疗 2可以选择4度NS静脉输注的低温技术辅助诱导低温 但存在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风险患者慎用 3可以选择头表面低温技术 对部分颅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手术侧低温治疗 低温时程及温度 不伴有颅高压的24小时 颅脑损伤温度30 35度 持续1 7天 大面积脑梗72小时颅内压未达到正常 6 11天 心肺复苏后32 34度 12 24小时 诱导低温时间尽可能缩短 最好2 4小时达到目标温度目标温度维持时间至少24小时 或根据颅内压 20mmHg 确定 颅内压正常后24小时 亚低温 降温的时间窗 低温治疗越早越好 24小时内开始均有效 6小时更好 脑损伤后3小时内为最佳时间窗 降温速度可能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因素 降温速度0 25 0 5 1度 h 降温和复温速度未明确 持续时间存在争议 以病情轻重 颅内压情况定 ICP 20mmhg24小时即可停止 当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 维持24h后即可停止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疗程通常为3 10d 先停控温仪再停肌松冬眠最后撤呼吸机 复温时间 一般12 24小时 复温速度 0 1 0 3 h 最快0 5 h 复温速度过快能加重脑损害 过慢增加并发症 现在主张自然复温 停止低温治疗后 每4小时复温1度 12小时以上复温到37度 复温 低温寒战控制选择 推荐意见 1应常规评估寒战程度 指导抗寒战实施2可选丁螺环酮 负荷量30mg 维持量15mg q8h 盐酸哌替啶 负荷量1mg kg 维持量25 40mg h 咪达唑仑 负荷量0 1mg kg 维持量2 6mg h 等联合抗寒战方案 当寒战控制不理想或需要快速降温时 加用维库溴铵 负荷量0 03mg 0 05mg kg h 维持量0 02 03mg kg h 亚低温治疗的监测 监测monitoring 亚低温治疗的监测 呼吸系统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 节律 血氧 动脉血气等呼吸中枢受抑制 肺水肿 机械通气 加强气道管理 咳嗽 吞咽等反射减弱 痰液不易排出 气道湿化 应及时吸痰 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 瞳孔 生命体征 颅内压及肢体活动的变化 最好有颅内压监测 亚低温治疗的监测 神经系统 1心率慢 通常无需治疗 当核心温度32度时 心率34 40次 正常 如果有必要治疗 用异丙肾上腺素或多巴胺 阿托品无效 不是迷走神经 2心律失常 AF VF VT注意 对 70岁的患者和有心血管病史者 应慎用亚低温并重点监护 严格控制降温速度 亚低温治疗的监测 循环系统 血糖监测 保证患者血糖控制 10mmol L 离子监测 电解质向细胞内转移 普降白细胞 白细胞游走及吞噬功能下降 凝血监测 血小板减少及功能低下 亚低温治疗的监测 血糖 电解质 凝血 监测体温至关重要 有条件 直接监测脑温能更准确地控制亚低温的临床实施过程 国外已有将脑温探头整合在脑室引流管 非常方便 但该方法有创 多适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或脑出血术后引流的患者 一般将患者肛温控制在32 35 若高于36 治疗效果较差 33度与36度神经保护无差 如低于32 患者易发生寒颤 冻伤 室颤 亚低温治疗的监测 体温监测 亚低温治疗患者脑功能预后的预测指标 一 大脑灰质 白质的比例 GWR 2013年7月KimSH等学者报道 在接受低温治疗的心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 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的灰质与白质的比例 GWR 降低提示 亚低温治疗患者脑功能预后的预测指标 二 血清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年生物医疗传感器金纳米粒子应用创新及市场趋势报告
- 2025年福建生物考试题目及答案
- 基于2025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评估与改进研究报告
- 乡村旅游项目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评估方法创新报告
- 2025年福建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
- 2025大连房屋买卖合同
- 2025购买游艇委托中介合同模板
- 2025珠宝交易中心交易合同
- 2025【合同】消防器材供应分包合同
- 离婚协议标准范本:共同财产分割与债务承担协议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老年护理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小学男生防性侵知识课件
- 中医康复理疗师考试实操试题及答案
- 跌落机操作规程
- 2025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要点解读
- 中国人口研究专题报告-中国2025-2100年人口预测与政策建议
- 浙江首考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 小学体育知识
-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课件
-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第3版)题库
- 医院培训课件:《预灌式抗凝剂皮下注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