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灵飘逸 意韵悠远.doc_第1页
轻灵飘逸 意韵悠远.doc_第2页
轻灵飘逸 意韵悠远.doc_第3页
轻灵飘逸 意韵悠远.doc_第4页
轻灵飘逸 意韵悠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轻灵飘逸 意韵悠远惠军明【主题导引】花谢亭台,小桥流水,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空灵的钟声,温馨如水的诗情,曲径通幽,牵引出一个意蕴悠远的时空。水有千变万化,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云有千姿百态,动人的意蕴无处不在,让人产生许多妙曼的遐想。以下所列三篇诗文,情真意切,含蓄优美,作者以他们的生花妙笔捕捉到了悄然划过心头的妙曼感觉,为我们描绘展现出一个意韵幽香的独特世界。读这些沉静的文字,我们好似看见千古诗人于飘香的书案漫展素笺,于临风的窗前浅吟低唱,于沉思的角落悄然相伴,于徘徊的小巷纤纤徐行。读这些美丽的文字,我们的心开始变得轻盈起来,渐渐驭风飞翔在落叶纷飞的秋日,自由伸展双臂,于沉醉中忘记了时间。【经典品读】落下陈妍落下,都落下星星落到昆虫的肚子里照亮去春天的路路上有失眠的叶子我陪它一起躺下选自经典美文2008年第4期赏析:这是一首涵义隽咏、耐人寻味的诗歌,朗诵着这些诗句,很快使人沉浸在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中,并且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诗歌题目为“落下”,看来作者希望表现一种秋日动态的美,捕捉到秋天朦胧奇妙的意象。首句“落下,都落下”,在反复的落下的吟唱中,我们肯定会猜想,都落下了什么呢?我们马上想到唐诗“无边落木萧萧下”,想到了萧索的深秋,黄叶飘零,落叶满天。秋天给人太多萧瑟、沉重与悲凉,一提到秋便似有一种凄迷哀凉涌上心头,。作者难道也要大发一番“物谢岁微”感慨吗?但我们想错了,接下来的诗句“星星落到昆虫的肚子里,照亮去春天的路”,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读不到对秋日的哀伤,相反从含蓄的诗句中我们读到的是梦幻般的优美意象。深秋到来,不仅是植物要换掉装扮,动物们也早早做好了过冬的准备。许多昆虫隐匿了身形,躲进温暖的角落,一动不动开始酣然大睡。在它们香甜的睡梦中,一路星光满天,好似正走在迈向春天的路上。深秋和冬日不是它们的噩梦,而是一次美妙的旅程。最后两句“路上有失眠的叶子,我陪它一起躺下”,更创设出童话般神奇诗境。在这次的行程中,每一个昆虫都成为行进中的天使,都会传递自己的快乐。如果遇到带有一丝忧愁的失眠的叶子,它们会亲切地去安慰她,悄悄告诉她,从树上落下不是生命的终结,那只是一次奇妙的旅程而已。只要躺下闭上双眼长眠一次,在美丽的星光缭绕照耀下,你很快就会找回生机盎然的春天,生命的轮回又会重新开始。这首诗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含蓄优美,它摆脱了以往写秋的俗套,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梦幻与憧憬的别样的秋天。诗歌短小精悍,用语传神,寥寥几句却创设出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诗境。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也是诗歌成功的原因之一。 读这样的诗歌我们读者身心变得无比轻盈,似乎驭风飞翔在落叶纷飞的秋日,自由伸展双臂,沉醉的忘记时间。听花佚名“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是唐朝刘长卿送士元中的三四两句,也是很工整很有意境的写景名句两人席地而坐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尔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是一种怎样风情万种的意境啊!想起了杜子美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那花,那雨,那风,那人,组成迷离朦胧的图画该用多么大的框架才能把这幅画镶嵌起来!那画面美得让人窒息,似乎轻轻一口气就会弹破了那份宁谧。细雨是清寂的,闲花是落寞的,悄无声息地来,平平淡淡的去,几许轻盈,几许酸涩,宛如少女削葱般的纤纤细手抚过心的褶皱。庸庸碌碌度春秋,几多贪欲几多求。何人耐得听细雨,谁人解得落花愁?繁华过眼成旧梦,惟愿梦醒愁到头。忧愁是雨的禀性犹如初恋的湮灭,犹如青春的憔悴。品雨,听风,全不觉衣衫已湿透;怜花,伤絮,迷失了宠辱与去留。谁人暗夜参星斗?谁人荒漠寻绿洲?独上高楼舒广袖,槛外山青水悠悠。梦中多次出现过这样的画面也是这样的雨天,同撑着一把油纸伞,漫步在小河岸边,风细细柳细细,于烟雨蒙蒙之中,闲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随意,细听“人闲桂花落”的淡然,感受“润物细无声”的温柔,心中漾着油油的清凉平息了浮躁,厌倦了喧嚣,看惯了追逐,姑且给心灵松绑吧在芳馨的雨中让呼吸纯净轻盈,在清淡的风中让心胸豁达澄明。细雨湿衣,润物细无声;闲花落地,化泥更护花。你有没有看见,你能不能听到,早已不重要。细雨不是为了给你看见才纷纷扬扬,闲花不是为了让你听到才飘飘悠悠。绿瘦红肥是生命的丰盈,绿肥红瘦是生命的简约。残红零落,花事成昨,没有凄凉,不是萧瑟。毋须惆怅,何必落寞?这不是生命中最后一曲哀怨的歌,也不是生命中最后一支谢幕的舞花落了,叶依然葱翠;叶枯了,茎愈加挺拔。生命原本坚忍柔韧,盛装、淡抹,甚或素面朝天,都改变不了生命的质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生命的乐曲在平平仄仄之中百转千回。选自吟雨轩博客赏析: 听花,富有诗意的题目。“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弥漫着细雨落花的大自然静得让人迷醉,美得让人窒息。品雨,听风,怜花,于风情万种的意境中放飞心灵、俯仰由他。只有拥有了豁达超然的心胸,才能才能感知到生命的律动;只有拥有无欲澄明的心境,才能聆听到自然的交响。松绑自我心灵,自由地去呼吸,很快你便会拥有一份久违的宁静。作家魏巍曾经说过:“要写好一篇东西,就得把心捧给读者。”文章做到了这一点,它以情真意切的文字,曼妙的意境,丝丝入扣的哲理意味,与读者心灵交会,精神感应,给人轻灵飘逸之感。听那遥远的钟声菲菲 初春的夜晚,月上柳梢头,翻开我平生最喜爱的诗经和全唐诗,触碰尘封已久的晨钟暮鼓,静静地聆听那遥远悠扬声声撼人的钟鼓声 钟声悠扬寓和谐。最遥远的钟声,从古老的诗经中袅袅传出:“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在古代青铜文化中,钟声是最重要的元素,与礼乐文化相融,钟声都是与追求欢乐相维系的。在诗中,男女双方达到“钟鼓乐之”的美满结合,寓意着他们的爱情钟情和谐。怪不得众多的游客一到名寺古刹,都祈望亲手撞击、亲耳聆听这悠扬和谐的钟鸣之声。 钟声悠扬寄相思。翻开全唐诗,元稹的春晓带着一种朦胧的幽幽感伤,寄托着对莺莺的另类相思,从遥远的盛唐悠扬地传出,“伴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狂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明摆着钟声里弥漫着沉郁相思的格调,元稹并非无情无义,他在感叹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在钟声里随风飘散 无独有偶,在盛唐的钟声里还悠扬出朋友之间的友情:“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李商隐诗中的帝城钟晓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戴叔伦晓闻长乐钟声诗云:“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诗人由长安的晓钟,联想到住一师所在的西峰佛寺的晓钟,于是自然而然地想起相别经年的友人了,重现了留存在记忆中最深刻感人的一个场景,含蓄地表达出对往日深挚情谊的追念。 钟声悠扬启顿悟。康熙南巡西湖净慈寺时,钟声在暮霭中抑扬回荡,山谷共鸣,传声独远,形成“玉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康熙有感而发:“夜气方清,万籁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 ”因此,净慈寺乃改称“南屏晚钟”。1959年和1984年,寺庙进行两次大整修,焕然一新,新铸铜钟重达万斤。悠扬的钟声重新回荡,使人们想到清代名家侯铨的南屏晚钟:“声喧百八起西泠,敲砌斜阳近翠屏;闲逐野云停半壑,远随孤棹落前汀。”钟磬当成祭器的时候,在庙宇中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钟声传来,尘嚣渐远,心清如洗,空灵悠远。在禅师论道参悟时,钟声犹如点睛之笔,带着馨香,直透灵关,所思所悟,哲理洞开,宛然天成。 听那遥远的钟声,那穿透时空的鸣响,荡涤人心的力量,带着生命的灵气,给我们声声震撼。有多少生命在钟声里随风逝去,有多少钟声在警策着生命,放出熠熠的光辉,这仿佛就是唐代大诗人张继悟出的真谛。听那遥远的钟声,它又像一把心灵的钥匙,让我在诗经和唐诗宋词中开启诗心墨痕,感悟历史的沧桑,启迪人生的哲理,获得精神的寄托,憧憬美好的明天 选自石狮日报2009-10-22赏析:钟声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悠扬的钟声来自诗经,来自盛唐,来自明清,它好像从未停止过奏鸣。钟声悠扬寓和谐,钟声悠扬启顿悟,钟声悠扬洗心境,那些古典的钟声穿透历史的时空,撞击着给了每个人的灵魂,给我们带来几多浪漫几多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