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山谷的谜底2苏教版.doc_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山谷的谜底2苏教版.doc_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山谷的谜底2苏教版.doc_第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山谷的谜底2苏教版.doc_第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山谷的谜底2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谷中的谜底【教材分析】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片讲读课文。本文主要写两位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中旅行,发现了山古里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谜而揭示的人生哲理。不仅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初步领悟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揭示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活和更好的发展”这一人生哲理。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配有插图,可以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弯曲、反弹、完好无损”等词语,借助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来源:学,科,网Z,X,X,K3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过程与方法:来源:Zxxk.Com研读描写雪松的句段,联系生活与已有积累,感悟雪松的特点,引发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人生哲学。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教学难点】以“弯曲”为着眼点,层层深入,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课题中的“谜”字进行引导,引发了学生参与的极大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激起其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创设宽松的师生对话氛围,为本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采用跨越式的步骤,找准“谜底”这个支撑点,直奔结果。这样把谜面和谜底结合在一起,既顺应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了其阅读的兴趣。【课时安排】来源:Z_xx_k.Com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疏通字词,感知课文大意。教学重点感知文章大意及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个山谷中就有一个谜,(板书:山谷中的谜)这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呢?(板书:底)2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快速地阅读一遍,然后来说说这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2学生读。3交流。(1)山谷中的谜是什么呢?指名说(出示图)再请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他说。(2)那么,谜底又是什么呢?指名说(出示谜底)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1山谷中的谜我们知道了,谜底也揭开了,那是不是我们这篇课文就学完了?还要学些什么?指名说。2咱们先来看看谜底是怎么被揭开的。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1)大家好好地读读这一段,我们比比谁读得仔细,能字字入目。在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做些记号。(2)交流,随机指导朗读。3这雪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瞧!他们傲立于风雪之中,是那样的苍翠挺拔,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它吧。(播放影视课文)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雪松是什么样儿的?指名说。5小结刚开始读这段话,雪松在书上,再读,它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我听出来了,你们已经把它读在了心里。你想对雪松说些什么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有灵感的也可以写写小诗。(1)学生自己写。(2)在小组中互相读读,把自己写的意思读出来,多读几遍,发现问题自己改,也可以请教别人。(3)交流。四、总结提问,延伸课外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雪松不仅能顽强地与大风雪抗争,而且能够适时地弯曲和反弹,始终保持自己的苍翠与挺拔。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技巧,它还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这对于我们会有些什么启示呢?那两位旅行者又会从中明白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交流。五、作业掌握本课生字生词,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教学环节:一、复习,引出话题和学生进行猜谜语比赛,教师适时点出“谜面”、“谜底”。二、回顾引思,再次感知通过上节课的朗读,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三、研读课文(一)学习第13自然段1如果你来到魁北克,当你面对这一奇异的景观,你会怎样想?那你能把你的疑问放到课文中,传达给大家吗?(指名读、齐读。)板书: 西坡 东坡长满 只有雪松2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兴奋、很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告诉给大家3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1)齐读这句话。(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B松的特性决定。(自身原因)(3)有什么疑问?(“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重要的句子来回答。(4)投影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A自由读,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都注意了哪些词语?(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弹性、弯曲、反弹、依旧)B那位同学愿意借助实物把这部分内容讲解给大家听一听?C小结:刚才的演示物如果换成硬木头行不行?(5)投影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雪松始终完好无损。”A自由读,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积、压、落、弹)B看多媒体课件,体会四个“反复”。C讨论:你从中感悟到什么?4是啊,雪松一次次地承受着压力,又一次次地化解着这种压力,从而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了山谷中的一道奇异的景观。如今,始终解不开的谜终于豁然开朗。让我们把这个谜底再次告诉给大家5此时,你怎么看文中的雪松?6面对这一谜底的揭开,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围绕雪松、各种杂树、旅行者谈自己的启发。)(这里摈弃了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答案的“告知”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去自主阅读,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教学中,教着努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二)研习第46自然段1两位旅行者也想到了很多,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对话吧!(影视课文播放)2听了这两位旅行者的启发,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3让我们也像旅行者一样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再读课文第4、5自然段,四人一小组抓住重要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1)小组讨论。(2)第一次交流。(3)相机出示:“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自由朗读这两句话。你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句名言俗语,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小组第二次讨论,集体交流。四、延伸拓展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明白了:(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说)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_,而是_。狗熊躲进树洞不是_,而是_。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而是_。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而是_。体育课跳远,先把腿弯曲一下,不是_,而是_。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而是_。 (此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的载体,让学生以主体身份交流个人所得,以此达到领悟课文语言内涵的目的。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表达及善于联系旧知的能力。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了语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乐于交往、合作的精神。)五、总结课文,拓展练习1的确,大自然中,无论是什么动物、植物,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要学会忍让,因为暂时的弯曲、忍让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以求更好地发展。记住:进一步,寸步难行;退一步,海阔天空!2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现象之谜。六、兴趣作业观察一个奇特的自然现象,并找出原因,说说得到什么启示,并把它写下来。(素质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需要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七、板书设计山谷中的谜底雪小 雪大松 柏 雪 ( 弯曲、反弹) 智者柘 松 强者女贞西坡 东坡一、奇异景观的启示打开思维的大门,感知谜面二、初读,解谜底,着眼“弯曲”三、层层深入,理解“弯曲”四、小结拓展,情感迁移1.学生看图,谈感受:预设:(1)长在石缝中的生命:谈谈你想到了什么?(2)冰天雪地中的红梅:(3)滴水穿石的奇观(4)大雪压松图:2. 学生听、看。3.自读(要求读准确),指生读(评价准确、流利)。再指生读,大家边听边思考:听读了这段话,有什么疑问或不懂的吗?预设:a为什么西坡,东坡?b山谷:两山间狭长低凹的地段。4.学生练写“魁”。【评价学生写字姿势】5.初步了解“柘”“女贞”树。齐读。齐读1. 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谜底是什么?找到描写谜底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2.学生读词语3. (1)学生读书中的句子,交流。(2)自己多读几遍,试着找出关键词,进行概括。预设:【东坡雪大,只有雪松枝丫富有弹性,没被积雪压断;西坡雪小,各类树种都能存活下来。】【关键词:东坡雪大,压断;西坡雪小,存活。】(3)快速浏览第3自然段。(4)预设:【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成了迎风坡,雪大,其他的杂树被压断了,松树却压不断。】4.(1)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书上的句子吗?(2)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把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词用小圆点在书上标出来。学生交流,找词,谈理解;(4)学生想象雪松面对狂风暴雪时不屈不挠、以退为进、充满智慧的抗争,理解弯曲。(5)感情朗读:请你想象着画面再来读读这段话配乐朗读。5. 预设:能屈能伸、以退为进、不屈不挠、富有策略、充满智慧、积极抗争【学生可板书】1.雪松弯曲的本领,给了旅行者一个关于弯曲的启示,请你用心读读4、5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预设: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理智的忍让,暂时的休整。(2)预设:来源:学*科*网Z*X*X*K韩信、勾践、红军两万五、蔺相如普京、李敖、肖邦的故事2. (1)齐读(2)思考、交流(3)预设:【战场上冲锋陷阵;面对威逼利诱的革命者】2. 学生反复读“启示”句。4.作业:学生读名言、明确作业。3.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奇异景观:【课件出示图片】这迎着风雪依然苍翠挺拔的雪松,使我想起了陈毅将军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4. 边板画山谷,边解说第1自然段内容5. 出示文字: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师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省【北美洲,加拿大东部,气候寒冷,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长达半年的时间都是白雪皑皑。】6. 指导书写“魁”字。先组词,再师生板演7. 【课件出示】指生读。8. 师: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直到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两个旅行者来到这个山谷,揭开了谜底。这谜底到底是什么?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17课山谷中的谜底。9. 板书课题。2.在揭示谜底之前,我们来看这三个词语:课件出示,指导:A帐篷:读准轻声。搭建帐篷需要竹竿做支架,所以“篷”是竹字头。B摧毁:找近义词摧残、毁灭、损毁摧毁打击的强度更大,后果也更严重。C苍翠挺拔:读出雪松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抗争、生命力旺盛的样子。3.师:通过刚才的读书,你找到谜底了吗?来源:Zxxk.Com(1)出示“谜底终于被揭开了存活了下来。”【反馈】指读。(2)这是课文中告诉我们的谜底,谁能把这段话“读短”,用自己的话说说谜底?【方法提示:抓住了关键词,就能准确而又简洁地概括这段话。】(3)为什么东坡的雪比西坡的更大呢?这 “特殊的风向”是指怎样的风向?【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孩子手势演示,红粉笔画出风向。】师:你们看,这样一来,东坡就成了迎风坡,所以雪更大。(4)现在谁再来说说为什么同一条山谷中,西坡可以长满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能够生长呢?4.面对这样的大雪,雪松顽强的生存了下来,雪松究竟有什么过人的本领呢?(1)出示“当积雪完好无损。”教师相机板书:弯曲(3)“弯曲”是积蓄力量,以退为进,是为了更好的反弹,这就是雪松所具备的特殊的本领。(4)“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小结:是呀,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一冬又一冬雪松在不断地弯曲、反弹中与暴风雪默默地抗击着,以自己的智慧顽强的生存了下来。(5)指导朗读:读好四个“反复”,以手势指导。创设情景引读读:听,寒风还在呼啸,雪花还在漫天飞舞,雪松只有狂风刮得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压断了柏、柘、女贞等杂树,只有雪松5.学到这儿,你觉得雪松的弯曲是一种怎样的弯曲?课件出示2人的话。(1) 铺垫:这里的“弯曲“指的是什么?(2) 在你的知识积累中,也有像松树这样弯曲、反弹的人和事吗?2.“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课件出示】(2)如果我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呢?【去掉“有时”】先读读通不通?那就用它作课文的结尾行不行?为什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3)那什么时候不能弯曲呢?师:为了国家,为了正义,再大的压力面前也不能弯曲、退缩!看来,这个弯曲也是要讲原则,看具体情况的。1.师:这才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真正的谜底,当你面对挫折、压力时,不妨告诉自己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2.结:在作者的原文中,两位旅行者实际是一对即将离异的夫妻,他们能以雪松特点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危机,得到启示,从而破镜重圆。人能以自然现象得到启示,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是人的智慧。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