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交响音乐欣赏一、名词解释1奏鸣曲式: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而“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2 竖琴:是一种大型弹拨乐器。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3木管乐器组: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四种,还有这四种乐器演变而来的变种乐器,如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等。木管乐器原来都是用木料制成的管状吹奏乐器,其中也有用金属制成的,发声原理都是通过借吹气,而管身振动,或者簧片振动从而发声。4序曲:歌剧、清唱剧、戏剧配乐等的开场音乐。亦常单独用于音乐会演奏。另有一种交响乐曲,系独立乐曲,不作开场音乐之用。5音乐会序曲:作曲家专门为音乐会写作单乐章的序曲6戏剧序曲:7组曲:是最古老的器乐套曲形式,源于对比性舞曲的组合。早在14世纪,舞会里即盛行一慢一快的对比性舞曲的组合。8古典组曲:按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的次序排列构成,间或冠有前奏曲和插入布雷、加沃特、小步舞曲等乐曲,有时甚至插入特性曲及标题小曲。各乐章均使用同一调性,都以二段式写成,每段各自反复演奏1次。9现代组曲:是近百年逐渐兴起的,泛指一般套曲形式的器乐曲。特点是:除保留一首舞曲外,其余不限于舞曲。乐章数目自由,最少两段,调性比较自由。如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组曲、比才的卡门组曲、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李焕志的春节、吴祖强和杜鸣心合作的鱼美人组曲、丁善德的快乐的节日等。现代组曲发展到十九世纪以后,在题材和体裁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各种不同性质的组曲,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由几首富于特性的乐曲组成的组曲;第二类是由几首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组成的组曲;第三类是由从歌剧、舞剧、配剧音乐和电影音乐中精选出来的乐曲组成的组曲;第四类是标题音乐性质的组曲。10交响曲:源于希腊语“一齐响”,是大型器乐曲体裁,亦称“交响乐”,系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11海顿: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12小步舞曲: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13谐谑曲:又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其主要特点是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带有舞曲性与戏剧性的特征。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谐谑”是指用音乐来表现诙谐,幽默的情趣。14马勒:古斯塔夫马勒,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欧洲犹太人。马勒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根植于德奥交响乐传统,以受到民族风格影响的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为表达形式。15固定乐思:原意上:固定意念或者固定构思,或者指格言主题,即在乐曲中多次出现的基本主题和变形,并带有明确的象征意义,可以用文字加以标示或者说明。16协奏曲:管弦乐队与独奏乐器相互竞奏的乐曲。17华彩乐段:音乐术语。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末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也常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乐器性能。这部分的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华彩乐段最初由独奏者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如莫扎特、贝多芬为自己的协奏曲写了一些华彩乐段,自门德尔松后,很多作曲家都自写华彩乐段,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18拉赫马尼诺夫: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国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纳入于不少钢琴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被誉为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19双呈示部:在古典主义暑期的协奏曲中,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通常有两个呈示部,第一个呈示部由乐队演奏,主要主题和副主题始终都保持在主调上,第二个呈示部由独奏乐器演奏,副部主题转入属调20四季21门德尔松: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德文:JakobLudwig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通称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德国犹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门德尔松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为浪漫主义作曲家描绘神话仙境提供了先例。他独创了“无言歌”的钢琴曲体裁,对于标题音乐和钢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启示价值。他的审美趣味和创作天才都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22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23李斯特:欧美姓氏,主要出现在德奥地区。弗朗兹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李斯特的作品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且创造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约瑟夫李斯特,英国外科专家,发明和推广外科防腐技术。威廉李斯特,纳粹德国元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德国经济学家,创李斯特派,保护贸易论倡导者。24德彪西: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二、简答题1交响乐队包括哪些乐器组?各乐器组又分别包括哪些乐器?弦乐器组:正规交响乐队(当代)含四种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乐器组:包括长笛、单簧管(黑管)、双簧管、大管(巴松),有时还有英国管。铜管乐器组:包括小号、长号、圆号、大号。打击乐器组:乐器种类繁多,主要有定音鼓、小军鼓、大鼓、钹等,另外还有木鱼、响板,甚至有铁板等非乐器。2说说交响乐队的简单发展轨迹。从巴洛克后期;到古典时期(十八世纪中后期)海顿确定体裁形式;再到浪漫时期;现代文艺复兴以前,西方音乐以声乐为主,器乐为辅的发展状态,器乐大多是作为声乐的伴奏运用。3威廉退尔序曲有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标题?一共有四个乐章,在音乐会上演奏的通常是第四乐章。选自一部歌剧威廉退尔。乐曲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他是一个音乐天才,在两周内就能写l出一部歌剧的全部音乐。第一段是描绘静溢的的大自然;第二段是疯狂的暴风雨;第三段又是甜美的大自然;第四段就是英勇的瑞士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第一段黎明。第二段“暴风雨”。第三段“幽静”。第四段“终曲”。4简单介绍柴科夫斯基的1812庄严序曲。5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原来是为哪位剧作家的同名剧作所作的配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6说说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中是如何表现国王和舍赫拉查德的形象的?舍赫拉查德据天方夜谭写成的交响组曲这部交响组曲完全是东方色彩,作者从舍赫拉查德王后对苏丹王讲的那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挑出四个来,当作这部组曲四个乐章的标题。而四个乐章都有所谓“舍赫拉查德主题”,即由独奏小提琴来代表舍赫拉查德叙述故事,国王山鲁尔的主题即显得低沉、粗暴,在后来的乐章中责之间被软化,成为温和的主题。7为什么人们称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为“惊愕”?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8谈谈对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抒情性的理解。第二乐章同样是没有引子的奏鸣曲式,与第一乐章的巨大戏剧张力相比,抒情性多些,显得温柔平和,两个主题的对比不强烈。第一主题由中提琴,第二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声部相继奏出,温暖,明朗,如同午后的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洒下斑斑点点的光影。第二主题开始于第37小节(02:18),简单的四度下行构成,这个音型在发展部里反复出现。第二乐章的两个主题不像第一乐章具有明显的咏叹调的性质,都只是由简单的音型构成,从而具有了更大的和声和发展的可能性。两者缠绵在发展部里,互相对比,互相补充,自然和谐,充满了莫扎特式的天真和纯洁。莫扎特的音乐也是和他纯洁的内心分不开的,我们如果能永远保持一点点童心,学会不时地用单纯的目光看一看这个世界,相信是可以更加体会到莫扎特的心境的。他并不是如同不懂事的孩子般一无所知,他了解人间的疾苦,他明白生活的艰辛,他只是不肯放弃希望,希望在于他,即使是最最痛苦的时刻,也会如一缕朝阳,穿过暗室的天窗,照亮一切。任何时候,他都可以抛开一切的苦难,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歌唱。9什么是标题交响曲?“标题交响曲”的创始人柏辽兹。柏辽兹是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继承古典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开创了“标题交响曲”这一新的体裁。10马勒的交响曲确实能表现一种哲思吗?为什么?对一种情绪的反复渲染与表现是马勒作品的突出特征,而各种情绪的交汇与变化往往又令人捉摸不定,不易把握。他的乐曲感情炙热而深厚,同时也充满了哲思。马勒的第一交响曲,D大调,标题为泰坦,据德国浪漫派诗人保罗的同名诗而命名。泰坦是希腊神话中的巨神族,天神乌拉纽斯和地神盖娅所生的六男六女,所以也称为巨人。这首交响曲作于1888年,在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任指挥之时,1889年11月20日由马勒自己指挥布达佩斯爱乐乐团,以“交响诗”名义首演。都说音乐是人类抒发感情的重要途径,感人至深的音乐无不凝聚着艺术家真挚的情感,能听到音乐家充满激情的演绎,无疑是所有乐迷梦寐以求的事情。马勒是众多作曲家中感情和现代人最贴近的,他的音乐直观而富于激情。你能想象弦乐好象在天堂与地狱间飞旋,铜管声声催人的情形吗?那是马勒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开头的真实写照。第一乐章一开始“宛如万籁”就把我们带入已经久违的森林,虫声鸣鸣,小溪潺潺。这个乐章的第一主题是根据马勒自己的作品“年轻的旅人之歌”改编的。马勒在这里提示提示:徐缓地,拖曳地,宛如万籁,开始非常徐缓。接下来第二乐章陆续出现了杜鹃啼鸣,高山的恬静。你可以感觉到自己徜徉在一片湖光山色中,自在地手足舞蹈的情景。 第三乐章,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童谣“两只老虎”,马勒将它变形后成为带有讽刺味的送葬进行曲。其实这是古老的波西米亚民谣。这个乐章还有中世纪童谣“少年的魔号”。 第四乐章,在积蓄了足以爆炸的能量之后,是令人晕眩的高潮,然后,向抒情过渡,最后把观众带入了另外一个欢乐时代。11简单对比交响曲和协奏曲在结构上的区别。交响曲就是那些大型乐队经常演奏的乐章较多的乐曲。协奏曲,顾名思义,就是有大型交响乐队辅助一个主要乐器进行的乐曲,乐队主要起烘托和过渡的作。重奏就是由多个单独乐器进行演奏的乐曲,三重奏,就由三把乐器构成,依此类推12莫扎特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是什么结构?试描述这个乐章的音乐表现。 共3个乐章:1.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在低音域弱奏中由弦乐合奏呈示的第一主题有不安的情调,终止于属和弦后,由木管转成明亮的旋律,转回主调。钢琴似演奏新主题,边奏细致的快速音群,边进行第一主题再现,转F大调后第二主题登场。主奏钢琴转由木管承接,进入发展部。发展部发展主奏钢琴亮相的主题与第一主题开头动机,以各种转调呈示技巧化,快速音群与乐队构成紧张的关系。再现部第二主题转回D小调,按原型再现,衔接华彩乐段与尾声。2.浪漫曲,降B大调,三段体。先由主奏钢琴呈示主题,乐队承接,二者轮流表现。然后主奏钢琴以降B大调导出另一旋律,弦乐以和弦伴奏,移入主题再现。第一段终止后,中段转G小调,主奏钢琴奏上升音型,木管部回应钢琴,第二段为第一段再现。3.很快的快板,B小调,缺少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亦采用极快速度的上升音型,主奏钢琴呈示后,乐队予以反复扩大。主奏钢琴再奏D小调旋律形成经过部,终止于F大调,接着转为F小调,第二主题登场,采用了三度小调。转回主调后直接进入再现部。再现部转换处主奏钢琴有即兴的小引子,乐队插入以快速上升动机为基础的动机表现,然后按原型再现,华彩乐段后转回主调而为尾奏。13谈谈独奏乐器大提琴的表现性能。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14你从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感受到些什么?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一首让人一听便难忘的乐曲,那种幸福的感觉夹带着忧伤的表情让人留恋百听不厌。也许作曲家门德尔松所特有的浪漫、忧郁的气质表现在了这首乐曲中,让人沉醉又让人爱怜。我们透过音乐家的作品能感受到这幸福的背面也有压抑、有哀叹、甚至有悲伤,那就是他进步的思想与现实的冲突带来的。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作曲家在这首著名的协奏曲的写作上没有沿袭传统奏鸣曲式,加上序引或前奏的惯例。当这支抒情旋律在协奏曲大门刚一打开,就翩然而至,并作为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直截了当地进入人们的心田。即或在小提琴华丽的音流奔腾中,人们也不难辨出她那娟秀的倩影。管弦乐队充满激情的复奏,使这旋律更加深刻地植根于所描写的那春天般的绿野上,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在向副部主题过渡中,作曲家引入一段短小的乐汇。那清纯的气质,与主部主题简直就是同祖同宗。它从小提琴和双簧管声部流淌到独奏小提琴上,很快就化为潺潺溪水,时静时动地流向远方。在这个精致的桥梁连接下,副部主题由长笛、单簧管以四重奏形式陈述而出。独奏小提琴用一个长音陪伴,并很快接奏这个旋律。它恬静、温存,把主部主题热切的情感,纳入到富于诗意的冥思之中。素淡的色调,澄莹的汹涌中似乎透露出一缕惆怅。这不是作曲家对暮年的不祥预兆,而是心灵深处对流年逝水的依恋主部与副部主题,象是一对俊俏的姐妹,她们容貌各异,但性情相同。在作曲家给予她们的那一块展开部园地里,交替变幻身姿,呈现出青春诱人的美。转为大调的主部主题,使展开部更加灿然生辉。这时,独奏小提琴再也按捺不住激荡的心潮,它以多彩的技巧进行了协奏曲中惯有的华彩乐段的演奏。按惯例,华彩乐段应由独奏者即兴演奏,而门德尔松却亲自写出了华彩乐段的全部音乐。在写作中,他同首演这部协奏曲的小提琴家费德南载维德详细设计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使小提琴丰富的技巧在此华彩乐段中得以充分发挥。结尾部分,大管的一个悠长的音符,曲径通幽,直接引出优美、抒情的第二乐章。第二乐章行板门德尔松写作这部协奏曲时,他的足迹已遍及欧洲各地。无论是美丽的苏格兰海岸,还是巴黎繁华地都市;无论是威民斯奇妙的水城,还是瑞士斑斓的湖光,作曲家以如画的旋律写下了一篇篇音乐游记。在这部没有标题的协奏曲里,听到门德尔松迷醉于大自然的心声以及一幅幅抒情的风景音画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在独奏小提琴缓缓流注出如画如歌的旋律时,不安的定音鼓响起,打断了它在风景画上专注的描绘。弦乐组忧烦地震颤着,与一支短调融在一起,弥漫起一层伤感的色彩。是美妙的大自然笼罩上一片阴霾?还是作曲家心中升起无名的惆怅?不安的音乐扰乱了船歌的画境。被称作“天之骄子”的作曲家第一次锁起了眉头。随着音乐的进行,作曲家悄悄释去了自己的烦扰,再次吟出船歌式的第一主题。尽管弦乐之波更加动荡,但船歌的动听旋律依然飘荡,缓缓消逝在杳远的寂静之中。第二乐章简直就是一幅色彩绚丽的风景音画。景与情的交融,使音乐更加神妙动人。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小块板终曲乐章“忽如一夜春风来”,在管弦之林吹开一片灿烂的花海。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支清雅的音调,犹如春花在风中飘摇。定音鼓剧烈的震击,犹如一声声春雷,管乐的呼唤,弥乐的流动,构成欢乐的春之交响!独奏小提琴旋风般的音型中,推动这整个管弦乐队,掀起了一次次的高潮。管弦乐队有力地全奏出一支被人们称为“结婚进行曲”的新的主题,它在乐队和独奏小提琴上交替演奏,充满了高贵的气质。在展开部中,舞蹈性的第一主题与“结婚进行曲”交织出一派开朗气氛,焕发出浓郁的春意。重现的音乐主题变得更加紧凑,象是作曲家意识到告别人生的时日,急切地要把人世间美好的春意归容到自己热情的怀抱中。在独奏小提琴神奇的长长颤音中,管弦之声召唤着夏天,热情奔放地结束了这首协奏曲。这部作品将浓郁的抒情与简洁的形式,优雅的基调与变幻的情趣,浑然一体,真实地表现出门德尔松其人其作所特有的高贵气质与抒情性。15简单比较交响诗和序曲的异同。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16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表现了哪些画面?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沃尔塔瓦河流过了茂密的森林,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着。这段音乐表现了正午时分的大河在山门沟壑中翻腾、奔跑,一往无前。沃尔塔瓦河流过了村庄,岸边传来了轻盈欢快的波尔卡舞曲。这是黄昏时分,村民们正在载歌舞地举厅婚礼。欢快的节奏向远处隐去,舞曲的回声逐渐消散,音乐也逐渐转弱。木管乐器宁激柔和的鸣响中,夜幕徐徐地降临了。音乐充溢着神秘幻想的色彩。优美动人虚无飘渺的主题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区缓缓地奏出,这是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银白的鳞鳞月光下翩翩起舞。朦胧的月光倾泄,沃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着。黑夜将逝,表现沃尔塔瓦河的基本主题在黎明中出现。描写了河流在圣约翰湍滩,峡谷中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陡崖峭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终于,滔滔的河水映着初升的太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沃尔塔瓦河流过了布拉格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小提琴上奏出了波动的旋律,宛如河水从容地流向天际,流向远方仿佛是将军的得意忘形常常使舞步踏错了拍子,整首乐曲力度偏重,暗示舞步如操练一样,震得地动山摇,结束的和弦硬朗,爽快,是将军至情至性的幽默感。三论述题1基于自己的认识,论述交响音乐的艺术特征。2谈谈对茶花女前奏曲的欣赏体会。茶花女前奏曲是威尔第最伟大的杰作,也是全世界最受欢迎、演出次数最多的歌剧之一。威尔第的歌剧中旋律最重视其歌唱性,连这前奏曲也不放过,旋律优美动听,经保罗摩里哀别出心裁的演绎,巧妙地描述了交际花之茶花女维奥纳对爱情的向往: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这段音乐不长,序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主题是近于静态的旋律,仿佛是在叙述薇奥列塔的悲惨生活一般,同时又刻画出了她那温柔妩媚的形象;而加弱音器的弦乐器在高音区奏出的悦耳的音响,又使这段音乐显得特别温暖而诚挚感人。乐曲的第二个主题的调性与和声都很清晰,旋律的进行也显得十分宽广,它是女主角薇奥列塔纯真爱情的象征。尽管第二个主题有舞曲式的节奏,旋律也很优美流畅,但它们同样是暗淡无光,凄惨悲凉。威尔第预示给我们,这是一个悲剧故事:美丽的茶花女并没有用她的种种可爱换来幸福。3谈谈对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的欣赏印象。图画展览会是俄国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所做的钢琴套曲。第一幅画侏儒。这是一个小侏儒迈着畸形的双腿笨拙地走路。他身材矮小,八字脚外拐,十分丑陋。音乐紧张而怪诞,充满震撼力的大鼓刻画出侏儒的艰难步履和绝望、复杂的内心世界。弦乐的颤音、打击乐器色彩的加入带来了神秘的意境。侏儒一瘸一拐的步态跃然眼前。第二幅画古堡。中世纪的古城堡前,一个游吟诗人在夜幕中唱着他那纯朴忧伤而又动人的歌。中音萨克斯管前情地吟唱着,凄美而靓丽。加了弱音器的弦乐使这首悲歌风味的抒情田园诗充满了平静地沉思冥想的氛围。淡淡的哀愁丝丝缕缕,不绝于耳。)第三幅画杜伊勒里宫的花园。穆索尔斯基为此曲加的副标题是孩子们游戏后的争吵。这是巴黎一所王宫的花园,孩子们在花园里游戏着,吵闹着。木管乐器调皮地上下飞驰,好象孩子门叽叽喳喳的喊叫,小提琴的对比乐句更使音乐充满了盎然生机。这是一幅逼真而典雅的风俗性生活画面。作品细致的心理描写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四幅画牛车。大号和乐队沉重、缓慢地进行,描绘牛车不堪重负地艰难行进着,悲戚的音调表现了农民的悲惨生活。第五幅画鸟雏的舞蹈。木管乐器尖声尖气地瞅瞅叫着,小提琴高音明亮的颤音更使音乐活泼而极富幽默感,音乐塑造出一组组优美的舞蹈画面。第六幅画两个犹太人。穆索尔斯基用威风凛凛、傲慢粗暴的音乐形象和加弱音器的小号那机灵的音乐形象刻画了一富一穷的两个犹太人,使作品具有了典型的社会意义。第七幅画里莫日的集市。这是法国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集市。法国号欢乐的叙述,弦乐器愉快的跳动,木管乐器的穿插聒噪,小号喜剧性的喧闹,构成了一个喧哗热闹的市场景象。第八幅画墓穴。沉重的、葬礼似的低音和威严的和弦有时阴森,有时又有着教室合唱般的效果?漫步主题的出现似乎是作者与亡友间的对话。音乐进而发展成为一首神圣的悼歌。第九幅画是鸡脚上的小屋。小屋的主人是俄罗斯童话中的妖婆。野性发作般的音乐横冲直撞,表现了妖婆在树林中飞翔的幻想景象。第十幅画基辅的城门。音乐是一首庄严的颂歌,象巨人一样气势宏伟。乐队的全奏好象民众的欢腾,音乐在辉煌的音乐形象中气势磅礴地结束。4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思想主题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理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C小调,OP.67,创作于18041808年,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演。第五交响曲是歌颂了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英雄群体,以“通过斗争、获得胜利”深刻、鲜明地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革命人民的伟大理想。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有机地贯穿于戏剧性矛盾冲突的整个发展过程,各乐章之间也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乐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情绪激昂,赋于整个作品以浑然一体的宏大雄伟的英雄气魄,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量。有人称之谓这是一首“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其中蕴藏含着令人深思的崇高地、深刻的哲理思想。全曲分4个乐章:1.朝气蓬勃的快板,其中的格言主题,就是“命运的敲门”,命运与凶兆始终在激烈地搏斗。2.行板,是贝多芬对命运的沉思,是双主题的一连串变奏。其中第一主题由大提琴和中提琴表达那种平静的温柔,第二主题接近于英雄的进行曲与颂歌。3.快板,谐谑曲,两种对立的冲突重新展开,这是英雄与命运的最后搏斗。这个乐章的结尾,整个乐队似乎都精疲力尽地倒在一个不稳定的长音上,鼓声在激动不安的背景上,就像心脏的缓慢跳动而弦乐则像微弱的呼吸。随着不安定气氛的渐强,使你感觉有太阳在准备着冲破乌云。突然,乐队一下子鼓起精神,昂首阔步地迈入了末乐章。4.快板,出现众多主题的交叉变化,终曲尾声很长,最后命运主题以强大的威力在光辉灿烂中持续长达几十小节,结尾是欢乐而辉煌的一片光明。5谈谈对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的欣赏感受。6谈谈你最熟悉的一部钢琴协奏曲的欣赏感受和评价。简单介绍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并对其中你欣赏过的版本(或演出)作出评价。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b小调,4/4拍子。本乐章采用了比较严格的奏鸣曲形式,宏伟壮丽的第一主题和忧伤感人的第二主题相互对应,充满对祖国的眷恋。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慢板,G大调,3/4拍子,三段体。这可以说是从美国寄情于遥远的祖国的一首乡愁之歌,也是充满了典型的波希米亚特色的伤感,是将大提琴这种“会歌唱的乐器”与作曲者抒情的天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十分杰出的乐章。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b小调,2/4拍子。这是用自由的回旋曲形式写成的充满蓬勃生气的乐章,也是巧妙地运用黑人灵歌旋律和波希米亚民俗舞曲节奏,把德沃夏克音乐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乐曲。此乐章表现了作者回归故土时的欢悦心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价,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音乐史上伟大的大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曾羡慕地说:“早知道大提琴协奏曲能写得这么优美动听,我早就提笔写一首。”勃拉姆斯还形容:“德沃夏克字纸篓中捡出来的旋律,都足以让我写一首交响曲。”7 以德彪西的大海为例,论述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印象派的音乐注重的是和声的色彩变化,强调朦胧感。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它深受当时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追求刻画实物周围的色彩与光影在瞬间的迷离变幻。因此,在印象派的音乐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由于钢琴兼有和声以及音色精致变化的功能,又能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组合之中产生奇妙的泛音效果,最能表达云雾水性音响的灵动之感,因而十分适宜表现印象主义的风格。不仅如此,印象主义音乐在听觉感受、观念意识和心灵体验上都超越传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法国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作曲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克劳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尔。 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的创作特点与浪漫主义有着直接的承传关系。从他的钢琴作品标题来看,德彪西喜欢把创作寄托于梦幻世界,而这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大特点。尽管德彪西描绘大自然的题材比比皆是,但他并没有像浪漫主义音乐那样借景抒情,而是超然物外,精神遨游在水光山色之中,在虚无缥缈的意境中进入一个忘我无我的境界。德彪西是继肖邦之后的又一位挖掘钢琴内在音响的大师,他打破了调性的束缚,开拓了钢琴音色的微观世界。 热爱大自然的德彪西对大海有真切而深厚的感情,大海不曾脱离德彪西作为印象派音乐家的朦胧笔调。他自己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说:“大海一向对我很好,让我看到它的各种情绪。”他为“我的老朋友大海”摹写的大海-交响素描三幅是烟波浩淼、笔墨与情思都挥洒得汪洋恣肆的雄奇之作,可为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画廊”压卷。“大海三章”分为黎明到中午的大海浪之嬉戏风与海的对话,音乐由安详而蕴藏着蓬勃精力的“大海的苏醒”开始,到达令人激动不已的高潮,场面辽阔,笔致鲜活,是乐史中不亚于门德尔松的交响诗芬格尔山洞的名篇。德彪西的“印象派画法”在其中表现得炉火纯青,“画面”效果异常丰富,而手法运用又十分简洁。与德彪西相比,作曲家拉威尔在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他在逐渐摆脱印象主义美学思想的约束,回到更古老纯粹的法国传统。拉威尔享有管弦乐配器大师的盛名,敏锐的色彩感大大地影响了他的钢琴创作。如果说德彪西主要从钢琴本身去发掘表现潜力和音响层次,拉威尔则更注重从乐队配器的角度来发挥钢琴音响的色彩性。其钢琴作品以组曲镜子、夜之幽灵和两首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8就你所欣赏过的斯美塔纳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谈谈自己的认识、感受和评价(作品本身和演绎水平等)。伏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民族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于1874一1879年间,这时斯美塔那已遭到耳聋的极大不幸,他一面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面忘我地讴歌祖国光荣的历史,抒写祖国美丽的河山。这是充满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爱、对未来和光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伏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伏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弦乐器奏出了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这个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时而又有着史诗般咏唱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伏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伏尔塔瓦河流过了茂密的森林,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着。这段音乐表现了正午时分的大河在山门沟壑中翻腾、奔跑,一往无前。伏尔塔瓦河流过了村庄,岸边传来了轻盈欢快的波尔卡舞曲。这是黄昏时分,村民们正在载歌舞地举厅婚礼。欢快的节奏向远处隐去,舞曲的回声逐渐消散,音乐也逐渐转弱。木管乐器宁激柔和的鸣响中,夜幕徐徐地降临了。音乐充溢着神秘幻想的色彩。优美动人虚无飘渺的主题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区缓缓地奏出,这是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银白的鳞鳞月光下翩翩起舞。长笛和单簧管不停地吹奏着流动音型,朦胧的月光倾泄,伏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着。黑夜将逝,表现伏尔塔瓦河的基本主题在黎明中出现。音乐渐强,乐队的全奏,铜管乐肆虐的喧嚣,木管乐尖锐的啸叫,描写了河流在圣约翰湍滩,峡谷中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陡崖峭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终于,滔滔的河水映着初升的太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伏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大调的基本主题由乐队全奏着,显得更加宽广妩媚而感人至深,充满了欢乐利力量伏尔塔瓦河流过了布拉格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第一首交响诗中史诗般的维谢格拉德主题两次响起,这个主题象征着捷克人民的伟大和光荣,整部交响诗集也有机地贯穿在一起。最后,小提琴上奏出了波动的旋律,宛如河水从容地流向天际,流向远方仿佛是将军的得意忘形常常使舞步踏错了拍子,整首乐曲力度偏重,暗示舞步如操练一样,震得地动山摇,结束的和弦硬朗,爽快,是将军至情至性的幽默感。四、单项选择题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是谐谑曲西贝柳斯的交响诗芬兰颂是何种体裁的作品爱国诗篇马勒的第一交响曲的标题是:提坦图画展览会一共描写了几幅画10卡门组曲的曲作者是:比才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的曲作者是贝多芬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在哪一个国家写成的,而带有当地的音乐元素?美国魔弹射手序曲的曲作者是:韦柏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创作时间很长,历时达20年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的曲作者是:海顿古典交响曲第二乐章通常都是什么结构?A.回旋曲式B.奏鸣曲式C.变奏曲式D.自由曲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曲作者是:门德尔管弦乐协奏曲的曲作者是:巴托克协奏曲诞生于:巴洛克时期下列乐器,那一种声音最高?DA.短笛B.长笛C.大管D.小提琴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常被看作是哪位作曲家交响曲的继承?贝多芬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也被称为人生序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标题是:列宁格勒交响乐队的首席演奏家也被称为:副指挥大峡谷组曲的最后乐章是:暴风雨五、多项选择题1.交响乐队有多种编制,包括:A,C,DA.单管乐队B.多管乐队C.三管乐队D.四管乐队E.无管乐队2.早期的协奏曲有哪几种类型?A,B,DA.器乐合奏B.大协奏曲C.交响协奏曲D.独奏协奏曲E.重奏协奏曲3.指出下列选项中适合描述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者:A,B,C,EA.第三乐章是“进行曲”B.第四乐章是慢板C.是作曲家的自传式作品D.采用“固定乐思”的创作手法E.充满悲怆情感4.下列哪些说法适合描述的威廉退尔序曲?A,B,CA.罗西尼的作品B.四个结构部分C.第一部分是晨曦D.第三部分是暴风雨E.是为话剧配乐的序曲5.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德组曲包括下列哪些乐章?A,C,EA.大海和辛巴德的船 B.大河奔流 C.卡伦德神奇的故事 D.水仙女的舞蹈 E.王子与公主6.下列哪些标题属于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A,C,DA.朝景B.暴风雨C.奥赛之死D.在妖王的宫中E.士兵换岗7.协奏曲主要区别于交响曲的地方有:B,C,DA.指挥不能管独奏者B.双呈示部C.一般只有三个乐章D.有华彩乐段E.独奏者是副指挥8.指出下列选项中适合描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交响曲组舍赫拉查德者:A,B,C,DA.小提琴代表故事的讲述者B.取材于阿拉伯同名故事C.第一乐章是对大海的描写D.第三乐章是王子与公主的爱情E.中提琴做主奏9.斯美塔纳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描写了哪些情景和形象?B,C,DA.大海的波浪B.大河奔流C.乡村婚礼D.水仙女的舞蹈E.英雄城堡10.下列哪些说法适合描述卡门组曲?A,B,EA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作品 B.序曲欢快热情C.音乐有着东方风格D.其中的间奏曲优美恬静E.是十八世纪法国最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11.下列哪些标题属于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暴风雨、日出、山路、日落、五光十色的沙漠六、判断题1组曲的第二乐章一般是慢板的变奏曲。错误2钢琴协奏曲在莫扎特的创作中定型。正确3交响诗前奏曲也叫“唐璜”。正确4贝多芬一生完成了九部交响曲的写作。正确5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用马赛曲象征法西斯的形象。正确6定音鼓是有相对音高的打击乐器。错误7单簧管的发声迟钝,但音色明亮。错误8茶花女序曲是威尔第的有两个并列的主题。错误9组曲的固定形式是四个乐章。正确10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波兰著名作曲家。正确11中提琴在乐队中主要担当旋律的演奏。正确12交响乐队的建制始于贝多芬的音乐。错误13交响乐队的弦乐组最低音乐器是大提琴。错误14德彪西的大海是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正确15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采用“固定乐思”的写法。正确16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的也叫命运交响曲。正确17大峡谷组曲是作曲家对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色的描写。正确18仲夏夜之梦序曲是威尔第年轻时的代表作。错误19培尔金特组曲原为同名话剧的配乐。正确20马勒生前主要以指挥家的身份闻名于世。正确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13.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 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5. 教学26. 学校课程27. 有意注意28. 社会抑制29. 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0.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 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分)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分)36.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D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解蒸馏工岗位设备技术规程
- 生态肥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公司兽用生物制品制造工岗位设备安全技术规程
- 安全仪器监测工安全技术规程
- 锅炉(承压)设备焊工时间节点把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阳极泥冶炼工问题解决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贵州安顺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录用人选的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Peucenin-生命科学试剂-MCE
- Penicillin-G-CoA-Penicillin-G-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度国家电投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钢厂吊装安全培训课件
- 德育教育 课题申报书
- 维生素D佝偻病课件
- 液压实训安全培训课件
- 义齿行业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胆结石课件教学课件
- T-CALC 007-2025 重症监护病房成人患者人文关怀规范
- 血管活性药物(ICU)课件
- “手电筒”模型-高考数学解题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