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环湖规划说明书-1.doc_第1页
08环湖规划说明书-1.doc_第2页
08环湖规划说明书-1.doc_第3页
08环湖规划说明书-1.doc_第4页
08环湖规划说明书-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黄陂区环北湖地区概念规划第一章 概况1.1区位分析1. 1.1地理位置北湖是武湖的一个子湖,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东南部六指街道境内,在武湖东北部,湖底平均高程17米,承雨面积355平方公里,正常水位18.5米,水面16.6平方公里。1. 1.2历史沿革武湖位于黄陂区东南23公里,相传东汉时,江夏太守黄祖在此屯兵习武,故名武湖,湖东靠新洲区仓埠镇,南抵阳逻。该湖跨黄陂和新洲两区,总集水面积540平方公里,湖底西南高,东北低,最高高程25米,最低高程16.5米,湖底平均高程17米左右,正常蓄水位18.5米,容积2910万米3。历史上的武湖由多个子湖组成,水面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圈垦后的武湖,除原北湖保留蓄洪外,基本上都改为良田。北湖、陪嫁湖、安雀湖、烂泥湖、胜家海、澥家汊和滩湖均属武湖。每年59月为武湖汛期,春冬枯水季节时,只有小部分湖泊积水,其余均为草场。1. 1.3道路交通在北湖北侧为武汉市的外环线绕城公路,向南可达阳逻,向西可达黄陂前川、天河机场以及武汉市。南接武湖农场,经武湖农场连汉施公路,向东可到安徽合肥,向西则达滠口、盘龙城经济开发区以及武汉市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1.2自然条件1. 2.1地形地貌北湖周围多为丘陵地区向河湖冲积平原过渡地段,地势由周围向湖内逐渐降低,海拔高程16-45米,地势起伏不大,平原与残丘,岗地交错。1. 2.2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属南部温区,年平均气温16.2-16.4,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活动积温5211-5235,无霜期256-26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1130毫米,4-9月份为800-850毫米1. 2.3工程地质该区地质构造属淮阳山字形前弧西翼的内弧部位,地表大面积为新生界第四系(距今350万年)的上更新统:坡积冲积层和冲积层,其中六指店一带为坡积冲积层,土层为淡红色、棕红色亚粘土夹碎石。甘棠铺一带为冲积层,土层为棕黄色、棕红色亚粘土,砾石层,属堆积阶地工程地质区。根据地震区划,该区震级MS=4.7-52级,在震基本烈度为度,但据现有资料显示,该区尚未发生4级以上地震,多为2级左右弱震,呈次数多,震级小的特点。1. 2.4水文地质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中的亚类变质岩裂隙水,富水性较弱,泉水流量小于10吨/日,钻孔单井涌水量0.16吨/日。水质化学类型复杂,以重碳酸钙钠型和重碳酸钙镁型为主,属极软软酸性至碱性淡水。1.3自然资源1. 3.1土地资源北湖周围为浅丘陵地貌,以林地、荒地和草地为主,林地多生长次生林和灌木,夹以杂草,荒地和草地多生长杂草。1. 3.2水资源在六指街境内内地表水系发达,有五条水系自北向南分别注入人造湖和北湖。北湖承雨面积355平方公里,正常水位18.5米,水面16.6平方公里。水位22米时,水面约22平方公里。人造湖源于六指街道的郑家田,流程9公里,流域面积27.5公里,人造湖水向北也注入北湖1. 3.3景观资源在环北湖地区,由于水面大,周围多以浅丘陵为主,杂草、灌木、次生林以及各种鸟类和野生动物构成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旅游,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其湖内各种水产品也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第二章 机遇与挑战2.1外部环境条件分析2.1.1观念的转变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到来,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收入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使得人们对旅游休闲度假的要求越来越高,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以放松自己的疲惫身躯和陶冶自己的生活情操。目前国内的旅游以观光旅游为主,随着旅游的发展,人们将从观光旅游逐步过渡到度假旅游、休闲旅游、会议旅游等多种旅游方式。2.1.2区位的优势黄陂区作为武汉市的北部绿化走廊,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北湖则是这个走廊上的重要节点,经北湖向北到木兰山,具有优美的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北湖地区的开发,将使这条天然走廊上又增添了一个闪亮的明珠。2.2内部环境条件分析2.1.1丰富的旅游资源(1)水资源: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北湖能够常年保持正常水位,对北湖周围的开发提供了保证,北湖水面大,水质好,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可利用水面开发水上项目。(2)土地资源:北湖周围多为丘陵地区向河湖冲积平原过渡地段,地势由周围向湖内逐渐降低,海拔高程16-45米,地势起伏不大,平原与残丘,岗地交错,以林地、荒地和草地为主,可建设用地多,并且不占用耕地。(3)景观资源:辽阔的水面、湖边的草地,低矮的灌木、高大的乔木和次生林,加上蜿蜒起伏丘陵,形成独特的景观和丰富的天际线,(4)野生动植物资源:北湖内有多种野生鱼类,水鸟和禽类,野生植物物种繁多,是科研和科考的理想选择。2.1.2良好的发展机遇(1)具有多种旅游资源优势的北湖在2003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的机遇,加拿大ADF公司在北湖西侧征地3400亩,规划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并配以高尔夫球场等辅助设施。湖北九头鸟公司征地1700亩,规划建设旅游度假休闲别墅。以此为楔机,以带动整个环北湖地区的发展。(2)随着南北绕城快速公路的建设,黄陂区环北湖地区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少有的机遇,经汉施公路向东可到安徽,向西经天星洲大桥可达武汉市区,经绕城公路,向西可达武汉天河机场,向南可达阳逻深水港,水、陆、空交通优势十分明显。2.1.3面临的挑战环北湖地区目前还是一片尚未开耕的处女地,基础设施还处于空白阶段,如何组织实施将是一个有力的挑战。第三章 规划范围3.1规划范围为北湖北部和东部地区,用地范围东面、北面均以规划道路为界,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第四章 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4.1规划指导思想4.1.1转变职能,增强竞争意识在面对21世纪、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机遇,建设现代化国际会议中心,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实现布局合理化、功能多元化、设施现代化、环境优美化、管理法制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体制的要求。规划研究风景旅游区和国际会议中心建设和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强化规划的宏观综合引导作用,建构现代化国际会议的功能体系,突出小国际会议中心与旅游度假的互补关系,加强自身优势,形成“双赢”的局面。4.2.2 扩大开放,增强品牌意识充分发区域作用,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开拓多元化,全方位的外向性格局,与地域的合理发展相结台。打造华中,全国乃至世界的国际会议中心品牌。4.2.3 持续发展,增强环境意识在近年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武汉地区的城乡社会经济关系逐渐得到改善。对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寻找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即能满足当代人们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长期得到利用而不被破坏。4.2.4 科学态度,增强规划意识更科学、更合理地建设环北湖地区,必须要以超前意识的发展规划来指导。要以深化改革开放、科技兴街为契机,以现代化建设的大手笔,用战略发展的眼光,来编制环北湖地区的概念规划。从而发挥环北湖地区的综合优势,使其作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具有活力的亮点,带动武汉市经济的发展。4.2规划原则4.3.1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发展建设中一定要保护好境内众多保存良好湖泊、山地、丘陵、滩涂等自然景观资源,这也是环湖地区发展的基础。注重对当地的生态种类,包括对本地区的动物、植物、土壤、大气的系统考虑,创造生态的同廊或生态回廊,使地区的发展不至于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同时对现状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从而使发展具备生态可持续性。4.3.2视线开敞原则进行“视线走廊”分析,防止阻挡通向水边的视线走廊,在设计中需要注重分析视线走廊,控制建筑物的位置,提倡点式建筑,反对板式建筑以防止遮挡视线。4.3.3 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们不断发展的需求,创造良好的旅游、度假和休闲的环境。结合滨水地区的历史,将历史人文结合在规划设计中,可提高文化氛围,增加旅游内容。4.3.4 效率创新原则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只有那些富有效率、勇于创新的城市才能在知识经济大潮中占据主动,得以发展。凭借其优越综合服务基础,这也有助于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再现辉煌。4.3.5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促进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创造适合于21世纪生活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新型国际会议中心和环境优美的风景旅游度假区。4.3.6 近远期结合的原则兼顾近远期发展的不同阶段,保证发展和实施建设的分阶段相对完整性和连续性,并使规划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要求。4.4规划依据本次规划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国家建设部有关法规、技术标准、有关文件;3、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4、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5、武汉市城市地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20032020年)6、武汉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7、黄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8、武汉市黄陂区发展战略研究(2003年)9、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政府相关的文件第五章 规划期限、性质与规模5.1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5.2性质以国际会议中心为主的旅游度假休闲风景区。5.3规模近期:到2010年,用地规模5.5平方公里远期:到2020年,用地规模19平方公里第六章 规划用地布局6.1规划原则6.1.1高起点、高要求规划面向21世纪,体现新区精神,在项目与设施的开发上体现国内领先水平,顺应国际旅游发展整体趋势,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6.1.2自然生态为主、人工为辅 全面贯彻生态思想,体现生态体系,实现良性生态循环,把人作为生态链的一环进行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实现景观绿化、蓝化。6.1.3“一地多用”的复合式、立体化现代景观规划原则通过复合用地的设计,充分利用旅游区各方面资源,达到各景区之间的融合贯通以及整个景区的协调。6.1.4整体规划、分区分期滚动开发北湖滨湖地区开发采用整体规划、分区分期开发的形式,以解决旅游区开发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为整个景区的启动及进入良性循环作好充分准备,并且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6.1.5重在参与强调旅游者的参与性、娱乐性、舒适性,让人们充分感受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湖滨、田园、森林风光。6.2功能分区6.2.1国际会议中心区位于北湖西岸南侧,集合了旅游度假休闲区主入口、国际会议中心、智能商务中心等综合服务设施,为会议营造一个全方位的中心。6.2.2会议度假休闲区位于国际会议中心区北侧,濒临北湖湖水,主要包括为会议人员提供的度假型别墅山庄。在注重临水大环境与体现生态意识的同时,度假区各别墅有分有合,分则形成北湖湖畔立体多层次景观,合则力求各组团体现不同的建筑与环境风格。6.2.3公共沙滩娱乐区位于国际会议中心区和会议度假休闲区东侧,包括沙滩浴场、沙滩排球场、沙滩足球场、洗浴中心等,主要为游客提供临湖的游乐项目。6.2.4综合旅游度假区位于国际会议中心区和会议度假休闲区的西侧,包括滨湖度假别墅、旅游度假酒店、度假娱乐中心等。6.2.5高尔夫别墅区位于会议度假休闲萄北侧,主要包括高等级别墅区、滨水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俱乐部等。别墅建筑注重临水景观效果,整体组织体现生态观念,构建本世纪生态示范别墅区。6.2.6游艇码头区位于高尔夫别墅区的东面的沿湖地区,包括游艇码头、巢湖摩托快艇俱乐部等。是主要的码头集散中心。6.2.7生态背景林区为了强调北湖风景旅游的生态功能及特色,在环湖路设置20米宽的绿化带,区内种植常绿阔叶、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形成乔木、灌木、草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生态密林,营造一种绿色背景空间。6.2.8滨湖优质沙滩带为了突出国际会议中心和北湖之间共生关系,规划在北湖西岸区域设置连续不断的人工优质沙滩步行带。沙滩之上种植椰树林,配备沙滩帐篷、沙滩伞、沙滩椅等休闲设施,为人们提供亲近北湖、观赏北湖的场所。从而营造一种人与湖、人与度假区之间的和谐关系。6.3规划经济技术指标类别代号类别名称近期建设用地(ha)比例(%)远期建设用地(ha)比例(%)C公共设施用地396.963.251106.157.11C2商业金融用地18329.161839.87C3教育用地213.934.09923.147.34U市政设施用地9.90.51U1供应设施用地8.51.3590.46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0.90.05W绿化用地15023.90594.530.69G道路用地72.111.49111.15.74S水域116.15.99合计627.5100.001936.8100.00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7.1对外交通规划黄陂区环北湖地区通过通过汉施公路向东可到安徽,向西可到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经天星洲大桥过长江可达武汉市,北面顷绕城公路向西可到武汉市天河机场,向南可达阳逻深水港。7.2道路系统规划7.2.1规划原则(1)强化黄陂区环北湖地区与武汉市的交通联系,特别是和天河机场、阳逻深水港的交通联系,构建一个完善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体系。(2)环北湖地区系统规划应与用地规划一致,以促进环北湖地区的土地升值,带动环北湖地区的土地开发。(3)制定合理的路网密度,重视支路的建设,发展科学的和有机的交通体系。(4)解决好环北湖地区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的衔接问题,采取有效的衔接方式。(5)结合环北湖地区交通构成的具体状况,合理设计道路断面。(6)采取近远期结合,分布实施的原则。7.2.2道路系统规划(1)路网结构:规划整个环北湖地区的道路网规划为自由式布局形式,主、次干道道路网构成“二纵四横”的路网骨架。“二纵”:以两条南北向道路为二纵,以四条东西向道路为四横。纵向的环湖西路连接武湖农场和绕城公路,横向的环湖北路向东连接绕城公路,向西连接前川、滠口等地。7.2.3道路交叉口道路交叉口基本采用平面交叉口形式,与绕城公路的交叉由现状的丁字形立交规划为互通式立交。表8-1 环北湖地区规划道路一览表路名道路性质红线宽度(M)_断面形式断面组成备注人行道(M)非机动车道(M)绿化带(M)机动车道(M)绿化带(M)机动车道(M)绿化带(M)非机动车道(M)人行道(M)规划主干道主干道36三块板4.5427.57.5244.5两边各控制20M绿化带规划次干道次干道24一块板4.57.57.54.5两边各控制5M绿化带规划次干道次干道18一块板3663两边各控制5M绿化带7.3交通规划7.3.1 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公共交通,包括两部分,一是加强环北湖地区和黄陂区以及武汉城区的联系,由武汉城区向六指街新区渗透,确定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二是环北湖地区内部的公共交通,由于本区的特殊性,内部交通以采用无污染的电瓶车或污染较小的燃气公交车。为游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交通出行系统和出行环境。7.3.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布局7.3.2.1停车场规划停车场结合用地性质,各自设置,不集中设置大型停车场,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7.3.2.2加油站在环北湖地区规划范围内设1个加油站,结合较大的停车场布置。第八章 绿地景观规划8.1绿地现状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用地为农田、湖泊,整个地区环境优美。8.2规划原则(1)创造富有北湖特色景观特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绿化依据,创造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及城市空间环境。(2)为改变现有单农田景观,应加大树木的植栽和培育力度,增加绿化覆盖面积。(3)在绿化布局上,讲求以旅游区边界带状背景林与成片的植被景观为基础,以小片的种植为点缀,并考虑不同季节开花植物的搭配,使四季有不同的观赏景观,同时在成片的植被种植时,进行色叶的协调与对比,以形成优美的观叶林。特别注重在水岸与大片草地的边界,以各树种的季相、色相、树形及轮廓线变化有致,形成湖区特色种植景观。(4)发展乡土树种、特有树种、观赏植物,提高景区规划效果、价值和特色。8.3绿地规划8.3.1植被规划根据环境条件和功能的要求,结合风景区的总体布局,整个风景区的植被规划在空间上考虑了不同郁闭度对整个景区不同部分的空间感受的影响。郁闭度是指树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数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依次为0.9,0.8,0.7等。在绿化规划中,通过背景密林、疏林灌木、疏林草地、草地、树荫广场等种植方式来表达某一部分的郁闭度。各种植方式依次对应的郁闭度:种植方式背景密林疏林灌木疏林草地草地树荫广场郁闭度(p)p0.80.8P0.60.8p0.4p0.20.8p0.6在平面布局上,北湖风景旅游区的植被规划表现为背景林在外围环绕和点、线、面三部分相互穿插结合的特点。(1)背景林多为高大乔木,靠近城市道路种植常绿隔离带,靠近内侧活动区域则注重乔、灌、草多层次和色彩搭配。厚密是背景林的景观特色,它使景区与外围的喧嚣隔离开来,并可弱化景区的边界概念。(2)面景观林、经济林、湿地植物、草坪景观林:主人口两侧树林、文化名人纪念园区、生态景观区湿地外围、商业娱乐区以及别墅区、居住区内公共绿地,以自然植被为基调,适当增植矮灌木、四季野花与色叶树种,使景区处处有景可观,季季变换景色。经济林:生态植物园景区北侧种植大片观赏经济林,以桃树、李树、柿树、葡萄等为主,营造硕果累累、繁茂似锦的景象。生态景区还开辟一片生态农业区,种植水稻、油菜、辣椒等,既可形成鲜明色块效果,又可与果林起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湿地植物:生态植物园景区沿湖岸以南为大型湿地景观,由于湿地物种的多样性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创造最自然最原始的植被景观效果,融观光、游憩、认知于一体。草坪:按功能要求主要位于缤纷花海景区、体育活动区与沿湖风光带中,创造开阔视界,提供观赏或游玩的不同功能需求以及良好的陆上景观和观景面。(3)线道路绿化、湖畔绿化、入口花带道路绿化:沿重要的步行、单车路两侧种种植行列式路荫乔木,形成林荫路的景观,或有序,或壮观。主路两侧则注重种植乔、灌、草的层次,以减少单调感,使游人处处有景可观。湖畔绿化:湖畔是水陆交界点,本身已具有较好的景观基础,绿化上结合岸上分区的功能特点进行种植。如北岸结合堤岸,岸边采用规则式种植,以行植垂柳为主要特色;如西岸则其湖岸以自然景观为主,植被以草坡、矮灌木和适量的乔木伸入湖中,营造自然野趣的水边景观。(4)点景点绿化根据每个景点的规划意境,对景点周围植被作重点梳理。如名人园内着重于树形的高低错落、色彩搭配,点缀成片彩花,体现名人色彩斑斓的人生。树种选择三角枫、银杏、法桐等。又如沙滩泳池旁广植棕榈,以形成整洁明朗的热带景观。再如大草坪的边界缀以枫杨、鹅掌楸、红枫等色叶树,中央孤植香樟、枫杨大型乔木,丰富草坪景观。(5)硬“软”结合根据功能、景观及生态要求,特别规划了一些硬“软”结合地。“软”即指绿化。硬“软”结合地主要分为三种:林荫广场、嵌草砖广场和生态步道,主要利用在体育活动区和生态景观区。既满足人们活动的需求,又满足大量绿化与生态要求。8.3.2树种选择大多数区域内的植物都选择了乡土树种,既容易栽培,又可如期达到预想特色。在湿地中多选择水生的或耐湿植物,如莲、荷、满江红、慈菇、芦苇、水杉、垂柳等观叶植物,观花观果植物。乔木:银杏、广玉兰*、杨树、水杉、垂柳、棕涧、香樟、马尾松、黑松、罗汉松、龙柏、枫香、枫杨、合欢*、青枫、榆树、刺槐。、桂花、梅树*、槭树、樱花、紫薇。果木:桃、李、柿、梨、山核桃灌木:小叶黄杨、紫荆、杜鹃,、十大功劳、火棘、枸骨、法国冬青(珊瑚树)、迎春、南天竺、石楠、山胡椒、垂丝海棠。、石榴、腊梅。藤本:紫藤、凌霄。水生:莲、荷、满江红、慈姑、芦苇。草地:天鹅绒、狗牙根、肥田草,、结缕草、马尼拉草四季观花观果:春:春鹃、迎春、广玉兰、紫荆、紫薇、紫藤、垂丝海棠、桃、樱花。夏:石榴、莲花、荷花、合欢、凌霄、李。秋:桂、火棘、枸骨。冬:梅、腊梅。8.3.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依据环北湖自然环境,创造合理、有序的绿色空间体系结构。以西部的自然林地、东部的北湖绿化景观带,结合环北湖绿化景观带构成环北湖地区特有的绿色空间体系。环北湖地区内部以道路绿化、别墅区绿化和自然水体景观带构成框架,使整个环北湖地区处于绿化之中。第九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9.1给水工程规划9.1.1用水量测算环北湖地区规划主要以武湖国际会议中心和旅游、休闲渡假等商业建筑为主,用水性质主要是生活用水,根据用地性质并参考国家的有关用水定额及同类城镇的用水标准,可预测用水量为: 表9-1 环北湖地区用水量预测表代号用地性质比例(%)面 积(km2)2020年用水量指标(万吨/日km2)年用水量指标(万吨/日)C公共设施用地 0.101.920.3 0.58商业金融用地0.489.280.3 2.78G绿化用地0.305.830.1 0.58S道路用地0.122.350.1 0.24合计19.38 4.18未预见水量15% 0.63总计 4.819.1.2水源规划规划区濒临北湖建立,规划取北湖水体作为水源,于规划区南部建一座规模为5万吨/日的水厂。北湖水体水量丰沛,水质较好,可作为近期开发供水水源。随着开发区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可考虑并入武湖给水管网,利用阳逻水厂充足的水源保证远期环北湖地区的用水需求。9.1.3供水管网规划给水管网设施应根据开发区发展方向分期规划,配套建设,不滞后,不重复建设,管线设计尽可能按远期考虑。沿北湖西路东侧主干路、北湖北路敷设DN600给水主干管,整个管网系统采用环状布置,给水管径范围DN200DN600,具体布置见给水工程规划图。9.2排水工程规划9.2.1规划排水体制规划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就近排入水体;污水另建设污水管,接入污水处理厂。 9.2.2雨水工程规划9.2.2.1雨水量测算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的排水规范要求,规划区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采用一年一遇标准,局部重点地段,可适当提高标准。城市雨水量计算公式:Q雨水=qF983(1+0.65LgP)q=(t+4)0.56暴雨强度公式:q: 暴雨强度(L/s.ha)p: 重现期(年) P=1t:降雨历时(分钟) 地面集水时间根据不同情况,取510分钟:平均迳流系数取0.79.2.2.2雨水管道系统规划根据规划区自然地貌特点,雨水排放以分散就近排放为原则,雨水通过支管、干管汇流就近排入北湖。此外,雨水系统应与城市排涝规划紧密结合,确保环北湖地区重现期内不出现内涝。具体布置见雨水工程规划图。9.2.3污水工程规划9.2.3.1污水量的测算污水量的测算采用自来水向污水转化的方法,转化率为80,根据计算,可预测规划区的污水量为3.85万吨/日,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9.2.3.2污水管网系统规划由于污水管网建设时间长,管网的埋设工程投资巨大,不便更换、翻新,因此与城市道路修建同步埋设的污水干管的规模应与规划远期相协调。区内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规划接入武湖农场污水管网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沿北湖北路、北湖西路东侧主干路敷设DN500污水主干管接入武湖农场污水管网系统,由于管线过长,中途应设污水提升泵站。具体布置见污水工程规划图。9.3电力工程规划9.3.1电力现状:环北湖地区内均为10KV供电,电源来自设在六指街的35KV六指变电站。六指变电站由110KV城关变电站提供电源,10KV出线供应六指、甘棠全部和王家河、长堰的部分行政村工农业用电。装机容量为:6.3+5MVA。9.3.2存在问题9.3.2.1在整个南部发展区东西电网建设极不平衡整个黄陂南部发展区南有220KV岱家山变电站,北有220KV环城变电站,东有220KV阳逻电厂。六座110KV变电站全部设在南部发展区的西片区,这既是西片区经济发展较快的产物,同时也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南部发展区的东片区却只有一座35KV六指变电站。这从能源供应方面也限制了东片区的经济发展。9.3.2.2相对经济发展要求,电网建设滞后武汉绕城公路的建设、318国道的扩建以及连线路的动工,给六指尤其是甘棠铺一带的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电网建设却相对滞后,本着“电力先行,适度发展”的原则,电力设施的配套建设尤为紧迫。9.3.2.3电网可靠性差,不符合“N-1”安全原则。目前,六指变电站仅有一路35KV电源(由110KV城关变电站提供),一旦失去城关变电站的电源,将造成六指、甘棠铺两个镇的大面积停电。不能满足今后国际会议中心、高标准休闲度假等重要设施对双电源供电的要求。9.3.2.4供电电压等级(35KV),使供电容量受到极大限制。9.3.2.5规划区内只有少量农用灌溉配电线路,尚无完整的10KV配电网络。9.3.3规划依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原则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城区总体规划(20022020)湖北省农电网图集黄陂区统计年鉴9.3.4规划原则(1)既考虑开发展区经济飞速发展的用电需求,又考虑现状用电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兼顾整个发展区的发展时序,综合确定开发区内的用电负荷、电力设施布局及供电方案。(2)电网具有充分的供电能力,能满足各类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3)电网结构应贯彻分层分区的原则,简化网络接线,做到调度灵活,便于事故处理,防止发生大停电事故的可能性。(4)要考虑国际通用的“N1”安全原则,尽可能地保持对用户不间断供电;(5)变配电站设计应节约用地,合理选用小型化设备,充分利用空间,精心布置,力求减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9.3.5负荷预测采用各类用地单位建筑面积用地指标法预测区内用电负荷,计算汇总表如下:表9-2 环北湖地区用电量预测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负荷密度(KW/ha)用电负荷(KW)合计(万KW)同时系数计算负荷(万KW)公共设施用地1106.1150165915.0016.600.457.47市政设施用地9.9882.17道路用地111.10.1718.89总计1227.10166016.069.3.6电压等级规划区内采用110KV/10KV/0.4KV中压配电电源。9.3.7电源及变电站规划1.规划保留35KV六指变电站,近期由此变电站向规划区内提供10KV电源。2.远期新建环北湖地区110KV变电站,向规划区提供电源。3.远期由环北湖地区110KV变电站和六指110KV变电站构成双电源向环北湖地区供电。表9-3 变电站规划汇总表计算负荷(MW)容载比变压器安装容量(MVA)变电所容量(MVA)变电所个数74.711.80134.473*5019.3.8中压网络规划(10kv)为减轻变电站10kv出线压力,同时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美化景区环境,规划区内10kv配电网配电采用10kv电力开闭所向各配电室配电方式。规划区内所有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采用电缆沟敷设,电缆沟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城区外仍采用架空线路。具体走向详见电力工程规划图。建议电缆沟断面尺寸(宽深):主干线路:1200mm1100mm;次干线路:1000mm900mm。9.3.9高压架空线路保护走廊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规划区内110kv及以上高压架空线路均应设置高压保护走廊:500kv线路为60米,220kv线路为30米,110kv线路为20米。9.4电信工程规划9.4.1电信现状规划区内没有电信支局,所有电信线路至六指模块局,汇入黄陂电信局交换。六指模块局交换设备容量4200线,实际装机3100线。9.4.2规划依据电话交换设备总建设规范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关于扩大本地电话网规划建设若干规定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9.4.3市话主线量预测采用各类用地单位用地面积电话指标法预测区内各地块电话主线需求量,计算汇总表如下:表9-4 环北湖地区电话主线需求量预测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主线密度(线ha)主线容量(万线)公共设施用地1106.1404.42市政设施用地9.9100.01总计1106.104.439.4.4电信局所规划规划区内新建电信局(模块局)1座,预留用地0.3公顷。表9-5 环北湖地区电信局所设置表主线容量(万线)实装容量比交换机安装容量(万门)电信局容量(万门)电信局个数4.430.954.67519.4.5管道规划由电信局采用光纤主干电缆引至每个远端模块或光电接点,再从光电接点引若干条配线电缆至地块电话分线箱。规划区内所有主干电缆及配线电缆均沿电信管道敷设,布置在道路人行道或慢车道上,对用户密集的主干道路应双侧布置。具体走向详电信规划图。出局管道为24孔水泥排管,主干道管道为12孔水泥排管。支路采用塑料管,跨路管道采用钢管。管道内径建议为90mm。管道最小埋深要求见下表:表9-5 环北湖地区管道的最小允许埋深表管种管顶至路面的最小隔距(m)人行道和绿化地带车行道电车轨道铁路混凝土管0.500.701.001.50塑料管0.500.701.001.50钢管0.200.400.701.20石棉水泥管0.500.701.001.50为了便于电缆引上、引入、分支和拐弯,以及施工及维修电缆的需要,应设人孔(或手孔),两个人孔间的距离不得超过150m。9.5邮政规划规划区内共设邮政支局1座,占地面积为0.3公顷。设置邮政所3个,服务半径不超过1km,每处面积300m2。具体位置详见电信工程规划图。9.6广播电视规划(1)规划在开发区增设新的分端机房,用来辐射未来新增加的用户群。(2)加快开发区广电网络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广电网。把网络建设成为先进的、高速的宽开双向网,用来传送集语音、图象、数据于一体的综合业务。9.7移动通信业务中国联通公司、中国移动分公司分别在六指设立了信号发射基站,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了100。9.8燃气工程规划9.8.1燃气现状目前规划区内没有燃气管道。9.8.2规划依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黄陂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9.8.3规划编制原则(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规程和规范,做到统筹兼顾,结合实际,远近综合考虑。(2)坚持贯彻多种气源,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方针,优先使用天然气,合理利用液化石油气。9.8.4规划内容考虑到规划区距前川及滠口均较远,且规划区内以会议、休闲度假为主,用气量相对较小,所以本规划区内的供气方案宜与其周边的供气方案综合考虑。本规划只对规划区内的天然气主管道进行规划,对用气量、气源接入点不作考虑。9.8.5供应方式近期在天然气到来之前,采用瓶装供应液化气,远期全部采用管道供应天然气。9.8.6管道燃气输配系统规划区内采用中压一级制系统,居民建筑采用区域调压器低压进户,公共建筑采用用户调压器中压进户,规划中压干管沿道路主干道设置,与其他规划道路管线成环状敷设,规划管径DN300-De110,具体管线布置详见燃气工程规划图。9.8.7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本区瓶装气灌装依托于前川储配站。区内按每处瓶装供应站供应500010000户用户、供气半径不超过1公里的原则设置。远期随管道气的普及,瓶装气供应站点逐步取消。9.8.8压力级制中压-A级干管起点压力0.2-0.4Mpa,未端压力0.05Mpa,调压器出口压力1500pa,燃具额定压力1000pa。9.8.9管材及防腐次高压管道规划管材采用直缝埋弧焊钢管。中压管道规划管材,管径小于DN250的采用SDR11聚乙烯燃气专用管,管径大于等于DN250的采用螺旋缝或高频直缝电焊钢管。埋地金属管均采用特加强级防腐。9.8.10管道敷设室外管道均埋地敷设,原则上敷设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的人行道下,在一侧有用户的街道应靠近用户侧的人行道下。人行道下埋得不小于0.6米,过街车行道不小于0.8米。9.9管线综合规划9.9.1地下敷设一般规定(1)本规划区工程管线应采用地下敷设;(2)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采用城市统一坐标系统和黄海高程系统;(3)工程管线应结合城市道路的规划,使线路短捷、合理;(4)当工程管线在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9.9.2直埋敷设准则(1)工程管线的最大覆土深度应满足GB50289-98中表2.2.1的要求,车行道下的管线不小于0.7米;(2)污水、雨水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应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其它工程管线应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3)工程管线在道路上的位置,具体详见管线综合横断面图。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离应满足GB50289-98中表2.2.9的要求。如遇特殊情况需变更位置时,须取得规划和有关专业部门的同意;(5)工程管线在庭院内建筑向外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为:电力、电信、污水、燃气、给水;(6)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向下的排列次序为:电信、电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离应满足GB50289-98中表2.2.12的要求。9.9.3综合管沟本区内必要路段需设置综合管沟时,燃气管线不得与电力管线同沟敷设。9.9.4架空敷设本规划区内除高压走廊、临时用电和特殊路段(如管线跨越桥梁和河流等)外,其它均要求埋地敷设。架空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离应满足GB50289-98中表3.0.8的规范要求,架空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离应满足GB50289-98中表3.0.9的规范要求。第十章 生态环境规划10.1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10.1.1保护与利用原则自然资源是吸引旅游者最根本的力量,为了切实把巢湖风景旅游区保护养育成为自然资源优异的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态旅游和观光旅游的著名胜地,特制定以下生态保护措施。10.1.2水体环境保护措施(1)水源应予绝对保护,附近林木不得随意砍伐,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质。(2)在保证水文景观的前提下,按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程度限定游览区环境容量,适时适量截留蓄水调节景观,避免对水资源的掠夺性利用。(3)任何生产、生活污水应严格按排水规划统一组织处理排放,不得对区内水体造成污染。(4)水上游憩活动应严格按规划有组织地开发进行,严禁进行严重污染水质的任何水上活动。10.1.3野生动植物保育(1)做好生态区的定界与标示围栏工作,严禁砍伐和狩猎。(2)本着“防重于治”的方针,以“筑巢引鸟”、“放养”等措施,增加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品种与数量,积极开展树木病虫害的生态防治。10.1.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规划区内部游览交通车辆采用电瓶车、自行车等无污染型交通工具,以减少污染。(2)规划区内普及电力、太阳能等无污染能源,消灭燃煤、燃木等低级污染型能源利用现象。10.1.5土壤保护措施(1)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旅游区管理,对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区加强绿化,并对林木砍伐加强管理。(2)特别重视保护林间、路边的植被植物。10.2垃圾收集、处理(1)根据北湖风景旅游区环境容量分析,对北湖风景游览区垃圾的产生量进行估算。规划在各服务网点及休憩点、主要路段边每隔400m设垃圾箱,风景绿地设垃圾收集点,将旅游、生活垃圾收集后运装至附近垃圾站场,保证游览区不受固体垃圾污染。(2)健全垃圾违章罚款机制,完善监督奖罚措施。(3)宣传鼓励可分解包装食品进入游览区,对次陛餐具消费者实施承包回收机制。10.3规划目标10.3.1总体目标在规划期内,环北湖地区的环境保护目标为: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逐步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建立一个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高效先进的经济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规划目标(2004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环境清洁、优美、安静,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环北湖地区内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区内河流水质保持洁净。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基本无噪声污染。10.3.2环境质量目标规划期末环北湖地区地面水水质保持清洁,尤其是保证北湖的水质。环北湖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应区域划分的规定标准,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10.3.3污染控制目标三废必须达标排放,近期废水与废气年均处理率均大于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噪声达标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第十一章 防灾规划11.1防洪排涝规划11.1.1防洪排涝设施现状规划区属武湖流域,当武湖内涝时,对规划区的生产生活构成威胁,现状的排涝设施是位于武湖农场的武湖泵站,设计装机8800千瓦,设计流量68立方米/秒,起排水位18.50米,隶属这个站的主要工程有江堤44米的三孔箱型排灌节制闸一座;拦渍堤双孔33米箱型排灌节制闸一座。现有设施可基本保证武湖流域内免受十年一遇渍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