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_第1页
夏玉米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_第2页
夏玉米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_第3页
夏玉米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_第4页
夏玉米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玉米抗逆高产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报告提纲 一 前言 我国玉米总产持续增加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二 夏玉米抗逆高产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我国玉米总产持续增加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前言 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 如何实现玉米总产的持续增加 韩长赋部长在 玉米论略 中明确提出 抓好玉米生产 就抓住了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2003年至2012年 我国玉米总产净增0 85亿吨 增幅73 3 对全国粮食总产实现 九连增 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 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对总产增加的贡献高达84 单产增加的贡献仅占16 即我国粮食生产的 九连增 期间 玉米总产的增加主要是靠扩大种植面积实现的 通过单产的稳定提高 实现总产持续增加 是我国玉米生产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国内外玉米生产实践与研究表明 只有实现区域之间 年际之间玉米产量的稳定性 才能真正把 玉米总产持续增加 落到实处 制约我国玉米单产稳定提高的两大根本原因 自然灾害频发和技术到位率低 干旱 渍涝 阴雨寡照 高温 大风 倒伏 等农业气象灾害在地区间 年际间成灾程度的差异是导致玉米单产稳定性较差的重要原因 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500多亿公斤 其中 玉米产量损失150亿公斤以上 技术到位率的本质是生产效益问题 其解决的主要途径是 耕 种 管 收全程机械化 轻简栽培管理 规模化经营 效率就是产量 即 只有效率的提高才能保证总产持续增加 已逐渐成为我国玉米界有识之士的共识 夏玉米抗逆高产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品种选择 普遍关心的技术 历史上 我国连续多年大面积种植的部分玉米品种 中单2号 四单19 郑单958 中单2号 Mo17 自330 生产上开始应用日期 1972年 育成推广30多年后 2005年 种植面积仍接近250万亩 在全国居第23位 育成推广15年后 种植面积950万余亩 在全国居第4位 四单19 444 Mo17 生产上开始应用日期 1991年 2004年以来 一直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 目前面积仍在6000万亩以上 郑单958 郑58 昌7 2 生产上开始应用日期 2000年 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 耐旱 耐阴雨寡照 耐土壤瘠薄 等等 对环境 气候 条件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短生育期 耐密丰产 抗逆性强 宜机械化收获 的玉米新品种 短生育期品种 shorter seasonhybrids 对应于全生育期品种 full seasonhybrids 今后及未来对玉米品种的要求 目前我国尚没有完全具备上述特性的品种 但玉米育种家已经把此作为育种目标 生产者今后应给予关注 权威机构推荐的黄淮海夏玉米区品种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推荐的品种 2013年 郑单958 浚单20 伟科702 登海605 蠡玉37 农华101 农业部推荐的主导品种 2013年 郑单958 浚单20 鲁单981 金海5号 京单28 中科11 蠡玉16 苏玉20 中单909 登海605 伟科702 优点 丰产性稳产性 抗逆性 高度统一 重点品种介绍 郑单958 缺点 成熟后易茎倒 后期子粒脱水非常慢 收获时子粒含水量高 即 不适宜机械化收获 注意 郑单958的不同品牌 优点 丰产性好 生育期比郑单958短 后期子粒脱水快 收获时子粒含水量低 重点品种介绍 先玉335 缺点 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10天易根倒 对苗期渍涝 子粒形成期寡照等的耐受性劣于郑单958 因时间原因 仅介绍这2个品种 目的是借此阐释品种特点 密度选择 普遍关心的技术 现代优良玉米品种的单产对密度增加的响应 北京昌平 2008 山东禹城 2008 近些年来 增密 作为玉米增产的一项核心措施 为玉米科学界专家 生产主管部门大力倡导 并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付诸于生产实践 然而 增密 不增产 甚至减产的情况 每年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 综合分析大量现象可知 增密 引发的倒伏 根倒 茎倒 及空秆 秃尖 群体子粒数下降 乃 增密 不增产的直接原因 增密不增产甚至减产的深层原因 高密度意味着高风险 高密度下对管理水平和生态条件的要求高 对一些 大 专家的误导要有清醒认识 保持高度警惕 美国玉米带的玉米收获密度远低于目前某些人大力宣传的那么高 美国玉米的收获密度 株 亩 资料来源 关义新博士整理自美国农业部网站 2013 04 01 黄淮海地区的玉米安全生产 低风险 密度 产量目标为550 600kg 亩时 种植密度不超过4000株 亩 产量目标为600 650kg 亩时 种植密度为4200株 亩左右 产量目标为650 700kg 亩时 种植密度不超过4500株 亩 采用当前主栽品种 肥水运筹 普遍关心的技术 不同密度下玉米单产及地上部N P K吸收量 kg 亩 试验地点 山东省禹城市试验年份 2009年玉米品种 郑单958试验设计 4密度 3施N量 3施N时期三因子裂区试验 3次重复 表中数据为施N量 施N方式及重复的平均值 不同密度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N吸收量 kg 亩 试验地点 山东省禹城市试验年份 2009年玉米品种 郑单958试验设计 4密度 3施N量 3施N时期三因子裂区试验 3次重复 表中数据为施N量 施N方式及重复的平均值 不同密度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P吸收量 kg 亩 试验地点 山东省禹城市试验年份 2009年玉米品种 郑单958试验设计 4密度 3施N量 3施N时期三因子裂区试验 3次重复 表中数据为施N量 施N方式及重复的平均值 不同密度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K吸收量 kg 亩 试验地点 山东省禹城市试验年份 2009年玉米品种 郑单958试验设计 4密度 3施N量 3施N时期三因子裂区试验 3次重复 表中数据为施N量 施N方式及重复的平均值 关键时期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不利因素 遇旱及时灌溉 玉米干旱敏感期 所有生育时期均对干旱有敏感性 发芽和出苗期高度敏感 最敏感的时期 在吐丝前2周到吐丝后2周 玉米若在临近抽雄到灌浆开始期间遭遇干旱胁迫 有可能导致绝收 吐丝前后30天的干旱胁迫 会导致穗粒数和单位面积子粒数显著降低 且此影响不可逆转 进而对产量造成很大不利影响 基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子粒产量与群体粒数 百粒重的相关关系 适期早播 容易忽视的技术 小麦晚收 因躲避灰飞虱传播粗缩病 夏玉米晚播原因 芽苗期与雨季开始期吻合 渍涝 缺苗断垄 幼苗长势弱 苗大小不匀 严重减产 积温不足 品种成熟度差 产量及品质下降 夏玉米晚播的不利影响 尽可能适期早播 不得不晚播时 需相应采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适当增加密度 300 500株 亩 田间挖排水沟 垄台种植 主要对策 提高植株整齐度的相关技术 容易忽视的技术 玉米植株整齐度对高产形成甚为重要 与稻 麦相比 玉米乃高秆稀植 不依靠分蘖构建群体的作物 结实性 亩穗数 穗粒数 的自动调节能力差 田间整齐度对高产群体的构建非常关键 这对整地质量 播种质量 种子质量等都提出很高要求 适时晚收 容易忽视的技术 有效增加粒重 增加产量 收获时子粒含水量降低 改善品质 病虫害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