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4页
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体态语在外语课堂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利用体态语与有声语言进行交际,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剖析中外教师课堂教学差异的根源,探讨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的功能及注意点,对于缺少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又习惯于说母语的中国学生将会大有裨益,对中国教师加紧学习和研究体态语并运用在课堂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关键词】:体态语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全身动作反应法 我们发现,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运用体态语交际功能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产生的效果有存在着差别。闰建华、刘建刚在调查外籍教师在中国授课的情况时,他们发现,外籍教师在上课时借助西方人特有的幽默和丰富的体态语,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学生不时开怀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积极地参与,即使听力差的学生也能“看”得懂。外籍教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一堂课犹如一出戏,不知不觉表演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相比之下,中国教师的课堂体态语运用的比较少,所以中国教师的课堂显得比较沉闷,多数情况下,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现在也有电教设备,但使用率不高,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坐姿端正,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课堂气氛严肃。 由此可见,外籍教师外向开放、活泼自然、在课堂上幽默风趣、善于表演、通过各种体态把人的见解、幻想、期望、沮丧、孤独、喜悦、爱慕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中国社会重礼节、讲究含蓄持重、感情丰富而不外露,所以中国教师在课堂上不会无拘无束地表演。 一、体态语概说 美国学者Brosnahan在中国与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一书的绪论中指出: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由于文化教育的偏见,绝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往往认为书面语最重要,口语次之,至于身体动作,是名列最后的。然而,无论是从不断进化的整个人类,还是从个人角度看,这些技能的习得次序,出现率以及平常所提供的信息量,都表明三者之间的重要地位正好相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关注,不再成为一个被冷落的课题。而在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中,倍受关注的是体态语(body language)。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体态语的妙用。究竟何为体态语?人际间交流的工具和符号,可以概括的分为两类:即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而构成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有三种:即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和有声交流。其中动态无声交流又称体态交流,即体态语(Body language),它又称为身势语(kinesics)。它是包括以身体姿态(posture)、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眼神(eye contact)、手势(gesture)和其他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 1、表情运用的艺术(Facial Expression)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为高兴,笑若桃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许;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相反,如果脸部表情僵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微笑的运用确实重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这一门外语是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2、课堂“第二语言”-手势(gesture)运用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英语句型时,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带有的教具,来教“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或者在教“He is not ”时就摇手,“He is tall.”就用手量高处或者“She is five.”时,就伸出5个手指。另外,简单的手势还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着自己招动),“Its 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手势)等。再如在教小学生“car”时做开车的动作,教“watermelon”时做抱西瓜的动作,教“doll”时做抱着娃娃睡觉的动作这些,都使小学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总之,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3、眼神的运用艺术(eye contact)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可见,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例如,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盯着天花板或窗户,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可见,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我国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就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眼神。教师就应从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提高效果。如何看学生眼神行事呢?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另外,局部专注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发现自己的讲授效果如何,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部分或个别的走神。比如有学生上课不认真时,老师用眼睛盯着他,施以严厉的眼神,就会使他警醒。如果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不同。会艺术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4、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body distance)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有学生在领读时开小差,当老师走近他的时候,他会自觉地跟上来。做听写练习时,教师一边念、一边适宜地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据统计,一个人的面部能表达25万多个表情和动作,用手可以做出1000多种不同的姿势。这类非言语行为既可与言语同时使用,又可单独使用,它在师生交流,理解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概说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小学英语是一门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态度、建立学生初步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目的的一门语言学科。小学英语课程在总体教学目标上要重兴趣、成就感、自信心;在课程实施上要重语言环境、频率、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要重体验、实践、参与、创造;在语言教学目标上要重语感、语音语调基础和交流能力;在教学评价上要重态度、参与、努力程度和交流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全身动作反应法(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斯阿谢尔潜心研究20年而提出的,它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的语言教学法,强调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并通过一定的身体活动给予反馈。像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一样,通过身体运动学习外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优先发展学生的听力;听力训练和身体动作相结合;说的练习适当推迟;用归纳法教语法。教师要耐心、宽容,允许学生犯语言错误,要成为导演,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学生要成为演员,注意观察,依令而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练习的节奏。这种方法也存在某些缺陷:它强调听说,但对于如何培养读写能力的问题考虑欠少,重视培养听指令做动作和说单句的能力,但对于作为交际活动的重要形式对话,有所忽视,不利于培养交际能力;理论上缺乏一定的新意和深度,可以称为一种教学技巧,和其他方法配合运用会更好,如分别按照听、说、读、写、玩、演、视听来进行要求:Watch and listen,Listen and number,Listen and say,Look and act,Listen and chant,Look and talk,Ask and answer等等。 Cooper(1988)说:“非语言交际对教师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教师如果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运用体态语,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不仅如此,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顾名思义,全身动作反应法即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的良好体现方式之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语境,传达更丰富的语言信息,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语言意义,并依赖这些身体语言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体会不可言传的交际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 三、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 (一)能替代母语,有助于第二语言的信息输入 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英语授课的方式以达到英语语言交际的功能,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要求使用英语。初学英语的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较短,词汇量不够大,教师用一连串的英语来解释一个单词或词组,学生不但听不懂,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9岁至12岁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的身体各部分器官还在发育,尚未定形,发音器官较成人的灵活,因此模仿外语的语音语调远比成年人容易;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体态语使语言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四肢等多种身体器官,通过视、听、说、唱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来解决母语到英语的“心译”过程。如:在教授表示身体部位的各名词时,教师可以指着自己的眼、鼻、嘴、耳、头等部位对学生进行启发,不用任何讲解,学生也完全知道eye、nose、mouth、ear、head等词的意义,再通过游戏touch your eye(s),touch your nose(s),touch your mouth(s)等对学生进行巩固操练。这样,即使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词。对于此类游戏,笔者屡试不鲜,每次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二)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组织、优化教学 教学过程是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运用、共同发挥作用的认识过程。小学生的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所以单靠有意注意支撑学习会使学生疲倦,难以持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注意特点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富于变化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变换的节奏,配以指引性手势或加强性手势并自觉地变换身体姿态、视线和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可以悄悄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起到组织优化教学的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刚开始接触英语,所以课堂上许多用语如Stand up! Sit down! Come here! Go back to your seat!等,不能马上被学生所吸收。学生通过教师手势的暗示性作用,如:Stand up! 可以双手手心稍向上提;Sit down! 双手手心稍稍向下;Come here! 可掌心朝教师本人并向学生招手;Go back to your seat!一只手掌心向上指着学生的位置。又如:需要安静时,将一食指放在双唇前并说“嘘”;需要学生听录音时,手指耳朵并点点录音机;需要学生两人一组操练时(固定搭配),可伸出两手指作旋转状简简单单的一个手势就能使学生的困惑一扫而光。 (三)能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的体态语也可以说是一个演员的演技,演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体态语游戏看动作,猜词语(look and guess)。这个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教师在台上根据所学的单词表演一个动作或发出相关的声音,然后让学生自由地猜,教师可以用“really?”或“maybe.”来回答他们,通过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训练他们的想像力;在叙述Its a angry dog.时,可以将两手耷拉在两耳旁边,同时摇头,并露出愤怒的神情,学生从教师的表情中就可以想像到:How angry the dog is!这样不仅滚动式地回忆了大量的单词,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活跃的,结果也各有千秋。有的想象合理但缺乏创意;有的新颖但不合理;有的既合理又新颖。对于不同的想象,教师都不该持否定的态度。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情绪,面带微笑、情绪饱满地进入教室,真诚地问候学生,每堂课要自始至终尽量多地进行鼓励,运用体态语、以成就感带动他们学习,鼓动他们加入到各个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自由翱翔。 (四)能够传达更为丰富真切的知识信息,扩大教师信息的发射量,增强学生有用信息的接受量 教学实践证明,要扩大学生对教师发出的有用信息接受量,就必须增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以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其信息接受系统的摄取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适当的体态语,既可避免用汉语解释英语,使学生产生同步理解,使传授的内容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又可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的语言环境。具体表现为:1、有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听”在我们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最基本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在我们母语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婴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的聆听才到呀呀学语的阶段,如果没有熟练地“听”,那“说”就显得较困难,“十聋九哑”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在训练儿童英语听力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运用体态语,效果将更加显著。例如:在教学Im hungry.时,手摸肚子,做有气无力状;教学歌谣:Look at the flag!(手指一面旗)Is it our flag?(手指一下旗再两手放胸且作环抱状)Its not our flag.(摇头) What a pity!(耸耸肩,作无可奈何状)。通过体态语直观形象地解释,小学eye contact生对英语听力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2、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口头表达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英语教学都把口语教学作为重点,尤其是小学英语的教学。因此,在英语课上,不仅教师使用英语,同时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体态语。例如:在教授介绍和打招呼用语时,教师可以一边说“Hello, ”一边微笑地举起手向学生致意;当说到自己的名字时“Im celine,”可以双手指向自己并把名字写黑板上;当说到“Nice to meet you.”时,教师走到每个学生之前,与他们握手;最后在设定一个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表演。不仅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和哑巴英语的存在,而且也形成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口语练习,为他们在将来实际交流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3、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 朗读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同时能将单词的发音、拼写及意义联系在一起,更为关键的是,朗读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教师身体语言的使用也有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升降调是英语中最基本的语调,教师在教授单词和句子(陈述句和疑问句)时就可训练学生对这两种基本语调的掌握。用手往上提表示声调,用手往下降表示将调,或以击掌的轻重程度来表示句子中该重读的词和弱读的词。这样,教师只要用手势指导,学生就能根据不同的语调发出正确的单词读音,区别出不同意义的句子。如以下面一首小诗为例: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 Rain, rain, go away, Little Johnny wants to play. 这是一首很简单的儿歌,每一句有四个重音,如果让学生自由朗读的话,节奏及连续不一定会掌握的好,但是,如果教师在每个重音处用击掌来控制学生朗读速度的话,从慢到快进行练习,不一会儿,这首小诗就能琅琅上口了,而且节奏及连音处理都较易习得。 四、运用体态语的注意点 (一)将体态语、全身动作反应法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 首先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意识,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努力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的干扰。解决好认识态度问题是教师自然地融全身反应于英语教学的前提。例如,耸肩是西方国家常见的动作,这一动作表现为皱额、扬眉耸肩、双肘弯曲、双掌向上摊开、甚至微曲双腿,表示“我不知道”、“毫无希望”、“无可奈何”或“无能为力”等,而中国人在表述上述含义时习惯摇头或摆手。因为中国没有耸肩的身势动作,从主观上拒绝耸肩所表达的文化意义显然是不对的。 其次,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体态语与和全身动作反应法要找准切入点紧扣教学内容。如涉及到dragon(龙)一词时,可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中“龙”的意义的差异。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在汉文化中是兴风布雨的神圣吉祥之物,中华儿女自豪地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在西方,“龙”是喷烟吐火的怪物,在圣经中被视为魔鬼的化身,因此在英语中才会有“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