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二检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二检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二检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二检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二检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二检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A.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B.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C.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D. 国君巡守应成为常态【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礼崩乐坏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民本的重视,与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无关,B选项排除。国君巡守应成为常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2.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 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 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 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 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重要性,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黄帝内经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排除C;D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3.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据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A. 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B. 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D. 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可知体现的是权力的转移,而且盐铁、度支和户部的出现,为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产生的较大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唐朝灭亡于藩镇割据,A选项排除。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分割相权,B选项排除。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4.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A. 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B. 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C.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 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战国以来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因此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是政府调整的是赋税缴纳方式的改进,A选项符合题意。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是在宋元时期,D选项排除。5.有学者研究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如下表所示。中体西用说反映了洋务人士眷恋传统文化和艳羡西方文化的矛盾心态李鸿章所主持之机关中没有新式的文官制度和审计制度中国的出路在于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而不只是船坚炮利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在设厂、经营和产品销售方面没有任何法律的保障。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A. 顽固派的反对与洋务派的保守B. 只学西方器物未改变封建制度C. 军事、经济、法律等制度的不健全D. 文化上的保守和缺乏制度上的创新【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全面概括,不能以偏概全,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说法片面,只体现了部分原因,排除。6.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和北欧东欧弱小民族国家作品。在鲁迅等人的带动下,俄罗斯文学在五四时期呈现出一种声势浩大的局面。这说明A. 译书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方式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 翻译活动深受政治形势的影响D. 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域外小说集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北欧和东欧弱小民族国家的作品,目的是通过这类作品的译介,以引起当时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读者的共鸣,鼓舞着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译书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方式,排除A;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排除D。7.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週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阶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其他户数抗战前367.228.454.05.01.8减租后2.46.738.047.02.53.4土地抗战前29.521.029.519.00.80.2减租后13.517.542.522.50.63.4A. 莫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B. 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C.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 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减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作为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占有土地数量有所增加,经济地位显著上升;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可得出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故B选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不能说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故A选项错误;土地革命是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进行,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是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故D选项错误。8.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本溪和鞍山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80%,沈阳拥有2000多家工厂,200多种工业。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这说明,当时A. 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B. 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C. 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D. 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入朝作战严重威胁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因此体现的是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B选项符合题意。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1957年,C选项排除。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9.罗马人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概念,贯穿了罗马历史的始终。所有的执政者都要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他们的盟国被称为“罗马人民之友”,政治对手被宣布为“罗马人民公敌”,这说明A. 罗马执政者没有掌握实权B. 人民对权力行使实施监督C. 罗马人民拥有最高决策权D. 国家主权名义上属于人民【答案】D【解析】【详解】罗马所有执政者都要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说明国家主权在名义上属于人民,执政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故D正确;罗马执政者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掌握着实际权力,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人民监督“权力行使”,排除B;材料反映执政者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执政者掌握最高决策权,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所有的执政者都要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0.“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A. 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B. 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C. 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D.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制宪者虽然反对奴隶制,但是为了维护联邦而同意保留奴隶制,这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倾向,C选项符合题意。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的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B选项排除。联邦制的推行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选项排除。11.1960年苏联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中经互会占了74%,到1963年这一比值猛增到84%。产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 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封锁政策B. 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巩固壮大C. 中国与苏联关系发生了新变化D. 经互会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苏联在经互会中贸易的比重上升,这主要和中苏关系破裂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一直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因此并不是20世纪60年代同经互会贸易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A选项排除。20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发生破裂,B选项排除。经互会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2.下图漫画刻画了两任美国总统在应对地区局势时的不同态度,由此反映出美国A. 国际控制力的逐渐减弱B. 外交策略由谨慎到鲁莽C. 摒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D. 处理国际事务主现随意【答案】A【解析】【详解】图片表明布什总统应对地区局势时采取修补态度,而奥巴马总统采取思考观望态度,并不积极插足地区局势,实质上反映了美国的国际控制力的逐渐减弱,故A正确;材料反映美国的外交策略越来越谨慎,B错误;C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美国应对地区局势越来越谨慎,并非主现随意,排除D。13.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开始大量涌现,以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的北京大学则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并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能媲美法国大革命,是“伟大的、世界性的及基本的力量”。摘编自徐中约(美)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逐渐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欧美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求教于马克思主义”;各种牌号的“马克思主义”竞相出台,甚至神学也试图把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冷却了一阵,但世纪之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又逐渐回温,马克思还被西方权威媒体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应该看到,这是马克思高贵人格、科学理论产生的巨大魅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改变了世界。摘编自马理文世纪思潮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潮”的特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世界的进步意义。【答案】(1)因素:辛亥革命未能取得成功;西方列强不断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近代教育发展与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2)特点:形式以学术研究为主;思潮起伏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主要用途是针对西方的社会问题。意义: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一批影响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进步。【解析】【详解】(1)因素:由材料“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可知辛亥革命未能取得成功;由材料“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可知西方并不想中国强大,而是想通过扶持军阀达到继续侵略的目的;由材料“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思想基础,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也进一步诱导了这样的趋势;由材料“以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的北京大学则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并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能媲美法国大革命,是伟大的、世界性的及基本的力量”可知,近代教育发展与知识分子对进步的追求也促使人们转向马克思主义。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因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阶级条件。(2)特点:由材料“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欧美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求教于马克思主义;各种牌号的马克思主义竞相出台,甚至神学也试图把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可归纳为形式以学术研究为主;由材料“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逐渐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到“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冷却了一阵,但世纪之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又逐渐回温,马克思还被西方权威媒体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可归纳为思潮起伏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由材料“应该看到,这是马克思高贵人格、科学理论产生的巨大魅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可归纳为主要用途是针对西方的社会问题。意义:先由材料“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可知马克思主义被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这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进步;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开创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成功两方面入手分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康照到宣统年间,雷氏家族连续八代主持或参与设计皇家建筑。雷家工匠先做烫样(建筑模型)御览钦准后再绘制施工图。立体可折卸的烫样展示了建筑内部梁结构;平面的图档绘制出建筑环境,大小比例等;有些还细化到室内装修、家具和陈设这些精准描绘的烫样和图档有助于还原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真实地位。2007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遺产名录。类型图像备注烫样模型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立体模型,原建筑已毁于战火。总样总设计图清西陵全图,图中所有陵寝配合山川形势,因地制宜,“虽为人作,宛如天开”。立样立体设计图样圆明园“方壶胜境”铜龙陈设立样,描绘了铜龙及石座尺寸及细节。平格样二维平面上的三维信息图样按比例绘制格网、在交点处标注高程数据,与西方“数字高程模型”的技术核心原理一致。据国家宝藏(第二季)解说词整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的“记忆”,都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不可或缺、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请围绕“中国记忆”的主题,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以“祥式雷”为代表的中国科技文化是“中属记忆”的载体,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样式雷”图档反映了中国建筑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以“烫样”为例拉类立体模型不仅展示了建筑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甚至还能细化到室内装修、家具和陈设,体现出中国古代匠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样式雷”图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意识。以“平格样”为例,它在二维平面上展示出三维空间的信息。中国古人采用的技术与现代西方人发明的“数字高程模型”的核心原理一致,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领先世界的科学意识。“样式雷”图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中国古代文化崇尚人地和谐,因此“样式雷”图档中不乏因地制宜的案例,比如清西陵,其规划设计配合山川形势,虽为人作,却“宛如天开”形象地展示了天人合一、人地和诸的追求。综上所述样式雷”图档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通过它我们可以还原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历史,部分还原中国记忆。“中国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和载体,保护和弘扬“中国记忆”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民族的也裏世界的,“中国记忆”能为为世界文化进步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示例二:论题“样式雷”的皇家建筑设计理应入选“中国记忆”同时成为世界记忆遗产。论证:设计程序和步骤上的严谨性:比如先做烫样,再做总样总设计图,然后绘制施工图,其中有立体设计,还有平面设计。设计环节的精细性和精准性:如立体建筑内部的梁架结构,平面的图档能够看出建筑环境和大小比例设计理念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入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也融入了人与自然和诸相处的道家文化,比如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清西陵全图配合山川形式,因地制宜。设计技术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按照比例绘制格网标注高程数据,与西方“数字高程模型”的技术核心原理一致,至今工程绘图中仍然使用。结论:雷氏家族的皇家建筑设计风格和理念,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同样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答题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故宫等承载着国家记忆,延续着中华文脉,撑起了一城一国的魂与魄的角度,应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如提出论题:论题“样式雷”的皇家建筑设计理应入选“中国记忆”同时成为世界记忆遗产。答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国记忆”进行阐述,可以结合中国古代相关的史实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19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发起讨论改革学制,1919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新学制系统”即壬戌学制。制订该学制的标准是: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的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给个地方留有伸缩余地。该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时间为1618年,分为3段5级;初级教育段6年,分初小4年与高小2年两级;中等教育段6年,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两级;高等教育段46年,不分级。学生自6岁入小学,2224岁大学毕业。壬戌学制是中国教育界经过长期酝酿、集思广益的结晶,它一反清末民初仿照日本学制的模式,而是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四”的单轨形式。这个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摘编自安娜中学制百年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壬戊学制”中教育分段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戊学制”制定和颁行的意义。【答案】(1)“壬午学制”分段的特点:教育分期从学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出发;学制简明,具有层次性,大学前重基础教育,如初等教育4段,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中学分初中和高中;大学4-6年有利于专业教育和特长发展。(3)“壬午学制”的意义:表明中国近代学制的改变,出日本开始转向美国借鉴;学制标准撰脱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重视基础教育和教育的普及,注重教育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有利于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和近代化人才的培养,影响深远。【解析】详解】(1)特点:仔细阅读材料,通过“发挥平民教育精神、使教育易于普及、该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时间为1618年,分为3段5级”等材料进行提炼(2)意义:结合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特征来说,主要体现为中国近代学制改革学习日本开始转向借鉴美国,学习标准摆脱了封建传统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