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的讨论、合作探究,梳理文本内容,归纳孟子仁政的具体表现。2、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梳理、归纳孟子的论证手法。3、掌握多音多义词和几个句式教学重、难点:1、 梳理文本内容,归纳孟子仁政的具体表现梳理、归纳孟子的论证手法。3、掌握多音多义词和几个句式教学方法:讲授,诵读,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师,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那么我们今天就更进一步走近孟子,学习他的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2、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教学难点1、孟子论辩艺术的体悟;2、以主客问答形式进行观点论说这一写作模式的初步感知。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师,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那么我们今天就更进一步走近孟子,学习他的寡人之于国也。二、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猛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的学生。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和天命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孟子还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二、学习重点三、检查预习,给加线字注音 1、王好战:2、弃甲曳兵:3、数罟不入洿池:4、衣帛:5、鸡豚狗彘:6、庠序:7、饿莩: 8、谷不可胜食也。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思考: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民不加多 (程度副词,更)四解释加线的词1、请以战喻2、填然鼓之3、兵刃既接4、弃甲曳兵而走5、直不百步耳五、分析问题惠王 孟子民不加多? 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移民移粟) (巧设圈套) 不可 (走进圈套)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六、孟子比喻说理的妙处1、热点问题,便于启发2、避其锋芒,迂回说理3、作好铺垫,便于析理六、解释加线的词1、不违农时2、谷不可胜食也3、数罟不入洿池4、斧斤以时入山林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6、树之以桑7、无失其时8、谨庠序之教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0、未之有也七、解决问题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 保民、富民以时入山林 (王道之始)施仁政行王道 树之以桑 养民、教民无失其时 (王道之成)勿夺其时申之以孝悌之义八、解释加线的字1、食人食而不知检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王无罪岁4、斯天下之民至焉 对比: 狗彘食人食(贵族)涂有饿莩(百姓)九、除暴政 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爱民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保民、富民以民为本 养民、教民十、本文写作特色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善用比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气势充沛: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 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十一、课内巩固 以下各项没有通假字的是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所守或匪亲 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十二、发现规律 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先破咸阳者王之 吾得兄事之 将鞭之 齐桓公客之 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然而不王者 不毛之地 不名一钱 不翼而飞 不胫而走 否定词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十三、读下列文段,悟孟子的论辩特色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 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士师:古代司法官。冻馁:受冻挨饿。十四、谈学习感悟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破坏自然,而要尊重自然,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能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一,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十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一)、生个读第一段,品读思考在这一段中,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什么问题?梁惠王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梁惠王为什么希望民加多?展示相关背景(ppt)诵读指导 要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自诩”的口气读出来;“河东凶亦然”中“亦”要重读,起强调作用;最后“何也?”要读得稍重一些,疑问语气加强。(二)、生齐读24段 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选取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切入,什么角度?“五十步笑百步”讲的是什么?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和梁惠王有什么关系呢?诵读指导 孟子设喻一段朗读时要慢一些,语气应平缓。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这句话语气应稍急促,加重“望、多”的朗读语气。(三)、生分组读57段,合作探究诵读指导 第三部分的排比、对偶句式较多,因此,要把孟子散文的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的特点读出来。最后一段中“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反问语气一定要读出来。孟子认为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在第5段孟子提出了几条措施?如何对待百姓?第6段中孟子又提出了几条措施,又是如何对待百姓的?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第7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对比,比喻。如果我们有了合理的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