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学生用书P68一、植被1定义: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2分类二、主要植被1森林2草原3荒漠三、植被与环境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气候条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热量: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性差异,导致植被从赤道向两极呈带状分布。水分: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2)地形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导致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2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判断题1一般来说,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2森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3常绿阔叶林具有茎花和板根现象。()4温带草原植被高度较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5荒漠植物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旱的形态和结构。()答案:1.2.3.4.5.二、选择题6造成森林中成层现象的因素是()A热量B降水C光照 D植物种类答案:C7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的叙述,正确的有()垂直结构复杂 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有茎花和板根现象 乔木多革质叶片AB CD答案:B8下列关于落叶阔叶林的叙述,错误的是()A乔木叶片宽阔B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C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D温暖生长季节是46月答案:D9亚寒带针叶林的植被叶片为针型,其原因是()A抗干热 B抗湿热C抗寒旱 D抗冷湿答案:C10热带草原的景观季节变化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的季节变化 B降水的季节变化C光照的季节变化 D植被的生长习性答案:B主要植被学生用书P69【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热带雨林分布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植物全年生长旺盛,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垂直分层可达67层以上(如下图所示),并且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多,高大乔木具有板根等现象。(1)热带雨林垂直分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上层植被与地表层植被类型有何不同?(2)大量藤本植物缠绕乔木一直到达乔木树冠的目的是什么?(3)为什么高大乔木都生长有板根?(4)热带雨林南北两侧发育的植被是什么?提示:(1)不同的植物对光照需求不同。上层植被属于喜光植物,地表层植被属于喜阴植物。(2)获取更多的光照。(3)保证高大乔木稳定,吸收更多水分和养分。(4)热带草原。【核心考点突破】1世界主要植被分布模式图和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2森林森林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生态特征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降水丰沛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茎花现象落叶阔叶林(夏绿林)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温暖生长季节达46 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 个月,降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叶短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3.草原草原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生态特征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带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对点跟踪训练】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14题。1图中发育热带雨林的气候类型是()ABC D2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是()A BC D3气候类型发育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 D常绿阔叶林4发育着荒漠的气候类型有()A BC D解析:从图中可知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山高原气候。答案:1.A2.C3.B4.B植被与环境学生用书P71【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骆驼刺的景观图。材料二高山山顶上的旗形树。(1)据图描述骆驼刺的特征,并说明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分析旗形树的成因。提示:(1)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很发达。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可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收水分。(2)受盛行风的影响,树在迎风坡生长受到抑制,背风坡生长旺盛。【核心考点突破】植物与环境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或分布指示作用热量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不同温度带垂直分布: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荒漠等不同海拔水分湿生植物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水湿环境旱生植物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干旱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光照充足喜阴植物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光照不足土壤酸性土壤:铁芒萁、茶树、马尾松等酸性土壤碱性土壤:碱蓬等碱性土壤环境污染矮牵牛花能指示SO2污染SO2污染【对点跟踪训练】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A干旱B湿润C寒冷 D炎热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解析:第1题,该植被地上部分较小,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所以该地气候较干旱,故A正确。第2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加剧,会更加干旱,而植物为了获取更多水分,只有向更深处生长才可以生存,故C正确。答案:1.A2.C学生用书P72 考点一主要植被1下列关于森林与气候对应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B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C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D针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A2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其变化正确的是()A垂直结构越来越复杂B物种越来越少C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越来越多D森林生长期越来越长答案:B3下列关于热带草原的叙述,正确的是()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南北两侧一般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动物有季节性迁徙现象草类比温带草原低ABC D答案:B4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选D。绿色植物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作用。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增大了地表的摩擦力,所以降低了风速,拦截风沙流中的沙尘,减少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减弱了风沙流挟沙能力。 考点二植被与环境5下列关于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会增加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加剧温室效应B植被会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加剧水土流失C植被的生长会破坏表土使风沙加大D植被会阻挡地表径流,使流速降低,减轻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轻水土流失答案:D6有关植物对环境指示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骆驼刺可指示酸性土壤B旗形树冠可指示降水量C矮牵牛可指示SO2污染程度D莲可指示碱性土壤解析:选C。骆驼刺能指示干旱土壤,旗形树冠可指示风向,矮牵牛花可指示SO2污染程度,莲可指示水湿土壤。学生用书P121(单独成册)学考合格练1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有些会生长出针状叶,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B吸取地下水C储存水分D加速水分的蒸腾作用答案:A2植物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华北民间“枣发芽,植棉花”的谚语体现了()A植物对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用B植物对干旱环境的指示作用C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D植物对水湿环境的指示作用答案:C3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答案:C4下图是一幅光合作用示意图,该作用的结果有()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了物质存在位置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A BC D答案:D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或生长土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回答56题。5图中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三种植物的是()A BC D6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是()A BC D解析:第5题,骆驼刺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根系发达;莲生长在湿润的环境,叶片较大;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故选B。第6题,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适宜骆驼刺的生长。故选B。答案:5.B6.B7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A物质的循环作用 B能量的流动C细菌的分解作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8读森林与环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所示森林的环境效益有_、_、_、_。(2)此外,森林对城市还有_、_等作用,对农业生产还有_、_等作用。(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生产有机物。在雨林中有机物在地表很快分解,这对雨林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释氧固碳降低风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减弱噪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3)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迅速;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学考等级练下图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据此回答12题。1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A BC D2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A1个月 B3个月C6个月 D12个月答案:1.B2.C3生物出现以后,对大气圈的改造作用包括()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大气中氧气的比例增加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大气中氮气的比例减少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增加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中氧气的比例增加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消耗氧气,使大气中氧气的比例减小,A错;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大气中的氮气影响不大,B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减少,C错;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中氧气的比例增加,D正确。4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其原因是环境的组成要素中()A土壤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B气候是决定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C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叶子小而细尖,叶面有蜡层D莲是生长在北方的水湿环境中的植物,它柔嫩、叶子硕大、根系不发达答案:B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 m2 m1 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56题。5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防风固沙 净化水质涵养水源 塑造地貌A BC D6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设计方式可以测得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水量变化、水质变化情况,进而可以推断湿地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的能力。B正确。第6题,若缺少植被,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弱,使出水口的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C正确。答案:5.B6.C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却在20 m以上。据此回答78题。7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植物生长的地区最有可能是()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南丘陵 D东北平原8图示植物生长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 B能源紧缺C水土流失 D洪涝灾害解析:第7题,该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吸收土壤中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