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能计量装置的误接线分析论文_第1页
浅谈电能计量装置的误接线分析论文_第2页
浅谈电能计量装置的误接线分析论文_第3页
浅谈电能计量装置的误接线分析论文_第4页
浅谈电能计量装置的误接线分析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电能计量装置的误接线分析摘要 三相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检查是安全供电及准确、公正计收电费的根本保障,直接体现了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水平。本文学习三相三线、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特点、误接线检查方法、相量图绘制分析方法、更正系数及退补电量的计算等。关键词:接线特点,误接线检查方法,相量图绘制分析方法,更正系数,退补电量。第一章 绪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章用电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越是工业、商业、服务业、个体经济发达地区,违章用电现象越加严重,甚至窃电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售电量的增长率,给供电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常用三相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进行分析。1常见的错误接线1.1电压回路断线1.2电流回路短路1.3电压相序错误1.4电流相序错误 第二章 进行误接线分析所需工具2.1所需工器具见表1。1) 工器具序 号工器具名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安全帽个22螺丝刀一字、 十字(150)把23验电笔支14相位伏安表块15万用表块1需要时提供6相序表块1需要时提供2.2相位伏安表电源开关档位打到 360电压档500V电流10A档显示角度为:U2滞后U1的角度图1 相位伏安表第三章 电压电流相位的测量3.1电压大小的测量将旋转开关旋至U1(或U2)500V(或200V)量程档,电压信号从电压端U1(或U2)端接入,示值即为所测电压值。电压档500V U3U2U1图2 相电压的测量3.2电流大小的测量将旋转开关旋至1(或2)10A(或2A、200mA)量程档,电流信号通过卡钳互感器从电流插孔1(或2)端接入,被测电流线置于卡钳窗口中心位置,示值即为所测电流值。电流档 I3I2I1图3 电流的测量3.3相位的测量(1)相位满度校准在测量相位前,先进行相位满度校准。方法如下:按下“电源键”,将旋转开关旋至“360”校档,调节“360”校准电位器,使显示屏显示360。(2)电压相位测量将旋转开关旋至“”档,将两路电压和分别从U1和U2端接入(每路必须接两根线),注意电压的方向,电压输入端的红端(左输入端)应接电压方向的高端,黑端(右输入端)应接电压方向的低端,显示屏显示的数值即为超前的相位。相位档12 13图4 电压相位的测量3.4电压、电流间相位测量将旋转开关旋至“”档,将电压从U1端接入,电流通过卡钳互感器从电流插孔I2端接入。注意:电流卡钳的电流指示方向(卡钳两侧的箭头方向)应与导线的电流方向一致。显示屏显示的数值即为超前的相位。图5 电流卡钳电流指示方向 11 12 13图6 电压、电流间相位的测量第四章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4.1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见表2。2)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序号作业内容危险点预控措施1工作准备工作人员精神状态不好工作负责人工作前应观察工作班成员精神状态良好,否则变更工作班成员。2工作人员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班成员进入现场前应对其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进行检查,确保统一,符合规定。3现场用工器具不合格,齐备工作人员应对当日所领用的工器具进行认真检查,确认状态良好,不合格的严禁使用。4未办理工作票,工作班人员即进入作业现场认真办理工作票,工作班成员只有在工作负责人会同工作许可人检查现场所做的安全措施正确完备,并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后,才可在工作负责人带领下进入工作现场。5现场错接线检查人身触电工作前应使用验电笔(或万用表)测试计量装置外壳是否带电,确认无电后方可操作。同时要使用绝缘工具,穿绝缘鞋,戴手套,做好监护工作。6工作现场擅自移动安全措施,引起事故工作人员严禁变动现场安全措施,工作中必须变动现场安全措施时,由工作负责人向用户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用户专职人员操作。7扩大工作范围,或误、误碰带电间隔工作范围必须在工作票所列固定区域内,工作时应认真核对设备编号与名称,时刻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严防走错位置。现场操作必须至少二人工作,一人工作,一人监护,并互相关心施工安全,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8电流二次回路开路使用电流钳表测量各相二次电流,应在回路空间宽裕处使用,力度适中,不可硬卡、硬拆,防止将电流接线扯断。短路电流时应封合短路连接片。9电压二次回路短路电压测试表笔或鳄鱼夹要有良好绝缘保护,避免一只手同时握住两只表笔或鳄鱼夹进行测量,鳄鱼夹夹到电压端子接触要牢靠,防止脱落。断开电压时应打开电压连接片。10工作结束所做安全措施未及时拆除工作负责人应先周密检查,观察设备是否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待与工作许可人共同检查无误后,方可办理工作终结手续。11设备上有遗留物品工作班成员应认真清理现场,整理、核查工器具。工作负责人还应进行复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撤离工作现场。4.2作业前准备作业前准备内容、方法及目的见表3。3) 作业前准备内容、方法及目的序 号内 容方 法目 的1着装按规定穿工作服、绝缘鞋,戴线手套,戴合格安全帽,精神状态良好、熟知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2工作票报告按规定填写好工作票明确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3三步式验电1. 用验电笔先在带电的电源处验电;2. 用验电笔到计量柜体外壳把手金属部分验电;3. 用验电笔再次到带电的电源处验电;第1步检查验电笔是否完好;第2步检查计量柜体是否带电;第3步确保验电笔完好;(即可说明计量柜体不带电)4相位伏安表检查1. 检查表内电池电压;当显示器右端出线电池符号“+ ”时,电池电压低于7.5V,应更换电池。2. 360校准;如果表计显示不是360,则应调整相位校准电位器W,使之显示值为360。确保测量数据准确,误差在表计允许范围内。第四章 具体操作步骤4.1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接线分析作业步骤见表4。4) 作业步骤步骤内容方法目的(备注)一测量电压2、测量线电压:U12、U23、U311、对于Vv接线的TV,二次回路b相接地,即Ub0=0V;通过测量三相对地电压,可判定出b相。2、判定TV是否存在断线和二次极性接反情况。二测量电流选电流测量档位用相位表卡钳测量I1、I2。三测量电压相位(确定相序)以U12为参考相量,测量U12与U32之间的相位角,并判定相序。如果U12超前U32 300,说明为正相序;如果U12超前U32 60,说明为逆相序;四测量U12与I1、I2之间的相位角以U12为参考相量,测量U12超前I1、I2的角度。根据测量的I1、I2角度找出在相量图中的位置。五绘制错接线相量图根据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绘制相量图。判定错误接线方式:根据电源电压永远是正相序的原则,从基准相顺时针往后的电压分别是UU、UV、UW。根据三符合原则确定IU、IW。六判定错接线结论并进行接线更正第一元件:U12,I1第二元件:U32,I2判定表尾电压、电流接入方式;表尾电流反接相;TA二次极性反接相。七绘制错接线电路图先画出各元件电压、电流线引线及TA、TV连线引线,然后根据错接线结论加以完善。八写出错接线下的功率表达式P=P1+P2P1为第一元件的计量结果;P2为第二元件的计量结果;P为电能表的错误接线方式下的总计量结果。九计算更正系数P为正确功率表达式;P为错接线功率表达式(最简式);计算结果保留4位小数。十计算退补电量W=(Gx-1)WW为错接线期间抄见电量(kWh)4.2 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接线分析作业步骤见表5。5) 作业步骤步骤内容方法目的(备注)一测量电压1、测量相电压U1、U2、U31、测试电压互感器有无开路情况:如有一相相电压为0V,说明其开路。2、测试电压互感器有没有同相或反接:如果测量线电压为0V,说明同相;如果测试的线电压为两相57.7V或220V,说明互感器有反接的情况。二确定Uu模拟装置上设置了U相电压参考点,即“Uu(a)”;将一支表笔插入Uu,另一支表笔分别插入U1、U2、U3,当表计显示数值为0时,说明该相与Uu同相,即可确定Uu。确定电能表上Uu的实际接线位置(电压500V档)三测量电流用相位表卡钳测量I1、I2、I3。电流10A档,如果电流较小,应退档测量。四测量电压相位(确定相序)以U1为参考相量,分别测量U1与U2、U3之间的相位角,判定相序。如果U1超前U2、U3分别为120、240说明为正相序;如果U1超前U2、U3分别为240、120说明为逆相序;五测量电压电流间的相位角以U1为参考相量,测量U1超前I1、I2、I3的角度。根据测量的角度找出I1、I2、I3在相量图中的位置。六绘制错接线相量图根据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绘制相量图。根据电源电压永远是正相序的原则,从基准相顺时针往后的电压分别是UU、UV、UW,根据三符合原则确定IU、IV、IW。七判定错接线结论并进行接线更正第一元件:U1,I1第二元件:U2,I2第三元件:U3,I3判定表尾电压、电流接入方式;表尾电流反接相;TA二次极性反接相。八绘制错接线电路图先画出各元件电压、电流线引线及TA、TV连线引线,然后根据错接线结论加以完善。九写出错接线下的功率表达式P=P1+P2+P3P1为第一元件的计量结果;P2为第二元件的计量结果;P3为第三元件的计量结果;P为电能表的错误接线方式下的总计量结果。十计算更正系数P为正确功率表达式;P为错接线功率表达式(最简式);计算结果保留4位小数。十一计算退补电量W=(Gx-1)WW为错接线期间抄见电量(kWh)第五章 三角函数公式5.1诱导公式:sin(-) = -sin、cos(-) = cos、tan (-)=-tansin(/2-) = cos、cos(/2-) = sin、sin(/2+) = cos cos(/2+) = -sin、sin(-) = sin、 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