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判断与功能定位1(一)XX市城区的社会经济条件1(二)XX市城区的经济发展阶段2(三)功能定位3二、XX市城区人口预测3(一)XX市城区人口现状4(二)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4(三)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5(四)农业人口预测6(五)总体变化趋势7(六)人口预测的意义7三、国内生产总值预测8(一)XX市城区国内生产总值现状分析8(二)预测规划期内各年的GDP总值8(三)预测GDP的意义10四、工农业生产总值预测10(一)工业生产总值预测10(二)农业生产总值预测11(二)工农业生产总值预测12五、产业结构预测12六、粮食消费量预测13(一)人体营养与食物构13(二)人均粮食需求量预测15(二)粮食总需求量预测16七、粮食产量预测16(一)粮食产量现状分析16(二)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17(三)XX市城区粮食单产预测18(四)耕地面积及粮食播种面积分析预测19(五)粮食产量预测20附表-1:XX市城区1996-2004年人口统计表22附表-2:XX市城区2006-2020年人口预测数较23附表-1:XX市城区2006-2020年经济指标预测数据24XX市城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报告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判断与功能定位(一)XX市城区的社会经济条件2004年XX市城区辖1个建制镇、6个办事处,84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为281181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28107,农村人口为53074人,常住人口为27719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50人,属于人口稠密地区。全区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达到较高水平,其中:粮食总产16790吨,人均占有粮食316.4公斤;肉类总产量997吨,奶类总产量为1129吨,禽蛋产量2205吨,蔬菜产量为71359吨,原煤产量132万吨。全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985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08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5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629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790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为17449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269万元,工业产值167225万元。XX市城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92508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99855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3418万元,年均递增10%多。由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基础工业的发展,XX市城区基本建设投资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据统计,全区固定资产(基本建设)投资从1996年的27719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65133万元,年平均递增11%。全区人均收入由4106元增加到7108元,平均年递增7%。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种植结构明显改善。在耕地逐年减少、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保持基本稳定。由于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粮食产量有所下降,2004年为1.68万吨;但在“稳粮、扩经、增特、创精”的农业调整思路的指导下,多种经营生产有了较大发展,2004年水果产量达到2858吨,比1985年增长7.8倍。农村经济总量显著增加,非农产业发展迅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区农村经济逐步扭转和改变了徘徊不前、经济单一的局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4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8.58亿元,比1985年增长12.9倍,年均递增14.86%。非农产业和多种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新体系。2004年,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6.03%,比1985年下降了10.73个百分点;农村工业产值占到58.06%,比1985年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其它产值占到35.91%,比1985年上升了12.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67225.3万元,比1985年增长3.62倍,平均每年递增8.39%。建区以来,城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国民经济整体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在1985年是15.6:58.2:26.2,2000年时3.31:41.98:54.71,到2003年三产业的比重变为3.05:43.21:53.74,到2004年的时候三产业的比重调整为2.9:41.4:55.7。从1985年到2004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城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全区境内的太洛、晋韩、晋陵、晋长四条国道通车里程达26公里,乡(镇)村公路16条通车里程为100.5公里,还有晋焦、晋长、晋阳三条高速公路与河南的焦作市、山西长治市、阳城县相连。铁路有纵贯南北的太焦线,以及晋北到王台、凤凰山、古书院煤矿等18条铁路专用线,铁路通车里总程达42.7公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全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随着XX市城区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基本建设投资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收入水平也逐年升高。同时,农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粮食产量、播面单产量等有极大提高,经济作物的比重逐渐增加。(二)XX市城区的经济发展阶段通过对所给资料进行分析,2004年XX市城区的三大产业的比例为2.9:41.4:55.7,第二、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占总的97.1%,由此可以看出该城市在今后会主要发展城市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XX市城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注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在XX市城区的产业比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说明XX市的经济发展已经由发展农业的阶段,过渡成为重视工业发展的阶段,到目前的重视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阶段,工业、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相比1985年有了显著的提高,工业发展比较快。在工业的发展中,该区主要是以发展轻工业为主的,因此XX市城区的工业发展仍是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从1996年到2004年,XX市城区的GDP总量和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就在不断增加。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92508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99855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3418万元,年均递增10%多;全区固定资产(基本建设)投资从1996年的27719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65133万元,平均每年增加4676.7万元,年平均递增11%;通过GDP和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加可以看出,XX市城区在这段时间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今后的几年内,XX市城区的经济仍然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XX市的人口比例中,目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81.1%,城镇化率比较高,预测未来的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镇水平不断提高。(三)功能定位XX市城区的发展时间很短,只有20几年,在这20几年的发展中,XX市城区主要是按照城市新开发区的定位进行三大产业的发展的。发展到现在XX市城区的功能也有相应的变化,依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看,XX市目前进行的各项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定位在了城市功能拓展区部分,第三产业不断的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增加。在今后的发展中,XX市城区应该仍旧会按照功能拓展区的要求进行三大产业的发展,不断调整三大产业的结构和布局,使得产业内部结构协调,共同促进城区经济的发展。二、XX市城区人口预测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项用地规模的确定通常是以人口发展规模作为依据的。因此,在土地需求量预测之前,首先要进行人口预测。人口预测就是从现有人口状况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推算规划期的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人口预测的方法和内容有很多,包括规划区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预测等;方法主要是自然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和人口统计学法。(一)XX市城区人口现状2004年XX市城区总人口为281181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28107,农村人口为53074人,常住人口为27719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50人。1996年到2004年的XX市城区的人口统计具体情况见附表-1: (二)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根据XX市城区的人口现状资料,采用自然增长率法对XX市城区的在2010年和2010年的总人口进行分析预测,具体过程如下:该方法基本公式为: P=B(1+Y)nG 或 P=B(1+K)n式中:P规划期末的人口总数; B基期的人口总数; Y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 K规划期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n规划期到基期相隔的年数; G人口机械增长数。通过所给资料,可以得出XX市城区的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K,根据XX市城区的1996年到2004年的总人口数,可以得出该段时间的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K。计算公式如下:K=nP0B0 -1式中:K规划期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B0某基础年份的人口数; P0某规划年的人口数; n基础年和规划年之间相隔的年数。该区中以1996年为基础年份,2004年为规划年进行的计算,得出XX市城区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K: K=8281181225301 -1= 28.1根据公式P=B(1+K)n计算得出,XX市2010年的总人口数为332011,2020年的总人口为437957。 2006年-2020年之间的具体人口数量如附表-2所示。(三)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1、城镇人口预测城镇人口预测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诚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成果之一,又是制定城镇用地指标的重要依据。城镇人口规模反映了一个区域城镇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平,而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有死区域经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必须对城镇人口发展进行预测。城镇人口预测是通过对规划地区城镇发展的远景展望,以及主要因素或约束条件的全面研究,推断规划期内城镇人口的发展变化情况,从人口变动的程度来说,城镇是一个开放的地域,人口变化非常迅速。另外,城镇人口预测又是综合性的中长期预测,解决的是控制性指标,而不是精确的数值,这就为应用多种预测方法提供了可能。当前城镇人口预测采用的方法很多,除了前面的自然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和人口统计学法外,还有劳动平衡法、城乡/乡村增长法和劳动力转移法。本次实习中对城镇人口的预测采用的方法是自然增长率法。通过所给资料,可以得出XX市城区的城镇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K,根据XX市城区的1996年到2004年的总人口数,可以得出该段时间的城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K。计算公式如下:K=nP0B0 -1式中:K规划期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B0某基础年份的人口数; P0某规划年的人口数; n基础年和规划年之间相隔的年数。该区中以1996年为基础年份,2004年为规划年进行的计算,得出XX市城区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K: K=8228107177890 -1= 31.57根据公式P=B(1+K)n计算得出,XX市2010年的城镇人口数为274871,2020年的城镇人口为375070。 2006年-2020年之间的具体城镇人口变化如附表-2所示。2、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化是指人类社会逐步向城市方式的生存状态不断推进的过程。根据上述预测的XX市城区的总人口和城镇人口,可以对该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区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2004年时城镇化率为81.1%,到2010年时预测的城镇化率为82.8%,到2020年该区的城镇化率达到了85.6%。该区的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和矿区。具体预测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如下图1所示:图1 XX市城区2006-2020年城镇化率变化趋势图(四)农业人口预测前面已对总人口、城镇非农业人口进行了预测,规划区内总人口减去城镇非农业人口即得农业人口,因此农业人口的预测就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根据数据可以计算得出XX市城区的农业人口总数,到2010年XX市城区的农业人口数为57140,到2020年该区农业人口数为62887。具体变化数据见附表-2。 该区的农业人口增长速度相比城镇人口来说十分缓慢,主要分布在钟家庄、北石店和西上庄三个地区。(五)总体变化趋势通过对XX市城区的总人口、城镇人口以及农业人口的预测,得出XX市城区1996-2020年的人口变化情况,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的具体变化数据见附表2。图2 XX市城区2006-2020年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图(六)人口预测的意义 通过人口预测,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在今后的规划期内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做好经济发展的规划,充分考虑今后各种用地以及社会生产的需求。人口预测是土地需求量预测以及粮食消费量预测的前提,有了人口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的做好一个地区的经济规划。城镇人口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则进一步说明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对规划区进行人口预测的时候不只是要做总人口的预测,也需要对该地区人口中的城镇人口的数量有所了解,了解城市发展的趋势,对城市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农业人口的预测同样也很重要,在一个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如果粮食产量有所增加的时候,农业人口没有明显的增长,则说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在做规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生产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合理的布局生产结构问题。因此说,做好人口预测是做好规划合理分配资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三、国内生产总值预测(一)XX市城区国内生产总值现状分析XX市从1985年建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就不断的增加。XX市城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92508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99855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3418万元,年均递增10%多。由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基础工业的发展,XX市城区基本建设投资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据统计,全区固定资产(基本建设)投资从1996年的27719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65133万元,年平均递增11%。全区人均收入由4106元增加到7108元,平均年递增7%。(二)预测规划期内各年的GDP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铲平和提供劳务价值的综合,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传统的方法有线性回归分析法、曲线拟合法、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模型和增长率法等。对该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采用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利用历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资料来预测未来的GDP数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依据的数据比较充分,比自然增长率法预测精度高。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b0bt 式中:P预测人口数; t年代序号数; b0和b两个待定参数。 按照回归分析法的步骤对XX市城区规划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分析预测,具体步骤如下:(1)将历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年代数在直角坐标系中做变化趋势图,如图3所示:图3 XX市城区1996-2004年GDP变化趋势图(2)该变化趋势基本上是按照一条直线进行增长的,可以直接按照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计算。(3)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线性方程Pb0bt中的两个参数b0和b,b0和b可以用一下公式进行计算: b=i=1ntipi-1ntipii=1nti2-1n(ti)2 b0=p-bt式中:ti各年的年代数; nGDP总量和年代数的总对数; Pi对应于ti年的GDP总量; p历年GDP的平均数; iGDP总量和年代数的序列数; t历年年代数的平均数。根据所给的各年的GDP数据,通过计算得出,该公式中的b为13771.25,b0为 -27400445.89。(4)对回归方程进行性相关性检验,以确定回归方程是否可用。只有达到了密切相关的程度是,应用此模型进行预测才有实用价值,否则回归模型不能应用。检验相关程度的指标是求相关系数r,即: r=ntipi-tipinti2-(ti)2npi2-(pi)2得,r = 0.995,p与t正相关。(5)利用回归方程进行规划期内的GDP预测。根据上述所求的b0和b,代入公式Pb0bt中,即可得出规划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例如:2010年XX市城区的GDP总量为: P-27400445.8913771.25*2010 279767通过计算得出,2020年的GDP总量为417479。规划期内的具体GDP预测数据见表-3。 (三)预测GDP的意义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它被认为是衡量国名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预测GDP是预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根据预测的GDP可以预测出规划期内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一个衡量经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指标。四、工农业生产总值预测工农业生产总值是工业的生产总值和农业的生产总值之和,是工业和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它反映了工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工农业生产总值的预测,需要对工业和农业分别进行预测,然后汇总统计工农业生产总值的预测结果。根据所给资料显示,在2004年XX市城区的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7449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269万元,工业产值167225万元。(一)工业生产总值的预测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体系基本形成。2004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24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9.92倍,年均递增13.4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张,2004年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65134万元,比1985年增长6.6倍,年均递增11.27%。建区以来,城区工业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经济规模显著扩大,产业、产品结构趋向优化。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67225.3万元,比1985年增长3.62倍,平均每年递增8.39%。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升级换代。自建区初期乡镇企业蓬勃兴起、90年代初达到鼎盛之后,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煤铁资源枯竭的影响工业经济发展一度受挫,近年来城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和发展了一批新兴行业,基本确立了以轻工饮品、玻璃制品、建筑建材、医药、化工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新格局。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产量大幅度增加。由于没有具体数据,没办法进行详细的工业生产总值的预测,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XX市城区的整个工业生产是在不断的增加的。(二)农业生产总值的预测XX市城区建区20年来,城区农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稳步提高,种植结构明显改善。建区以来,在耕地逐年减少、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一靠科技,二靠投入,三靠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使粮食生产基本保持了稳定。1985年城区粮食产量为1.95万吨,1993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2.43万吨,比1985年增长24.98%,近几年城区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粮食产量有所下降,2004年为1.68万吨。另一方面,在“稳粮、扩经、增特、创精”的农业调产思路的指导下,多种经营生产有了较大发展。2004年,水果产量达到2858吨,比1985年增长7.8倍。副食品生产规模扩大,总量迅速增加,有效供给水平大大提高。2004年肉类总产量达到997吨,比1985年增长43.04%,年均增长1.90%;禽蛋产量为2205吨,比1985年增长4.9倍,年均增长9.79%;牛奶产量从无到有,2004年为1129吨;蔬菜产量达到71359吨,比1985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7.43%。农村经济总量显著增加,非农产业发展迅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该区农村经济逐步扭转和改变了徘徊不前、经济单一的局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4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8.58亿元,比1985年增长12.9倍,年均递增14.86%。非农产业和多种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新体系。2004年,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6.03%,比1985年下降了10.73个百分点;农村工业产值占到58.06%,比1985年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其它产值占到35.91%,比1985年上升了12.12个百分点。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简单的预测出XX市城区的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农业生产总值总体上是增加的趋势,增加的速度比工业生产总值还要快,对其只能进行定性的分析预测,没有定量的分析数据。(三)工农业生产总值预测 对工农业生产总值采用的是定性的分析预测,结合工业生产总值的预测和农业生产总值的预测,可以简单的了解到,整个规划区内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是呈现增长的趋势,至于增长的速度只能通过定量的分析预测。五、产业结构预测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建区以来,城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国民经济整体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在1985年是15.6:58.2:26.2,2000年时3.31:41.98:54.71,到2003年三产业的比重变为3.05:43.21:53.74,到2004年的时候三产业的比重调整为2.9:41.4:55.7。从1985年到2004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城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通过所给的数据分析得出,一、二产业产值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迅速。目前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和一些发达国家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差不多。英国早在1960 年,“一、二、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就分别为3 %、43 %、54 %,日本在1966 年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51. 9 %,在整个工业化阶段,日本的第三产业比重都是高于第二产业的。因此,XX市城区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按照此前的发展速度和模式,预计在2020年“一、二、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将会变为2.5%、42%、55.5%。六、粮食消费量预测粮食消费量是指农村住户年内消费的小麦、玉米、稻谷、薯类及其他各种杂粮和粮食复制品的消费量。其中,粮食复制品是指利用原粮加工而成的食品,如挂面、年糕等。但不包括用粮食加工成豆油、豆腐、粉条、酒。粮食消费量(包括粮食复制品)一律按加工前的原粮计算消费量。粮食消费量预测是建立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的,人口总数与人均粮食消费量的乘积既是粮食的消费量。因此,做好粮食消费量预测,必须有合理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和人口预测数据。(一)人体营养与食物构成人体所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元素都是从每日食用的各种食物里获得的,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随着近代营养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保证人体健康和工作能力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数量和个各种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数量及构成,进而提出了合理的食物构成。1、热量热量是衡量实务是够充分与合理的主要依据,是解决人类“吃饱”的主要指标。食物热能主要消耗与生理代谢和各种活动,所以,热能的需要量与劳动强度、年龄、性别、体型、生活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有关。据研究,极轻体力劳动每天需要热能2200-2400千卡,轻体力劳动为2400-2600千卡,中等体力劳动为2800-3000千卡,重体力劳动为3200-3400千卡,极重体力劳动可达4000千卡。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的研究,全国平均热能供给量为每人每日2400千卡。2、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和恢复组织多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成分,是解决人类“吃好”的重要指标。按优质蛋白质计算,成年人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1克蛋白质以满足需要,但还要去背植物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据化验,动物蛋白质所含的成分比较齐全,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八种氨基酸,成为优质蛋白质,而谷物中的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比较少。因此,人体摄取动物蛋白质应当有一定的比例。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全国平均每人每日的蛋白质供给量为70克左右。3、脂肪脂肪是优质的热能来源 ,它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据研究,我国脂肪热能以占食物总量的15%-20%为宜。根据营养学家的调查研究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人民的营养状况和实物构成如下:食物月消费量(斤)热量(千卡)蛋白质(克)每斤热量每日热量每斤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成品粮221756128844.332.5豆类32060206181.518.2鲜薯65521107.81.6肉类52475412559.2奶类534558203.3蛋类27234862.54.2鱼类1.52221150.22.5植物油14500150-食糖119856630.1蔬菜2086574.73.1水果3.3235261.60.2合计243274.9(二)人均粮食需求量预测 未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要走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与农业资源状况相适应的路子,建立科学、适度的消费模式。中国政府将通过引导消费,既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又挖掘非粮食食物生产潜力,避免粮食需求超过供给能力过快增长。1984年以来,中国人均占有粮食相对稳定,但由于动物性食品增加较多,人民的营养水平明显改善,平均每人每天供给的热量达到2727大卡,蛋白质和脂肪分别达到70克和52克,高于同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按照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和城乡居民的饮食习惯,今后中国人民的食物构成将是中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模式,在保留传统膳食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性食品数量,提高食物质量。由于食物构成的变化,直接食用的口粮将继续减少,饲料粮将逐渐增加。这样,通过坚持不懈地发展粮食生产,到2030年中国人口出现高峰值时,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左右,其中口粮200多公斤,其余转化为动物性食品,就可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改善的要求。中国政府相信,实现上述消费模式是有可能的。这是因为:第一,虽然中国人均占有粮食不可能增加很多,但发展食物多样化生产的前景广阔,随着肉类、禽蛋、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供给量的继续增加,对口粮消费的替代作用将进一步增大。第二,通过推进养殖业科技进步,提高饲料报酬率,提高食草型畜禽和水产品等节粮产品的比重,可以减缓对商品饲料粮的过快需求。第三,中国目前处在一个食物消费低增长时期。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看,食物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后将趋于稳定。中国作为低收入国家,达到目前城市的食物消费水平已具有超前性,这是由于家庭投资渠道单一,购买力相对集中在食物消费领域所致。今后随着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人民增加的收入将较多地用在住和行等方面,食物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将逐步下降,食物消费的增长将会低于收入的增长。根据上述消费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口增长规模,未来几十年中国粮食需求量为:2000年人口接近13亿,按人均占有385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5亿吨;2010年人口接近14亿,按人均占有390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5.5亿吨;2030年人口达到16亿峰值,按人均占有400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6.4亿吨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粮食的人均消费量是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所变化的,不过变化的程度不是很大。结合XX市的实际情况和上述的资料,在规划期内进行人均粮食需求量预测的时候,可以按照2006-2010年人均粮食占有385公斤,2010-2015年人均占有390公斤,2015-2020年的粮食人均需求量为395公斤进行计算。(三)粮食总需求量预测 社会生产发展的顺利进行,需要粮食需求平衡做保障,保证粮食总量的供需平衡是粮食需求量预测目标之一。根据上面进行的人口预测,以及人均粮食需求量预测,通过公式粮食总需求量 = 总人口*人均粮食需求量,得出XX市规划期内的粮食总需求量。例如:2010年的粮食总需求量为127824吨,到2020年该区的粮食总需求量将会达到172993吨。具体粮食需求量的预测数据见附表-3。 通过预测粮食消费量,可以得出规划区在未来的规划期内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和粮食的自给率问题。该地区的粮食自给不足,不能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因此很多粮食需求仍需进口。通过进行粮食消费量的预测,也可以简单的预测出规划区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七、粮食产量预测(一)粮食产量现状分析粮食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根据所给资料得知,XX市城区由于城市化速度加快,在近几年的粮食产量有所减少,2004年减少为1.68万吨。在1996年到2004年间的粮食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因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在2000年的时候,XX市城区的粮食产量达到这几年的最高水平。1996年-2004年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图如图4所示,建区20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见图5。 图4 XX市城区1996-2004年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图图5 XX市城区建区20年来的粮食产量变化通过上面两个图对比分析,从建区以来,粮食产量的总体趋势是减少的,虽然2000年的粮食产量是1996年以后的最高水平,但是仍没有1985年刚建区的时候的粮食产量高,城市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二)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粮食产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大致上分为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等资源条件;农机、化肥等物质投入和良种等科技投入水平;水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对粮食产量影响比较大的是人口的流动问题,农业人口变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减少,粮食的产量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因素中最密切的是粮食单产,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后面依次为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三)XX市城区粮食单产预测所谓产量预测就是根据现有的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粮食单产和总产量的估计和推算。它同生产潜力研究一样,也是用来确定未来粮食生产水平的一种方法。产量的预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粮食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若要预测的比较准确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这种长期预测就更困难了。在预测的时候常用的几种方法是:因素估计法、趋势外推预测法、多元回归预测法。此次预测中采用的是趋势外推法。1、历年粮食单产变化根据所给数据,历年的粮食单产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具体变化如图6所示:图6 XX市城区1996-2004年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图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得出该区的粮食单产变化基本上是一条上升的直线,即y=a+bx型的变化趋势,因此在进行产量预测时,选用直线型y=a+bx的预测模型。2、粮食单产预测根据所给数据进行计算y=a+bx中的a和b两个未知数,具体求解过程参照国内生产总值预测中的线性回归分析法中的最小二乘法计算方法。按照此方法计算得出该公式中的a为-18588.3,b为9.43,x为年份。通过公式y=a+bx可以进行规划期内的粮食单产的预测。计算得出2010年XX市城区的粮食亩产量为366公斤,2020年的粮食亩产量为460.3公斤。(四)耕地面积及粮食播种面积分析预测1、复种指数的计算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耕地是粮食播种面积得以提高的基础,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全省耕地面积锐减,粮食播种面积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可利用的后备资源却有限,使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减少,严重制约着粮食产量的增长。此外关联分析表明,有效灌溉面积与全省粮食总产量显著相关,因此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表-1 XX市城区1996-2004年的复种指数年份粮食播种面积(亩)耕地面积(亩)复种指数1996113815105467107.9%199711280094790.6119.0%199811171291969.86121.5%199911052591889.7120.3%200010922692139.3118.5%200110776486788.7124.2%200210619486240.4123.1%200310446885536.1122.1%200410295985540.9120.4%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得出该区的复种指数稳定120%左右。因此,对规划期内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时,取复种指数为120%。2、耕地面积预测a、计算粮食生产需求的耕地面积根据上述数据,利用粮食总需求量=单位面积产量*耕地需求面积*复种指数可以计算得出规划期内的耕地用地需求量。由于XX市城区的粮食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需要从外地进口粮食,自给率为26%左右。在满足的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得出XX市城区在2006-2020年的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总需求量分别为:年份2006201020152020粮食生产的耕地需求量(亩)75517.9 75669.9 77990.6 81429.1 b、确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另外,根据1996-2004年的XX市城区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的基本情况,可以确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大致为3:1。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亩)11381511280011171211052510922610776410619410446810295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亩)3792383760037237368423640935921353983482334320c、确定耕地总需求面积根据XX市城区的粮食生产耕地面积需求量,以及该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计算得出XX市城区的耕地总需求量为:年份2006201020152020耕地需求量(亩)100690.5 100893.3 103987.4 108572.1 具体数据见附表-3(五)粮食产量预测通过粮食单产量和耕地面积以及该地区的复种指数的预测,可以推求粮食产量。比较简单的计算公式是:粮食产量=亩产量*耕地面积*复种指数。根据上面计算所得的粮食亩产量和预测的耕地面积以及复种指数,可以计算规划期内的粮食产量。2010年的粮食产量约为33234.2吨,到2020年的粮食产量将达到44978.2吨,具体数据见附表-3。根据计算的粮食需求量,结合粮食产量可以得出,XX市城区的粮食自给率不高。因此,保护耕地,合理进行土地需求量规划,提高粮食产量是XX市城区本次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附表-1: XX市城区1996-2004年人口统计表 单位:人 年份总人口城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1996225301177890174779139817134741119972315891835061802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