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ppt_第1页
金识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ppt_第2页
金识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ppt_第3页
金识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ppt_第4页
金识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阅读提示 苏辙和韩琦 苏辙 1039 1112 字子由 号颖滨遗老 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 人 苏轼之弟 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与父苏洵 兄苏轼齐名 合称 三苏 韩太尉指韩琦 宋仁宗嘉佑元年曾任枢密使 掌军事 汉代太尉亦掌军事 故又称韩太尉 文章题目即两者兼顾 说的是一种官职 四川眉山三苏祠 阅读提示 本文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干谒文 在封建社会 文人上书社会名流表达拜见这种愿望的书信体散文很多 但像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这样成为名篇佳作的却寥寥无几 本文之所以能长久为人传诵 有两个独特之处 一 作者不像一般拜见者那样在文章中一味的降心辱志 卑词厚谀 而是表现了一种高雅拔俗的姿态 二 提出了激发志气 养气为文的文学见解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 阅读提示 苏辙的 文气论 苏辙的文气论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 虽然 气 看似一种无影无形 玄妙非常的东西 但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批评中 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所说的 气 大略是指人的气质 修养 精神力量等 作者认为 文 不过是 气 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刻意学习写作技法 决然写不出好文章来 为文之前必先养气 然而 气可以养而致 决不是与生俱来 一成不变的 这些观点阐明了文章风格与人的气质修养之间的关系 强调了后天实践的重要性 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太尉执事 辙生好为文 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 宽厚宏博 充乎天地之间 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 周览四海名山大川 与燕 赵间豪俊交游 故其文疏荡 颇有奇气 气的外在表现 气质却可以靠修养得到它 培养 宽大厚重宏伟博大 相称 遍游 才智出众的人 挥洒自如 富于变化 文章是 钻研 代 为文 极 来往 很 奇特的气概 正大刚直的精神 充满 写 然而文章不是靠学技巧就能写好 此二子者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其气充乎其中 而溢乎其貌 动乎其言 而见乎其文 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 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无高山大野 可登览以自广 百氏之书 虽无所不读 然皆古人之陈迹 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哪里曾经 表露在他们的外表上 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 交往 乡里 扩大自己的胸襟 过去的东西 自己 用来 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 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第一段译文 恐遂汩沒 故決然舍去 求天下奇闻壮观 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 恣观終南 嵩 华之高 北顾黃河之奔流 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 仰观天子宮阙之壮 与仓廩府库 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 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 听其议论之宏辩 观其容貌之秀伟 因而埋没决断的样子离开 广阔 看到 瞻仰 富丽广大 宏伟善辩 而了解 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 寻求 高峻 尽情观赏 感慨追思 奔腾流泻 泛指仓库 壮丽 巨大富丽 秀美魁伟 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入则周公 召公 出则方叔 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 不志其大 虽多而何为 辙之来也 于山见终南 嵩 华之高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于人见欧阳公 欧阳修之门 四方少数民族 可是 啊 没有立下大志 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 浩大深远 有文才的人 就是方叔召虎 不在大处留心 未见之 无忧无虑 凭借 出朝 入朝就是周公召公 聚集在 第二段译文 不敢发动侵扰 而 害怕太尉 天下第一 才能谋略 全国人依靠太尉 而 对于 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闻一言以自壯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 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 非有取于升斗之禄 偶然得之 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 使得优游数年之间 将归益治其文 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又幸矣 却 看到 风采 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通晓官吏的事务 先前 的俸禄 我 恩准回家 等待朝廷的选拔 从容悠闲 进一步研究 屈尊教导我 幸运 听到你的 微薄 雄伟景象 看尽 如果 并且学习治理政务 第三段译文 第四段译文 没有见到太尉 感到遗憾 还是认为 讨论 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 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 文气论 文不可以学而能 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养浩然之气文章宽厚宏博 司马迁周览天下文章疏荡奇气 事实论据1 事实论据2 论点 内在修养 外在阅历 第二部分 讲述自己实践文学主张 开拓心胸志气 去国远游 游历名山大川 视野开阔知天下文章 目的 欲见韩太尉 所与游者 邻里乡党 所见无高山大野 可登览以自广 百氏之书 古人之陈迹 对比 衬托 行天下 周览四海名山大川 与燕 赵间豪俊交游 游历名山大川 凭吊秦汉古都 瞻仰天子宫阙 拜见文坛前辈 对比 第三部分 申述欲见韩琦的愿望 主旨 于山已见终南 嵩 华之高 于水已见黄河之大且深 于人已见欧阳公宏辩秀伟 犹以为未见太尉 尽天下之大观 第四部分 申述自己 生好为文 的初衷 自明心志 蓄势 对比 居家一隅无高山大野可登览自广 对比 讨论 难点理解 1 阅读课文 首先要把握作者描写的对象的特征 文章怎样写太尉 以才略冠天下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入则周公 召公 出则方叔召虎 2 作者为何迫切欲见太尉韩琦 1 观贤人之光耀2 闻一言以自壮3 尽天下之大观 3 从作者对太尉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德高望重的太尉的仰慕之情 总结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提出与论证 文者气之所形 气可以养而致 的观点 以及介绍自己阅历养气的情况 提出了求见太尉以助其养气作文且学为政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仰慕贤者 渴求一见的心情 图为三苏塑像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 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 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 谁知可爱信如今 惟有巫山最浓秀 依然不负远来人 太尉执事 辙生性喜好写文章 钻研作文的道理极为深刻 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 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技巧就能写好的 而气经过自身的内在修养却能得到 孟子说 我善于培养我的正大刚直的精神 现在看看他的文章 深厚宏大广博 充塞在天地之间 同他气质大小相称 司马迁出行天下 游遍四海名山大川 与燕 赵之地的才智出众的人结交往来 所以他的文章文笔挥洒自如 富于变化 很有不同寻常的气概 这两个人 哪里曾经拿起笔学习这样写文章吗 他们两人的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 表露在他们的外表上 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 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自己是不知不觉而然的 我苏辙十九岁了 我在家乡所交往的 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 所看到的 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 没有高大的山脉和广阔的原野去攀登游览来扩大自己的胸襟 诸子百家的著作 虽然没有不阅读的 但这些著作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 不足以激发自己的志气 我担心志气因而被埋没 所以断然离开家乡 去寻求天下的奇特的见闻和雄伟的景象 来了解天地的广大 我经过秦朝 汉朝的故都 尽情观赏高大的终南山 嵩山 华山 向北眺望奔腾不息的黄河 感慨地追思古代的英雄豪杰 到了京城 仰视雄伟的天子宫殿 与富有的仓库和广大的城墙 护城河和皇家园林 这才知道天下的巨大富丽 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 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 看到了他秀美魁伟的容貌 同他的学生 贤能的官员交游 这才知道天下有文才的人都聚集在这里 太尉凭才干和谋略位居天下人之首 全国人依靠您就可以无忧无虑 四方的少数民族惧怕您而不敢侵犯 在朝廷之内 您就像周公 召公一样 辅佐君主 政绩卓著 在外边 您就像方叔 召虎一样 领军出征 战功赫赫 可是我至今还没拜见到您呢 再说 人研究学问 如果不在大处留心 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这次我来 就山来说 看到了终南山 嵩山 华山的高峻 就水来说 看到了黄河的广大和深邃 就人来说 见到了欧阳公 但是我认为还没有太尉 所以我希望能够一睹贤人太尉的丰采 听到您的一句话来使自己树立起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