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卫生论文 (2).doc_第1页
食品安全与卫生论文 (2).doc_第2页
食品安全与卫生论文 (2).doc_第3页
食品安全与卫生论文 (2).doc_第4页
食品安全与卫生论文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中国食品安全中人为恶意事故的监管、处理及积极引导政策两方面个人几点建议摘要:对于当前中国老百姓来说,食品安全无疑已成为最为敏感、关注的话题,其中各类故意掺假、造假事件是接踵而至,每一次的食品安全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恶意加入非法添加物尤为猖獗,这一切犯罪行为固然和厂商自律差、一味逐利、信息不对称、市场缺陷等因素直接相关,但行业无序、标准示范、监管不力更是公认的深层次原因,面对如此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监管思维却裹足不前,在接二连三的几乎同一类型食品安全事件中被动地疲于应付。本文对此提出一些强效监管、处理及积极引导的措施,旨在对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大问题提出切实、有效地建议。关键词:食品安全;事前监管;体制建议;扶助鼓励在中国,食品安全的威胁层出不穷,比如2003年的“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2004年“龙口粉丝掺假”事件,2005年“苏丹红号”事件,2006年的“福寿螺”事件,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的“王老吉”事件,及前不久的“水银刀鱼”事件及广受热议的“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等等。来自权威部门最新数据显示, 2010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万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10万余家。食品安全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为何危机事件依然无休频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已陷入了媒体曝光、监管部门事后补救的怪圈中,监管部门几乎是被这一系列类似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牵着鼻子走! 目前,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修正后的刑法单独列明了食品安全管理监管部门渎职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的保护,其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食品安全渎职罪”,规定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为食品安全“刑上大夫”提供了更精确、更严整的法律依据。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工作安排要求2011年年底前,所有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都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如果这项工作得以合理施行,对部门监管职能的安排、及有效避免责任的推诿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最新修改的刑法在废除了多项死刑的同时,也增加了一项,即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严重犯罪可处以死刑。 重惩法令固然是必需的,但总忙于被动地事后处理,问题显然无法被阻断。所以,完善安全标准,健全管理机构,加大、强化监督工作及尤为关键,另外,对诚信积极进步的商户予以各方面帮助以树立正面行业榜样也不可或缺,这些措施的结合必然将对防止犯罪行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1 借鉴发达国家,更新、完善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如今,我们已告别了温饱时代,迈步走向小康社会,民众对食品的诉求已由之前的“吃饱”变为“吃好”,需要的是干净、卫生、健康、营养的食品供应,但整个监管体系却表现迟钝,未能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于是,在一次次的事故中常是捉襟见肘,手足无措,最后在舆论压力下“救火”,一次次蚕食民众仅有的信任。所以,合理借鉴外国的有效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完善我国保障制度很有必要。向德、法、日、美等国借鉴完善的配套制度如 “可追溯管理模式”,为每一份食品定制一份“身份证”,记录其各种原料从农田、牧场到市场的每一环节所有详细情况。还有食品召回委员会制度、食品安全中的信息收集制度与食品召回责任保险制度等,以完善我国刚刚起步的食品召回制度,让食品召回制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当得知产品存在缺陷,主动从市场上撤下产品,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发现问题时,强制要求企业召回食品,以防有害食品在“风头”过后又出现在市场。建立针对问题食品的危害评估部门,以对问题食品的危害性、事故厂商制定正确合理的危害报告及惩处措施。而评估人员的确定,评估内容、标准等细节均应详细清楚。另外,强化、明确规定对质量监督的全面覆盖,实施“全产业链监督”模式,以确保每一生产环节的卫生、安全性。当然,不仅以上的措施,实现食品安全有保障的基础是完善有效地的法律,而我国目前不少法律法规不够详细,如怎样确定责令召回,如何保障当事人权益等。所以,总结目前的大量案例教训,借鉴外国经验,详尽地完善各类专项法律法规势在必行。2 完善食品安全的事前监管及各方面惩罚措施2.1强化监管部门职能的辅助措施老忙着奔波于事后处理,不如主动出击,强化事前监管,变被动为主动,建立与时俱进、动态事新的长效监管制度,不给问题食品一丁点生存空间。政府针对监管部门渎职的严惩措施必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除此之外,不妨辅以其他措施,对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及效率进行“高压”强化。2.1.1 对监管工作要求的深入化、详细化在“染色馒头”,“瘦肉精”等案例中,商户“送检”的行为令群众对监督人员的不负责工作态度极尽不满,所以,国家应对全国各地监管部门建立统一的工作规范,如明确规定对各个厂商各生产环节及市场进行事前不通知突击检查次数、深入层次,发现问题即时的非罚款处理措施,处理问题商品的全程监督方案等等。2.1.2 对监管人员“成绩考核”制建立地方官员总负责制度,将各个地方有关政府机构与当地食品安全挂钩,鼓励受害人勇敢提起诉讼,揭露不法行为,以消费者投诉、诉讼情况及监管部门打击状况为工作成绩,全国统一制定详细的成绩合格标准,对监管部门人员建立“一票否决制”,即除了“食品安全渎职罪”的相关严惩,在当年的公务员考核中视情况给予留职观察或免职的处理,同时在各媒体上曝光罪行。而事故涉及地区的相关官员也应公开道歉并限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否则,也应视情况按照“食品安全渎职罪”进行惩罚。2.2 对恶意违法商家的“一次出局”制对无视消费者安全,无视法律法规,在食品加工中随意添加非法添加物及掺假、造假等恶意违法商家施行“一次恶意违法,一次恶性事故,永远从食品行业出局”的重惩措施。违法商户、法人等除了必须的法律责任,必须对受害人进行高额赔偿,最好达到“倾家荡产”程度的惩罚性赔偿,且可通过不予办理相关执照并通过媒体通告等严酷措施使其永远无权利再回食品生产行业。如今,针对建立“网络诚信档案”的建议备受肯定,相信在此体系基础上,恶意违法商家的“一次出局”制必会显示出其强效。2.3 对恶意知识分子的重惩 观察前后各个食品安全犯罪案例,无论是“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还是“地沟油”事件等等,很显然,许多犯罪行为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无法做到的。这里,在严格监管的同时,以发动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等措施,一旦发现卷入的知识分子,必须严惩不怠并曝光示众,以儆其他品德败坏、目光短浅、无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3 对诚信商户必要的激励扶助政策及对消费者正确、广泛的知识宣传3.1 对诚信的有潜力的中、小型商户的鼓励扶助政策要使中国食品行业进入有序、健康、强盛的良性发展状态,紧靠“严管”、“严惩”是不够的,我们不可以忽略一些积极地措施。如今,没有人不相信品牌的力量,但我们明显感觉到:我们的国人树立品牌的意识还太差,由于一些如学识、观念、资金等许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很多中、小型食品企业常常不能放远目光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如规模的壮大、品牌的建立上,而是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只贪图眼前利益,不惜违背良心进行掺假、伪造等犯罪行为获取短时利益。在中、小型至“作坊”式食品生产商占绝大市场的世界性现实情况下,不妨加大积极措施扶助发展小型企业,建立民族品牌,既可督查阻止犯罪,又有利于发展经济,可谓双管齐下。所以,政府各个地方监管部门或设立可被赋予帮助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强大品牌的权利。具体如:一段时期内,中、小型厂商自愿与相关部门签订协议,在连续一定时间,如五年或十年内,若其各生产环节及产品均检验卫生安全,且无受到任何消费者投诉,地方机构可无偿或部分无偿提供及联系技术、管理上的帮助,以及帮助贷款或优惠的税收政策,无论各企业表现如何,均在各种媒体上告知于消费者。激励企业健康成长的同时,无疑可帮助其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食品企业的诚信、健康发展,都可被带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分析可行性:面对严格的监管体制、严厉的惩罚措施等巨大的犯罪代价和优惠的扶助政策两种选择,又会有多少商家宁愿“踩雷”而不选择“阳光大道”呢!3.2 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知识宣传及消费引导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大部分对食品的认识仅停留在简单鉴别的层次,一些书籍、专家所了解的多偏重于营养、健康,对食品生产链的实情很难通过专业渠道获知,且变化较快,消费者掌握自然就少,加上容易受亲朋好友或一些并不专业媒体的影响,认识的误区也多。一些黑心厂商投其所好,随意添加非法添加物,以达到一些消费者认为的“高品质”状态谋求高利润,大家熟知的“红心鸭蛋”,“吊白块豆腐、米粉”等便“诞生”了,而以消费者贫乏的知识和肉眼判断查出问题食品几率微乎其微。所以,在严肃法纪、加强监管的同时,对消费者正确消费观念的引导及一些基本知识的宣传很有必要。方法上,最好建立官方的组织进行宣传。其一,官方机构在各种报刊、网络上均紧跟时事,作出对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客观阐述、一些政策法规。其二,以社区、工作单位等为单位,发放知识手册进行学习或请专业人士进行关于食品的正常基本常识的集中教育。4 总结在如今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及总体较为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我国一些最为凸显的食品安全问题较世界其他国家较特殊,乱用非法添加物尤其严重,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开始引发一场信任危机,对社会不良风气,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在利益的诱惑前,道德的呼吁只会是柔弱无力的,只有结合完善的质量保障标准,严厉的惩罚措施,坚决的执行行动的等方面威慑辅以正面的积极引导、扶助,才能使食品安全得以保障。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其发展中也遇到过极其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且保障制度、监管的完善有效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正处于一个历史特定的转型期,面对各种突出的问题,只有确定目标,痛下决心,迎难而上,勤于行动,总结教训,善于学习,结合国情,坚持不懈与之斗争,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之道。5 参考文献 1 吴玉军.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J 管理科学, 2004( 4) : 89-90 2 宋松林. 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9( 2) : 61- 63 3 袁通斌. 企业强化质量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