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孝雄和桥本进吉文献试翻译.docx_第1页
山田孝雄和桥本进吉文献试翻译.docx_第2页
山田孝雄和桥本进吉文献试翻译.docx_第3页
山田孝雄和桥本进吉文献试翻译.docx_第4页
山田孝雄和桥本进吉文献试翻译.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助词的种类区分 山田孝雄助词作为单语,虽然是一种和其他三种观念语对立的存在,但它在用法上并不独立,而是依附在观念语上,从而辅助观念语发挥作用(的一种工具)。从意义上看,助词在确定其依附的观念语在语法上的地位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明确了观念语的一些职能和意义。从“根本的职能是辅助其他语言”这点出发,有了“助词”这个名称,因此它必须要接在所要依附的单语的后面来使用。比如,有两三个助词需要同时修饰某个语言成分,虽然彼此间轻重不同,但在“修饰”这方面上,是必定要接续在要修饰的语言后的,除此以外别无他法。这种修饰的“职能”和接续在要修饰的语言后的“形式”,两者是不违背的。富士谷成章先生所说的“脚结”的概念,就是从这方面出发提出的。在运用其他三种观念语时会产生各种的关系概念,基于这些概念和在观念语用法上产生的思想,产生了种种的语法形式,助词就可以认为是将这些形式加以抽象和语言化的产物。由于助词是明显带有抽象的形式的,因此将助词独立对待的话就很难认识具体的观念。但是这种抽象的语法上的形式概念对于任何单语都是共通的,并且形式上表现为游离的单语,因此无法和复合词尾一样,将助词视作是所要修饰的单语的形态上的一部分。这一点,和西洋语中将冠词的前置词等视作单语一样,都在同等程度上赋予了它们单语的资格。将我认为的四种词性按照从具体到抽象逐渐递进的方式依次排列的话,依次为:体言、用言、副词和助词,助词是最抽象的形式。但是,并没有失去它作为单语的性质。不能失去作为单语的性质与其说是因为需要在语法上能与其他的单语对立,不如说其他的单语在可被修饰的位置是因为助词是处在修饰的地位上。这里思考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话,由于“修饰”是指发挥语法上的职能,因此从这点看来,毫无疑问语法上的职能是助词更优越。同样,从这点来看也可以说,助词在语法上占据主动,其他的词反而只有受到助词的影响才能发挥它们的语法功能,它们的语法地位才得以保证。这样的话,虽然从之的观念看,助词的确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但从语法的职能看的话,其他的单语只有得到了助词的辅助才能确保其地位。因此,可以得知助词拥有的功能的价值绝非低于其他词性。如上述所说,助词在语法上的价值很高,与用言的活用和复合词尾一样,是我民族在语言上的运用,从另一方面而言,也可以说是对我民族思想上的形式进行网罗的产物。因而,如果对这些用言和助词加以探究的话也能相反的探求到日本民族在思想上的倾向,这其中助词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经常在可以看到语法上关系的微妙差别,自古就脍炙人口的“米洗前蛍二三”、“ 米洗前蛍二三”中,有俗语认为发句的“”将萤火虫写死了,而“”则写活了萤火虫的生机,这里可见一定的道理。此外,古今集的词书中有“逢坂人別時詠”的语句,“人別”说的那个人被想象成是静止的,但若是“人”的话,就感觉我和那个人都是活动着的。这是因为两者的差异在于“”是表示移动的目标的语言而“”是表示静止的目标的语言。此外,还有如“花芳野山”的发句一样,只靠体言和助词就能表现无限的意义的语句等也明显是借助了助词的能力。因此,假如误用助词的话就会导致歌文整体的肢解分裂,另一方面,假如助词得到了巧妙的运用的话,就能感觉到这是作者的用心之作。也因此,和歌和俳句等的巧与拙大多取决于怎样运用助词。助词的性质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此,根据我的研究,我认为将其大致归为几种类别能便于理解。那么,分类之前首先必须要定下分类的标准。原本,助词之所以成为助词的原因在于实际上它们是附着在其他词后,明确那些词之间的关联和语法职能的,因此助词的分类标准理所因当考虑助词所表示的关联和语法职能。因此,本人主要从助词的职能,也就是修饰其他词语的状态,以及表示它们之间何种关联,这两点出发,进行了研究,将助词分为了格助词、副助词、系助词、终助词、间投助词和接续助词六种。下面我将会叙述我的理由。纵观所有助词,会发现在助词所表示的关系状态上有明显两种类型。一种是作为句中的要素,另一种是作为和其他句子联结的要素。毫无疑问我们可以明显区分这两种类型。现在,将具有这种作为联结句与句之间的要素的职能的助词作为一种类型命名为“接续助词”。虽然似乎它们经常接续在用言后,但深入思考后就能发现它们并非只接续在用言后,而只是限于用言被作为谓语使用的情况。总而言之,就是将上下两句相连,使得因为两句的联结而形成的复杂的思想能得到体现。(如同伦理学中说的约结命题的形式一样。)属于此类的助词包括:、和。口语的话还包括、和等。总而言之,这类助词都必须接在用言的一定的活用形后,但并非任何活用都可接续。这种接续的规则在任何语法书中都应该会有叙述,在此就略过不谈。接续助词之外的助词,也就是作为句中的要素的助词也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种是它所表示的关系是严密的,通过特定的含义表示一定的关系来为句子的构成保有特定的关系。另一种助词运用范围广泛,仅被用于加强语气,在句子的构成上的关系并不密切。比如,像古文中,“難津波花冬今春花”中的“”,再比如像口语中,“東京居。”的“”。现在这些被统称为间投助词。间投助词的意义如上述所说,但并不能只因为它所处的位置相比其他助词而言比较自由就可以被无系统性的使用。虽然运用较广但间投助词自身带有一定的规律,加上助词的本性是无法被单独使用的,因此它不可能被放置在需要修饰的其他词之前。属于这一类的书面语有:、等,口语有、等等。关于这些词的细微处任何语法书都可以查阅到,因此就略过,只对“”稍作阐述。“”起到稍许增强语气的作用,只在句子中使用,不能用于句末。它在缺少格助词的情况下被放在格助词的位置,或者放在格助词“”“”的前面,又或者在格助词之后系助词之前,再或者在修饰格的后面。特别是当其被当做格助词的代理或是接在格助词之后使用时,句子常常后续有接续助词“”。比如,“種岩松生、恋(古今集)”、“花鶯。(古今集)”。此外,当它位于句子中间位置时,常以类似于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的复合词尾结束,例如:“春日山秋夜河。(万叶集)”、“神世。”(万叶集),“春始。”(拾遗集)。从这些例子看来似乎像是系助词,但从如“一文字足十文字。(土佐日记)”和“明石浦朝霧島船思。(古今集)”等例子来看,可以明确它确实属于间投助词。另外,我们将另一种存在于句中,通过关系的严密和特定的含义来表示一定的关系的助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和句子整体的意义性质有关,另一种隶属于句子内部的构成成分,和句子的组织与意义相关。那么,那“和一句话的整体的意义以及性质相关”主要是指在句子的陈述的要素中产生的关系,这可以更进一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用于句末的,将这些归为一类叫做终助词。像“、悲。”“面白。”中的“”和“”就是这一类。虽然它们是和语句的称述相关,但是必须只能用在句末,这是它的特点。此外,它们还对前面的词语加以一定的约束,并且大多和陈述性质相关,同时带有希望、感动等意味。终助词在书面语中包含有、(希望)、(感动)、(叮嘱)等等,口语中有、(疑问)、(希望)、(命令)、(强调)、(指示)等等。另一种和句子整体意义和性质相关,与句子的陈述部分产生某种关联的助词自古被称作“系词”。这一类助词虽然也有在词尾运用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接续在谓语的某个词后引导一定的陈述,并且同时给谓语加以一定约束。现在我们从历史由来出发将其称作“系助词”。虽然在与谓语发生联系这一点上系助词和终助词两者相同,但我们依照使用时处于不同的位置来进行划分。实际上,纵览古今我们可以发现系助词和终助词具有相同点。比如说“”是系助词。但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它也都同时可以被用于句末终止。例如“阿閣梨(源氏物语)。”、“心見(伊势物语)。”、“見、(宇治拾遗物语)。”、“済。”、“思。”,可见和过去一样“”现在仍被使用着。“”也是从前被用作终止形:“小舟。”、“雲路行。”,但这不能用于口语。“”也可以用作终止形但同时口语也同样可以。“”作为系助词在任何的语法书中都有,但当它作为终止运用时,就如同“鳥。”、“苦冬早。”一样接续在用言的未然形后表示希望或者说是要求。虽然把这一种和系助词的“”区分开来看待的说法不少,但当其他的系助词用作终止时,特别是从“”用作终止时表示希望的意味,这点来思考的话,果然还是将其看做是系助词的终止形用法更为恰当。但是“”不能用于口语。“”作为系助词时的用法语法书中有讲解就不叙述了,以下是当它用作终止时接续在连用形后表示希望的例子:“夜夢見(万叶集)。”、“(万叶集)。”、“(万叶集)。”。但这在平安时代以后就不在使用了,此外, “”和“”的终止形用法就不必多说了。书面语中属于系助词的有、和,口语中有、。将“”作为系助词的研究应当算是从我的研究开始的。在这儿我稍微说一说这个“”。 “”是表示禁止的助词,古代有像“。(古事记)”、“父母表。(万叶集)”、“清月夜雲。(万叶集)”、“、。(万叶集)”一样,作为系助词时谓语通过连用形的方式与之呼应结句,又比如像“御立島家住島荒行年。(万叶集)”、“物思(古今集)”、“給(源氏物语)”,有在连用形后面加“”(是系助词“”的清音与来源)来结句的情况。此外,“”还有接在终止形后结句的时候,如“振袖母布。(万叶集)”、“我児我王過无罪無有、捨忘。(续纪宣命)”、“玉取得家帰。(竹取物语)”。而且在与谓语有关联这点上“”和其系助词相同,作为终止时也是如此。但以上只是在书面的场合下,当它在口语上用作终止时就不得不成为终助词了。关于系助词我希望可以作为下次的题目进行论述。三、格助词和系助词可以叠加使用。此时系助词必须接续在格助词之后决不能放在前面。下面我们主要来看看副助词。一、副助词有时会相互叠加使用。此时前后的顺序有多种情况。例如“祈風間思鴎浪見。(土佐日记)”、“此度下様世人思。(蜻蜓日记)”、“物言四方親子思。(金槐集)”、“別。(宇都保物语)”、“御琴人侍。(源氏物语)”、“。(枕草子)”、“御。(枕草子)”、“身。(源氏物语)”、“只今大夫人給申。(蜻蜓日记)”、“儀式例、世有、萬。(源氏物语)”、“人御。(源氏物语)”、“影人、(古今集)”、“母君六七、(落洼物语)”。二、副助词能与格助词叠加使用,这和之前在格助词的第二项中所说的相同。三、副助词能与系助词叠加使用。这种情况下,副助词只能放在系助词之前,决不可接在系助词之后。这种关系是严肃的,绝不允许例外。下面来看一下系助词。一、系助词有时会相互叠加使用。这种情况包括有“”、“”、“”、”、“”、“”、“”、“”、“”、“”、“”、“”等例子。这并非完全自由组合,而是限定在一定的惯例中。在古语中也可以发现例如“”、“”、“”、“”、“”、“”、“”、“”、“”等例子。二、系助词有时会与格助词叠加使用,这种情况也已经在格助词的第三项中阐述过了,其使用的规定也是很严谨的。三、系助词可以和副助词叠加使用,和在副助词的第三项中所阐述的是一致的。四、系助词接在接续助词“”之后,能够密切上下两句的谓语的关系。而且,这第四项特性是格助词和副助词所没有的。如上述所说,格助词、副助词和系助词三者存在严肃的区别,这点从外观即可发现。那么,从内在来说,一、格助词和副助词作为句子的组成成分上是相同的,格助词各自表达一定的关系,比较固定,但副助词则可以转化成所有的组成成分。因此,我研究的初期包括有定格助词和通格助词,但随着研究的推进,我发现副助词和所有的格相通并非是它的本性,而是在增添意义这点上和副词很相似,基于这点才是它的本性,我给它们取名为格助词和副助词。二、系助词和副助词两者都是接在某个位格后,在与后面的用言保有某种联系。但是,副助词是与后面的用言在意义,也就是属性上有关联,而系助词是和用言的陈述能力相关,因此两者在关联的对象上有所区别。从用言同时包含有自身属性与陈述力两个方面出发,不难想象出差异,但对于假如无法思考到这一点的人来说恐怕就无法区分(系助词和副助词的区别)了。现在,三者的关系总体来说就如下表一样: 与用言相关方面与格相关的方面与用言的意义有关 与用言的陈述有关表示一定的格格助词通用所有的格副助词系助词辞的种类 桥本进吉 (1)(a*)使役、被动、(1) 1助动词 (b)其他 (2) 、 2副助词 、(2) 1准体助词 、 2接续助词 、 2并立助词 、(3) 1准副体助词 2格助词 、 2系助词 、 1准副助词 、 3终助词 、(禁止)、()、(4) 、 3间投助词 *(a)助动词的主语和动词的主语不同(不是主语) (b)助动词的主语和动词的主义相同上述总结后即为一、 准用辞二、 关联辞三、 断止辞辞的特质助动词的意思 和西洋语的比较词尾、助动词、副词等、动词 和西洋的助动词的比较(独立性的多少)助词 和词的各种品词的对照 和前置词的对比(独立性的多少) 和西洋语的活用词尾的对比(1)接在体言后 格助词 、(2)接在用言后 接续助词(并列、从属) 、 准体助词() 终助词之内 、(3)接在各种词之后副准体助词()(格助词之内) 系助词(连用形之后) 、 副助词 、 终助词之内 、间投助词 、 并列助词 、 副准助词 、 以下按笔记增补辞不是独立词,经常接在独立词后构成文节,依据是否有活用被分成助动词和助词两类。但是,从其用法来看却包含有很多类型。与将独立词进行分类时一样,需要将辞分成多种类型。关于怎样分类,我们要根据与哪种独立词构成文节来进行分类。但除了只接在体言和只接在用言后的情况以外,从词性来看出现了接续在各种不同词性的词后面的情况。因为辞与文节的断续有关,因此按照辞在文节的断续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来进行分类也是很必要的。由此可以将辞分成四类。(1)一种辞有时自己本身就可以断句,有时也可以变成其他形式,依靠自身的形式来断句,这也就说是具有活用的(助动词)。(2)另一种是依靠和其他词的各种关系来断续,依靠自身的形式无法表达。“”、“”这些就相当于体言。(3)还有一种本身并不带有特别标记,经常接在其他词之后,但独立词的分类来说接近于副用言。“”、“”、“”、“”、“”、“”、“”、“”、“”。(4)另一种也没有标记,经常是直接断句的,相当于感动词:“”、“”、“”。 一类辞拥有和用言同样的性质,它所附属的词的整体都具有用言的性质。从这点可以讲它相当于用言。它有两种类型。只接在动词之后(、)接在各种词之后(、)前一种的使役、被动和希望和其他的助动词存在区别,因为是附加上去的,所以该文节相对于其他文节的关系就会不同。也有加上助词变成和体言一样的辞,也就是使体言化的助词(准体助词)。行-三百斤重、向着、何、(疑问词+)三、心配事。此外,带有“”、“”、“”、“”、“”、“”等词的也可以同样用作体言。“私-”、“私”、“誰”,这点与准体助词相似,现在还有一种用法。“私”、“”、“”、“”,这里的“私”就不能看成是体言,它只能接在连用形后。应当将它与(准体助词)区别开来看待,山田孝雄先生把它叫做副助词。接在“私”后面的内容,应该确切讲是接在“私“的后面,所以“ ”本身并不是接续的。所以应该说“ ”本身并非接续的。(这类辞)跟副用言接近。副用言是接续和修饰,而这类助词不仅如此,还可以像“”一样主语化。()表示接续,接续词,“、”,只接在用言后。()表示并列关系,并列助词,“、”,除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