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建设调研报告(多篇范文).doc_第1页
村委会建设调研报告(多篇范文).doc_第2页
村委会建设调研报告(多篇范文).doc_第3页
村委会建设调研报告(多篇范文).doc_第4页
村委会建设调研报告(多篇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委会建设调研报告大姚县三岔河乡荞苴村委会是州统计局的是 “四群”教育工作联系点,近年来,在州、县、乡三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村社会和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实情,摸清底数,掌握荞苴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困难,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近期,我通过入户走访、村领导班子座谈、自己驻村亲身体验等方式,重点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理清发展思路、增加农民收入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荞苴村贫困的原因和如何脱贫致富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思考。一、基本情况荞苴村隶属大姚县三岔河乡。地处三岔河乡南边,距三岔河乡政府驻地6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姚县城58公里。东邻白泥田村委会,西邻背阴地村交界,北邻三岔河村委会。辖里村、河边、外一、外二、三龙树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4户,有乡村人口治理发愣功人,村党总支一个,村支部5个,其中党员有35人,女性党员5人。全村国土面积19.02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7.80,年降水量650-7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974亩,人均耕地1.59亩,林地23483.2亩,共有经济林果地810亩。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49.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37元。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适宜烤烟、核桃、花椒、水稻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二、经济状况荞苴村主导产业农业,经济结构单一,由于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所限,农户以烤烟,核桃、花椒、水稻种植为生,也是经济收入重要来源,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通过国家近年来对“三农”的大力扶持,村民基本上都已经达到温饱水平,但是村民普遍缺乏发展意识和市场观念。基础设施逐步加强。随着国家对三农加大投入,自然村道路硬化得到改善,饮水工程成效明显,保证了村民喝上安全的自来水,沼气和太阳能补助加大,农户用上清洁环保生活能源,针对荞苴村实际情况,我局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给予他们帮助。逐步改善了交通,卫生,教育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三、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由于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全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温饱无忧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在文化素质方面:目前,全村治理发愣功人中,文盲有64人,占总人数的10.62%,小学文化程度397人,占总人数的65%,初中文化程度110人,占总人数的18%,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27人,占总人数的4.45%,大专文化程度仅有12人。由于知识匮乏,村民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二)精神文化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没有的村文化活动场所,主要还是观看电视为主,农闲后相互的串门聊天,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三)基层党组织建设仍须加强。荞苴村设党总支部1个,下辖村民小组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35人。从调研情况看,基层党组织健全,村组党员干部吃苦精神强,在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党员、干部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上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多数党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当前,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当微薄,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村组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三)产业单一且培植新产业难度大。一是荞苴村的经济收入烤烟种植。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5%来源于烤烟,烤烟已成为全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其它的经济林果核桃,板栗,花椒,种植过程中科技含量低、科学的核桃嫁接技术掌握不够好、中耕管理不到位、集约化经营刚起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等问题还较为突出,壮大核桃产业任重道远;二是受地理环境的制约,除核桃种植外,还可种植花椒、板粟、华山松等,但受地势和水资源的制约,想形成规模难度非常大;三是缺乏养殖技术。近年来,县、乡党委政府均鼓励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荞苴村也有不少农户作过尝试,但由于养殖技术和品种改良等问题,养殖大户少。四是剩余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受自身素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村民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差,缺乏竞争力,在非农领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加之一些人安于现状,外出务工怕吃亏,减少了增收的机会。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近年来,三岔乡党委政府就全乡的发展提出了“一园四区”的工作思路,荞苴村委会烤烟、畜牧业、优质粮食种植的实际,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荞苴村的实际,有以下几点建议:(一)着力夯实基础,筑牢发展根基。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素质。让“学习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成就未来”的思想扎根群众。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县、乡政府关心支持下,对学习好考上大学的农村家庭给予一定的助学补助,真正让学生安心读书。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村庄道路硬化,房屋亮化成效明显3、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建设村组文体活动中心,为群众提供文体活动场所。4、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以为民解困为核心,以村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全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二)壮大林果产业,实现“三棵树”富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荞苴村地处山区,“三棵树”种植已初具规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三:1、要提高科技种植含量,聘请专业人员为群众开办经济林果植培训班,力争每个村民小组有3-5名种植辅导员,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大力推广科学种植,育苗、移栽、嫁接、防病、施肥等环节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经济林果的生长环境,努力使经济林果种植产量增收、品质提高。2、要发动群众自建蓄水池(窖),解决经济林果灌溉难的问题,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3、要通过双向互动,促进产品流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成立荞组村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质量、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策划宣传,扩大销售渠道、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引导扶持经营能手带头组建联合销售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通过企业带动实现产业富村,同时,鼓励和倡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魔芋、反季节蔬菜、中草药的种植,在每个村民小组扶持培训1-2户黑山羊养殖专业示范户,特别是要大力推广种植花椒,把花椒作为具核桃之后的重要收入来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三)加强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强村。1、开展校村合作,主动与大姚县职业学校联系,选送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优秀青年参加果树、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学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村民致富带头人。2、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等活动。每年有计划地邀请专家为村民开展培训50人次,使每个青壮年劳动力平均掌握12项农业实用新技术。(四)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支部带村。1、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和落实村民公约,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责任。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2、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作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责任,全面开展“三项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村组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争力。(五)整合各项资源,发挥群众集体智慧兴村。1、充分相信群众的凝聚力,创造力,把资源转化为资产,把资产转化为资本,荞苴村林地多,随着林权制度改革后,各家各户都有一定的林木资源,可以采取用林权抵抵押贷款,化解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现实。2、运用金融杠杆作用,突破产业调整结构资金不足的瓶颈,上级对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少,加之群众对金融认识起点低,观念弱,不会运用现代融资工具,不会用别人的钱,用下代人的钱,用上代人的钱去发展自己的产业,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农民群众努力劳作,手里面也有大量的存款,只会存入到银行,获取利息,而急需发展调整产业的农户苦于不有钱,可以不出村在农户直接融资,适当高于银行利息,形成良性循环,解决农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现实。3、搞好土地流转,发挥土地使用效率,由于老龄化加快,“农转非”政策习贯彻执行,进城务工的增多,而造成土地闲闲置,而一些种植大户苦于没有土地,搞好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应,就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产出效应就会增大,出租土地的人可以收获一定土地出让费,同时也可以到出租土地上打工增加收入。第二篇:龙海乡皈依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龙海乡皈依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驻皈依村委会指导员李正雄(派出单位陆良县人民法院)(XX年7月)皈依村委会位于陆良县龙海乡东部,距县城57公里,与龙海乡双箐口村委会相毗邻,与古都邑村委会相接壤,与师宗县的瓦鲁村相接壤,它是我县最边远的一个村委会。皈依村委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处高寒山区,气候冷凉,产业单一,雨水不均,全村人畜全依赖于聚雨型小水窖。全村面临“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增收难”等问题。一、基本情况皈依村委会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998人,总户数392户,其中有彝族9户32人。村委会总面积18.7平方公里,但总耕地面积仅为2997亩,人均占地1.5亩,且全部系旱地。耕地土壤以红壤红棕壤为主,地层瘠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二、存在的问题1、气温偏凉,水资源缺乏。该村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仅244天,境内无一座水库,无一个龙潭,无一条河流,农业生产难于运作,严重制约全村经济发展。2、经济结构单一全村经济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业经济,村民主要以耕畔烤烟、包谷为主。全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930人,占劳动力的97.9%,基本无其它产业人员和从事劳动力输出人员。XX年,全村人均收入仅1453元,人均粮产量仅301公斤,群众的温饱问题都难于保障。3、道路交通极差全村道路均为乡村土路,且凹凸不平。遇到雨天更是难以行走,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不便,严重制约了经济生产生活的发展。4、教育、卫生状况差全村有小学一所,教师12人,学生368人,教师无固定住宿,暂借烟点为宿舍,条件极为简陋,教学楼系过去担板的钢混砖房,已严重老化,系c级危房。全村仅有简易卫生所一个,乡村医生2人,无任何医疗设备,村民就医得不到保障。全村无一个卫生公厕,基本上都是人畜共居,脏、乱、差现象特别严重。针对以上现状,结合村委会实际,以“866工程”为契机,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1、以提高全村委会农民自身素质为重点。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是摆脱贫困的基础和最根本条件,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培训力度。一是加大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训,解决村民子女就学难问题,提高全村人口教育程度。二是要切实加强对村委会村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三是要与有关部门协调,加强对村民科技的培训,使村民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尽快走出贫穷的困境。2、发展村民增收的重点产业村民现主要以烤烟、玉米为产业,就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做到重点扶持,科技进村,保证村民稳产增收,结合村委会实际,大力实施产业化调整,发展畜牧业和特色经济林。3、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866工程”为契机,一是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真正达到村民有一座瓦顶白墙、具有抗震能力、人畜分居、整洁实用的房屋。二是强化村民沼气、卫生厕、卫生厩三配套建设。三是强化与高稳农田配套的小水窖、小水池建设,达到每户均有一个小水窖、小水池、卫生厕。使全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4、改善村委会的公共事业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抓好全村通电、道路硬化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对学校危房进行改造,让教师住宿有着落。对村委会卫生所、文化室、兽医室更加完善,让村民的健康与牲畜的安全得到保障。第三篇:当前我国“村委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当前我国“村委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已经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下一个五年的国家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会明确提出未来5年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是继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全会一再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在过去的五年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这也为制定“十二五”规划中的农业方针积累了经验。在我国,“村委会”是处于最基层的组织形式,也是村民依法管理本村的权力性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也是村民自治组织。在每个“五年计划”农村政策中,它都是最直接的宣传者、推广者、执行者和反馈者。经过研究调查,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了如今”村委会”和以往那种艰苦落后的形象有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时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 场所的规范化以往我们印象中的“村委会”办公室,是极其艰苦且简陋的,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而如今,伴随着农村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村委会”办公场所的建设,大力支持基层建设新的办公室。如今的莘亭下属村庄“村委会”,办公室大都位于村庄的中心位置,开阔干净的院子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整洁明亮的三件大办公室:中间一件用作会议室和农家书屋,右边一件作为干部会议室,左边一间作为计生服务试。有了良好的办公条件,不得不说是农村建设的一大进步。据悉,莘亭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村庄,结合上级拨款和村效益,使“村委会”办公室的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以杜家为例,两层的办公楼房正在紧张的建设中,预计年前就能完工入驻,这样一来,农村的服务管理部门将更加集中和规范,为农民群众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二 工具的现代化XX年以来,为了改善农村基层的办公条件,我县按照市委远程教育中心和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学用,全面参与和服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和载体作用,重点实施远程教育入户工程和“三网入室”工程,加强课件资源建设,扎实有效地完成了远程教育各项工作任务,扩大了远程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得到了领导、基层、群众“三满意”。经过不懈努力, 80%以上的村级站点实现了远程教育卫星网、有线电视网、宽带网“三网入室”。如今的“村委会”,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原本被当做高科技的电脑已经普及到每一个”村委会”,并成为处理日常工作、了解致富信息、学习先进知识的重要渠道。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下,几乎所有村庄的远程教育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干部们学习党的文件精神,村民们查阅农业知识,寻找致富途径。由此看来,与以前那种落后的形式相比,在工具方便,我们的“村委会”已经取得了“鸟枪换大炮”的进步,相信今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三 制度的规范化一般来说,传统的“村委会”是比较自由和松散的,村干部们不会像其他工作单位的同志一样有严格的限制。这是由于我国“村委会”是农村基层自治性组织,不是一级政权,也不属于国家机关的特殊身份决定的。这样一来,造成了“村委会”的各项制度不被重视,降低了其在农村群众中的信任度。针对这一难点,当前莘亭办事处结合上级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实现村民委员会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举一个身边最典型的例子,针对农村干部长久工作懒散我所在莘亭街道有着严格的规定。为了全面加强了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每个“村委会”的办公室,必须在明显的地方悬挂张贴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等上级规定,根据自身实际,莘亭办事处还提出了四项规定:一、公开办公时间;二、设立来访登记表;三、设立意见箱;四、设立热线电话。在全面落实村干部周二、周五集中办公制度的同时,对村干部值班制度进行严格要求,确保每天都有一名村干部值班。 这不仅是对“村委会”管理制度的一种补充,更规范了村干部的工作行为,方便了老百姓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四 功能的多样化“十二五”计划中强调,必须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村委会”的核心职能应该是为村民利益服务,包括维权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利益矛盾和冲突、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贫弱以及“村委会”成员和村民素质相对较低,“村委会”在履行其服务职能上海有所欠缺。近年来,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村委会”的服务功能,从微观层面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更是关键所在。这一点,从我所接触的“村委会”挂的功能指示牌上就能直接看出,我所走访的一些村庄,以岳庄为代表,该大院不仅仅是农村 “党支部”和“村委会”,也是农村文化大院、村民调解委员会、计生办、民兵连工作地、治安办公室等等。平常,除了开会办公等日常工作项目,还承担了农民教育、娱乐、生活等多项内容。明显的一点,走进“村委会”,我们可以轻松的看到几个崭新的书橱,这是县里为了帮助农民致富拿出专门资金购置的。一本本崭新色书籍包罗万象,不仅有种植养殖技术,也有专著名著,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群众,这也是我县“村委会”办公室的一大亮点。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问题不能只看到光明美好的一面,还要及时发现它存在问题的一面。我们的“村委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各级相关部门必须在平常的观察中注意积累,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思索解决方法。一 完善制度强管理在农村基层实行社会主义民主,使广大村民享有自治的权利,这就需要各项制度来加以保障。首先要继续健全村民会议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严格日常的工作制度,坚持村务公开,在此基础上,落实好良好的贯彻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和村委会成员的补贴,才能提高村委会干部的工作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调动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二 紧跟时代提能力在下一个五年,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继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一体会、普及惠农政策上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不可否认,当前的村干部都是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致富门路畅通、思想灵活的农民代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村委会”已经完全符合当前的形势了,这类人群需要提高和进步的还有很多,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党性和政治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完善基层干部的培养机制显得极为重要,把“村委会”成员真正的锻炼成一支“思想政治素质硬、工作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精神面貌高”的队伍。三 培养后备保长效我们知道,在我国每三年都要进行一次“村委会”成员换届选举,伴随着时代的更新变化,建立后备干部培养的长效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更好的吸收高素质、年轻化、有能力的村民进入“村委会”班子为百姓服务,不管从上级领导还是该村成员都是极为关心的。针对真个问题,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目标,委托职业中专举办了全县新型农村后备干部农村科技暨致富带头人学历教育班。该教育班坚持“面向农村,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配合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和当前农民对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需求,培养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具有自立意识、合作精神、法制观念和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村后备干部和科技致富带头人队伍,为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坚实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四 明确关系促和谐我们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就是“两委”。在农村来说,村“两委”即村党的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村委会),这两个组织,一个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一个是村民自治组织。两者的关系是 “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力量,“村委会”在 “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自治在党的领导下顺利进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互相依存的的服务体系。作为农村基层服务的两大载体,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村一级,面对群众的信任危机、威信降低等问题,需要两者共同思考,积极面对。在新的五年计划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村委会”作为农村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压力是巨大的,只有继续加强“两委”的建设,才能把我县的“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新的高潮,为“十二五”建设的顺利实现,推波助澜。第四篇:当前农村“村委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当前“村委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在已经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下一个五年的国家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会明确提出未来5年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是继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全会一再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在过去的五年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这也为制定“十二五”规划中的农业方针积累了经验。在我国,“村委会”是处于最基层的组织形式,也是村民依法管理本村的权力性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也是村民自治组织。在每个“五年计划”农村政策中,它都是最直接的宣传者、推广者、执行者和反馈者。经过研究调查,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了如今”村委会”和以往那种艰苦落后的形象有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时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 场所的规范化以往我们印象中的“村委会”办公室,是极其艰苦且简陋的,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而如今,伴随着农村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村委会”办公场所的建设,大力支持基层建设新的办公室。二 、工具的现代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学用,全面参与和服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和载体作用,重点实施远程教育入户工程和“三网入室”工程,加强课件资源建设,扎实有效地完成了远程教育各项工作任务,扩大了远程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得到了领导、基层、群众“三满意”。如今的“村委会”,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原本被当做高科技的电脑已经普及到每一个”村委会”,并成为处理日常工作、了解致富信息、学习先进知识的重要渠道。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下,几乎所有村庄的远程教育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干部们学习党的文件精神,村民们查阅农业知识,寻找致富途径。由此看来,与以前那种落后的形式相比,在工具方便,我们的“村委会”已经取得了“鸟枪换大炮”的进步,相信今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三、 制度的规范化一般来说,传统的“村委会”是比较自由和松散的,村干部们不会像其他工作单位的同志一样有严格的限制。这是由于“村委会”是农村基层自治性组织,不是一级政权,也不属于国家机关的特殊身份决定的。这样一来,造成了“村委会”的各项制度不被重视,降低了其在农村群众中的信任度。针对这一难点,当前莘亭办事处结合上级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更多内容请访问好范 文网:),实现村民委员会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为了全面加强了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每个“村委会”的办公室,必须在明显的地方悬挂张贴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等上级规定,根据自身实际,莘亭办事处还提出了四项规定:一、公开办公时间;二、设立来访登记表;三、设立意见箱;四、设立热线电话。在全面落实村干部周二、周五集中办公制度的同时,对村干部值班制度进行严格要求,确保每天都有一名村干部值班。 这不仅是对“村委会”管理制度的一种补充,更规范了村干部的工作行为,方便了老百姓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四、 功能的多样化“十二五”计划中强调,必须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村委会”的核心职能应该是为村民利益服务,包括维权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利益矛盾和冲突、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贫弱以及“村委会”成员和村民素质相对较低,“村委会”在履行其服务职能上海有所欠缺。近年来,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村委会”的服务功能,从微观层面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更是关键所在。这一点,从我所接触的“村委会”挂的功能指示牌上就能直接看出,我所走访的一些村庄,以岳庄为代表,该大院不仅仅是农村 “党支部”和“村委会”,也是农村文化大院、村民调解委员会、计生办、民兵连工作地、治安办公室等等。平常,除了开会办公等日常工作项目,还承担了农民教育、娱乐、生活等多项内容。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问题不能只看到光明美好的一面,还要及时发现它存在问题的一面。我们的“村委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各级相关部门必须在平常的观察中注意积累,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思索解决方法。一 、完善制度强管理在农村基层实行社会主义民主,使广大村民享有自治的权利,这就需要各项制度来加以保障。首先要继续健全村民会议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严格日常的工作制度,坚持村务公开,在此基础上,落实好良好的贯彻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和村委会成员的补贴,才能提高村委会干部的工作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调动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二 、紧跟时代提能力在下一个五年,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继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一体会、普及惠农政策上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不可否认,当前的村干部都是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致富门路畅通、思想灵活的农民代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村委会”已经完全符合当前的形势了,这类人群需要提高和进步的还有很多,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党性和政治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完善基层干部的培养机制显得极为重要,把“村委会”成员真正的锻炼成一支“思想政治素质硬、工作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精神面貌高”的队伍。三、 培养后备保长效我们知道,在我国每三年都要进行一次“村委会”成员换届选举,伴随着时代的更新变化,建立后备干部培养的长效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更好的吸收高素质、年轻化、有能力的村民进入“村委会”班子为百姓服务,不管从上级领导还是该村成员都是极为关心的。四、 明确关系促和谐我们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就是“两委”。在农村来说,村“两委”即村党的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村委会),这两个组织,一个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一个是村民自治组织。两者的关系是 “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力量,“村委会”在 “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自治在党的领导下顺利进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互相依存的的服务体系。作为农村基层服务的两大载体,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村一级,面对群众的信任危机、威信降低等问题,需要两者共同思考,积极面对。在新的五年计划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村委会”作为农村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压力是巨大的,只有继续加强“两委”的建设,才能把我县的“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新的高潮,为“十二五”建设的顺利实现,推波助澜。第五篇:环州乡环州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环州乡环州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环州乡环州村委会指导员张义成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下年新农村建设摸好底,架好势。根据县、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的相关文件精神,环州村委会就目前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绩 环州村位于武定最西北,是乡政府所在地,面积20.88平方公里,距县城112公里。东邻东坡乡,南邻五谷箐村委会,西与大雪坡村委会接壤,北邻金沙江大峡谷及荞山村委会。在环州这块神密、古老的土地上,世代生息着彝、傈僳、汉等1785多各族人民,其中彝族1291人,主要分布在环州村。少数民族比例占全乡总人口的71.6%。该行政村隶属武定县环州乡,地处乡政府所在地,距县128公里。东邻滔谷村委会,南邻五谷箐村委会 ,西邻大雪坡村委会,北邻乔山村委会及东坡乡。辖 环州村、小荒田、二道河等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549户,有乡村人口1785人,其中农业人口 1785人,劳动力130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860人。全村国土面积20.88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2.5,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XX亩,人均耕地 1.1亩,林地 26306 亩。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431.29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9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养植业为主。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之各级政府 “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村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主要表现为: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3、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4、农民对产业化农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5、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6、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农村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