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1页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2页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3页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初中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试卷说明】1、采用中考模拟试卷。2、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成绩分析】2班3班4班5班6班7班8班9班平均分64.6360.1561.6262.3062.6465.8763.7764.86及格率27.926.826.225.628.634.923.338.1优良率16.312.27.111.616.79.311.614.31班10班平均分84.8983.96及格率93.593.6优良率71.761.7初三年级平均分67.81及格率42.8优良率24.11、班级间较均衡。2、各班优良率进步。3、各班合格率提高。【试卷分析】基础部分得分情况分析年级平均得分18.78分,最高分29分,最低分3分。第1题注音 平均得分2.46第2题错别字 平均得分1.25第3题选词填空 平均得分1.46第4题标点符号 平均得分1.68第5题文学常识题 平均得分2.74第6题名句填空 平均得分1.73第7题语意连贯 平均得分0.78第8题修改语病 平均得分0.98第9题信息概括 平均得分1.52第10题仿句 平均得分1.52一、 具体试题分析1.注音学生得分较高,一方面学生掌握较好,另一方面A项“瑟缩”这个字注意错误太明显。还有些学生对”模样”的“模”注音不清楚。2.错别字好多同学误认为“妒忌”应写成“妒嫉”,判断不出“发泻”是错误的。主要原因平时学习时对常用字没掌握好。3.选词填空中,学生能用排除法做题,即通过第3句排除B、D两项,但对于“质疑”与“置疑”、“不耻”与“不齿”不能区分,因此只能猜测。4.标点符号中,有同学看到有疑问词语就觉得要用问号,所以选B;有同学看到连续问号就觉得是错的,把连续发问当作选择疑问句来解答,所以选C。5.文学常识做得很好。6.失分主要是因为字写错,如“白蘋洲”写成“白苹州”,“一任群芳心妒”的“妒”写成“驴”,“槲叶”的“槲”一半写成了“解”。7.语意连贯题,学生没有注意前后意思的勾联,也没有去注意使用一些必要的关联词。8.语病的修改没做好,一是判断不出语病类型改不出,二是语句表述不规范,三是第三小题题目出的不好,四是不懂改语病的基本思路,去改标点和关联词了。9.信息概括题,信息没有写全,如缺少时间,缺少修饰语的限制写成了“富阳老师与特级教师结对”;没有找出重点句子进行概括;没有充分利用字数,字数不超过40,有些同学只用了20个左右的字。10.仿句题,第一条横线比较简单,只要引用诗句就行,第二条横线要用排比句,这就比较难了,学生写出的较少。三、应对措施1.加强方法的指导,如语句连贯,语病修改。2.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每周做一份练习。3.教学中重视字、词、句的落实,做到常听写、默写。现代文(一)一、存在问题:1、对文本主题把握不准,仅理解到父爱为止,而没能抓住“传承”“回报”等信息。2、审题不清,对题目要求没能把握到位。(1)第11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多数学生语句冗长:题中要求概括儿子爱父亲的三件事,少部分学生概括了父亲爱儿子事件。(2)第13题要求从内容和结构分析,学生对题意不明,分析混乱。3、答题格式不清,导致答案整理不完整。(1)第12题对语句的赏析应从方法、内容、情感、写作意图上作出分析,学生仅能从方法及内容上分析,少部分学生对夸张与比喻的修辞分析不明。(2)第14题对文题的理解分析不到位,没能从内容与结构上作出概括与分析。二、对 策:1、 强化对阅读语段的整体理解,从文本中筛选信息表述答题。2、强化审题意识,扣住题目要求答题。3、强化答题格式。4、定期地进行语段限时训练。现代文(二)一、存在问题:15题考引用诗句的作用,许多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回答引起读者的兴趣,或回答引出说明对象;16题考分析概括,但很多学生审题不清,将此题与17题混淆在一起,“哪几个用度说明”而不是“具体原因是什么”;17题也是考分析概括,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只答出了其中一点,没有完整地回答出来;18题中的第二小题的回答中,有众多学生可能是一种思维定势,直接写上了“交代说话人的身份不是为了说明观点的来源”中的“不是”是不正确的,而应该回答“不仅”。也许,这就是说明文特殊的文体特性所决定的吧。二、几点小建议:(一)多读一些典型的说明文,加强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二)一节课只讲一个考点,强化学生对该考点的训练;(三)让学生积累一些答题技巧;(四)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作答,以增加趣味性;(五)进行阶段专题测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文言文一、试题基本情况n 1共6道题,20分n 2试题类型:由一篇课外文言文和一篇课外古诗鉴赏两部分组成。(1)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主旨把握(3)重点句子的理解(4)拓展、联系、感悟二、答题情况平均分较上次考试高,没有满分。1、常见词语的意义掌握不准不实。19、20两题约5%的学生能拿满分7分,约10%只能得2分 2、重点句子理解不到位。21题的翻译多数学生只得2分,学生对“为臣私计则狂,”理解有误。 3、对问题的把握不到位。22题中要求“结合文中材料,”大部分学生答案中没有对文中事件的概括 4、语言表述能力欠缺。22题中要求“分析分析苏世长这个人物形象”,学生读出文章的主旨,称赞苏世长有胆魄、敢于直谏,但多数学生只会用聪明、勇敢、胆子大、不怕皇帝这些浅显的语言来表达意思。 5、没有掌握托物言志手法是古人常用的表达手法。23题的(2)中考的是学生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多数学生答不到这一点,所以该题得分不高。三、教学建议1、不要高估学生能力,要夯实基础。2、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要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3、要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4、尽量让学生多接触课外文言语段,尤其是与课内文章或作者有关联的篇章。作文一、存在问题:“行走在初三”,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而且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有话说,好作文主要是两类,一个是语言生动娴熟,另一种是形式创新,有题记、小标题等;差作文主要是一类是抄材料的,另一类是偏题的,重点没有写初三的生活,而写了初一处二的,还有就是字数不足。二、思考对策:1、学会审题,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2、立意、文采上多下功夫,主要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3、其实作文材料到处都有,如果非要用试卷上的材料,也要用自己的语言灵活转述出来,或者摘录某些语句,千万不能原文照抄,以此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4、平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