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蜀道难》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_第1页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_第2页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_第3页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_第4页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道难教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知识】1、了解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2、整体感知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见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噫( y)吁(x )嚱(x)秦塞( si ) 鱼凫(f ) 石栈(zhn )猿猱(no )扪( mn )参(shn)井 抚膺(yng ) 巉(chn )岩喧豗(hu ) 砯(png )崖 峥(zhng)嵘(rng) 崔嵬(wi ) 吮(shn )血 咨(z)嗟(ji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噫吁 :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何,多么。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穿。巅,顶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激情导入】前一段我们写过一篇作文“行走在路上“。“行走”在如今说来是一个很文艺很小资的词。我们常说,行走在山水间,行走在都市里。远离工业文明的骚扰,行走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审美追求、一种个性选择。然而在古代,即使是封建时代巅峰的盛唐,行走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有的仅仅是造物赐予我们的双腿。那时的行走,总是跟漂泊,跟落魄推不开干系。贬官才会去边疆,流民才会离家乡,况当时大唐盛世,谁愿意离开繁荣的长安而去那些山水险恶之地呢?大诗人李白却是不一样的。他的骨子里刻着动荡,宿命中写着流离。李白的行走,是他一生的主题。于是行路难诞生了,于是侠客行诞生了,于是,蜀道难诞生了。跨越千年的时光,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彼岸回望盛唐,回望那个青春豪迈的时代,我们能清晰地看见李白和他的“大诗人”的称号。那么我们今天便从李白行走的足迹开始,探究李白“大诗人”之大,大在何处?是因为他创作的诗歌多吗?还是因为他名气大?我们便从这首蜀道难开始,看一个端倪。【分析课文】1、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主旨句。答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要点: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教师引导分析: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跟回旋曲的主部之后还有一个副部颇有几分相似。具体地说,诗的开头是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噫吁!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等张本。诗的中间则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色变”之叹,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前一层说蜀道凄凉万状,后一层说蜀道极其险恶这些都是旅游者心理上难以承受的。结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2、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答案要点:此题涉及诗人的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重点是第二问。第一问: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第二问: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3、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4、“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答案要点: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5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答案要点:“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6、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剑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答案要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剑阁险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诗人借此感叹蜀中战祸之烈,决不可以久居蜀地。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动叛乱。【达标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A鱼凫(f)咙言(lng)巉岩(chn)飞湍(tun)B喧豗(hu)砯崖(png)吮吸(shn)黄鹄(h)C崔嵬(wi)峥嵘(zhng)参(shn)万壑(h)D猿猱(no)秦塞(s)咨嗟(ji)趑趄(zj)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A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万壑雷B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倚缺壁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萦岩峦D磨牙吮血以手抚膺蚕丛鱼凫仰胁息3下列词语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4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入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奈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回答56题。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注:据汉书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有问卜者,则依著龟为言利害。5选出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句子(C)山从人面起见说蚕丛路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ABCD6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_笼_。【高考回顾】1、(2002年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要点:“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2004年浙江卷)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要点:“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3、(2004年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案要点:(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4、(2005年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虽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其中“雁引愁心去”有的版本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答案要点:(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5、(2005年上海卷)望庐山瀑布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 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要点:(1)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2)(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3)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蜀道难(学生版)【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知识】1、了解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2、整体感知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见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噫( )吁( )嚱( )秦塞( ) 鱼凫( ) 石栈( )猿猱( )扪( )参( )井 抚膺( ) 巉( )岩喧豗( ) 砯( )崖 峥( )嵘( ) 崔嵬( ) 吮( )血 咨( )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噫吁 : 开国何茫然:何, 。 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 。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 。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 。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 。参、井, 。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 。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 。盈, 。砯崖转石万壑雷:砯,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或, 。匪, 。狼与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 【激情导入】前一段我们写过一篇作文“行走在路上“。“行走”在如今说来是一个很文艺很小资的词。我们常说,行走在山水间,行走在都市里。远离工业文明的骚扰,行走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审美追求、一种个性选择。然而在古代,即使是封建时代巅峰的盛唐,行走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有的仅仅是造物赐予我们的双腿。那时的行走,总是跟漂泊,跟落魄推不开干系。贬官才会去边疆,流民才会离家乡,况当时大唐盛世,谁愿意离开繁荣的长安而去那些山水险恶之地呢?大诗人李白却是不一样的。他的骨子里刻着动荡,宿命中写着流离。李白的行走,是他一生的主题。于是行路难诞生了,于是侠客行诞生了,于是,蜀道难诞生了。跨越千年的时光,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彼岸回望盛唐,回望那个青春豪迈的时代,我们能清晰地看见李白和他的“大诗人”的称号。那么我们今天便从李白行走的足迹开始,探究李白“大诗人”之大,大在何处?是因为他创作的诗歌多吗?还是因为他名气大?我们便从这首蜀道难开始,看一个端倪。【分析课文】1、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主旨句。答: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答: 教师引导分析: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跟回旋曲的主部之后还有一个副部颇有几分相似。具体地说,诗的开头是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噫吁!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等张本。诗的中间则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色变”之叹,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前一层说蜀道凄凉万状,后一层说蜀道极其险恶这些都是旅游者心理上难以承受的。结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3、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答: 4、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答: 5、“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答: 6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答: 7、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剑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答: 【达标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咙言(lng)巉岩(chn)飞湍(tun)B喧豗(hu)砯崖(png)吮吸(shn)黄鹄(h)C崔嵬(wi)峥嵘(zhng)参(shn)万壑(h)D猿猱(no)秦塞(s)咨嗟(ji)趑趄(zj)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摧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万壑雷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倚缺壁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萦岩峦D磨牙吮血 以手抚膺 蚕丛鱼凫仰胁息3下列词语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4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入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奈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