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古诗二首》同步教案冀教版.docx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古诗二首》同步教案冀教版.docx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古诗二首》同步教案冀教版.docx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古诗二首》同步教案冀教版.docx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古诗二首》同步教案冀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渭”、“浥”、“君”“曛”四个生字。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3、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1. 从景入情,学习鉴赏送别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读中悟情,理解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2、通过学习唐诗,了解我国悠久、文明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难点分析: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达技巧;难点:把握送别诗的特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提高古诗鉴赏能力。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其他的送别诗。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1、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出示课件复习以前学过的送别诗。2、出示课件导入:学习两首送别诗渭城曲、别董大。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3、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学古诗,知诗人。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一)解诗题,知作者。1、从课题入手学习古诗,出示课件:解题:渭城曲原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介绍作者,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及他的诗作成就。2、默读古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出示课件3、教师范读,出示朗读节奏课件(二)抓字眼,明诗意。1、自学: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2、小组合作: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3、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渭城朝雨浥轻尘,出示课件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出示课件客舍:旅店。柳色:柳象征离别。新:焕然一新。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出示课件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出示课件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三)多诵读,悟诗情。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整体内容。1、从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渭城的柳色?渭城的空气?渭城的客舍?渭城的朋友?2、从诗中,感受到什么?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清新明丽的自然风景图,后两句抒发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四)学古诗,知诗人。 1、诗人王维介绍: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 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2、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王维的古诗三、反复诵读,感情升华。1、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朗诵诗歌。2、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学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渭城曲,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2、“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天我们在学一首送别的古诗别董大,看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渭城曲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二、反复诵读,整体把握。(一)抓字眼,明诗意。1、出示课件自读古诗,把诗读通读顺。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课件教师范读3、简评,“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第一句写了什么?途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天、雁、雪)(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出示课件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4、出示课件说说这几幅图中,哪一幅图和诗里所描写的景象一样,并说说理由。同学们修改课文插图,理解诗意。5、如果你来到这样的情景中送别你的好友,你会不由得产生怎样的情感呢?再读第1、2句,走进景中,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6、作者与好友的心情都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写下后面的诗句,是带着这样悲情吗?7、出示课件: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这里指谁?董大。)说说高适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作者是怎样豪情满怀的鼓励友人。为什么让董大“莫愁”(三)学古诗,知诗人。教师出示课件进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介绍。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出示课件。你也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安慰一下董大么?如果你是董大,听到朋友的劝勉会怎么想?(四)多诵读,悟诗情。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2、教师出示课件,总结诗歌的译文。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得;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里朝南飞去。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3、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教师点拨朗读技巧,再请学生朗诵诗歌。三、比较学习,朗读提升。1、教师:现在分别读一读已经学习过的这两首送别诗,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出示课件(1)这两首诗前两句都写了分别时的景色,有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