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竖向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1页
第十章-竖向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2页
第十章-竖向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3页
第十章-竖向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4页
第十章-竖向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章竖向规划设计 第一节竖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第二节竖向规划方法第三节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2 第一节竖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一 竖向规划设计指为了满足规划区道路交通 地面排水 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与改造 确定坡度 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进行的规划设计 包括道路竖向设计与场地竖向设计 3 第一节竖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二 竖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 分析规划用地的地形 坡度 为各项建设用地提供参考 包括场地的坡度 坡向 高程及纵 横坡面分析等 2 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 合理利用地形 满足各项建设用地使用要求 3 确定道路控制点的坐标 标高 以及道路的坡度 曲线半径等 4 确定建筑的定位 正负零标高及室外地坪的规划控制标高 5 结合建筑物布置 道路交通规划与工程管线敷设 确定居住区内其他用地的标高与坡度 6 确定挡土墙 护坡等室外防护工程的类型 位置 规模 7 估算土方及防护工程量 进行土方平衡 4 5 6 第一节竖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三 竖向规划设计要求1 竖向规划应与用地选择及建筑布局同时进行 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 竖向上相互协调 2 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3 竖向规划应满足各项建筑用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 满足道路布置 车辆交通与人行交通的技术要求 满足地面排水及防洪 防涝的要求 4 竖向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 应避免高填 深挖 减少土石方 建构筑物及挡土墙 护坡等防护工程数量 7 第一节竖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四 地形分析指为地形分析包括地面高程 坡度 坡向 特征 脊线 分水线 谷线 汇水线 洪水淹没线 五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 制高点 冲沟 洼地位置等内容 8 四 地形分析 一 高程系统我国各城市采用的高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系统 黄海高程系统 以青岛观潮站海平面作为零点的高程系统 吴淞高程系统 以吴淞口观潮站海平面为零点的高程系统 9 二 等高线和坡度 等高线 测量地形图上表示地面高程相等的线 线上标有高程 等高线平距 L 地形图上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高距 h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程差 一般地形图有用0 5m 1 0m 2 0m 5m 10m等 设计等高线高距常用0 1m 0 2m 0 25m 0 5m等 均视地形坡度及图纸比例不同而选用 坡度 i 等高线高距与平距之比 I h L 四 地形分析 10 三 坡向与日照间距用地坡向垂直等高线 由高向低 不同坡向以向东南坡 南破 西南坡为好 东 西坡其次 北坡最差 坡地与平面上的房屋日照条件不同 东南坡 南坡及西南坡向阳房屋日照间距可较平地小 北坡背阳 房屋日照间距应比平地大 四 地形分析 11 12 五 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1 满足各项用地的使用要求 修建 活动 交通 休息等 1 建筑室内地坪高于室外地坪 住宅30 60cm学校 医院45 90cm 多雨地区宜采用较大值 高层建筑 土质较差或填土地段还应考虑建筑沉降 2 道路机动车道纵坡一般 6 困难时可达9 山区城市局部路段坡度可达12 但坡度超过4 必须限制坡长 5 6 坡长 600m6 7 坡长 400m7 8 坡长 300m9 坡长 150m 13 2 道路非机动车道纵坡一般坡度 2 困难时可达3 但坡长限制在50m以内 桥梁引坡坡度 4 人行道纵坡以坡度 5 8 行走费力 宜采用塔级 交叉口纵坡坡度 2 并保证主要交通平顺 五 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14 广场 停车场广场坡度以 0 3 3 为宜 0 5 1 5 最佳 儿童游戏场坡度0 3 2 5 运动场坡度0 2 0 5 草坪 休息绿地坡度最小0 3 最大10 15 2 保证场地良好的排水力求使设计地形和坡度适合污水 雨水的排水组织和坡度要求 避免出现凹地 道路纵坡不小于0 3 地形条件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做锯齿形沟排水 建筑室内地坪标高应保证在沉降后仍高出室外地坪15 30cm 室外地坪纵坡不得小于0 3 而且不得坡向建筑墙角 五 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16 3 充分利用地形 减少土方工程量设计应尽量结合自然地形 减少土 石方工程量 填方 填方一般应考虑就地平衡 缩短运距 附近有土源或余方有用用处时 可不必过于强调填 挖方平衡 一般情况土方宁多勿缺 多挖少填 土方则应少挖为宜 五 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17 4 考虑建筑群体空间景观设计的要求尽可能保留原有地形和植被 建筑标高的确定应考虑建筑群体高低起伏富有韵律感而不杂乱 必须重视空间的连续 鸟瞰 俯视及对景的景观效果 斜坡 台地 塔级 挡土墙等细部处理的形式 尺度 材料应细致 亲切宜人 五 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18 5 便于施工 符合工程技术经济要求挖土地段宜作建筑基地 填方地段作绿地 场地 道路较合适 岩石 砾石地段应避免或减少挖方 垃圾 淤泥需挖除 人工平整场地 竖向设计应尽量结合地形 减少土方工程量 采用大型机械施工平整场地时 地形设计不宜起伏多变 以免施工不便 建筑和场地的标高要满足防洪的要求 地下水位高的地段应少挖 五 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19 六 竖向设计步骤 竖向设计应贯穿在规划设计的全过程规划设计工作开始 首先对基地进行地形和环境分析 研究其利用和改造的可能性 用地的竖向处理和排水组织方案 结合居住区或小区规划结构 用地布局 道路和绿地系统组织 建筑群体布置以及公共设施的安排等作统一的考虑 20 详细规划总平面方案初步确定后 再深入进行用地的竖向高程设计 通常先根据四周道路的纵 横断面设计所提供的高程资料 进行居住区内道路的竖向设计 在地形比较平缓 简单的情况下 确定其合适的坡度 坡长 定出主要控制点 交叉点 转折点 边坡点 的设计标高 并注意和四周城市道路高程的衔接 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小区主要道路 则以深入作出纵断面设计为宜 六 竖向设计步骤 21 根据建筑群布置及区内排水组织要求 考虑地形具体的竖向处理方案 可以用设计等高线或者设计标高点来表达设计地形 根据地形的竖向设计方案和建筑的使用 经济 排水 防洪 美观等要求 确定室内地坪及室外场地的设计标高 计算土方工程量 如土方量过大 或者填 挖方不平衡 而土源或弃土困难 则应调整修改竖向设计 六 竖向设计步骤 22 进行细部处理 包括边坡 挡土墙 台阶 排水明沟等的设计 竖向设计往往需要反复修改 调整 尤其是地形复杂起伏的基地 测量的地形图往往和实际地形有相当大的出入 需要在设计之前 仔细核对 而在施工中需要进行修改竖向设计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 六 竖向设计步骤 23 七 竖向规划图纸表现 24 竖向设计图图例 25 第二节竖向规划方法 用地竖向规划的设计方法 常见的有高程箭头法 设计等高线法等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 多采用比较简单的高程箭头法 在地形较复杂的山地居住区中 可采用纵横断面法进行现状与规划场地分析 设计等高线法则常用在场地平整 土石方调配以及场地的环境设计中 26 一 高程箭头法 用高程表示规划区内场地与建筑的竖向关系 用箭头表示场地排水方向的竖向规划设计方法 叫高程箭头法 高程箭头法的工作量较小 图纸制作快 易于变动与修改 为居住区竖向规划的一种最常用方法 27 28 采用高程箭头法进行竖向规划时 须在图中标明 1 道路控制点 转折点 交叉点 的坐标与标高 道路的坡度与坡长 道路转折处的路中线半径及交叉口的路缘石半径 2 道路标准横断面的组成 车行道 人行道等的宽度 道路的横坡大小以及绿化布置等 3 建筑的定位 一般标明建筑物长边的两个角点坐标 或者一个角点加方位角 或者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相对距离 通过这种定位 使规划建筑准确地落实到实际场地中 这种过程在施工中叫做放线 一 高程箭头法 29 4 建筑与场地的标高 建筑正负零标高一般要结合建筑的出入口 邻近的道路与场地综合考虑 在南方多雨 潮湿地区 为保证建筑的防潮与防洪 一般居住建筑正负零标高比邻近场地的室外地坪标高高0 30 0 90m 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居住区中 甚至可以达到1 2 1 5m 而公共建筑 如小区会所 超市 学校等 正负零标高比邻近场地的室外地坪标高高0 30 0 6m 室外场地的标高 一般略高于邻近道路的人行道标高 并保证场地雨水流向道路 一 高程箭头法 30 5 室外工程设施的布置 对规划区内的挡土墙 护坡 人行梯道等室外工程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包括确定其坐标 标高及尺寸 6 对场地的排水进行规划设计 在图中表明场地与道路雨水的排放方向 一般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