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铁帽:含低价铁的许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经氧化所形成的褐铁矿常覆盖在矿体的表层,出露于地表,称为铁帽,它是找寻地下隐伏矿体的重要标志。宝石: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可加工成首饰等装饰品的矿物。有用组分:指矿石中可提取利用的有用元素、有用化合物和有用矿物。矿化分带:在一个成矿区域中,各矿种、各矿床类型、各类地质异常体在空间上常作有序分布,这种多个矿化体(矿体、矿床、矿田、矿集区)在空间(三维的)有序分布,一般称为成矿分带(矿化分带)。矿田:由一系列在空间上、时间上、成因上紧密联系的矿床组合而成的含矿地区,亦即矿带中的矿床、矿化点、物化探异常最集中的区域。岩浆自变质作用:在岩浆岩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由岩浆中析出的挥发分呈气态或液态与岩体内基本固结的岩石发生交代作用,使其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都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流体包裹体:又称气液包裹体,矿物形成过程中被捕获的成矿介质,被称为成矿流体的“样品”,它们可代表矿物晶体生长过程中存在的或后来浸没它的流体。矿石矿物:矿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海绵陨铁结构:在岩浆冷凝过程的晚期阶段,在矿化剂的影响下,有用矿物较硅酸盐矿物从岩浆中晶出较晚,矿石矿物主要是金属矿物充填在硅酸盐类矿物颗粒间或胶结硅酸盐矿物,形成海绵陨铁结构。云英岩:主要由花岗岩在高温气化热液影响下经交代蚀变所形成的一种变质岩石。围岩蚀变:在热液作用下,近矿围岩与热液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一系列旧物质为新物质所替代的作用,称之围岩蚀变。其结果使围岩的化学成份、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等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改变。成矿规律:指矿床形成的时空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内在成因关系等的总和。矿化剂:指在内生成矿作用中,对成矿元素或成矿物质的运移和集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质。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作用:从硫化物矿床氧化带淋滤出来的某些金属硫酸盐溶液渗透到潜水面以下,在还原环境中,以交代原生硫化物的方式生成次生硫化物。于是增加了原生矿石中某种金属的含量,提高了矿石的工业价值,这种地质作用称为次生硫化物富集作用。工业品位:指在当前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矿石的构造: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矿石的结构: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即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也包括矿物颗粒与矿物集合体的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金伯利岩:是一种弱碱性的超基性岩,常呈浅成、超浅成相的岩墙、岩脉、岩筒成群产出,岩石主要主要由金云母、橄榄石透辉石等组成,具有斑状结构和爆发成因的角砾状构造。称角砾云母橄榄岩,交代作用:即是溶液与岩石在接触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组份的带入和另一些组份带出的地球化学作用,因此也称为置换作用。边界品位:是指用来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矿源层:能为后期热液活动提供成矿物质的岩层,称之为矿源层。矿石:矿石是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从中可提取有用组份(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脉石:脉石一般泛指矿体中的无用物质,包括围岩的碎块、夹石和脉石矿物,它们通常在开采和选矿过程中被废弃掉。同生矿床:是指矿体与围岩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后生矿床:指矿体的形成明显地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矿体和围岩是由不同地质作用和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成矿阶段:是指在成矿期内一个较短的成矿作用过程,表示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矿物在相同或相似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过程。成矿期:指在一个具有相同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和物理化学条件的较长地质作用中,形成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品位:矿石中有用组份的百分含量称为品位。矿体产状:是指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环境。矿床:矿床是矿产在地壳中的集中产地。确切地说,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矿产:是自然界产出的有用矿物资源。有益组份:指可综合利用的组份或者能改善冶炼产品性能的组份。热液蚀变:在热液作用下,彼此间物质成分发生交换,岩石中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产生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一种交代蚀变作用。浓度克拉克值:是某一地质体(矿床、岩体或矿物等)中某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浓度系数:即是矿床工业品位与该矿种的元素克拉克值之比。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一组矿床类型,它们由一种或几种成矿元素组成,且包括两个以上的矿床成因类型。成矿系列亦可称矿床系列或矿床组合。成矿系统:指在一定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过程,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成矿区域与成矿时代:地壳中的矿产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在地壳中某种或某些矿产大量集中的那一部分地区,称为成矿区域。在一个成矿区域中,矿化往往集中地发生在某个或某些地质时期内。这样的在地质历史中矿化比较集中的时期,称为成矿时代。成矿作用:即是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矿物的生成顺序:在同一矿化阶段中不同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母岩:即是在矿床形成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它与矿床在空间上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矿床工业类型:一般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来源,在工业上起重要作用的矿床类型。矿床成因类型:按照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有害组分:指能对选矿和冶炼工艺或对其冶炼产品有不良影响的组分。围岩:是指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矿体周围(包括顶底板)无实际开采利用价值的岩石。共生矿物:同一成因、同一成矿期或成矿阶段所形成的、出现在一起的不同种的矿物。 伴生矿物:在自然界中出现于同一空间范围内的不同种矿物。伴生矿物只考虑空间上在一起,而不管彼此间在形成时间上和成因上是否有一定的联系。 共生组分:矿石(或矿床)中与主要有用组分在成因上相关,空间上共存,品位上达标,并可供单独处理的组分。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这些组分的工业意义小于主要有用组分。伴生组分:矿石(或矿床)中虽与主要有用组分相伴,但不具有独立工业价值的元素、化合物或矿物。其存在与否和含量的多寡常影响着矿石质量。堆积岩(cumulus rock):超镁铁侵入体形成时,岩浆房中由于早结晶的密度较大的矿物在晶出后不断下沉到熔体底部,使得液相组分逐渐改变,因而最后出现比原始熔体更为酸性的熔浆。岩体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岩体下部为超镁铁质岩,中部为辉长岩类,上部为浅色辉长岩、斜长岩、闪长岩甚至花岗岩。下沉的晶体则形成晶体的堆积体,由底部逐渐向上堆积,这种作用类似于沉积作用中机械沉积岩的成岩过程,所以又称“岩浆沉积作用”,固结形成的岩石称为“堆积岩”。堆积岩具有填间结构、嵌晶结构、包含结构、镶嵌结构等。也可交代堆积晶体形成反应边结构。堆积岩的构造特点是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也可见到交错层、不整合面、冲刷面等构造。地幔柱与成矿:一种成矿作用观点。成矿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从地球深部地幔中带来大量的成矿物质(尤其是在地核中富集的元素如铂族元素、金、碲),这些成矿元素在地幔柱自身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而直接富集成矿体(主要是岩浆矿床)并被带到地表;通过大量岩浆岩及相关组分如流体和气体的喷发而间接成矿(主要是区域性富集的热液矿床)。关于地幔柱的起因及其成矿作用的机制,国际上正在积极研究,有许多问题尚待探讨;但其对于地学的影响是深远的,被认为是继20世纪板块构造理论以来最重要的地学新理论。石棉矿床:可开采和选取石棉的矿床。由纤维状蛇纹石族矿物或纤维状碱性角闪石族矿物所组成。石棉矿床有热液蚀变成因和区域变质成因两类。石棉矿床按矿物成分,可分蛇纹石石棉(又称温石棉,一般简称石棉)矿床和角闪石石棉(又称蓝石棉)矿床。后者,又分为钠质角闪石石棉、铁闪石石棉、透闪石石棉、阳起石石棉和直闪石石棉。正岩浆矿床:岩浆矿床矿质的分异与结晶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完全固结之前,因此成为正岩浆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指形成于拉张构造动力学背景条件下,产于陆相火山岩系或相邻岩石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矿温度小于150,极少数情况下可达300,矿床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地表到地下1,个别情况下可达2,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液(多数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一类金(多金属)矿床。伟晶岩矿床:伟晶岩是一种矿物颗粒结晶粗大的,具有一定内部构造特征的,常呈不规则岩墙、岩脉或凸镜体状的地质体。当伟晶岩中的有用组份富集并达到工业要求时,即成为伟晶岩矿床。矽卡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主要是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由于含矿气水溶液进行交代而形成的矿床。卡林型金矿床:指金颗粒极其细微,呈浸染状产出在震旦系-三叠系末变质或轻微变质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床。MVT型矿床(密西西比型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简称MVT) 铅锌矿床是一类主要赋存于白云岩中的以铅锌为主要矿产的后生热液矿床,与成岩期后流体成矿作用有关。以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地区而得名。Sedex型矿床(沉积喷流型):以沉积岩为容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Pb、Zn为主,也有Cu;即海底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发育于大陆性地壳(或至少是过渡性地壳)基底之上的拉伸性沉积盆地(包括大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坳拉槽、克拉通盆地、以及弧后盆地),盆地充填物以正常沉积物为主;火山活动可有可无,赋矿地层经常是有机质丰富的正常沉积岩系;成矿流体包括盆地演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生流体和外来流体,含丰富的有机组分,成矿时温度较低,海水深度变化较大;与沉积有机质关系密切,常与油气藏共生。火山成因矿床:指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有时-空及成因联系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火山建造:又称火山岩组合、火山岩系列,指在一定大地构造单元和发展阶段,在地壳表部形成的一套火山岩组合包括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喷溢相-次火山岩相岩石。斑岩铜矿:指在时间、空间、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关的细脉浸染型铜矿床。铜矿化主要出现在斑岩内或矿化产在围岩中,因矿石构造呈细脉浸染状,故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玢岩型铁矿:指在陆相安山质火山岩分布区,与辉石闪长玢岩-次火山岩或火山-侵入岩体在空间、时间以及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矿床。其矿化类型为:每一个火山-侵入活动中心(带)的次火山岩(辉石闪长玢岩-辉石闪长岩)从内部到接触带以至临近围岩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种矿化类型:1)岩体中心浸染状和细脉状矿化:属晚期岩浆到高温气液交代矿床,为浸染状及细脉状的钠柱石-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陶林式)2)岩体顶部及边部的脉状、网脉状、角砾状矿化:属伟晶高温气液交代-充填矿床,为阳起石(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凹山式)3)岩体与安山岩、磷灰岩的接触带上的块状及脉状矿化:属接触交代-充填矿床及矿浆充填矿床,为透辉石-石榴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梅山式)4)岩体与前火山岩系沉积岩的接触带及沉积岩中的块状、角砾状、脉状、网脉状矿化,属接触交代矿床5)岩体附近火山岩中的脉状矿化: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石英-镜铁矿组合(龙虎山式)及层状、似层状矿化,属火山-沉积矿床。以上五种矿化是同一成矿作用从高温到低温的连续演化过程的产物,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发现一种就应该注意寻找其他几种类型的矿床。VMS或VHMS(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也称火山喷流型):火山岩为熔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Cu为主;与玄武质大洋地壳有关(常产在拉张型板块界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活动强烈,赋矿围岩以火山岩为主,正常沉积岩较少;成矿热液主要由海水/玄武岩反应而来,成矿温度较高,成矿时的海水深度较大;成矿与沉积有机质无关,不与油气藏共生。层控矿床:系指那些受多种成矿作用影响,但矿体呈层状或基本呈层状,包括部分不规则状,但仍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的矿床。叠生矿床:是指先期地质作用形成的矿床(体)、又叠加了后期发生的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双重(或多重)成因的矿床。风化矿床:又称风化壳矿床,指陆地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质和量都能满足工业要求的有用矿物堆积的地质体。沉积矿床:地表岩石和矿石等物质,在水、风、冰川、生物等营力的风化作用下被破碎、分解搬运到有利的环境中,经过沉积分异作用形成各类沉积物,当其中有用物质富集到质和量都达到工业要求时,便构成沉积矿床。可燃有机矿床:是指有机成因的,可以燃烧的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和天然气盐湖矿床:指含盐度超过3%的湖水所构成的可供工业开采的盐湖矿床。离子吸附型矿床:酸性岩浆岩中分散存在的稀土矿物当岩石风化时被释放出来,以离子状态被粘土矿物吸附,而在风化壳中富集成矿,也称离子吸附型稀土元素矿床。中国南岭地区有花岗岩风化残余的重稀土元素矿床(钇族为主)。华东的流纹斑岩中含轻稀土元素(铈族)较多,在岩石风化时可富集成矿。变质矿床:由内生作用或外生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它们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构造结构等,都要发生变化;同时,在变化的过程中原岩的物质组成会发生强烈的改造或活化转移,并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富集,这种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床成为变质矿床。变成矿床:经变质作用改变了工艺性能和用途的矿床或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矿床。受变质矿床:原矿床经变质作用后矿体形态、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工艺性能和用途没有改变的矿床。BIF:沉积-变质铁矿是形成于前寒武纪的沉积铁矿床或沉积含铁构造,在受到区域变质作用或混合岩化作用改造后形成的。因其矿石主要由硅质(碧玉、石英等)和铁质(赤铁矿、磁铁矿)薄层呈互层组成,又称为条带状硅铁建造,简称BIF型铁矿。IOCG矿床:即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及有关矿床,Sillitoe (2003) 将其定义为含有大量磁铁矿和(/或) 赤铁矿的矿床,并伴有黄铜矿斑铜矿,矿产组合变化范围大,与一定的构造-岩浆环境有关。IOCG型矿床与深成侵入岩及同时期活动的断裂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矿床形态、岩性和构造特点, IOCG 型矿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脉状、热液角砾岩型、矽卡岩型、沿层交代层状和前几项(或部分) 的复合型。含有矿化元素Cu-Au-Co-Ni-As-Mo-U-LREE。典型的IOCG矿床如澳大利亚的奥林匹克坝,中国的内蒙古白云鄂博,甚至长江中下游宁芜-庐枞地区的玢岩铁矿和海南石碌铁矿即属此类矿床等。造山型金矿床:又称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指产于变质地体中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增生构造或碰撞造山有关的脉型金矿床系列,包括以前所称的脉型金矿、中温金矿、绿岩带中的金矿、板岩带中的脉型金矿、浊积岩中的脉型金矿、单一金矿床和剪切带中的金矿等。大多数矿床的容矿岩系为绿片岩相岩石。形成深度范围广,近地表20,温度范围为150700,压力介于0.5kb5kb。成矿流体为深源,低盐度、中温、低H2S的H2OCO2CH4N2体系。成矿流体中CO2含量高, 5mol%CO25mol%(CO2H2O), 在成矿晚期普遍出现碳酸岩脉或石英碳酸岩脉。矿床的银含量较高,Au:Ag比101,贱金属和锡含量低,富集Si,KNa,CO2,H2O,Au,As,B,Sb,Te和W。造山型金矿床具有相似的动力学背景、元素组合、成矿流体特征,并且与造山作用有关 ,成矿发生在造山晚期。造山型金矿构造控矿明显,在空间上,严格受三级构造系统控制,即深断裂或碰撞带(一级)、大型剪切带(二级)、褶皱或断裂破碎带(三级),通常低级构造系统是高级构造系统的派生构造,矿床通常位于二级或三级构造中。这三级构造系统是造山过程的产物,矿体的定位及空间组合样式是造山作用的结果。V.M.戈尔德施密特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括号中的元素表示这一类中的微量元素)亲铁元素:Fe、Ni、Co、P、(As)、C、Ru、Rh、Pd、Os、Ir、Pt、Au、Ge、Sn、Mo、(W)、(Nb)、Ta、(Se)、(Te)等亲硫元素:S、Se、Te、Sb、Bi、Ca、In、Ti、(Ge)、Zn、Cd、Hg、Cu、Ag、Fe、Ni、Co、Pb、As、(Rh)、Pd、(Os)、(Ir)、Rb、(Pt)、(Au)、(Sn)等亲石元素:O、(S)、(P)、(H)、Si、Ti、Zf、Hr、Th、F、Cl、Br、I、La-Lu、Li、Na、K、Rb、Cs、Be、Mg、Cr、Mn、(Co)、W、U等亲气元素:H、N、C、O、Cl、Br、I、He、Ne、Ar、Kr、Xe等亲生物元素:C、H、O、N、P、S、Cl、I、(B)、(Ca、Mg、K、Na)、(V、Mn、Fe、Cu)等二简答题1.成矿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1)独立矿物能用肉眼或能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的矿物。(2)类质同象或称结构混入物,指不同的元素或质点占据相同的晶格节点位置,而晶格类型和晶格常数不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3)超显微结构混入物(或称超显微包裹体)被包裹在其他矿物中粒径小于0.001mm的物质。(4)吸附胶体、晶体表面或解离面上由于电荷不平衡而吸附异性离子的现象。(5)与有机质结合元素加入到有机物中。2.决定矿床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决定矿床工业价值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矿床本身的特征和性质 包括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储量,矿石的质量(品位、有益和有害组分含量),矿石综合利用价值和矿床开采、选矿、冶炼技术条件等。对非金属矿床,不仅要注意矿床的储量和品位,而且要注意有用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工艺技术特点。(二)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对矿产的要求 主要包括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对各类矿产的需要数量,矿床的地理分布,该地的发展远景计划等。在当前,国际间矿产贸易日趋扩大的条件下,也要考虑矿产的国际市场价格、供求情况等因素。(三)矿区的经济因素 如动力资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条件、交通运输以及粮食、劳动力供应等。在评价一个矿床时,应该全面考虑上述各种因素,但决定矿床是否有开采价值,首先要考虑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要素。3.矿体产状包括哪些内容矿体的产状是指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环境,包括以下内容:(1)矿体的空间位置一般是由矿体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的。但对凸镜状、扁豆状以及柱状矿体等,除了测量其走向、倾向和倾角外,还要测量它们的侧伏角和倾伏角。(2)矿体的埋藏情况:指矿体出露地表还是隐伏于地下、埋藏深度如何等。(3)矿体与岩浆岩的空间关系:指矿体是产于岩体内,还是接触带或侵入体的围岩之中。(4)矿体与围岩层理、片理的关系:矿体是沿层理、片理呈整合产出,还是穿切层理或片理。(5)矿体与地质构造的空间关系:指矿体产于构造中的部位,与褶皱和断裂在空间上的联系4.按成矿温度划分,热液矿床可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1)高温热液矿床:形成温度约为600-300,压力(2-10)107Pa,形成深度大约在4.5-1。(2)中温热液矿床:形成温度约为300-200,压力(1-5)107Pa,形成深度大约在2-0.5。(3)低温热液矿床:形成温度约为200-50,压力小于107Pa,形成深度大约在几百米至地表范围内。5.控制接触交代矿床形成的构造条件主要包括哪些(1)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矽卡岩矿床绝大部分受接触带构造控制。超覆接触有利于形成富矿,岩体的凹部往往对成矿有利。此外,在接触带上断裂交错部位、与不同岩性接触部位以及早期脉岩和断裂发育部位均有利于矿化。(2)围岩层理、层间破碎带及构造裂隙在接触带附近的有利围岩中,层理发育而显著,特别是在不同岩性岩层之间的层间剥离、层间破碎带及构造裂隙等,对矽卡岩矿床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3)褶皱构造褶皱构造主要表现在对岩体及含矿溶液流通的控制。一般在褶皱轴面发生弯曲处、褶皱倾伏端及褶皱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处,往往有利于岩浆的侵入和与其伴随的矿化。因此矽卡岩矿床常产于褶皱轴附近或翼部。(4)捕虏体构造捕虏体构造实质上是岩体内部石灰岩等捕虏体的接触带构造。矿化往往沿捕虏体边部断续分布,有时整个捕虏体都被交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矿体。6.外生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有哪些 外生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表的矿物、岩石和矿床、生物有机体、火山喷发物,部分可来自星际物质(陨石)。地表岩石主要成分是铝硅酸盐(如长石、云母等),经风化分解可形成粘土矿物和盐类矿物。铁硅酸盐(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经风化可分解出铁,是外生铁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除了大部分沉积矿床的物质来源,主要来自大陆风化壳外,一些铁锰矿床其物质来源可能是海底火山喷出物。生物死亡以后,遗体大量聚集,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可分解成为各种矿产。7.矿床受变质作用后产生哪些变化(一)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1)脱水作用:原来岩石或矿石变质时,变成少含水或不含水的矿物。 2)重结晶作用: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原来隐晶质矿物便会逐渐结晶。 3)还原作用:原来高价的离子,在高温缺氧条件下还原为低价的离子,致使矿物发生化。 4)重组合作用:原先沉积的物质,在变质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新矿物。 5)交代作用:变质热液与原岩常产生广泛的交代作用,发生矿化和蚀变。(二)矿石的构造和结构的变化在浅变质时,由于矿物的定向排列,产生千枚状构造和板状构造,矿物重结晶不显著,结晶细小,通常为隐晶结构。变质较深时,产生劈理及破碎现象,常见到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皱纹构造、角砾状构造。较常见的结构为各种变晶结构,同时还保留各种残余结构。(三)矿体形状和产状的变化 变质矿床的矿体形状一般比较复杂,如凸镜状、串珠状及不规则囊状,但也出现较规则的板状或似层状矿体。矿体产状的变化也大,常具有不同程度的褶曲和断裂,矿体倾角可以直立乃至倒转。8.变成矿床与受变质矿床主要有哪些区别受变质矿床含矿原岩建造原先含有用组份较富,已达到可被利用的程度,它们受变质作用的改造,通常使原岩(矿石)的矿物成分和构造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有用组份的含量一般变化不大。变成矿床原来是一些岩石,或者是含某一有用组份的矿石,经受变质作用后,使之成为矿石,或者成为具有另一种工艺技术特性的矿石。三论述题1.矿床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首先,对具体矿床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是研究矿床的基本方法。在研究矿床时必须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矿化现象。全面搜集地质、物探、化探、探矿工程以及矿山开采等提供的各种资料,矿床学的研究必须与找矿、勘探和采矿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成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具体研究一个矿床时,一般采用以下方法:(一)收集资料,消化前人的研究成果;(二)野外观察,对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编录,测制各种地质图件,采集需要深入研究的矿物、岩石、矿石及化石、构造现象标本等。(三)实验室研究,在现场采集的标本和样品,在实验室进行鉴定、测试和分析,以了解矿石与有关矿物组成、化学组成、结构构造和形成条件以及确定矿石的质量、品级和类型。(四)成矿模拟实验,为了深化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常应用数学的、物理学的、物理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原理,包括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等来分析各种成矿作用。(五)综合研究,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总结出有关矿床成因和分布的规律认识,在找矿勘探和采矿生产中加以应用和验证。2.举例论述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岩浆岩成矿专属性指一定类型的岩浆岩与一定类型矿床间存在的密切成因关系。决定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和性质、不同时代岩浆岩(类)演化特征、不同地质构造以及地球化学背景等。从总的地球化学特征来看,基性岩、超基性岩与亲铁元素,如铬、镍、铂族元素、钛、钒、铁以及金刚石、磷灰石等矿床有关;酸性岩与亲氧元素,如钨、锡、铍、锂、铌、钽、铀等有关。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矿床有很明显的成矿专属性,例如与含镁高的超基性岩(如纯橄榄岩)有关的是铬矿和铂矿等,与金伯利岩有关的是金刚石矿床等。关于岩浆岩对气化热液矿床的成矿专属性,有人以岩石的酸度(主要是二氧化硅的含量)作为确定成矿专属性的标准。例如,与基性、中性侵入岩有关的有各种热液铁矿床.与弱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有铁、铜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的有钨、锡、铍、铌、钽等矿床。有人则以碱度(主要是钾、钠含量)作为确定成矿专属性的标准,认为岩浆岩中碱度的增高是成矿的基本因素、同时碱质(钾和钠)和碱度也是确定岩石类型、演化特征以及成因的重要因素:例如与钠质或钠异常的岩浆岩有关的是铁、钴、镍、钛、黄铁矿、铈族稀土元素、铌、磷、锆、钍等;与钾质或钾异常的弱酸性、酸性岩有关的是钼、钨、锡、铜、铍、钽、铌、钇族稀土元素、锂、铷、铯等。由于不同时代花岗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有明显的演化规律,因此也呈现出一定的成矿专属性。如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中,雪峰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与金矿化有关,印支期花岗岩与少数锡矿化有关,燕山早期花岗岩常有强烈的钨、锡、铍、金矿化,燕山中晚期花岗岩常形成独立的锡矿床及铌、钽、铍等交代蚀变花岗岩矿床。岩浆同化了不同性质的围岩,也可使岩浆岩具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3.简述围岩蚀变的概念,研究围岩蚀变有何意义,列举四种蚀变类型并说明其特点与矿物组合围岩蚀变是含矿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岩石在气水热液作用下,发生一系列旧矿物为新的更稳定的矿物所替代的交代作用即为蚀变作用,由于热液矿床矿体四周的围,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经常发生蚀变作用,因此称为围岩蚀变。理论意义:围岩蚀变是整个热液成矿作用的一部分,可以根据蚀变围岩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上的变化及形成时代等,来了解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热液的性质及其变化、矿物沉淀的原因与分布的规律等,从而厘定矿床的成因。找矿意义:1.围岩蚀变分布范围比矿体大,易被发现,故长期作为重要找矿标志,可以指出地面上矿体的形态和位置及地下盲矿体的存在。2.根据蚀变岩石的矿物组成、分布范围和强度,可以进一步预测矿产种类、赋存位置及富集程度。(1)矽卡岩化矽卡岩是由石榴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辉石(透辉石钙铁辉石)及其他一些钙、铁、镁的铝硅酸盐所组成的岩石,它主要发生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在中等深度条件下,经气水热液的高温交代作用而形成的。(2)云英岩化云英岩化是一种重要的高温气水热液的蚀变作用,主要产生在花岗岩类中及硅铝质围岩中。蚀变后云英岩具花岗变晶、鳞片变晶结构,主要由石英和白云母组成。(3)钾长石化钾长石化包括微斜长石化、天河石化、透长石化、正长石化和冰长石化。这些矿物的成分几乎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微斜长石化、天河石化和正长石化是在气化高温条件下发生的,而冰长石化主要发生在中低温热液作用过程。(4)青盘岩化青盘岩化:又称变安山岩化,指安山岩、玄武岩、英安岩及部分流纹岩,在中低温热液作用下,主要是在热液中二氧化碳、硫和水等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蚀变作用。这种蚀变一般是在近地表或地表条件下进行的。构成青盘岩的蚀变矿物以绿泥石、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菱铁矿和菱锰矿等)黄铁矿、绿帘石和钠长石为主。5.矿床的次生变化及次生富集,并举例说明各类矿床的近地表和露出地表部分,在风化作用下都要发生变化,尤其是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变化比较强烈,这种变化称为表生变化。(一)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变化 从硫化物矿床氧化带淋滤出来的某些金属硫酸盐溶液渗透到潜水面以下,在还原环境中,以交代原生硫化物的方式生成次生硫化物。于是增加了原生矿石中某种金属的含量,提高了矿石的工业价值,故称之为次生硫化物富集作用。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氧化作用,对于铜、银和金矿床常常发育有次生富集作用,使原来不够工业品位或品位较低的矿石变成工业矿石甚至富矿石,如斑岩型铜矿床、黄铁矿型铜矿床等,在它们的地表氧化带中出现辉铜矿、赤铜矿等富集带。有时原生矿石中分散的微量的金,在褐铁矿铁帽中可达工业品位而被开采利用。 (二)金属氧化物矿床的表生变化 原生金属氧化物矿床的地表露头,在风化作用下主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变价金属由低价态被氧化成高价态;二是使其中无用甚至有害组份被大气水淋滤掉,有用组份残留下来,形成富矿石,例如,含铁石英岩的去硅作用,菱铁矿床的去碳酸作用;以及锰矿床和铝土矿床的去硅作用等。6.简述岩浆岩与金属矿床的成因联系岩浆是岩浆矿床形成的首要条件。一般认为岩浆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和载体,而岩浆岩即是成矿母岩。因此原始岩浆的性质和含各类有用组份的多少,对能否形成岩浆矿床有重要影响。例如铬、镍、钴、铂、钒和钛等元素在基性、超基性岩中的含量,远较中性岩和酸性岩中的高,所以它们与基性和超基性岩有密切的空间上和成因上的联系。而酸性岩中的锂、铍、铌、钽、钨、锡等较之基性、超基性岩为高,因此它们常与之有空间和成因上的联系。1. 基性超基性岩(1)超基性岩体 纯橄榄岩的Mg/Fe多大于7,属镁质超基性岩,铬铁矿多与此类岩体有关。单斜辉橄岩与之有关的主要为铜镍硫化物矿床。(2)超基性基性杂岩 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辉长岩组合常与铬铁矿有关,单斜辉石岩辉长岩组合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3)基性岩体 辉长岩苏长岩组合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辉长岩斜长岩以及单独的斜长岩主要形成钒钛磁铁矿床。2.碱性岩-碳酸岩 与霞石正长岩、磷霞岩和碳酸岩杂岩体有关的金属矿床为磁铁矿-烧绿石-稀土元素矿床。3.中酸性岩 与花岗岩有关的为某些稀有和稀土元素矿床,与安山岩、流纹英安岩有关的磁铁矿-赤铁矿床。7.试述矽卡岩矿床的形成条件及矿化阶段形成条件:(一)岩浆岩条件与矽卡岩矿床关系最密切的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一般是侵位于中深到浅成环境的岩体最有利于接触交代矿床的形成。与接触交代矿床有关的侵入体多为中小型的,面积大多数在2-10km2左右,常呈岩株、岩钟、岩脉状等产出。我国大多数与接触交代矿床有关的侵入体,在东部以燕山期为主,而西部则主要为海西期。(二)围岩条件 有利围岩主要是各种碳酸盐岩石,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其次是火山岩。围岩的节理、裂隙及孔隙度(大小、性质结构、开放程度、形态)对矿化富集及矿体的形状、产状也有重要影响,此外,不同成分的碳酸盐岩石控制着矽卡岩的成分和矿物组合。(三)构造条件1.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超覆接触一般有利于形成富矿,岩体的凹部往往对成矿有利, 在接触带上断裂交错部位、与不同岩性接触部位、以及早期脉岩和断裂发育部位等均有利于矿化。2.围岩层理、层间破碎带及构造裂隙:在接触带附近的有利围岩中,层理发育而显著,特别是不同岩性岩层之间的层间剥离、层间破碎带及构造裂隙等,对矽卡岩矿床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3.褶皱构造:矽卡岩矿床常产于褶皱轴附近或翼部。4.捕虏体构造:矿化往往沿捕虏体边部断续分布,有时整个捕虏体都被交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矿体。(四)物理化学条件(1)温度条件 一般认为矽卡岩矿物的形成温度在800-300之间,而金属矿物的形成温度约在500-200之间。(2)深度和压力条件 接触交代矿床一般形成于1-4.5km之间,形成的压力条件为(3-30)107Pa。矿化阶段:对矽卡岩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研究表明,其成矿过程具有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总结起来可分为两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1.矽卡岩期早期矽卡岩阶段:以岛状和链状无水硅酸盐为主,又称干矽卡岩阶段,这一阶段在镁矽卡岩中可形成磁铁矿和硼酸盐矿物,在钙矽卡岩中形成白钨矿。晚矽卡岩阶段:以带状或复杂链状构造的含水硅酸盐类矿物为主,又称湿矽卡岩阶段,这一阶段出现大量以磁铁矿,故又称为磁铁矿阶段。氧化物阶段:此阶段为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之间的过渡阶段,主要形成的矿石矿物有白钨矿、锡石、赤铁矿和少量磁铁矿,后期有少量硫化物的形成。2.石英硫化物期早期硫化物阶段:此阶段脉石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碳酸盐类矿物等,矿石矿物主要是各种铜、铁、钼、铋、砷的硫化物,故亦称为铁铜硫化物阶段。它们主要是在高中温热液条件下形成的。晚期硫化物阶段:此阶段除绿泥石、绢云母外,石英和碳酸盐类矿物明显增多。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和黄铜矿,因此又称为铅、锌硫化物阶段。此阶段的矿物主要是在中温热液条件下形成的。8.试论述VHMS型与SEDEX型矿床的成矿背景异同点根据赋矿岩系的不同,可把此类矿床分为海底火山喷流型矿床和海底沉积喷流型矿床。一般来说,火山喷流型矿床产在伴有强烈火山活动的板块增生带(裂谷或洋中脊)或板块俯冲消减带上,而沉积喷流矿床则产在火山活动微弱,以巨厚陆源碎屑沉积为特征的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或大陆内部裂谷盆地中。火山喷流型矿床产在海相火山岩建造或火山沉积岩建造中。是由与海底火山岩浆活动相伴的热液喷流作用形成的。沉积喷流型矿床多赋存于泥砂质碎屑岩建造或碳酸盐岩建造的正常沉积地层中,是火山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伴生的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形成的。VHMS型矿床:总是与玄武质大洋地壳有关,常产在拉张型板块边界或活动大陆边缘;总是有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赋矿围岩以火山岩为主,正常沉积岩较少;成矿热液主要由海水与玄武岩反应而来,成矿温度较高,成矿时的海水深度通常较大;流体活动于裂隙相对发育、性质相对较均匀的块状岩石之中,流体形式以大规模的对流为主;成矿与沉积有机质无关,不与油气藏共生;成矿流体:洋盆中与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流体;现代对应物:现代洋底扩张中心的活动热液流体。SEDEX型矿床:大陆地壳基底上的拉伸性沉积盆地,包括大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坳拉槽、克拉通盆地、以及弧后盆地等;火山活动可有可无,赋矿地层经常是有机质丰富的正常沉积岩系,有关矿床往往具有层控、时控、相(沉积相)控的特征;成矿流体包括盆地演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生流体和外来流体,含丰富的有机组分,成矿温度较低,成矿时的海水深度变化较大;流体活动与极不均一的层状岩系中,主要流动形式是压实流和重力流,大规模的对流难以实现;与沉积有机质密切相关,常与油气藏共生;成矿流体:陆壳基底上正常沉积盆地中的盆地流体;现代对应物:产油盆地中的油田水、我国南海莺琼盆地超压流体囊、美国墨西哥湾的现代热流体。9.气水热液的概念与了解成矿气水热液成分的主要途径 “气水热液”是指在一定深度(几几十公里)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温度(几十几百摄氏度)和一定压力(几十万几千万几亿帕)的气态和液态的溶液。其成分是以H2O为主,并含有氟、氯、溴、硼、硫、碳等多种挥发成分,以及W、Sn、Mo、Nb、Ta、TR、Cu、Pb、Zn、Ag、Au、Hg等成矿元素。因其成分以H2O为主,并主要呈液态,故称为气水热液或简称为热液。气水热液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了解:(1)气成热液矿床的矿石成分及其蚀变围岩;(2)气成热液矿床矿物中气液包裹体的成分;(3)火山喷发物的成分及火山活动地区的热泉及其中沉淀的矿物;(4)深层地下水(深钻和深部矿井中获得的)的成分。10.简述确定成矿时代的主要方法及其测年对象(一)地质年代法不整合切割矿体,矿体在不整合前形成,不整合的年代是矿化的最小年代。(二)放射性年代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一种不稳定的母同位素会蜕变成另一种稳定的元素。主要的同位素年代方法有下列几种: (1)钾氩法:依据的蜕变关系是40K40Ar,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1.31109年,常用来确定年代的矿物有云母、长石、角闪石和辉石,也可以用全岩。 (2)铀铅法:依据的蜕变关系是238U206Pb半衰期4.5109年,常用来确定年代的矿物有沥青铀矿、锆石、榍石、磷灰石和绿帘石。也可以用全岩。 (3)铷锶法:依据的蜕变关系是87Rb87Sr,半衰期5.01010年,常用来确定年代的矿物有云母、长石和角闪石,也可以用全岩。(三)古地磁法矿床中或成矿期形成的蚀变围岩中如有磁性矿物,就可以用这个方法。磁性矿物,特别是磁铁矿和赤铁矿,是地质时代中磁化作用的主要记录者。通过做标本的古地磁测定,再与矿床所在大陆或板块的准确的磁极偏移曲线进行比较,就能定出矿床形成的时代。(四)裂变径迹法 在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如磷灰石、榍石、锆石、白云母)中,所含U、Th等同位素的原子核能自发的裂变成碎片,裂变释放出的能量会使周围介质受到损伤而留下痕迹此痕迹称裂变径迹,可以通过测定矿物中裂变径迹的数量和长度来计算样品年龄。12.层控矿床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一)层控矿床的特点(1)具有外生和内生矿床的某些特点,故兼有同生和后生矿床的某些成矿标志,反映出其成矿过程的多阶段性和复杂性。(2)矿源层的存在是层控矿床主要特征之一,但矿源层和贮矿层可以是同一层位,也可以是不同层位。(3)矿体常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岩性段中,往往具有多层的特点。(4)矿床产于一定地层层位中,因而“时控”特征明显。(5)矿床常具有成群、成带展布和一定的“层”、“相”、“位”集中的特点。(6)矿体形态,大多数与地层整合产出,呈层状、似层状或凸镜状矿体。 (7)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中,矿石矿物成分简单,金属硫化物多数呈细小的分散状、浸染状集合体,往往保存有原生沉积组构,但又有后生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特征。矿床蚀变一般较弱。(8)矿床与岩浆侵入体的关系一般不明显,矿区附近或一定范围内,没有或未发现与成矿有直接关系的侵入体。(二)层控矿床的意义1.经济意义:总的来说,层控矿床分布广、规模大、品位较稳定,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理论意义:(1)突破单一的成矿理论。(2)利用层控矿床的时控特征,作为地层对比的辅助标志。(3)利用层控矿床层位控制指导找矿实践。(4)利用层控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寻找相应的矿种。13.简述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 矿床成因类型是按照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在分类中,一级划分是与三大类地质作用相对应的,即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和叠生矿床四大类。二级划分是按照在一定地质环境下的主要成矿作用系列来划分的。如分为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热液矿床等等。三级划分则由于各类矿床形成环境的复杂性和成矿方式的多样性,很难采用一种统一的标志。因此,根据各类矿床的主要特征和标志,或按成矿方式、或按含矿建造、或按成矿环境来加以区分,有一定灵活性。如岩浆分结矿床、岩浆熔离矿床、岩浆爆发矿床等等。四级划分一般均按矿石建造。.内生矿床 岩浆矿床:岩浆分结矿床、岩浆熔离矿床、岩浆爆发矿床、岩浆凝结矿床 伟晶岩矿床 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热液矿床:岩浆热液矿床、层控热液矿床 火山成因矿床:火山岩浆矿床、火山气液矿床、火山沉积矿床.外生矿床风化矿床沉积矿床:机械沉积矿床、蒸发沉积矿床、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生物化学能源矿床(煤、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矿床).变质矿床接触变质矿床、区域变质矿床、混合岩化矿床、动力变质矿床.叠生矿床15.试归纳热液矿床的一般特征(1)含矿热液多来源 岩浆热液、火山-次火山热液、地下水热液、变质热液、不同来源热液长距离运移形成的混合热液(2)含矿热液的成分复杂 主要是水,并含有多种多样的挥发性组份:S、CO2、Cl、F等。此外,还含多种金属组份Fe、Cu、Pb、Zn、Au、Ag、W、Hg等。(3)形成温度低、深度浅 矿床形成的温度一般在400以下,最高在500-600,最低在50左右;形成的深度为深中深(4.5-1.5km),或浅到超浅(1.5km近地表),甚至在地表或海底形成。(4) 成矿时间一般晚于围岩 属后生矿床,而喷流沉积型矿床则具有同生矿床的特点。 (5) 构造控制作用极为显著 各种构造空隙既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又常是成矿物质沉淀的场所。(6)成矿方式以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为主 矿体多呈脉状、网脉状、似层状、凸镜状等多种形态。矿石构造常对称带状、皮壳状、角砾状、晶洞状、浸染状及块状等。(7)矿石物质成分复杂 金属矿物以硫化物、氧化物、砷化物及含氧盐等为主,非金属矿物有碳酸盐、硫酸盐、含水硅酸盐、石英等。多数热液矿床中矿石的物质成分与围岩的基本物质成分有明显的差异。(8)矿床形成过程的多期多阶段性 热液矿床的成矿过程往往是长期而复杂的,常具明显的多期性和多阶段性。不同的成矿期和成矿阶段,形成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9)矿床围岩蚀变发育 矿化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10)主要矿产为大部分有色金属(Cu、Pb、Zn、Mo、Sn、W、Hg等),一些对尖端科学有意义的稀有和分散元素(Li、Be、Nb、Ta、等)及放射性元素(U)等。16.沉积矿床有何主要特点地表岩石和矿石等物质,在水、风、冰川、生物等营力的风化作用下被破碎、分解搬运到有利的环境中,经过沉积分异作用形成各类沉积物,当其中有用物质富集到质和量都达到工业要求时,便构成沉积矿床。1、沉积矿床产于沉积岩系或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和其顶底板岩石同属沉积成因,并且表现出沉积的同时性和连续性,属于同生矿床。2、各种矿层及其沉积岩系剖面,显示一定的矿产与一定的岩性岩相的专属性。3、沉积矿床常具特定的地层层位。4、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和凸镜状,具明显的层理。矿体与围岩产状一致,并常呈整合接触关系。5、一般沉积矿床规模较大,矿层沿走向展布很广,可达数千公里,面积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公里。含矿岩系的厚度数米至数百米不等,最厚可达千余米。6、沉积矿床的物质组成较复杂,有氧化物、含水氧化物、含氧盐类、卤化物、自然元素等。在还原环境和生物作用下,可形成硫化物。由生物遗体或其分解产物沉积而成的则有磷灰岩、硅藻土以及生物灰岩等。17.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概念和主要特点矿床产在海相火山岩、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常呈与围岩层状构造大体整合一致的似层状或透镜状,成群成带集中分布。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特别富集,含量常可达到60%以上,构成块状、密集条带状矿石。金属硫化物主要包括铁、铜、铅锌硫化物,而以黄铁矿、磁黄铁矿等铁硫化物的含量为最高,这一类矿床称为火山岩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1)与同时代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关系密切,形成于火山活动的间歇期。(2)矿体有整合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花卉租摆服务合同范本
- 2026年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江西省上饶市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JCT2460-2018 预制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 芯片开发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认知行为疗法(CBT)实操讲座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重说二十年前的作品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 身份证前六位与省市县区对照表可直接存入数据库
- 内分泌专业临床路径大全
- 党建知识题库附答案
- 竖井施工方案
-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
- 制梁场制存梁台座检测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