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探究作者:祁鸿霞 单位:鹿泉区铜冶第二中学 邮编:050222电邮箱2009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这一性质的认识。 2、综合运用酸碱盐的知识,初步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归纳概括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2、初步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的品质。二、 教学重点、难点 综合运用酸碱盐的知识,初步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运用归纳和概括,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教学与学法方法 启发法、对比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总结法、三、 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了酸碱盐之后的一节实验课,学生们已经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的反应,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的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是线性的,还没有形成网络,通过对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探究,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四、 设计意图 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探究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78页练习与应用的第四题,历年来学生对此题很难理解,有时讲2遍还是有一半学生不清楚,讲百遍不如动手做一做,所以把此题作为一个实验探究课来处理,探究问题的根源。五、 实验用品盐酸、石灰水、氯化钙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试管,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六、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 教师拿出一瓶忘记盖瓶塞,放置一个月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瓶口出现了大量白色粉末。提出问题 这批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说出你的猜想?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在纸上写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动起手来,不至于形成几个学生唱独角戏的现象)。展示学生答案1、没变质 2、变质2NaOH+CO2=Na2CO3+H2O教师引导那么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就是看溶液中有什么物质存在,更准确的说,从微观的角度就是看有什么离子存在。学生回答溶液中有碳酸钠存在,从微观的角度就是有碳酸根离子的存在教师引导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探究的方案,包括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析得出结论,交流评价展示学生答案 1、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看溶液是否变红。2、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3、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4、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交流与评价方案1不可行,因为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会干扰氢氧化钠溶液的判断(要学生学会倾听,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评价别人的观点)。教师引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请同学们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结论通过做实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教师追问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质情况分几种呢?学生回答 全部变质,成分是碳酸钠。 部分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教师分析 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是指二氧化碳过量,或恰好跟氢氧化钠反应。 是指氢氧化钠过量,那么上升为理论怎样概况总结,分析生成物质。学生回答A和B反应,分析生成物时,还需考虑两种情况: A与B恰好完全反应,只有生成物。 A与B其中之一过量的情况,除生成物外还有反应物之一(锻炼学生总结概况能力)教师引导要证明变质的情况,实际上要求我们证明哪种物质的存在。学生答案通过对比两种组成上的差异得知,都有碳酸钠,实质上是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从微观角度看是证明氢氧根离子的存在。教师提问那么用酚酞溶液是否能检验出氢氧化钠的存在。学生回答不能,因为碳酸钠水溶液也成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会干扰氢氧化钠的判断。教师引导如果我想用酚酞溶液来检验氢氧化钠,那该怎么办呢?(此问题与学生思维发生矛盾,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教师引导既然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有干扰,那么想办法消除碳酸钠的影响,也就是除去碳酸钠,然后用酚酞溶液再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学生们恍然大悟,纷纷想出办法除去碳酸钠)。展示答案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然后再加入酚酞溶液,酚酞是否变色。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然后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其中有学生问氯化钙溶液的酸碱性)交流评价方案不可行,因为如果氢氧化钙过量,会影响氢氧化钠的判断;方案不可行,因为氢氧化钙不过量,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会生成氢氧化钠也影响氢氧化钠的判断。学生总结要除去碳酸钠杂质,不能引入干扰氢氧化钠溶液判断的新杂质。学生实验现象:溶液变红;结论:氢氧化钠一部分变质。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怎样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想一想,除杂的原则)学生回答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学生做实验教师总结通过这一节课探究,我们知道了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的性质。那么,我们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 用完注意盖瓶塞 即用即配置溶液分享收获 学生交流讨论这一节课的收获。七、 教后反思本节课虽然问题一层层深入展开,但学生很有疑问,如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是否可以加含铜离子的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即可证明或是直接加入盐酸,观察现象:过一会再产生气泡,即证明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但通过做实验,后一种情况的现象不太明显。八、 板书设计 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1、没变质 2、变 质 全部变质 Na2CO3 部分变质 Na2CO3 和NaOH设计方案: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交流评价:参考文献2011版化学课程标准王雅莉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516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他们的思想处于一个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照教育心理学规律,新知识概念建立以后,需要巩固与强化。如何将已经获得的知识在具体间题中加以运用,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在本课的最后阶段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探究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我叫祁鸿霞,来自铜冶镇第二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学完酸、碱、盐之后的一节复习课,下面我从教学内容、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一、 说教学内容(内容分析)(一)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酸碱盐性质后,对这三类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教学内容涉及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等多种物质性质和物质间转化关系。包含了物质变质、物质检验、物质除杂和物质保存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学生设计实验、做实验、分析实验的实验探究能力。容量大、形式活,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这节课安排在第二学期的复习阶段,针对学生探究性实验失分较严重这一情况,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探究”这一身边真实问题创设情境,使学生意识到提出假设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以及对探究的具体问题学会科学地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理性地实施整个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树立对实验探究的信心。(二) 教学目标 根据对内容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这一性质的认识及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 ( 2)、综合运用酸碱盐的知识,初步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知道物质检验和物质除杂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氢氧化钠变质与否、变质程度、如何除杂的讨论以及实验设计,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猜想和假设、实验设计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的品质。(三)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和是否完全变质。难点: 混合物的检验及除杂。 二、说教法: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的特征,我决定采用启发讲解、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多媒体的教学。 三、说学法 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互相纠错,实验,观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展示一瓶忘记了盖上瓶塞放置了2天的NaOH溶液后,发现瓶口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该溶液是否变质呢?说明你的理由?这样不但 能自然引入新课,而且由实际试验中的失误中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一:NaOH溶液是否变质 (1)教师引导要判断NaOH溶液是否变质,其实就是检验什么物质的存在?(从微观的角度呢?)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包括: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析得出结论、交流讨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相互点评。 方案一:取少量NaOH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是否变红,即可证明。方案二:取少量NaOH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则证明溶液已变质。方案三:取少量NaOH溶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已变质。方案四:取少量NaOH溶液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已变质。学生互相点评否定了方案一(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证明刚才的猜想证明已变质。问题二:NaOH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1) 教师引导关键是验证什么物质的存在?(2) 请同学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3) 直接用无色酚酞检验行不行?把氯化钙溶液换成滴加氢氧化钙溶液。通过问题一、二引导了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并做了实验进行了验证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问题三 如果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如何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 教师引导:可根据NaOH和Na2CO3在组成上的不同,可加某种试剂除去其中的碳酸根离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工科工作汇报
- 窃血综合征的护理
- 2026届浙江省杭州西湖区四校联考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大健康员工培训方案
- 2026届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各地英语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南京鼓楼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誉恒联盟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急救抢救烧伤病情处理策略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银行积分培训课件
- CPK、PPK和SPC(X-R控制图)模板
- 汉诺塔课件教学课件
- 校企合作实习生管理制度与考核办法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施工管理真题及答案
- 穿线施工方案(3篇)
- 光伏发电运行维护定期巡视检查项目和周期
-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Linux网络操作系统任务教程(第2版)课件 初识Bash
-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拓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