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一 氮元素是一切动植物的生长都需要的营养元素 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 但是不能被多数生物直接吸收 多数生物只能吸收含氮元素的化合物 氮的固定 fixationofnitrogen 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 合成氨 一 氨 nh3 ammonia 合成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解决了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 对合成氨研究有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哈伯 1868 1934 德国化学家 合成氨工业的奠基人 1918年哈伯由于对合成氨研究作出过重大贡献 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0年 法国化学家勒沙特列在研究平衡移动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计算 认为n2 h2在高压条件下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氨 接着 他用实验来验证 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爆炸 他也没有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 而是觉得这个实验有危险 于是放弃了研究 勒沙特列的合成氨实验就这样夭折了 后来查明是由于他所用混合气体中含有o2 实验中h2和o2化合发生了爆炸 稍后 德国化学家耐斯特通过理论计算 认为合成氨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工合成氨的研究又一次止步 后来才发现 是能斯特计算时误用了一个热力学数据 以至得到错误结论 在合成氨研究屡屡受挫的情况下 德国另一位化学家哈伯知难而进 对合成氨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实验 终于在1908年7月在实验室里用n2和h2在600 200个大气压下合成氨 产率虽只有2 但却是科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当哈伯的合成氨工艺流程公众于世后 立即引起了德国当时的统治者们的注意 德国统治者为了达到吞并欧洲称霸世界的野心 同时也利用哈伯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贪婪心理 请哈伯出任德国威廉研究所所长 继续他的研究 从1911年到1913年短短两年时间内 哈伯不仅提高了合成氨的产率 而且合成了1000吨液氨 并且用它制造出3500吨烈性炸药tnt 到了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哈伯已为德国建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合成氨工厂 为侵略者制造了数百万吨炸药 从而导致并蔓延了这场秧祸全球的世界大战 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的谜底 当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时 哈伯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猛烈抨击 尤其是当他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时 更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 人工合成氨实验的成功令人欢心鼓舞 它对工农业生产 国防科技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但三位科学家留给后人的思考也是深刻的 科学必须造福于民 1 氨气制法 1 工业制法 2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原料 用nh4cl与ca oh 2混和加热制得 2 原理 3 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5 验满 4 收集装置 环保措施 干燥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 方法二 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实验 一支干燥的充满nh3的圆底烧瓶 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滴管预先吸入水 的塞子塞紧瓶口 倒置烧瓶 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水中滴有酚酞溶液 操作方法 打开止水夹 轻轻挤压胶头滴管 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观察并描述现象 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中 形成红色的喷泉 喷泉实验 实验现象 烧瓶里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引发 喷泉 实验 水溶液呈碱性 有oh 离子存在 一 氨 nh3 1 氨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小 水溶性 极易溶于水 1 700 氨易液化 氨的溶解更主要的是化学反应 氨溶于水时 大部分氨与水结合 形成一水合氨 nh3 h2o 氨与水反应 2 氨气的化学性质 一水合氨 nh3 h2o可以部分电离形成nh4 和oh 所以氨水显弱碱性 小结 氨水的成分分子 nh3 h2o nh3 h2o离子 nh4 oh 等 nh3 h2o不稳定 受热时容易分解为nh3和h2o 不加热不分解 现象 溶液红色褪色 冷却后恢复红色 探究实验 将氨的酚酞溶液倒入栓有小气球的试管中 加热 取两支玻璃棒 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后 再将两支玻璃棒靠近 观察现象 现象 产生大量的白烟 探究实验 氨与酸反应 nh3 hcl nh4cl 白烟 此反应可检验nh3或hcl 知识延伸 挥发性酸 hcl hno3等 遇氨气均有白烟生成 难挥发性酸h2so4无此现象 nh3 hcl nh4cl nh3 hno3 nh4no3 2nh3 h2so4 nh4 2so4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氨与氧气反应 氨与氧气反应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2no o2 2no2 3no2 h2o 2hno3 no 3 氨的用途 氨 氨的用途 制硝酸 制纯碱 制尿素 做致冷剂 2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原料 用nh4cl与ca oh 2混和加热制得 2 原理 3 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5 验满 4 收集装置 环保措施 干燥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 5 验满 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 4 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 b 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环保措施 浓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 干燥装置 水 装置 倒扣漏斗 用碱石灰干燥 4 铵盐 1 铵盐的涵义 由铵根离子 nh4 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 物理性质 铵盐都易溶于水 2 铵盐的化学性质 铵盐受热易分解 铵盐与碱反应 结论 铵盐的通性 均能与碱共热产生氨气 实质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铵盐 试剂及操作 滴加naoh溶液 再加热 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实验现象 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铵盐 nh4 的检验 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 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打开夹子 用手 或热毛巾等 将烧瓶捂热 氨气受热膨胀 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 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