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明:个人工作经历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反思.doc_第1页
胡光明:个人工作经历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反思.doc_第2页
胡光明:个人工作经历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反思.doc_第3页
胡光明:个人工作经历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反思.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工作经历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反思胡光明还记得1996年7月2日我刚从合肥工业大学英语(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到无锡机械制造学校(现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报到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到无锡,居然落脚就是14年。我一开始工作就被分配在学生科做双肩挑管理人员,一面管理一个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一面进行公共英语教学工作,同时做一个班的班主任。虽然每周有两种教材12节的英语课,又要做行政工作,但因为当时住在学校里,并不觉得任务重。蒙教研室主任信任,将第一届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英语课交给了我。当时使用的是本科学生的公共英语教材并且有很多课改要求。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同时教高职和中专两种层次的学生时,自己意识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开始注意在教法、学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主动调整去适应学生的能力和需要。这一批学生基础也很好,当时都是可以考到比较好的高中学校的水平。我在1999年指导了一个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她获得了优胜奖,是全体获奖选手里唯一的一个高职学生,其他的获奖选手都是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本科生。因为我在大学所学的不是师范专业,有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刚做老师时,觉得自己有必要把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于是在备课的时候猛抠词汇,讲生词的时候恨不得能把这个词的其他七八个意思、同义词、反义词、相关搭配介词和副词的词组都讲出来,有时候一个词居然能讲上十几、二十分钟。当时还自我陶醉,觉得自己挺有责任心的。一天终于有学生忍不住课后跟我说:“老师,你别讲那么深行吗?我们有的听不懂,太多了也记不住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讲得出是很简单的,让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出才是最关键的!于是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接一个新班的时候,在上过前几次课后,我一定会征求同学们的意见,问问进度快不快,讲的是不是能听懂,有什么其他改进的建议。在备课时也紧跟教学进度,同时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一次我上公开课,在课后的面对面评课时,一位老教师批评我板书写得不够平直、不应该经常俯身在讲台上讲课。我当时还腹诽了一阵,觉得她小题大做,课上得没问题不就行了?后来我才慢慢领悟到,课堂中老师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学的基本功的确就应该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一些老教师的指点和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他们身边,他们做事的严谨风格让我不敢懈怠。他们经常讲:“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做教师是一个良心活,对得起学生才对得起自己”。这些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教授的是重点班,所以我更有机会接触和使用比较新的教学设备。从模拟语音室到数字语音室,从计算机房到网络多媒体教室,我都对所使用的设备抱有浓厚的兴趣,琢磨如何把更多的功能用到教学中去。1998年我获得了校课堂教学比赛第一名,主要就是因为很好地将多媒体教室的各项语音教学功能结合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新鲜生动的、贴近年轻人生活的事物很感兴趣,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会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加入自己在国内外网站上收集的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同学们既开阔视野又增加学习兴趣。在1999年学校接待一位德国职教专家的时候,原定做翻译的老师突然生病,我被临时抓差全天陪同。从上海接机到全程参观、座谈、宴请,一天翻译下来我的表现让学校的两位校长很满意,于是我2000年被调到了院办(学校已于1999年升格为学院),专门负责外事管理工作。五年多时间里,学院获得了外籍教师聘专资格,长期聘请了第一位外教,开办了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作为中国唯一会员单位加入了美国社区大学国际开发协会,教师近百人次出国出境学习。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2000年,我参加原江苏省机械厅赴澳大利亚考察团做随团翻译;2002年和2004年两次随院领导及中层干部赴美国四所社区大学参观学习、洽谈合作项目,同时参加美国社区大学国际开发协会年会;2003年随同院长赴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业教育学院访问。在这些出访行程中,我见识了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模式、美国的社区大学教育模式和香港的“政、教、企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模式,切实地感受到我们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任重道远。美国的国际会议上,有来自30多个的国家职业教育院校的代表,会议期间与他们沟通也让我很有收获。大会有主论坛和分论坛,我陪同院领导辗转各个论坛聆听代表们的发言和讲座。我的总体感觉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不必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国外的先进模式和经验可以为我所用,但无法照抄照搬。国力的强盛必然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发展的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符合国情和民情的,绝不可能一蹴而就。2002-2003年,我兼任了英语教研室(当时还未设系)的副主任,当时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申报实用英语和商务英语两个专业,我主要负责了这两个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我按要求完成了任务,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两份教学计划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其后我也开始教授专业英语的课程,感受着有了“自己的学生”的快乐。作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教科研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我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别负责了两个院级科研课题,其中一项获院科研三等奖。这两个课题一个涉及学生学习情况调研,要发放、回收、分析三百余份问卷;另一个是关于网络英语学习平台和课件建设的,需要制作课件、研究网络教学平台、导入教学资源和系统维护。在两个课题的进行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也在其中学到了基本的科研方法,并且逐渐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了做科研的自信心。我认为教科研工作是每个教师都能够参与其中的,关键是参与者要做个有心人,首先仔细考虑好研究路径以免走弯路;立项之后不能拖沓、敷衍,小步走不停步;团队项目还要做好分工和协作,大家齐努力就会事半功倍。2003年,我被任为院办公室主任助理,行政工作增加,教学课时减少了。日常行政工作仍以外事为主,外教引进、管理,领导和教师的出访手续办理,国外院校代表来访的全程接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洽谈,等等。当时还没有动车,时常要为了到南京办手续早上6点就要往长途汽车站赶。行政工作苦点累点都不是问题,但每周只能上4到6节课让我觉得不适应,有点儿像离开了水的鱼。日复一日重复琐碎的行政工作让我逐渐迷茫,找不到工作的更大动力。2006年,在工作第10年时,我离开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10年前我是一个懵懂的大学毕业生,10年后我是一个有了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的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的讲师。感谢这所学校培养了我,我职业生涯里最精力充沛的青年时期也留在了那里。在辞职半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去原来的办公室办理调动手续。课间的时候收到一条短信:“老师,你知道现在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你吗?往窗外看!”我向窗外望去,原来对面的教室里是我调动前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两个教室的四个窗口挤满了学生,他们向我喊着,微笑着挥手。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在向他们挥手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做教师10年来最幸福的一刻。到我们学院,我第一次真正成为了一名专职教师。我很适应坐班制,因为前十年一直是做双肩挑工作,从来就没有过像其他专职教师的不坐班的生活。又能每周上12到14节的课了,感觉非常开心,工作也很安心。教学上在06年和07年在院多媒体课件竞赛、科研论文评比、教学业务竞赛中获了几个奖,还得到了院“教学能手”和“操作能手”的称号,08年获评副教授职称。但是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我只做了一个学期专职教师,后来就分别负责系继续教育和培训办公室、TAFE项目教学组、商务英语教研室,直到现在的岗位,在三年时间里换了5个办公室。我一直在努力适应着各个不同的岗位,现在只希望自己能做好系的管理工作,使我们全体教师一起能把外语系做强,同时大家的工作还能更有职业发展空间、更安心、更舒心。以上回顾反思了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下面就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谈一下个人感想。我们系目前有多媒体教室18个,可以于下学期整修好并投入使用的数字语音教室4个。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几乎人人都使用过多媒体设备授课。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好处不言而喻,诸如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等等。但是我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有一些弊端。诸如:1、课堂冷冰冰,真实交流少。教育部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是“听说领先、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宜提倡交际教学法,即模仿某些交际活动,在掌握一定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如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语言环境等)进行教学的方法。有的老师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完成课件展示和单向讲解的任务,使包括了拟定情境、面部表情、手势和肢体语言的自然语言交流缺失,难以真正运用交际教学法。这样的课堂缺少生气,容易让学生提不起精神。2、机器唱主角,教师、学生“跑龙套”。 在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最新的教学理念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也多有提及。但是在多媒体课堂中,计算机课件中的授课框架和线索容易使部分授课教师放弃对课堂教学主线、节奏、侧重点等方面的掌控和引导。事实上,如果过于依赖多媒体手段,将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呈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纯粹的多媒体技术操作员。上课时老师只是点点鼠标,讲几句解说词就完成了授课任务,整堂课亦步亦趋地跟着多媒体教学课件走,教师手脚被束缚,学生的思维被限定。最终变成了无论是教师主导的教授课还是学生为主的训练课,唱主角的都是多媒体课件。3、感官“大轰炸”,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方面我有教训。在最初使用多媒体授课时,我在课后收集了很多材料,想通过“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讲课方式多给学生一些和学习相关的信息。本意是为了在词汇、阅读、听力、文化背景等各方面为他们提供扩充知识,同时通过录音、录像、图片、动画等方式刺激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最终我发现,在我提供的芜杂的多媒体材料中,学生可能会过多关注多彩的图片、有趣的动画、某个新奇的背景知识,甚至录音中某人的奇怪嗓音,反倒忽略了课堂中本应扎实地掌握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容易使我和学生都产生错觉:我以为学生兴趣浓厚、反应积极,应该已经掌握了自己讲授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较多信息,他们并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反思和分类,容易凭直觉认为自己收获颇丰,而事实上他们接受和记住的信息中可能有很多与授课中心内容关系不大的旁枝末节。所以说“过犹不及”,教学材料的拿捏真可以说是一门学问。4、课不够,电影凑。一度我们系的一些专业课上放原版电影的情况比较突出。本学期初系里强调了一下不可以上课时连续两堂课放电影的问题,后来在相关多媒体教学管理的规定中又提出了对课堂使用原版影片授课的相关要求。结果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所有的多媒体教室都没有教师播放电影。其实,将原汁原味的影视片断融入课程的一些语言情境教学中是很值得提倡的做法。甚至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用边讲边看、写观后感或口头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看完完整的一部影片也是可行的。但事实证明,如果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