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A统治中心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解析:选C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故根本性的变化是社会性质的变化。2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富国强兵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发展封建经济 D推动社会转型解析:选AB项表述错误,管仲改革只是维持原统治阶级的统治;C项与D项只是客观效果,错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所以A项正确。3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此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这一记载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当时土地可以买卖 B在当时土地禁止买卖C在当时土地私有出现 D在当时农业水平提高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可知在公元前569年,土地可以买卖。这一时期正是春秋时期,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土地私有的出现。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4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度解析:选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不说苟且附和别人的话,不做苟且讨好别人的事。这对于整顿官场风气有着很大的帮助,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材料中都得不到体现。5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选D材料的大意是:伏羲、神农实施教化而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据此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6下图是商鞅进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解析:选D秦孝公痛感于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决心发愤图强,进行变法。主张法治和富国强兵的法家思想最能适应其需要,因此,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管仲相齐,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为指导思想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摘编自卢泰然管仲治理齐国的道和术(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从行政区划、军事管理、兵民关系、赋税制度与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材料“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为指导思想”以及材料中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答案:(1)内容: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及机构;军事方面,层层编伍,寓兵于农;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统一货币,发展渔盐之利,鼓励外贸。(2)影响:促使齐国经济繁荣,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坚实基础;加速井田制的瓦解,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其重法的思想为战国法家所继承发展。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氏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申不害还提出“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他还特别重视兵器制造,韩国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张文鸣申不害变法图强材料二李悝,在短时期内帮助魏文侯实施变法。提出“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的主张,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求“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他还认为土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主张“尽地力之教”,提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此”。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出,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有“战国法经秦汉行”之说。秦一风李悝(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韩、魏两国变法的相同点。(6分)(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概括两段材料的大体含义,然后进行对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可由法律建设的目的,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重要性;第二小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