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 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doc_第1页
大一 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doc_第2页
大一 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doc_第3页
大一 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级 药学班 201114220017 丁丹丹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我们要时刻怀揣着危机感,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抓住机遇,发扬光大,使中医药走向世界发展的前沿,那么中药学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中医药 发展 现状 前景 危机感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归纳总结,中医药学就以一个系统的,独立的学科展现在世人面前。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终于成为现在看到的以阴阳五行藏象病因为理论基础,四诊八纲为诊断手法,以针灸推拿等为治疗方法的自成体系的学科。但是在这璀璨的光芒下,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医药还有很多不足,我们时刻要怀揣着危机感,在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医药必须加快发展的脚步,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世界医学上占有一席之地。 1.中医药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只有战胜了这些困难,中医药才能发扬光大。 (1)就中医药的基础理论而言,它还没有脱离自然哲学性质,有较弱的现实相关性。实验科学的西医是靠实验依据来说明现象间的联系的,而经验科学不能不依靠某种理论建立的结构来说明。因而对中医的质疑就接踵而来。在近代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后,以天演论(阐述进化论的著作)为代表的西方思潮席卷华夏。受过西式教育的人对中医药的抨击更加激烈。如孙中山肝癌晚期,北京协和医院宣布素手无策时,他仍然坚持不服中药;鲁迅,郭沫若等一生不愿找中医。其实这与当时人们认为西洋文化一切都好而中华文化一切都坏的心理密不可分。但中医药确有疗效,他们便认为是中药的功劳,于是提出“废医存药”。殊不知皮之不纯毛将焉附,没有中医的指导,中药怎么充分发挥其功效?在1929年“废止中药案”“民国元年教育系统漏列中医”事件与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的“中医是封建医,应该随着封建社会的消失而消失”的言论以及前几年网上签名要求将中医排除在医改计划之外的行为等活动高潮之后,中医依然坚强地生存下来了,胜利了。因为中医药的;疗效是大家看得见的,尤其是在非典等疾病面前展现的强大疗效,使反对中医的声音自然消失了。 (2)刚刚提到抨击中医的人多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究其原因,是中医药的话语不同与西医的。这些争论从根本上说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在西方思想进化论的冲击下,中医得到了“落后”的价值评价,在现实中给予了批评中医论者道德上得正当性。中医表达自身的话语权也发生了转移,丧失了自我主体地位,造成了中医的“失语”。中医自身本有的一套理论,如今却为自己的生存找依据,费力地去求助于另一种话语系统,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有人竟然为带上一点“科学”的皮毛而沾沾自喜1。 其实我们应当反思进化论的负面作用:它还不成熟不完善。斯宾塞的进化论是为早期资本主义而构建的,不能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意见2.西医在征服疾病和增进健康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略,特别是医学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对人文的排斥,医学人文精神失落了。医学高科技表现出对人的异化:医学中病与人的分离,技术实体和病人客体的分离;脱离人性全面要求而形成的医患关系简单化,医学非人格化等。也就是说,医生们往往完全依赖仪器,所作诊断全凭仪器检查的结果,而不是鲜活的客观认识。医疗仪器不仅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还经常发生故障,所导致的误诊率也不会低。还有西医抗生素的滥用,正使越来越多的耐药菌产生,而实验研究却未证明抗生素的疗程为多长3。这里我并非否认西医,而是想表明凡事都有长短,不能因为中医的某些不足而废止它。 (3)除了外界想要取消中医,最让人担忧的是中医内部也在渐渐瓦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医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正在渐渐消融。中医基础理论是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古人云“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就是说具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的人学医相对容易。如黄莆谧42岁研究医学而成针灸甲乙经;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等皆学医很晚然而转入医学后短短几年后医术就传诵当时。在经历了清末留学运动,废除科举考试,实行白话文,简化汉字等一系列运动之后,传统文化流失得所剩无几。现在的中学生都被灌输着西方思维,数学英语等课时是语文的数倍,而语文课中的文言文又屈指可数,这样到了大学学习中医药在思维上非常吃力,还要学英语,计算机,以致到了博士研究生仍然不能独立以中医思维应诊。原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曾说,不少毕业生根本不信中医,反而成为“掘墓人”。不得不反思,中医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刻不容缓。多读古文,对传统的文化立即恩便会在日积月累中循序渐进,然后直接背诵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药经典原文,结合实际临床经验,不难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如果总是用批判的眼光来学,觉得经典这里不科学那里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呢?怎么学得进呢?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应当摆正思想,潜心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经典。 (4)面对诸多批评性意见,中医应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一听别人批判的声音就斥为数典忘祖,这样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中医的很多内容是思辨性的,它们是大脑构建的东西,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些东西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如五行本身是有漏洞的,曾受过战国时期一些诸子的批判,结果都被秦始皇焚了,而五行随着医书保存下来了。所以秦汉时阴阳五行非常流行,成为中医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可以想象正是有了诸子的批判,五行学说才得以发展完善。现在面对这些批评我们应该做的是针对自己的不足取不断发展完善。 (5)中药学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与进步。藿香正气液,速效救心丸等500多种中成药以其显著的疗效受到是人的瞩目。药厂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化的中成药,这样不仅仅只是方便了服药,更加重要的意义是解决了中药的定量问题。这样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中成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中药是讲究辩证论治的,这也是中医的特色所在,但那么多病人吃着统一的药物,那么辩证论治就失去了意义。由此也可以反过来思考,中药到底要不要标准化生产。中医给不同病人开不同剂量的药,抓药时也不太精确,熬药时熬出的分量也不尽相同,结果病人的摄入量很难保证,但如果不标准化生产,又怎么去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这个复杂的问题正待解决。如果解决不好生产在多品种的中成药也只是“中药西用”,不能真正实现中医的进步。 2.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它能否融入现代社会。只有被世人所接受才能谈的上发展。要被世人接受,就要从理论,方法,技术,话语等方面让人们理解。不妨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 (1)中医的发展不妨借鉴一下西医。西医曾经是远远比不上中医的。中世纪几次大瘟疫几乎毁灭了欧洲;中国也是有瘟疫的,但由于中医,疫情很快得到了抑制,也没有大面积的死亡,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直到十八世纪抗生素的发现,西医才在疾病控制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西医这些年之所以快速发展到如此程度,是它紧密结合了人类科学活动的重要成就。例如X光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就成了CT,磁共振与计算机结合就制成了核磁共振技术MRI,理论方面结合了生理学生物学药理学。西药开发投入了大量资金,也是因为西药开发应用结合了最先进技术,吸引了资本家企业家重视,取得了丰厚经济效益。要发展中医,就要吸收社会资金流转到中医药来。这个产业如果不能让资本升值不能让企业家赚钱,不能让资本大量流入这个领域,它的发展是滞后的。政府输血式的投入,其生命力是短暂的,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中医药就没有出路4不仅技术层面大可借鉴西医,理论层面也一定要做到知道那么多经验的原理,而不能认为一个方子有效就一直用下去而不管它为什么有效。现在中医师在不清楚药物化学成分的情况下开出药方(多为复方)。弄清患者服用的药物到底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是医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中医获取信息应当超越感官的生理极限,并且使中医的诊断经验成为可以量化和复制的方法。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找出2000年临床经验的原因,做到知其所以然。 (2)除了我们自身努力外,还得开展中医有效性传播,使国人使世界认识到中医药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外界的不少误解,还可以吸引外界的不少力量来发展中医。例如人们往往认为中医没有外科没有解剖。其实早在先秦时期,解剖作为临床治疗手段被应用就是比较常见的了,史记汉书三国记等皆有记载。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便是最典型的例子。还有最近报道的某中医针灸微创手术治疗痔疮。广泛利用百家讲坛这类多媒体平台,向公众讲解中医思想技术,也可让中医人相互交流最新成果,相互启迪促进,都将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3)再放眼海外中医药的发展。韩国在吸收中医精髓后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而成的韩医可作为中医的一支。韩医的地位非常高,近20年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入韩医科大学。他们的古籍Data Base 化和精神科领域都有独到的成就5。另一支日本汉方医学也是硕果累累。这里着重说一下台湾的中医研究。例如为了研究舌诊,他们用红外线拍摄舌头,用摄像机拍摄舌头的动作,将色相、饱和度和亮度作分析,再用舌诊仪定出舌缘曲线,准确测量舌苔厚薄,建立彩色标尺,环境设定,弄出舌色空间,圈出红、淡红、紫、青、暗等颜色,用统计分析方法重复校对,把舌头区分,舌尖心肺,舌根肾,亮旁肝胆,中间脾胃,做成了舌像模型,帮助中医临床诊疗6。这样让传统的医学融入现代,得到转化。且不论他们的方法好坏,这种研究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4)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外国的交流,共同发展中医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只有我们在研究中医药。在很多方面,国外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研究已经非常领先了,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要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就应该让世界来研究中医药。 (5)中医药要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或许还要从根本上去改革理论。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其基础理论发展上发展的。阴阳五行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指导中医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中。如今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证都变化了也产生了许多新证,是致使中医师辩证困难、甚至无证可辨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医理论不能与时俱进,就能只能固步自封了。其实中医及其理论在历史上也是不断异化、争鸣与进化的。如果把一个个临床经验比作珍珠的话,那么基础理论就是链子,只要能更牢固地串起珠子换一根链子也无妨。例如韩日等把中医主体基础理论剥除掉,照样可以将中医与其本国的实践相结合,成为韩医与汉方医学。并且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中医的眼科、骨科等也越来越淡化中医基础理论;外国接受针灸术并非全盘接受中医针灸理论。那么就是说更新中医基础理论是可行的。我们可以不断补充更新基础理论。 (6)如果能够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或许另一条路就是完全与西医融合成为“现代医”。我们先换个角度,从少数民族医学与中医来说。从客观上说中医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的医学,应该叫“汉学”啊,还有藏族的藏医,苗族的苗医等等,她们都应该是平等的吧。不过因为汉族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占主导地位,强势地将“汉医”升格为“中医”,似乎有失公允。“汉医”也吸收了少数民族医学的精髓,诸如云南白药、苗药咳速停糖浆、藏药肉寇五味丸等等,为更多人的健康做出了贡献。再来看中西医的关系。中医和西医其实是在曾经不便于交流的情况下形成的地区性医学,只是西医随西方文化的传播而广布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主导。西医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叫法,外国人都称其为正统医学,而称中医为代替疗法,并被分为针灸疗法与草药疗法,与指压法、亚历山大技术、香味疗法、脊柱疗法、顺势疗法、催眠疗法、水疗、音乐疗法、静思、自然疗法正骨术等其他外国民族医学并称7。虽然国人一直津津乐道于中医得到了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认可,但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中医只是被他们作为辅助疗法的地位。我想这是中医被人为的独立于西医之外了。其实中医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医应当融入西医,以一个整体的形象进化为世界医,这才是中医发展的最终路径。在这方面,我们已看到了希望:清热解毒赋予了抗感染新概念,发现了清热解毒不直接杀死病原也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也不一定由消灭艾滋病病毒来治疗艾滋病,癌症等也可通过与癌细胞和平共处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就像引起口腔溃疡的疱疹病毒长期与人共存的事实一样。还有活血化瘀的研究提高了血液流变学价值等先期成果。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如果说西医是研究景物的前景,那么中医是研究景物的背景。因此能看到许多西医看不到的东西。现在西医在临床上注意到某些内部病症在远离病灶的部位出现一些反映点,其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其实质就是针灸穴位8。古典针灸解剖正好研究了西医解剖零件般的研究无法发现的生命现象。而至今西医也没有想到通过刺激这些反应点来治疗相应疾病。所以中医要与西医结合,找出方法既看到前景也要看到背景。这样就不存在中西医差别了,中医可借机将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范围,并且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下去。但这个过程也是极其漫长而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