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改革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一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2 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 春秋时期 齐国的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 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鲁国的 初税亩 公元前594年 鲁国实行 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 一律按亩收税 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2 战国时期 魏国李悝变法 实行 尽地力之教 推行 平籴法 制定 法经 楚国吴起变法 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 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3 商鞅变法的背景 1 秦国偏居关中 比中原各国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2 秦国的历史机遇 晋国分裂 士人 说客追求建功立业 3 有利条件 国君权力比较集中 法家学说得到认同 当地民风质朴 尚武精神充斥等 4 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 广纳贤才 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商鞅来到秦国 秦孝公重用商鞅 主持变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二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1 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 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井田制度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 这一举措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2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鼓励农民努力耕织 生产粟帛多的 可以受到奖励 免除徭役 限制工商业 3 统一度量衡 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要求严格执行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2 奖励军功 加强集权 1 奖励军功 废除 世卿世禄制 建立二十等爵制 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 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 严厉禁止私斗 贵族没有军功者 剥夺其贵族身份 2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以此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统治 3 普遍推行县制 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 分全国为31县 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 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4 燔诗书而明法令 烧毁宣扬儒家思想 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 根据李悝的 法经 制订了秦律 5 社会风尚习俗领域的改革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三 富国强兵的秦国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史料1令民为什伍 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 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 置令 丞 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 商君列传 史料2 秦 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富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诸侯亲附 史记 卷87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史料3 商鞅立法 弃灰于道者 都要处以黥刑 其理由就是 重其轻者 轻者不至 重者不来 而实际的情况 则是 网密而刑虐 据刘歆说 商鞅 一日临渭而论 编者注 处决 囚七百余人 渭水尽赤 号哭之声动于天地 秦孝公去世后 商鞅被处以车裂酷刑 族人也被诛杀 明末刻本 新列国志 插图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史料研读 粗读 三则史料分别从措施 影响 特点等三个角度解读了商鞅变法 细读 史料1主要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如下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 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 实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史料2表明变法使秦国百姓富足 国家富强 诸侯国都推举秦国为霸主 史料3主要反映了商鞅立法的基本原则是轻罪重罚 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支持 被处以车裂酷刑 说明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1 八个方面的内容要点政治上 定法律 行县制 奖军功 经济上 重小农 废井田 统一度量衡 思想上 焚诗书 改习俗 其影响宏观上要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 微观上从对秦国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角度分析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2 五个角度归纳特点 1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 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 变法措施最全面 为期最长久的改革 加快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 核心内容是鼓励 农战 和实行 法治 3 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4 不畏权贵 严刑峻法 5 影响最为深远 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3 五方面成功的有利因素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及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 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孝公全力支持 信任商鞅 厉行法治 赏罚分明 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 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 又有改革的胆识 勇气和决心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4 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三项核心举措 1 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 这就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有利于新兴的地主阶级 2 废除井田 奖励耕织 承认土地私有权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保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这便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下 这样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封建生产力 生产关系的发展 3 建立县制 实际上废除了分封制 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限 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一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社会相对安定 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2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严峻的统治危机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3 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对汉族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 冯太后主持实行新制 1 实行俸禄制 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 不许官吏自筹 以此整顿吏治 2 推行均田制 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 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 设立三长制 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 加强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4 推行新的租调制 改变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2 孝文帝主持迁都及移风易俗 1 495年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 为孝文帝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2 移风易俗 易服装 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 30岁以下官吏 一律说汉话 改汉姓 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 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 任命官吏 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改籍贯 已迁洛阳的鲜卑人 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1 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 农业 荒地得到开垦 粮食产量提高 人口增加 耕作技术提高 畜牧业发达 2 手工业 民间和官办手工业发展快 绢布产量增加且工艺精湛 北方青瓷出现 3 商业 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 货源充足 交易活跃 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 与西方国家也存在着贸易关系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2 加速了政权封建化 1 尊儒崇经 兴办学校 2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3 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3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 鲜卑族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汉族风俗习惯成为社会主体 2 鲜卑族原有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中 4 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史料分析 史料1北魏孝文帝 雅好读书 手不释卷 五经 之义 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 无不该涉 善谈 左 老 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 好为文章 诗赋铭颂 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 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 史料说明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 儒家经典 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这促进了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有利于民族融合 考点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史料分析 史料2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 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 自晋宋以来 视洛阳为荒土 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 始知衣冠士族 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 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史料表明迁都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和北方的民族融合 考点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1 改革前面临三对矛盾 1 国家与豪强地主间的矛盾 制定官吏俸禄制 整顿吏治 在地方设立三长制等 限制了豪强地主的政治 经济特权 缓和了社会矛盾 加强了中央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2 国家 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租调制 改善了人民生活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3 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矛盾 行汉制 易汉服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等 促进了民族融合 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考点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2 改革的性质及三大方面的影响 1 性质 少数民族主动封建化的改革 2 影响 生产方式农耕化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社会制度封建化 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生活方式汉族化 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 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考点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3 民族融合的实质 1 北方民族大融合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实质是封建化 2 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方面的汉化 考点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一 社会背景1 社会危机 1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负担加重 阶级矛盾尖锐 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民族矛盾尖锐 2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北宋集中军权 财权和行政权导致 三冗 现象 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局面 3 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财政入不敷出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2 有利条件 1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2 宋神宗坚持变法 重用王安石 二 变法目的和性质1 目的 挽救危机 富国强兵 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2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所有制的前提下 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三 主要内容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三 主要内容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四 结果与作用1 结果 取得一定成效 但遭到大官僚 大地主强烈反对 变法失败 2 作用 1 积贫局面的改变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2 积弱局面的改善 节省了军费开支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史料1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 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 一切苟且 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史料2 客观上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三冗 问题 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 将权力收归中央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应予基本否定 据 王安石变法简论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史料研读 粗读 两则史料分别从原因 效果两个角度解读了王安石变法 细读 史料1说明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 其原因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 史料2表明王安石变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在实行过程中加重了农民负担 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对变法持否定态度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1 改革前面临三种社会危机 1 社会矛盾激化 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负担沉重 阶级矛盾激化 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 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北宋建国后军权 行政权和财政权过于集中 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 军队战斗力弱 国力衰退 导致积弱局面形成 冗兵 冗官和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3 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财政入不敷出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2 触犯大地主 大商人利益的变法措施 1 青苗法 使百姓可免受高利贷商人的盘剥 2 免役法 不服役的官僚 地主也要出钱 3 市易法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4 方田均税法 官僚 地主要照土地实有亩数缴纳赋税 5 均输法 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3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例题 2013 江苏卷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 广度和影响而言 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 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 种种因袭牵制 改革非易 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 较之东方诸国 亦远为落后 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 在东方各国 本已早为推行 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 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 新制度之创建 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 秦集史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 迁都之后 于革易旧俗 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 莫如语言 语言消灭 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 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 其改革之心 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 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 两晋南北朝史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 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 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 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 还是捐弃旧俗 接受先进的文化 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 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 中国通史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 据材料二 归纳孝文帝 迁都 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 孝文帝 改革之心 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 据材料三 与商鞅变法相比 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 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第 1 问的 有利条件 根据 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 远为落后 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 在东方各国 本已早为推行 等信息概括 特点 根据 种种之创新 结果则后来居上 新制度 为最有功 等信息分析 第 2 问的 作用 从减少改革阻力的角度分析 原因 根据材料 魏初风俗至陋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 其改革之心 可谓勇矣 分析 第 3 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第一句话中提炼 第二小问可从改革者的目的 勇气与信心等角度概括归纳 解析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三克服封建统治危机的 王安石变法 1 条件 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 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 特点 注重创建新制度 变法彻底 功效明显 2 作用 减少改革阻力 为彻底移风易俗 如禁鲜卑语 讲汉话等 创造条件 原因 北魏风俗落后 迫切需要改革 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 改革热情高 3 问题 民族关系问题 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 因素 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 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 答案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备考关注 1 引用 战国策 史记 等有关文献史料或某历史名人的话 考查商鞅变法的功过是非 2 将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与北魏颁布的均田令 王安石变法实行的方田均税法结合起来命题 考查土地问题 3 将 商鞅舌战图 孝文帝迁都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