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综合要点.docx_第1页
管线综合要点.docx_第2页
管线综合要点.docx_第3页
管线综合要点.docx_第4页
管线综合要点.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活给水管与生活污水管或含有有害物质(如含汞、砷、酚等)的污水管应分别布置在道路的两侧,避免相邻并列布置。2、 煤气管道宜避免与带有检查井的地下管线相邻并列布置。3、 地下管线不宜布置在建、构筑物基础的压力影响范围内。当有些地下管线埋设深度可能低于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应进行验算。4、 给水管与电缆不可以同沟敷设。5、 常用管线占地概略宽度:是指考虑施工、检修时所需的地表宽度。6、 给水管线包括生活给水和生产给水。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通常合并为一个。设置在便于检修地带。7、 电力线:10KV以上,一般为外部电源,与企业的降压站联系。敷设方式:架空。尽量避免穿越厂区,宜设于厂区边缘地带。10KV以下,联系全厂各用户,分布较广。 敷设方式:架空、地下。沟道敷设时应注意排水;地下电缆不宜经过有腐蚀性土壤的地带;注意架空线倒杆、短线时对相邻设施的影响。管径及敷设情况 占地概略宽度给水管 管径0.10.5m 1.01.5m 管径0.51.2m 2.02.5m 排水管 管径0.51.0m 1.52.0m 管径1.01.5m 3.03.5m雨水管 管径0.31.0m 2.0m 管径1.01.5m 2.02.5m 管径大于1.5m 2.53.5m电力电缆 12根(地下) 0.40.5m 58根(地下) 0.92.1m 地下管线交叉原则: 给水管在排水管的上面.管线综合布置设计一般用港区管线综合平面图和管线综合断面图。管线综合图,对于复杂的交叉口,有时辅以交叉口的放大图(局部),已明确各管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于主要道路管线较多且较为典型的路段,往往以管线综合断面图表示其相对关系。地下工程管线相互之间以及与建、构筑物、铁路、道路、绿化最小水平间距表(m)相互名称给水管排水管直埋电力电缆(电压在35KV以下)通信直埋通信电缆管给水管1.01.51.0m(直埋电力电缆与给水管、排水管埋设深度标高大于0.5m时,水平净距可减少为0.5m)。当局部地段用电缆穿管加隔热板或隔热层保护时可减少为0.25m(JB16-80)据75mm150mm给水管最小净距为0.5m,距200mm400mm给水管最小净距为1.0m据75mm150mm给水管最小净距为0.5m,距200mm400mm给水管最小净距为1.0m排水管1.51.51.01.01.0直埋电力电缆(电压在35KV以下)1.01.0-0.5直埋电力电缆与通讯电缆的最小水平间距,当为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或隔热层保护后可采用0.1m(摘自JBJ6-80)0.5直埋电力电缆与通讯电缆的最小水平间距,当为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或隔热层保护后可采用0.1m(摘自JBJ6-80)通讯电缆(直埋)1.01.00.5-电缆管1.01.01.0-地下工程管线相互之间以及与建、构筑物、铁路、道路、绿化最小水平间距表(m)相互名称给水管排水管直埋电力电缆(电压在35KV以下)通信直埋通信电缆管建筑物(基础边缘)3.02.5当管道埋深浅与建筑物基础时一般不小于2.5m(压力管不小于5m);管道埋深深于建筑物基础时,除按计算确定外,不小于3.0m。(JB14-74)直埋电力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散水坡外。路灯电缆与道路平行时,距离不限;直埋通信电缆与建筑物散水坡边缘最小水平净距0.5m;1.5架空管架(基础边缘)2.02.00.50.61.510KV以下照明、通信电杆(中心线)1.01.50.60.50.5围墙(基础边缘)1.51.50.50.51.0道路(路面边缘)1.51.51.5直埋电力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散水坡外。路灯电缆与道路平行时,距离不限;1.01.0排水沟边缘1.01.01.01.01.0港内道路的路面一般选用高级或中级路面。港内道路一般不设置高出路面的路缘石,码头前方作业地带和库场区的道路与堆场无明显的分界。路面宽度取值应根据工艺要求,通行车辆和流动机械类型,交通量等因素确定。港内道路平面转弯处,一般不设标高和加宽。混合交通量较大的路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宽路面或分设慢车道、人行道。城市型道路的横向有单、双面坡、道牙、雨水井排水。一般路面宽度6M时,采用双面破,有道牙的城市型道路,一般适用于美观要求较高的港道区及港区的主干道,港区库、场及 码头周边道路,为便于车辆的进出,一般不设道牙,采用带盖板的暗沟(或雨水井)排水。路面宽度4.5M时,采用单面坡,港区内是否设道牙应视作业要求而定。城市型道路与公路型道路区别之一是公路型道路无路道牙。?公路型道路的横向有单、双面坡,路面排水采用侧沟排除。一般用于港外道路及港区后方的路缘地带,以双面破为宜。一个港区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口。港内道路应按环形系统设置,尽头式道路应具备回车条件。港口的主要道路应避免与运输繁忙的铁路线路和牵引线平面交叉。码头前方作业地带和库场区的道路,一般不宜设置高出路面的路缘石。生产辅建区、作业区的生活生活辅建区,应视其规模布置12条次干道和若干条支道,形成网状环路并与主干道相联。港内停车:在运输车辆较多的装卸线、仓库以及车库、修车场、办公楼等附近应设置停车场。(1)、车辆停放方式:平行式、斜列式(车辆纵轴线与通道成30、45、60停放)、垂直式三种。(2)、停放车辆所需面积根据使用的车型确定,车辆停放的纵、横向净距:微型汽车、普通汽车中型汽车、普通汽车车间纵向净距2.0 4.0背对停车时车尾距1.01.0车间横向净距1.01.0车与围墙、护栏及其他构筑物间(纵净距)0.50.5车与围墙、护栏及其他构筑物间(横净距)1.01.0(3)、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较小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通道宽度宜为9m10m;(4)、出入口的通视条件应良好。不设置交通标志。(5)、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道上,可设在次干道或支道上,并应远离交叉口;(6)、汽车地磅房宜设在过磅汽车行驶方向的右侧。地磅房进车端的平直段长度一般为2辆汽车的长度;出车端的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辆车长。汽车进出地磅房的前后弯道,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9m。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性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基本内容:1、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2、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3、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4、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About图则:针对每一个街坊,在A3图纸上编制规划控制分图,对地块控制,交通控制、市政控制及城市设计导则的各个内容予以表达。用对现状图:比例1/10001/2000,表明各类用地范围、用地地籍,用地性质、道路网络等。 H2区域交通用地 H23港口用地;H21铁路用地; H22公路用地;H24机场用地;H25管道运输用地。港口(港区)与码头平面布置型式5.2.1港口(港区)平面布置型式根据港口的自然条件特点、港口功能规模、投资等因素确定。港口(港区)可利用天然海湾、自然平直岸线、天然岛屿与人工岛等岸线采用适合的布置型式。人工岛港口,应重点考虑人工岛的功能、位置、平面形态与尺度、陆域形成及集疏运条件等条件。人工岛港口指离的海域中通过人工造陆形成岛屿以建设港区的方式,具有占用自然岸线少、对海岸动力环境、滨海湿地影响小,但建设成本高等特点。适用于为维持自然海岸生态功能,近岸水深较浅的地区。一般通过引桥或引堤与陆域相连。如南通洋口港区。5.2.2人工环抱型港口(港区)是指依托自然海岸通过建造两侧环抱式的防波(沙)堤形成的人造港湾的方式。有掩护条件好,投资大等特点,适用于缺少天然掩护、水域开阔或滩宽水浅、泥沙运动活跃的海岸。建港条件良好的天然海湾和深水岸线日渐匮乏,特别是在宽滩海岸的条件下建设大型港区,这种人工建造的环抱式港区被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工环抱型港口(港区)布置应根据港口(港区)规模、船舶航行以及水深、风、浪、流、泥沙运移等自然条件 ,重点研究掩护水域的面积、防波堤的轴线及口门的布置。港口来沙、波浪方向较集中时,也可考虑设置单堤掩护。5.2.3码头平面布置可采用顺岸式、突堤式、引桥式以及单点、多点系泊等型式。5.2.3.1顺岸式码头的布置应重点关注码头轴线的方位、顺岸岸线的长度等因素。是指码头前沿线与自然岸线大致一致的布置形式,顺岸式布置码头占用的自然岸线较多,具有建设成本低、与后方陆域联系方便的特点,适用于需要路与纵深大、与后方道路联系密切的码头。顺岸式码头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布置形式,即码头前方作业平台通过栈桥与陆域相连,此类布置形式成为栈桥顺岸式布置。5.2.3.2突堤式码头的布置应重点关注突堤与水域尺度、船舶进出靠泊的方便性以及突堤与陆域的交通联系等因素。突堤式码头布置占用自然岸线少,与后方联系通道相对集中,适用于自然岸线资源不足或需要利用码头建筑物改善波稳条件的情况。5.2.3.3引桥式码头的布置应重点关注码头的方位、陆域位置、引桥与引堤分界点以及交通的方便性等因素。引桥式码头布置是指码头远离岸线、与岸上通过较长引桥+引堤联系的布置方式,具有对流场及岸滩影响小、码头运营成本高等特点,适用于岸滩较宽浅或不适宜开挖的情况。一般只在近岸段采用引堤的形式,其他大部分为引桥。江苏大丰港、吕四港等江苏北部沿海港口,多采用引桥式以减小水工建筑物对海流及泥沙运移的影响。5.2.3.4单点、多点系泊式码头的布置应有水深足够的开阔水域,重点考虑海底底质、水流、波浪以及与海底管线的协调等因素。单点、多点系泊式码头布置是指在天然深水海域设置的一个点(单点)或多个点(多点)供船舶吃水较大,且在近岸水深条件严重不足,又不适宜开挖航道时建设大型油品码头的情况。由于作业条件差、人员交通不便,在我国这种形式采用较少。我国茂名港25万吨原油码头是单点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