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朦胧诗”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 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 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 感一代人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 回答 顾城的等。伤痕小说:伤痕小说是文革之后出现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刘心武班主任和卢新华伤痕,这两个短篇引 发了“伤痕小说”的思潮。 “伤痕” 小说的核心是:正面描写文革造成的人的心灵创伤和人与家庭的不幸。有四种写作倾向:揭示四人帮的罪恶;表现与四人帮的斗争;展现普通人在文革逆境中的 美好情操;从文化的角度对文革进行思考。伤痕小说揭示了文革最大的祸患在于 对人的心灵的戕害,除破了 50 年代文学不触及人情人性的弊端。作品:竹林生活的路、叶辛蹉跎岁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等等。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 新写实小说 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 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 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 王安忆等。代表作:刘恒伏羲伏羲 狗日的粮食;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写实文学:写实文学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有相应的真实性,作 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抽象和艺术反映,溶新闻性与哲理性于一 体,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贡献。刘亚洲的黄植诚少校 、郑义的冰河 刘心武的5.19 长镜头等均是写实文学的优秀作品。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代表作家作品有: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 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伤痕文学: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 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等。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女性文学:女性文学研究本是一种西方的文学批评观念,它产生于 80 年代末的欧美。以美国的格蕾格林和英国的科拉卡普兰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企图“改写所有由男性文化体系衍生出来的种种规范、典律”,“揭开久经压抑、掩藏的躯体、无意识以及文化、语言中的深层欲望”;其分析方法则“结合了语言学结构主义理论、马克斯主义、心理分析和解构论”。我国的女性文学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指的是关注女性生存状态与主体思想的文学作品,其作者不一定是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源于英美,带有女权主义色彩,代表人物如波夫瓦以女性关心话题为主题、面向女性读者的文学。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寻根小说:80 年代中期由一部分青年作家有意识地发起和自觉推动的一股创作潮流。它是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 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 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 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新生代”诗人:80 年代中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发生了新的转移,加上“朦胧诗”的讨论和新潮诗歌长时间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些“归来”诗人的创作渐趋沉寂。与此同时,推动新潮诗歌的一批青年诗人的后期创作,也更加热衷于艺术实验,迷恋抽象观念,因而也愈来愈远离现实生活和读者的感性经验。加上其中的一些骨干力量先后脱离国内诗坛,或转向其他体裁的文学写作,“朦胧诗”的创作和讨论的浪潮也开始消歇。在这期间,从新潮诗歌内部孕育生成的一股新的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开始登上诗坛。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诗人。“新生代”诗歌:又叫“第三代诗” “后朦胧诗” “后新诗潮” “后崛起” “当代试验诗”等。 诗人多出生于 60 年代,创作于 80 年代。他们拒绝精英化、理想化、意识形态化的倾向,而 提倡平民化、世俗化、个人化;拒绝“朦胧诗”的意象、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提倡口语 化,诗中充满了了反讽,调侃黑色幽默。1986 年“中国诗坛 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可视 为“新生代”诗人在全国的集体登台亮相。改革文学:兴起于 1981 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流撞击的产物。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先锋派:当代的“先锋派”虽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流派,但最低限度 的意义是指马原以后出现的那些具有明确创新意识,并且初步形成自己的 叙事风格的年轻作者。他们主要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 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人,此外还有一些正在崭 露头角且颇有潜力的新秀。先锋小说:指1980年代中后期涌现的一批先锋作家的作品,这些小说从否定和怀疑的立场出发,对许多既有的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思维方式进行各种解构颠覆,带有明显的后现代色彩,在艺术上,先锋小说向传统的小说写法发出挑战,从事形式和语言的变革,通过对叙事方式和对语言表达的革新的追求,来表达颠覆传统故事,解构意义的目的,先锋小说因其晦涩,反理性等倾向遭人诟病,但是它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拓展了当代小说的艺术视野和表现手段,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审美体系。代表作家有马原,余华,苏童,格非。随想录: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 随想录 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 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 ,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 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 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 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 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创作的一 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 探索集 真话集 病中集 无题集共五集,统称随想 录。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哲理散文或大散文):在 8090 年代散文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一些从 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 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 创作了一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 个人感性表达的文章, 这类随笔式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或者文化散文。 如金克木、 张中行、 余秋雨等; 学者散文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厚的学术修养, 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 的表达中, 不特别注重文体规范, 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 形式。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 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新时期文学: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1977 年 8 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 束,并把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 。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 成为“新时期文学” 。事实上,直到 1978 年 5 月 1 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 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新历史小说:1987 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 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 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 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 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 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 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代表作:陈忠实的白鹿原,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张炜的古船,余华的活着等。知青文学:80 年代, “知青文学”是用来描述一种文学现象的概念,一般这一概念所指的范畴并不清晰,但总的来符合两个条件:作者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品内容主要是关于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也包括知青在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感情。知青文学一般专指叙事体裁的创作,因而“知青文学” 也常常成为“知青小说” 。知青作家主要有:孔捷生、郑义、叶 辛、张承志、梁晓声、张抗抗、史铁生、张炜等。代表作品:张承志北方的河 黑骏马 ;张抗抗隐形伴侣 北极光 ;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路遥平凡的世界等等。知青小说: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市井小说:汪曾祺对这个概念有过一些论述,如:市井小说没有史诗,所写的都是小人小事。市井小说里没有英雄,写得都是极平凡的人,但市井小说的作者的思想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他们对市民生活的观察角度是俯视的,因此能看得更为真切,更为深刻。代表作为受戒、那五、神鞭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 (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双桅船的作者是(舒婷)一代人的作者 是(顾城) 迷途的作者是(北岛) 春之声的作者是(王蒙)文化苦旅的作者是(余秋雨) 。 谢惠敏是刘心武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韩少功爸爸爸 中的人物;印家厚是池莉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人物。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是著名老作家 (徐迟) 的科技报告文学作品 歌德巴赫猜想 。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徐星的 无主题变奏曲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 8O 年代小说历经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通俗(或大众)小说、现代派(或先锋、 新潮)小说、新写实小说七个阶段。探索剧:亦称探索戏剧,不满足于既有的一套戏剧模式,而大胆地引入新的戏剧表现手法,进行新的尝试和实验的戏剧,使话剧的“散文化”和“叙事成分”有所增加,并将象征、隐喻、荒诞变形等手法广泛运用,加强了舞台的综合性。新时期的现代主义戏剧。作品有:车站、野人、WM、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桑树坪纪事、中国梦等。“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元小说更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往往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作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更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小说的叙述往往在谈论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当一部小说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关于小说本身的叙述的时候,这种叙述就是“元叙述”,而具有元叙述因素的小说则被称为元小说陈奂生形象:陈奂生终日劳碌,半生清苦;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时来运转,受宠若惊;眼花缭乱,呆头木脑;不暗世道,白白自讨羞辱,但随即又自抬身价。他是新时期勤劳善良,希望过好生活,但又愚昧麻木、观念落后的农民的典型。陈奂生上城是“陈奂生系列”中最具特色、最能体现高晓声小说创作艺术风格的作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陈奂生的艺术形象。作品以80年代初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进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社会历史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及惟妙惟肖的心理变化。 陈奂生是一位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形象,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之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他是新旧转型时期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身上,既有农民勤朴节俭的本质,又有自私狭隘,为个人生活患得患失和封建等级的观念.(根据交钱后再进招待所房间和炫耀坐书记车的心理描写) 花了五元高价,等于做了七天还要倒贴一角,睡一夜要出两顶帽钱,陈奂生想想又肉痛起来,说明他勤俭的农民本质. 由于出了高价,对招待所的物品从十分爱惜变为任意作践,用提花枕巾擦脸,不脱衣服钻进被窝,表现农民的自私狭隘.由于坐了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县委书记介绍的五元一夜的高级招待所,就感到精神的满足,得意非凡.这表现农民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白嘉轩:作为一族之长,作为在农耕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的代表人物,白嘉轩运用手中的巨大权威,重修祠堂,强化村民的宗法意识及其对道德伦理的情感与信念。辛亥革命后,随着皇帝的下台和封建政体的崩溃,白嘉轩敏锐地感觉到传统文化正面临严峻的威胁。为此,在朱先生的指导下,他满怀激情,用族长的权力,在白鹿村的祠堂中推行“乡约”,使之成为每个村民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律”;而对白兴儿等赌徒和烟鬼的惩戒,让村民们更实在地感受到了“乡约”的巨大威慑力,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为了延续儒家命脉,他又积极倡办义学,使下一代能够系统地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树立起做人的准则。而作为传统文化的自觉维护者,白嘉轩更多地表现出自己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虽然罂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在朱先生的劝说下,他还是带头犁毁烟苗,并周济李家寡妇。他以“仁义”真诚待人,广施善举,没有丝毫的矫情,也不图有任何回报。随着他这一系列以“仁义”为核心的行为的展开,他的名声也随之不朽,白嘉轩成了白鹿原的人望。为了村民的利益,他可以率民抗税交农,虽然后因反动势力的阻碍未能参加,但却使性格平和的鹿三受到感染、激发,毅然站了出来;大旱天为乞雨,他不惜自残身体;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从中可见一斑。 白嘉轩对黑娃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白嘉轩的敬仰。他对长工鹿三之子黑娃一视同仁,让他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接受儒家思想;当他不愿学习而要去外面闯荡时,亦表现出族长应有的宽容和大度;黑娃与田小娥的结合,让白嘉轩觉得丢脸,但它仍能劝慰鹿三;黑娃派土匪打断了他的腰,他仍采取不追究的态度,以德报怨,亲自迎接黑娃回家祭祖;他可以不记前嫌,全心全意地为救黑娃而四处求情,更让人看到了受传统儒家思想熏染极深的一位族长“仁义”的高峰,他让每个人为之震惊,为之感叹!正如朱先生说:“这心肠这肚量这德行,跟白鹿原一样宽广深厚,永存不死。” 小说中白嘉轩与鹿三的主仆关系的描述,使白嘉轩这一人物更加丰满而又富有立体感。他并非那种贪婪、自私的地主绅士,对待长工鹿三的态度是重之、携之,而且常常教育子女要尊重鹿三,并让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白灵认鹿三当干大,而在鹿三身上也丝毫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被剥削者深受苦难的痕迹,他也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反而把白嘉轩当作自己的恩人,虔诚地信奉和捍卫着白家执掌的宗祠文化。白嘉轩与长工鹿三从父辈起就结下友谊,兄弟相待至死不渝,成为一种极富道德意味的主仆关系。他们两人的“义交”是小说中描写得尤为感人,他们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可见白嘉轩的勤劳俭朴、重义轻利,达观宽容,对于权势物欲的贪婪追求无疑是一种消解抵制。作家一再描写两人一起劳动的场景,那份默契、那份和谐,宛如一幅动人的田园画。而鹿三死后,白嘉轩的那句评价“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长工去世了”,则表现出了白嘉轩对鹿三的丰富情感。可见,在创作这一主仆关系时,作家一改以往专注人物间社会矛盾、阶级斗争的旧窠,而将笔触伸入到民族文化心理,从而使得这一关系更复杂更隐秘,也更具真实性和时代感。八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二、新时期以来的现实主义思潮(一)现实主义的回归:70年代末80年代初,“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兴起以及诗歌领域的“归来诗人”都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回归。(二)对现代主义的借鉴: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复归中开始借鉴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例如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和剪辑错了的故事、我是谁等对时间和结构的创新。(三)“新写实”小说: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改变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宏大叙事”,将写作的重心放在普通人的琐屑小事上,从“大写”的人转变为“小写”的人。(四)新现实主义:90年代中期,面对企业改革和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出现了“现实主义冲击波”和“官场小说”,这些小说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底层人群和腐败群体作为描写对象,批判种种丑陋现象和社会不公。主体论的文艺思潮在创作上,新时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的思潮使得对于人的主体性复苏和强化。在理论上,上海文学发表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为文艺正名。关于文学主体性的学术论争 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论争是围绕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展开的。刘再复认为文学创作的主体性表现为:第一、文学创作要把实践的人看作历史运动的轴心,看作历史的主人,而不能把人看作物,进一步说,要把人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第二、文学创作要高度重视人的精神主体性,即要高度重视人的能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三、关于“重写文学史”的问题及当代文学学科变革 “重写文学史”是新时期对于以前在书写文学史的过程中单纯的政治视角表示不满,并且在现代性的视野下对于现当代文学的分割状况提出质疑,因此文学研究界提出要“重写文学史”。明确提出“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是陈思和、王晓明在1988年上海文学主持的“重写文学史”专栏中提出的。 小说潮流(一)一伤痕文学: 伤痕、班主任、灵与肉、本次列车终点等二反思文学:芙蓉镇、天云山传奇、人生、人到中年 、“陈奂生”系列等三改革文学:陈奂生上城、乔厂长上任记、新星等四寻根文学:棋王、爸爸爸、女女女等五先锋文学:冈底斯的诱惑、河边的错误、迷舟、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等六知青文学:平凡的世界、黑骏马、北方的河、古船等七、市井传奇:受戒、那五、神鞭等八、历史小说:李自成、少年天子、“清代帝王系列”等小说潮流(二)一.新写实小说:生活秀、风景、一地鸡毛、狗日的粮食等二 .女性小说: 哦,香雪、 长恨歌、私人生活、回廊之椅等三.新历史小说:白鹿原、红粉、红高粱、古船等四、现实主义冲击波:大厂、信访办主任、大雪无乡等五.官场反腐小说:抉择、国家干部、大雪无痕、中国制造等六.叛逆小说:看上去很美、黄金时代等七、新生代小说:青衣、我爱美元、“城市空心人”先锋小说的基本特征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家的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线上咨询定制方案模板
- 办公室吃烤鱼营销方案
- 2025年英语四六级考试阅读与写作专项训练试卷
- 2025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副高级职称)经典例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执法资格检测卷一套附答案详解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考前冲刺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4年医学检验(士)真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难点解析-人教版9年级数学下册投影与视图重点解析试题(含详细解析)
-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贵州贵安城市置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招聘3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露天煤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5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医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课件】角的概念+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数学级上册+
- 2025企业劳动合同范本新版
- 2025年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认定考试题库及答案
- 美发裁剪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舞蹈老师自我介绍课件
- 2025年吉林省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