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自传公转地理意义训练.docx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传公转地理意义训练.docx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传公转地理意义训练.docx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传公转地理意义训练.docx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传公转地理意义训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组卷网 出题好帮手2017年8月2日高中地理试卷一、单选题(共17题;共58分) 1、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6月22日,、四地中( ) A、白昼时间最长的是地B、日落西南方的是地C、日出时间最早的是地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地 2、下图为3月2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旗和影子示意图,其中旗面与旗杆影子的夹角为45, 据此完成下题。推测升旗时北京的风向为( )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3、温州(约28N)某开阔平地上,正南方向有高为H的楼房,某开发商计划在该楼正北方向上再建新楼(北楼,如图所示)。为使北楼底层全年正午时刻都能获得阳光,则两楼之间的楼间距应满足的条件是( ) A、LHtan(90-28-2326)B、LHtan(90-28-2326)C、LHtan(90-28-2326)D、LHtan(90-28+2326) 4、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A、a、c、b、dB、a、b、c、dC、d、c、b、aD、c、d、a、 5、我国古代用地支记时,地支记时是用当地时间,每天十二个时辰,一天中的7-9时为辰时,9-11时为巳时,11-13为午时,13-15为未时。现在,地支记时在我国民间还有应用。小王的出生地:北京,出生时间:2013年3月28日11时05分,若按地支记时,小王的出生时间是( ) A、辰时B、未时C、午时D、巳时 6、读下图,若角增大1,则() A、L1、L2两纬线的位置均南移B、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增大C、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延长D、温带范围扩大 7、下图是仰光和凯恩斯位置与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日期中,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的是() A、春分日后20天内B、夏至日前20天内C、秋分日前20天内D、冬至日后20天内 8、(2015浙江)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 A、47B、43C、23.5D、21.5 9、当地时间2014年6月12日17时,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在巴西圣保罗(西三区)举行。扬州的黄同学6月11日17时(北京时间)与在圣保罗工作的哥哥约定,一起观看开幕式的电视直播。从黄同学与哥哥相约到开幕式开始,时间间隔是( ) A、24小时B、34小时C、35小时D、47小时 10、华北平原农村地区住宅的建设有“朝阳”和“朝阴”的说法。“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东南方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房屋“朝阳”的原因是( )方便日常出行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光照较好可增加用地面积 A、 B、 C、 D、 (2)为了达到夏季遮阳的目的,农村的院落内一般都种植几棵树木。树种选择和种植的方位合理的是( ) A、落叶阔叶树东南 B、常绿针叶树东南 C、落叶阔叶树西南 D、常绿针叶树西南 (3)华北平原某地(40N)春分日12时测得院落中树木的影长为17米,该树木高约( ) A、6米 B、17米 C、10米 D、20米 11、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形等高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有一攀岩探险基地,其攀爬高度可能为( ) A、140 mB、100 mC、70 mD、20 m (2)图示区域( ) A、冬季比处更早看到日出B、处降水明显少于处C、夏季比处更早看到日落D、河流干流先流向东南再流向西北 12、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B、C、D、 (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B、C、D、 13、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所示为地球公转方向,虚线圈为回归线和极圈,最外面大圆为赤道。ABC表示晨昏线,OD两侧日期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位于B点的( ) 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北方D、西南方 (2)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0时B、1时C、11时D、23时 (3)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C、长治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D、太原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长 14、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4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最短且在正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6时16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日志记录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域昼长夜短B、该海域昼夜平分C、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D、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 (2)该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东半球B、北半球 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 西半球 15、12月22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观测,操作方法是,在操场上选择一点A处,垂直设立一根竹竿(杆长2米),画一个半径2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竹竿端点在地面的投影记录在操场平地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地理坐标是( ) A、45N,110EB、45N,130EC、2134N,106ED、2134N,110E (2)这一天,该地同学观测日出、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 A、正东方、正西方B、东北方、西北方C、东南方、西南方D、东北方、西南方 16、下图示意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长变化,图中数值的单位为小时。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我国南极昆仑站(802501S,770658E)( ) A、极昼和极夜转换过渡期长约60天B、同一天昼长和夜长最大相差48小时C、夏季和冬季各约5个月D、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大相差40 (2)同一日,南北最大昼长差接近10小时的地区是( ) A、南亚地区B、北亚地区C、西亚地区D、东亚地区 (3)赤道地区的昼长全年都为12小时的原因是( ) A、周长最长,全年被晨昏圈平分B、太阳辐射被大气散射C、云量大,反射地面辐射D、海拔高,大气稀薄,透明度好 17、下表为2015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表。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0月22日M日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正午太阳高度甲11小时13分钟471413小时55分钟7828乙11小时30分钟561613小时20分钟8730 (1)甲城市与乙城市的纬度差约为( ) A、7B、8C、9D、10 (2)M日最可能为( ) A、1月22日B、2月22日C、4月22日D、6月22日 (3)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主要取决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下列选项中,天文辐射最少的是( ) A、10月22日的甲城市B、M日的甲城市C、10月22日的乙城市D、M日的乙城市二、综合题(共3题;共38分) 18、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下左图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下右图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B、乙C、丙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19、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图。材料二:下图为20032008年中亚部分湖泊水位变化曲线图。下表为20032008年喀拉湖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变化。 (1)比较喀拉湖和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的差异,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咸海面积变化对区域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列举流域内农业生产在水资源持续利用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3)比较图中甲、乙两城昼夜长短年变化的异同。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亚马逊河口有一个世界自然奇观涌潮,它与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不相上下。巴西人把亚马逊涌潮称为“波波罗卡”,大涌潮波高4-5米,时速达20多千米,1月份溯河而上最多可达200多千米。每逢涨潮,涛声震耳,声传数里,气势磅礴。材料二里约热内卢当地时间(西三区)8月5日20点,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马拉卡纳体育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虽然没有雄厚的财力作为支持,但巴西人以“绿色环保、拯救地球”作为开幕式主题,将亚马逊雨林搬上舞台,依旧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奥运会开幕式。材料三巴西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地区,但是这片珍贵的雨林由于人类的农耕和放牧活动正变得越来越小。根据目前人类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科学家预计未来20年内40%的亚马逊雨林将被彻底毁坏,20的雨林将严重退化。 (1)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水热充足,但人口较为稀少,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而此处全年风力较小的原因是_。 (2)分析亚马孙涌潮能上溯200多千米的原因。 (3)开幕式开始时,北京天安门的旗杆日影朝向_。此后半年,天安门旗杆的正午日影长短变化是_。 (4)结合图示地形和所学知识,说明南美洲热带雨林为什么分布如此之广。 (5)列举保护雨林的有效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时间越长,故白昼时间最长的是地,日出最早的也是地,A、C项错误;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方向为东北方,日落方向为西北方,故B项错误;越接近直射点的位置,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地,D项正确。【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考查日出、日落的方向。 2、【答案】D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3月21日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北京日出方向为正东,旗杆的影子方向为正西。可以看出,旗子飘向西北方向,所以,此时北京刮东南风。 3、【答案】A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解析】【分析】通过读图分析和所学知识:两楼之间的楼间距应不小于(大于等于)当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南楼的影长。温州位于北温带,其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其数值为90-28-2326。故利用图示的直角三角形可计算L。因此A正确。 4、【答案】B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图中昼长始终是12小时,位于赤道上; b图夏半年昼长夜短,冬半年昼短夜长,且没有极昼、极夜现象,介于赤道到北极圈之间;c图冬至昼长为0 ,夏至昼长为24小时,位于北极圈;d图半年昼长为0,半年昼长为24小时,位于北极点。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综上所述B项正确。 5、【答案】D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题干中“地支记时是用当地时间”,这是指当地的地方时,北京的经度为116E,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所以出生时间:2013年3月28日11时05分,若按地支记时,小王的出生时间是10时49分,即为巳时。因此D项正确。 6、【答案】D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读图可以判断,角是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5,若其增大1,则是黄赤交角 减小1。L1线向北移,L2纬线的位置向南移,A错。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缩小,B错。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缩短,C错。温带范围扩大,D对。 7、【答案】D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春分日后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17N方向移动,所以仰光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大,而凯恩斯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夏至日前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17N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减小;秋分日前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17N向赤道方向移动,仰光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凯恩斯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大;而冬至日后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17S方向移动,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都增大。故选D。 8、【答案】D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读图可以判断,乙大于0,该地没有极夜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甲与乙位于温带范围,太阳高度角之差是47,可以计算出乙的正午太阳高度是21.5,D对。【点评】白天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晚太阳高度小于0,在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所以读图可以判断该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所以该地无直射现象.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二至日太阳高度角的差值是47,可以计算出太阳高度。 9、【答案】C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相差1个时区就相差1个小时,东八区与西三区相差11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1个小时,已知巴西圣保罗(西三区)是2014年6月12日17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2014年6月13日4时而扬州的黄同学从6月11日17时(北京时间)开始于哥哥约定,故从黄同学与哥哥相约到开幕式开始,时间间隔是35小时。 10、【答案】(1)B(2)C(3)D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国东部季风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1)从材料中可知,朝阳的房屋朝向东南方向,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且光照较好,B正确;对日常出行和用地面积没有影响。 (2)华北平原一年四季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且光照较强,种植方位应选择在西南,落叶林夏季可遮阳,冬季落叶有利于采光,且华北平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正确。 (3) 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某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树高/影长=tg50,可算出树高为20米,D正确;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度,则树高与影长相同,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5度,则树高应大于影长17米,树高约20米。【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11、【答案】(1)C(2)A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25,可计算出25H75,其攀爬高度可能是70米,C正确。(2)冬季太阳从东南日出,位于山脊西北,位于山脊东南,比更早看到日出,A正确;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夏季太阳从西北方向日落,位于山谷海拔低,更早看到日落;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看出,河流干流先从北向南流,再流向西。【点评】本题旨在考查陡崖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的判断 12、【答案】(1)B(2)C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考虑阳光,该地为40N的华北地区,太阳能热水器的光板应朝南,太阳能光板与房屋夹角是16. 5 一63.5,考虑风,该地冬季风强,常绿树能有效的遮挡冬季风,应在北方。选B正确。(2)太阳能光板的倾角与太阳高度角是互余关系,该地冬季太阳高度=90-40 -23. 5 =16. 5 ,太阳能光板的倾角为63. 5。选C正确。【点评】考查太阳高度角应用 13、【答案】(1)B(2)D(3)C 【考点】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解析】【分析】(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方向是一致的,由图示公转方向可判断自转方向是顺时针为南半球,A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选B正确。 (2) 图示ABC表示晨昏线,0D两侧日期不同;则可判断0D为日界线即180经线,B所在的经线为0:00,则国际标准时即O经线的时间为23时。选D正确。(3)B所以经线为0:00,则可判断南半球昼长夜短,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接近一年中的最大值,A错,澳大利亚西北部受西北风控制,B错,长治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C正确;太原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短,D错。选C正确【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知识。 14、【答案】(1)B(2)A 【考点】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该海域此日日出正东方;正午太阳高度为60,不是赤道上的地区(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66.5),所以,只能是二分日,昼夜平分,故B正确,A错。二分日(3月21日,9月23日),不是近日点(1月初),也不是远日点(7月初),所以,C和D均错。(2)该海域昼夜等长说明直射点在赤道,当桅杆影子最短即当地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60,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约30左右,则此地当在温带地区。北温带正午日影在正北,南温带正午日影在正南,所以,此地在北半球。此地北京时间4时日出,16时16分日落,则当地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10时8分,可推知当地经度为158 E,在东半球。因此,A正确,BCD错。【点评】考查根据日出方位确定时间,太阳视运动,利用地方时求经度 15、【答案】(1)D(2)C 【考点】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当地竿影长最短(当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为12点40时,可知该地位于120 E西侧100,则该地位于110 E,竿影长最短时与竿长相同都是2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45,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该地所在纬线与该日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距离,可算出该地位于21 34 N, D正确。(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各地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该地也是东南日出,西南日落,C正确。【点评】考查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日出日落方位于 16、【答案】(1)A(2)B(3)A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横坐标是一年,纵坐标是整个北半球,综合可以得出不同日期不同纬度的昼长值。由图可知,80N极夜结束的日期约是2月15日,极昼开始的日期约是4月15日(或极昼结束的日期约是8月20日,极夜开始的日期约是10月20日),80S极昼极夜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与80N应刚好相反,故南极昆仑站极昼和极夜转换过渡期长约60天;同一天该地昼长最长为24小时(或最短为零小时),夜最短为零小时(或最长为24小时),故同一天昼长和夜长最大相差24小时;理论上昆仑站出现极夜时为冬季,出现极昼时为夏季,根据80N的极昼极夜时长,可知昆仑站夏季约4个月,冬季不到5个月;根据昆仑站的纬度可计算出该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330059,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零,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大相差330059。(2)只要读出高纬度地区昼长变化大,就可以得出北亚地区(大致位于45N以北)南北最大昼长差接近10小时。(3)由所学知识可知,赤道在地球上昼长最长,太阳照射地球时,晨昏圈一直平分赤道。 17、【答案】(1)C(2)D(3)A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在同一天甲、乙两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相差9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甲、乙两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是由两城市地理纬度差异造成的。因此甲、乙两城市纬度大约相差9。(2)M日甲、乙两城市昼长大于夜长,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1月22日、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不符合题意。根据太阳直射点大约4天移动1可知,正午太阳高度大约4天变化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月22日与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约相等,从2月22日的4714增加到7828大约需要4个月时间。由此可知D最符合。(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日地距离差异相对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时非常微小的。在表中给出的两个日期中,M日两城市昼长夜短,且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时非常微小的。在表中给出的两个日期中,M日两城市昼长夜短,且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天文辐射较多。在10月22日两城市昼短夜长,且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天文辐射较少。甲、乙两城市相比,甲城市纬度更高,在10月22日昼长更短,正午太阳高度更小,所以其天文辐射量少。 二、综合题 18、【答案】(1)D(2)D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小题1】春分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夏至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6月初应该位于春分以后,夏至以前,而且比较接近夏至点,故答案选D。【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时发生在冬至点前后,因为地球在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所以甲乙两位置地球公转速度不同,日地距离也不相同,冬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长,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所以甲乙两位置时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不相同,甲乙两位置关于冬至点对称,太阳都直射在同一条纬线上,所以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19、【答案】(1)差异:喀拉湖水位缓慢上升 ,凯拉库姆水库快速下降 。原因:喀拉湖: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 ;流域内降水增加 水位上升。凯拉库姆水库:为下游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的水源地 ;流域内人口增长,灌溉面积扩大,灌溉引水量增加 。(2)危害:咸海萎缩 ;干涸的湖底成为沙尘暴的沙源地,沙尘暴多发导致绿洲地区土地退化,农田生产力下降;气温年变化加剧,生长期缩短;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草地沙化,影响畜牧业发展;咸海萎缩,湿地功能退化,影响渔业发展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耐旱作物;合理控制农业生产规模。(3)同:春秋分两地昼夜平分 ;北半球夏至日两地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两地昼最短夜最长)(极值写出一点即可);从北半球的冬至到夏至,两地昼变长夜变短(夏至到冬至,两地昼变短夜变长)(变化写出一点即可)。异:甲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乙地。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喀拉湖和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的差异主要结合20032008年中亚部分湖泊水位变化曲线图进行判断。读图可知,喀拉湖水位缓慢上升,凯拉库姆水库快速下降。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与20032008年喀拉湖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变化,进行分析。由于喀拉湖流域降水增多,且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大,所以水位上升,而凯拉库姆水库与锡尔河相通,下游有大片水稻和棉花种植,流域内引水灌溉量增多,导致水位下降。(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咸海面积变化对区域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主要从水文条件的变化对气候、植被、生物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描述。具体包括,由于湖泊萎缩,干涸的湖底成为沙尘暴的沙源地,沙尘暴多发导致绿洲地区土地退化,农田生产力下降;气温年变化加剧,生长期缩短;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草地沙化,影响畜牧业发展;咸海萎缩,湿地功能退化,影响渔业发展。流域内农业生产在水资源持续利用方面可采取的措施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具体包括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结构以及种植结构等。(3)甲、乙两城昼夜长短年变化的异同要从相同和不同两方面进行描述。二地均位于北半球,所以除二分日外,昼夜长短均有变化,且昼夜长短状况在相同季节内相同,夏季都昼长夜短,冬季都昼短夜长。不同点主要由于乙地纬度高于甲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较大。【点评】影响水位变化的因素 湖泊面积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