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内涝及成因及对策.doc_第1页
浅议城市内涝及成因及对策.doc_第2页
浅议城市内涝及成因及对策.doc_第3页
浅议城市内涝及成因及对策.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描述: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遭遇内涝灾害,损失惨重。2012年7月21日,北京突降大暴雨,全市190万人因此受灾,其中79人遇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2013年9月22日,台风“天兔”挟狂潮暴雨登陆广东,.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遭遇内涝灾害,损失惨重。2012年7月21日,北京突降大暴雨,全市190万人因此受灾,其中79人遇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2013年9月22日,台风“天兔”挟狂潮暴雨登陆广东,汕头老城几乎全部被淹,汕尾市至少10人死亡城市内涝频发,不仅给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也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城市内涝产生原因很多,在此,笔者从地理角度简单分析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城市内涝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而导致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具体来说,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如下几条。(1)降雨量大、雨势强。以“721”北京暴雨为例:除延庆外,北京90%以上的行政区域降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上,全市平均降雨量达190.3毫米。11个气象站观测到的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部分地区一天降雨量甚至超过年平均降雨量,如房山区河北镇最大降雨量即达到460毫米。“721”暴雨的短时雨强也很惊人。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而在“721”暴雨中,北京有些地区一小时内的降雨量就超过50毫米,平谷挂甲峪更是高达100毫米。(2)城市地表硬化率高。所谓“地面硬化”,即用水泥、花岗岩、大理石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城市广场、商业街、人行道、停车场、社区活动场地等。正常情况下,当暴雨降临时,森林、草地等非硬化地面不但有助于雨水下渗转化为地下径流,还能像海绵一样大量吸收降雨,减缓地表径流。硬化的地面不透水,雨水无法渗入地下,只能汇集于地表。因此,一遇到暴雨,很多城市就成了可以行船的“水乡泽国”。(3)城市“雨岛”效应显著。大城市人口密集,工厂、汽车排放出大量废热,城区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这些废热很难及时排放。因此,城区的年平均气温往往比郊区要高,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称之为“热岛效应”。尤其是盛夏时节,人们大量使用空调,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显著。一方面,“热岛效应”使得城市近地面的上升气流加强,有利于云的形成;另一方面,城市生产、生活大量地消耗能源,不仅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还极大地增加了空气中的凝结核;此外,城市鳞次栉比的建筑物,阻碍了空气的水平运动,使得产生降水的天气系统减速甚至停顿,延长了城市下雨的时间。因此,城区的雨量往往比郊区多,产生暴雨的几率也比郊区大,称之为“雨岛效应”。城市规模愈大,“雨岛效应”愈强。(4)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雨污分流不彻底。城市每年要处理大量生产生活污水,可多数城区并没有铺设专门的污水收集管网,仍采用过去的雨水收集系统在收集污水。一个冬天下来,所有的雨水收集系统都开始淤积。如果不及时疏通,雨季来临时,这些淤积物就会影响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部分排水设施老化、排水标准较低;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市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如何?以北京为例:其城区管网现状排水标准为:排水干线一年一遇左右(36mm/h),支户线仅0.330.5年一遇(1015mm/h),城市环路12年一遇(36mm/h)。标准如此低下,在“721”暴雨这样的极端降水条件(70mm/h)下,城市防汛设施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排水系统不健全。我国城市建设普遍存在“重地上,轻地下”、“排水管网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的问题。即使是上海这样综合管理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的城市,外环以外600平方千米,排水设施建成的覆盖率也只有70%。究其原因:与宽广的道路、漂亮的城市公园、引人瞩目的标志性建筑物相比,排水管网深埋地下,其畅通与否,在不出现暴雨的情况下,对城市的美观不会造成影响。排水管网的建设投资巨大,并且这些投资并不能给当地带来持续的GDP增长。老城区管道改造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合作,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诸多原因都导致政府对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不重视。法国文豪雨果曾经这样写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在城市内涝频发的今天来看,这句话尤为令人痛心。(5)城市规划建设缺乏前瞻性、整体性。一般来说,老城区都选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不太容易积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本来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也被扩展成城区的一部分。如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考虑、解决这些低洼地区的排水问题,一旦下雨,雨水就会在这些地方聚集,形成一段时间的积水现象。(6)过度开采地下水。由于人口密集,一些水资源比较紧张的城市会采用开采地下水的方法缓解城区水资源短缺状况。长期大量地开采地下水,不仅使得城市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还会导致城区地面沉降、塌陷,进而使得当地的防洪能力直线下降。因为,沉降、塌陷后的城市地表,雨水很难外排,甚至还可能成为雨水的聚集地。二、国外成功经验简介总体来看,我国多数城市都采用“以排为主”的工程措施解决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即花费巨资修建排水管网,建设排水泵站,把雨水尽快排出城外或者排入下游水系。这一方法不仅花费巨大,还将增加下游的洪峰量以及下游发生洪水的概率。事实上,换个角度来看,暴雨未必一定是城市的灾害,如果能合理利用,甚至可能变成上天赐予城市的宝贵资源,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来说,尤其如此。那么,能否找到一个既美化城市又能蓄积雨水、防止洪涝,还能对水资源加以循环利用的解决办法?有些发达国家经过长期探索,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1)以日本千叶县为例。千叶县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净化作用良好,同时使景观清新自然。在枯水期,景观池维持整个调蓄设施中惟一的亲水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休闲、娱乐;在丰水期,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等雨水可渗入设施有助于雨水下渗,同时作为蓄水塘进行蓄水;一方面削减市区的洪峰流量,另一方面补充城市地下水源。(2)以德国汉堡为例。德国汉堡建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大规模的地下蓄水既能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能实现对雨水的合理利用。德国近年来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农业科技论文“洼地渗渠系统”也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典范。“洼地渗渠系统”由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组成。这些洼地、沟渠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这套系统将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在渗渠中长期储存,让雨水尽可能地下渗,不仅大大减少雨季的暴雨径流量,还及时补充地下水,有效防止地面沉降,使城市的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3)以荷兰鹿特丹“水广场系统”为例。上海世博会期间,荷兰鹿特丹推出的“水广场系统”展示了一种通过优化城市水循环系统防洪排涝的新思路。鹿特丹市位于海平面以下,经常面临海水倒灌的威胁;城内洼地众多,排涝压力很大。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几个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这里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一旦暴雨来临,水广场就变成一个防涝系统由于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的水池布成一个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到大水池。在水广场,雨水不仅可以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三、我国城市内涝的解决措施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预、渗、滞、蓄、用、排”六个字来治理我国的城市内涝。(1)预:建立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体系,提前做好城市内涝的应急防御。如利用GIS技术建立详细的排水管网数据库并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内涝,即可迅速找到症结的根源并予以解决。结合GIS、RS技术,模拟不同等级的暴雨下城市可能面临的内涝风险,对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进行特殊化处理,如建立雨水蓄积池,尽可能降低内涝造成的危害。(2)渗:还原雨水的自然属性,让雨水降落后尽可能渗入地下,这种方式最能促进雨水、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化,维护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平衡。具体来说,在城市规划时尽可能保留原来的湿地、河流、湖泊;城市建设时多建绿地、公园、采用透水砖,增大暴雨的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3)滞:通过建设湿地、恢复地表植被等手段,减缓洪峰的峰值。具体措施同“渗”。(4)蓄:利用凹地、池塘、湿地、人工池塘等收集雨水,既能减轻城市的防洪压力,又能改善城市的小气候。如效仿德国,建立雨水地下调蓄库,推广“洼地渗渠系统”或者借鉴荷兰鹿特丹的“水广场系统”。(5)用:变废为宝,丰富雨水的利用范围。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集中起来,用于灌溉、洗车、道路清扫、清洗厕所、消防等领域。如在小区内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小区雨水的零排放。(6)排:畅通排水管道和河道,让雨水能顺畅地排出城区。具体措施如下:优化排水系统,彻底实现雨污分流,既能减轻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的压力,又便于雨水的综合回收利用。提高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能力。效仿日本东京,在地下建一连串的混凝土立方坑,提高蓄水能力,同时,在下水道内增设大马力的水泵,提高疏通地下水的能力。对排水管道的设计进行优化。青岛老城区的排水系统为上个世纪初德国人租借青岛时设计,至今都没发生过积水的现象。德式下水道的优势何在?从它的设计可见一斑:干道沟渠高约80厘米,断面上大下小呈倒置的蛋形,上半部分简单地以水泥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