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百日维新 一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 背景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 德国强占 2 俄国强占 和大连 3 法国强租 4 英国租借 新界 和 胶州湾 旅顺 广州湾 威海卫 2 表现 1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 主张学习日本 进行全面改革 引起光绪帝的强烈共鸣 2 康有为进呈 和 俄彼得变政记 等书籍 进一步坚定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决心 3 1898年春 康有为发起组织 保浙会等变法团体相继成立 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4 1898年 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 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明治维新 日本变政考 保国会 合作探究 1 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 提示 1 不甘作亡国之君 2 亲政后无实权 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统治 二 百日维新1 开始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 宣布变法 定国是诏 2 内容 上书言 事 农工商总局 科举制 度 译 书局 民族 资本主义 合作探究 2 19世纪末 面对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 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怎样 提示 1 中国人民 展开反侵略 反瓜分的斗争 2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3 爱国官员 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4 光绪帝 颁布 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 3 进步意义 光绪皇帝的变法上谕 基本反映了 的愿望和要求 4 局限 光绪帝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 大开国会 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维新派 行宪法 合作探究 3 为什么说 百日维新 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 提示 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 经济上制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 文化教育上打击旧学 提倡新学等 康有为在 百日维新 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起到了何种作用 提示 康有为在 百日维新 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 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 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 治国平天下 的责任 而且还是新知识 新思想的传播者 更是破坏旧秩序的身体力行者 他们的大部分主张被光绪帝采纳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一 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1 客观原因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2 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论战 应诏统筹全局折 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5 政治基础 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6 主力 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 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 7 组织基础 强学会 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 8 推动因素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尤其是德国强占胶州湾 名师指津 戊戌变法尽管具备了一些历史条件 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只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 在社会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 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导致先天不足 因此在当时还没有出现促使变法成功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二 百日维新的特点1 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下至经济基础 上至上层建筑 政治 军事 思想文化 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 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 从推行范围来看 仅限于社会上层 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 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 从推行者来看 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 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4 从性质上看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 从目的上看 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 6 从作用上看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 从过程来看 变法措施过于急躁 分不清轻重缓急 名师指津 对维新变法的理解既要从纵向又要从横向上看 纵向上即把它看作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的一部分 横向上即把它看作在资本主义影响下 落后地区学习先进地方 摆脱落后局面的一个典型事件 比较中日改革的关系 2012 安庆高二检测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 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 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 在衣食住行方面学习西方 这些做法改造了日本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 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 配合了政治 经济各方面的改革 材料二1898年春 维新派人士集中于湖南 由 南学会 时务学堂和 湘报 的核心人物梁启超 谭嗣同 黄遵宪等16人为董事 在长沙发起 湖南试办不缠足会 简明章程 规定 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 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 参加和捐助者十分踊跃 不缠足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1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中日两国变法在社会习俗方面 除旧布新 的主要举措 指出其共同的积极影响 2 中国的维新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关联吗 为什么 解题分析 本题以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为切入点 考查了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第 1 题主要结合材料进行列举对比 从风俗习惯的演变归纳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第 2 题主要结合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社会变化和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答案 1 日本 倡导文明开化 社会习俗西化等 中国 倡导不缠足运动等 影响 推动了社会生活近代化 推动了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无机电子材料项目建议书
- 2025年GPS汽车定位、监控报警、调度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数字化教育资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 2025届河南省荥阳高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企业内部培训中的智慧教育平台应用
- 智慧安防在校园公共空间的应用探讨
- 教育技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培育卓越人才
- 中职数学异面直线课件
- 教育心理学的跨领域应用与创新实践
- 教育科技企业的质量保障与竞争力提升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JJF 1915-2021倾角仪校准规范
- GA/T 1310-2016法庭科学笔迹鉴定意见规范
- 2023年本科招生考试
- 新入职护士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课本完整版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数学教学案例 教案
- 钝针穿刺法临床应用护理
- 水产养殖行业报告
- 锅炉MFT供电回路的分析
- 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