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及发展 二 国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状 三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 一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概述 一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概述 1变电站自动化含义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integratedsubstationautomationsystem 集保护 测量 控制 远传等功能为一体 通过数字通信及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共享的一套微机化的二次设备及系统 国际电工委员会已经正式采用了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substationautomationsystem sas 名词 并对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解释为 在变电站内提供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在内的自动化 sas substationautomationsystem thesasprovidesautomationinasubstationincludingthecommunicationinfrastructure 2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应用情况 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的自动化大都采用了国产产品 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也大量使用了国产产品及部分进口产品 国内厂家主要有 南瑞集团 北京四方 许继电气 国电南自等 国外厂家主要有 如abb siemens alstom ge harris eling等公司 3变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意义 简化了变电站二次部分的硬件配置 简化了设计 避免了重复 简化了变电站二次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线 减轻了安装施工和维护工作量 简少了占地面积 降低了工程总造价 为电力企业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 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二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现状 1我国变电站自动化发展阶段1 1第一阶段 面向功能设计的集中式rtu加常规保护模式80年代及以前 初级阶段 1 2第二阶段 面向功能设计的测控装置加微机保护模式始于90年代初期 单元式微机保护及按功能设计的微机测控装置的广泛应用 保护与测控装置相对独立 通过通信管理单元能够将各自信息送到当地监控后台或调度端计算机 1 3第三阶段 面向间隔 面向对象 object oriented 的分层分布式结构模式 始于90年代中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 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采用按间隔为对象设计保护测控单元 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系统结构 2分层分布式技术成为潮流若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二次设备分布现状可纵向分为三层 变电站层 网络层 间隔层 也有厂家或学者将网络层归入变电站层进行描述 即纵向分为变电站层 间隔层二层 变电站层 当地监控功能 保护信息管理功能 远方监控功能是将当地监控和保护信息管理功能通过通信在远方实现 是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的前提条件 变电站层基本要求为 可靠性 开放性 易用性 2 网络层完成信息传递和系统对时等功能 目前国内外产品流行两种网络层结构 即双层网和单层网结构 至于自动化系统中应该采用双层网或单层网结构 我们认为各有优缺点 应视具体应用场合而定 不可一概而论 目前采用的现场总线有 lonworks canbus worldfip profibus等 最高速率可达12m 以太网通信方式 速率大多为10m 100m自适应 现场总线具有使用方便 简单 经济的特点 以太网具有网络标准 开放性 高速率 传输容量大的特点 现场总线将会和以太网并存相当长时间 网络层基本要求是 可靠性 开放性及规约要求 实时性 3 间隔层主要是继保 监控设备层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基本要求是 安全可靠性 准确选择性 灵敏性 速动性测量控制装置基本要求是 可靠性 精确性 4 三层之间的关系 变电站层 网络层 间隔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变电站层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网络层和间隔层的完好性 但是间隔层功能的实现 特别是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功能的实现决不能依赖于网络层和变电站层的完好性 远方主站监控功能的实现应不依赖于变电站层设备 3运行管理模式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3 1保护和远动专业管理模式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影响3 2无人值班的运行管理模式与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关系3 3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是变电站当前运行管理的需求 4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4 1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史国内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机电型 60年代中到70年代末出现的晶体管型 70年代中到80年代末的集成电路型 80年代中至今的基于微处理器机技术的微机保护的历史 从90年代初至今 不同原理 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 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性能优良 功能齐全 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 4 2继电保护的现状目前 国内继电保护的发展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行业的水平 在保护的原理方面 国内微机保护的水平很多方面已领先于国外的同类产品 在高压及超高压线路保护方面 经多年研究 微机保护的性能比较完善 可以适应复杂的运行及故障条件 在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 主变后备保护 线路 馈线 保护 电容器保护等继电保护装置普遍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技术 即所谓的四合一装置 5系统结构模式 5 1中低压变电站系统结构模式一 5 2中低压变电站系统结构模式二 5 3超高压变电站系统结构模式一 5 1中低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模式一 保护及其它ied网 总控 当地监控 监控网 串口 以太网 上级调度 串口 以太网 5 2中低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模式二 总控 当地监控 监控 保护网 保护 保护 保护 保护监控一体化装置 上级调度 串口 以太网 串口 以太网 5 3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模式一 主机1 操作员站1 主机2 操作员站2 工程师站1 双光纤以太网 间隔1 n 通道切换 a 保护 ied b 监控 逻辑闭锁装置 间隔1 n 通道切换 a 保护 ied b 监控 逻辑闭锁装置 间隔1 n 澳大利亚blackwall275kv变电站 三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向高集成化 数字化方向发展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会在一个阶段向高集成化发展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最终向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模式 主机1 操作员工作站1 主机2 操作员工作站2 工程师工作站1 以太网 gps 上级调度 通讯机1 通道切换 间隔1 间隔n 过程层设备 ied 微机保护 监控 ied 微机保护 电子pt ct 监控 间隔1 间隔n 通讯机2 电子pt ct 2iec61850标准的应用iec61850是国际电工委员会tc57制定的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系列标准 为基于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 也是国家电力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 iec61850标准按通信体系及设备功能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为3层 变电站层 间隔层 过程层 变电站层设备由带数据库的计算机 操作员工作台 远方通信接口等组成 间隔层设备由每个间隔的控制 保护或监视单元组成 过程层设备典型的为远方i o 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3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3 1集成化 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发展 3 2智能化 各类新算法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应用 3 3网络化和同步化 基于网络通讯和gps的广域测量系统 4网络安全技术国家经贸委第30号令 电网与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 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也正在制定中 拟采取的防护总体策略有 分区防护 突出重点 安全区之间隔离 横向 网络隔离 纵向防护 5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主要集中在发电机 变压器及断路器实时状态监测与早期故障诊断 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及其绝缘套管实时在线监测 电力传输线及其绝缘子运行可靠性监测 电缆过热故障在线监测及其火灾故障早期预警 高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等方面 研制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 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运行可靠性在线监测 早期故障发现 故障及时诊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1341-2014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 野生菩提榕种苗购买合同2篇
- 酱油代加工合同范本
- 瓷砖切割加工合同范本
- 带物出租合同范本
- 奶茶店接单合同范本
- 同城配送运输合同范本
- 乙方租店面合同范本
- 煤车出售转让合同范本
- 北京低压供电合同范本
- 国内安全保卫学课件
- 高校干部面试试题及答案
- 农村宅基地审批培训课件
- 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 船员四小证Z01基本安全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村委雇佣合同范本
- 2025年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120题)
- 《数据中心机房封闭通道设计规范》
-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表格记录全套)
- 建筑施工安全分项检查评分表
- 室外栏杆底座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