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颅内压监测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_第1页
4颅内压监测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_第2页
4颅内压监测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_第3页
4颅内压监测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_第4页
4颅内压监测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内压监测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教学目标:,掌握:颅内压增高的护理要点、ICP的评定标准、ICP监测的护理熟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熟悉ICP增高的处理、颅内压监护仪的操作使用了解: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原则ICP探头植入的部位,解剖概要,(一)、概念,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颅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成人ICP0.7-2.0 kPa 儿童ICP0.5-1.0 kPa 1kPa=7.5006mmHg=10.2mmH2O,(一)、概念,颅内压增高:颅内容物体积增加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ICP持续高于2.0kPa,并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三大病征,(二)、病因,ICP增高的原因可分为三大类:1、颅腔正常内容物的体积和量增加脑体积增加 、 脑脊液(CSF)增多、脑血流量增加2、颅内非正常组织即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颅内血肿、颅内肿瘤 、脑脓肿 、脑囊虫3、先天性畸形颅腔容积缩小: 狭颅症、颅底陷入、大片凹陷骨折,正常脑室,脑水肿,脑积水,(二)、病因,硬膜外血肿,胶质瘤,(二)、病因,先天性因素,后天性因素,(二)、病因,舟状头,塔状头,扁头,塔状头,扁头,塔状头,扁头,塔状头,狭颅症,(1)颅内压的自身调节,颅腔容积 14001500ml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者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三)、病理生理,(1)颅内压的自身调节与代偿,正常的颅内压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可随血压、脉搏、呼吸的波动有细微的波动。颅内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实现。,脑脊液 吸收,分泌 吸收 ,脑脊液量 icp平衡,脑脊液量 ICP不变,(三)、病理生理,当ICP脑脊液脊髓珠网膜下腔,脑脊液 分泌,当ICP脑脊液,(1)颅内压的自身调节与代偿,脑脊液的代偿容积是有限的,仅占颅腔容积的10%,足以应付正常生理状态下的颅内空间的变化。 颅内压 临界点微小变化生理失控颅内压 脑疝,(三)、病理生理,体积/压力关系曲线(Volume-pressure Curve ),临界点,4ml,40岁;b.单侧或双侧运动异常;c.收缩压40mmHg。,G.颅内压监护治疗的探讨,ICP20mmHg:观察,暂时不需要降颅压处理。ICP在2040mmHg:采用一般措施降低颅内压,如抬高床头,镇静,放出脑脊液,临时应用甘露等脱水药物,仍无效者采取急诊手术减压。ICP40mmHg:急诊复查头部CT排除颅内继发出血可能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H.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相关性,脑灌注压(CPP)= 平均动脉压-颅内压成人CPP:60 mm Hg( 50-70 ) mmHg小儿CPP:10-15 mmHg,将含有氧气的血 挤入肿胀的脑组织,脑灌注压,CPP70mmHg,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BP)颅内压(ICP),脑灌注减少,导致脑缺血,过度灌注,破坏血脑屏障,加重脑水肿,ICP进一步升高;ARDS增加风险。,H.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相关性,I.持续ICP监测的护理,1、确保ICP监测的准确性:确定“0”参考值排出外界干扰因素(躁动、翻身、吸痰、尿潴留、大便用力等),I.持续ICP监测的护理,2、ICP值变化观察ICP20mmHg时报告医生(排除外界干扰因素);ICP突然增加超过10mmHg (排除外界干因扰素),应报告医生。ICP5mmHg时,注意观察是否引流过度,可在医生允许下抬高引流管的高度,防止脑疝发生。在观察ICP变化的同时要注意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ICP增高早期常缺乏相应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滞后。,I.持续ICP监测的护理,3、ICP传感器的护理:要妥善固定在头部,不能打折, 否则ICP测量不准确;妥善固定连接处,防止因重力过度牵拉而意外脱出,避免晃动患者头部,防止光纤探头移位,避免损伤硬膜或致硬脑膜血肿的发生;保持清洁干燥,不能浸湿,否则ICP测量不准确。,I.持续ICP监测的护理,4、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道通畅,防止引流管堵塞、扭曲、脱出;遵医嘱固定引流管的高度;准确记录引流量及性质;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I.持续ICP监测的护理,5.体位的护理: 术后应去枕平卧,如无特殊禁忌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床头抬高30度,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少脑组织耗氧量,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床头抬高30是神外重患的最佳角度!,J.颅内压监护仪的操作使用,探 头,缆 线,主机,J.颅内压监护仪的操作使用,“NO TRANSDUCER DETECTED”- 没有连接探头,将缆线的白色中间线与主机上的标记对齐,J.颅内压监护仪的操作使用,2.开机:打开主机上的On/Off键,并等待屏幕出现提示消息,3.连接缆线与探头屏幕显示缆线所记录的零参考值“TRANSDUCER DETECTED, ZERO REFERENCE = *,ACCEPT? ADJUST? ”请核对是否等于在探头上记录的数值,如果是,选择接受(ACCEPT),按“MENU”。如果不是,选择调整 (ADJUST)。,相同,选择接受(ACCEPT) “MENU”。不相同,选择调整 (ADJUST)。,J.颅内压监护仪的操作使用,J.颅内压监护仪的操作使用,J.颅内压监护仪的操作使用,1)turn alarm on 是否打开报警铃 2)set alarm limits 报警上下限设置 3)manual zero 选择并进行手动调零 4)language 选择语言 5)exit 退出,J.颅内压监护仪的操作使用,小结,持续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血流量降低,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缺血,缺氧,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发生急性脑肿胀死亡。连续、准确地监测颅内压力动态变化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十)、护理措施,脑室引流的护理,A.概述B.临床意义C.观察要点D.护理要点E.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脑室引流的护理,什么是脑室引流,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颅内出血引流到体外,以达到调节及控制颅内压的一种方法。,成人0.691.96kpa 儿童0.490.98kpa,A.概述,脑室穿刺的适应症,一、诊断性穿刺 二、治疗性穿刺暂作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特别对枕大孔疝是一种急救性措施开颅手术时或手术后用以降低颅内压引流炎性脑脊液或脑室内注入药物治疗颅内感染脑室内有瘀血急需清除者作脑脊液分流手术,放置各种分流导管,1.脑室造影 2.采集脑脊液标本作化验 3.鉴别脑积水的类型,A.概述,脑室穿刺的禁忌症,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由于出血来源不明严重颅内高压,视力低于0.1者广泛性脑水肿,脑室狭小者,A.概述,脑室穿刺的部位,1、前角穿刺2、后角穿刺3、侧方穿刺4、经前囟穿刺,A.概述,脑室穿刺的方法,1、颅骨钻孔穿刺法2、颅锥穿刺法3、经眶穿刺法4、经前囟穿刺,A.概述,B.脑室引流的临床意义,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2、进行脑室系统检查3、脑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4、颅内感染经脑室注药冲洗5、颅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症状患者,可行脑室引流术,以降低颅内压,C.脑室引流病人的观察要点,生命体征引流液的观察引流装置,术后24 h内每个0.51 h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神志的变化,位置:最高点距脑室10-15cm要求: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保证无菌,引流液的观察,准确记录24 小时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颜色:术后1-2天可略有血性渐变橙黄色量:脑脊液由脉络丛分泌,每三分钟约分泌 1ml,因此,每日应不超过500ml。性质 正常:无色、透明、无沉淀 异常:脑室出血:鲜红、逐渐加深紧急手术止血。感染:混浊、絮状物引流时间:5-7天,D.脑室引流病人的护理,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量 更换时先夹管用碘伏离心式消毒引流管壁,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袋,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搬运病人将引流管夹闭,目的是?,2、引流袋高度,平卧位:引流管开口需高出 侧脑室1015cm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 基线,高出1518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 抬高1530度,3、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引流液500ml/d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水电解质补充,4、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成角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治疗: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引流管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畅,反之不畅(原因)video_20150626_085320.3gp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5、拔管,术后34日:颅水肿期将过,颅内压逐渐降低应及早拔管,一般不超过7天拔管前1 d,可抬高或试行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升高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防逆流造成感染 拔管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切口有无脑脊液漏,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高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颅内压低于1.181.47kpa 证实办法:降低引流袋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脑组织、血凝块堵塞 注射器轻轻外抽 必要时更换引流管,E.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颅内感染,脑 疝,颅内出血,预防,预防,预防,E.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原因 很少发生,可因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穿刺器械及引流装置消毒不严、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持续引流时间过长等引起。 预防措施 (1)保持病室清洁,定时消毒。 (2)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要求,整个引流系统应保持密闭和无菌。(3)预防脑脊液倒流,引流袋应悬挂于床头,不可过高或过低,引流不畅时,及时查清原因并通知医生。,颅内感染,E.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原因 因引流袋位置过低或变化体位时,接头脱落,使脑脊液流出过多、过快,颅内压力突然降低,使脑干上移而发生小脑疝;也可因引流不畅,高颅压得不到纠正,而发生枕骨大孔疝。 预防措施 (1)注意引流袋的高度,更换引流袋和调节 引流袋高度时,应避免大幅度升降。 (2)严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脑疝,E.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原因 穿刺不力,穿刺针固定不牢,在颅内活动引起脑组织脉络丛血管损伤而导致脑室内出血,或因颅内压降得过低,脑组织塌陷,使桥静脉撕裂,造成硬膜下血肿。 预防措施 (1)引流管妥善固定,预防脱落;变换体位时,头部和引流管的方向保持一致,以免引起脑组织和血管损伤而出血。(2)做好颅内压监护,预防低颅压,观察脑脊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