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20-1 路面设计说明.doc_第1页
SL20-1 路面设计说明.doc_第2页
SL20-1 路面设计说明.doc_第3页
SL20-1 路面设计说明.doc_第4页
SL20-1 路面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公路项目 第20标 路面施工图设计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第 27 页 共 27 页路面设计说明一、 项目概况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公路项目(以下简称“二广”)高速公路是规划的国家高速公路网“7放9纵18横”中的第6纵,同时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规划中的第7条纵线。二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州朱岗至怀集怀城段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山区,北端与二广高速公路湖南段相接,设九嶷山特长隧道从湖南进入广东境内,向南延伸经清远连州、连南、连山、肇庆怀集,南端与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的怀集南互通相接。公路延伸范围地理座标大致为东经11200001122615,北纬235426251502,全长约189.280km。路线起于九嶷山特长隧道与二广高速湖南段相接,途经清远连州、连南、连山、肇庆怀集,终点与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相接。项目沿线还串联了在建的清连高速公路,规划的汕昆高速公和二广高速公路怀集支线及多条省道、县道等地方骨架公路。本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第7纵线的一段,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第7纵线的一段,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的一部分,是沟通香港、澳门与湖南、广西的又一条重要通道。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施泛珠江三角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完善广东省区域高速公路网的需要;是减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加快连州、连南、连山、怀集等山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提高公路网等级,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州朱岗至怀集怀城段土建工程设计分A1、A2、A3、A4(怀集支线)共四个合同段,其中:A1、A4合同段设计人为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A2合同段设计人为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A3合同段设计人为中交第二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其中A2合同段设计人为本项目的总体设计人,负责总体协调、概算汇总等工作。交通工程由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二广主线和连州连接线设计,北京中咨正达交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怀集支线的交通工程设计。本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两种标准,设计速度100Km/h,六车道整体式路基宽度为33.5m,四车道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6m。本项目路线总长189.280km(含18.872km怀集支线及4.717km连接线),其中:桥梁35940m/174座、涵洞200道、通道248道、互通15处,服务区3处、停车区3处、隧道(双洞长)19.792km。由于怀集支线和鹤塘立交以南部分已招标,本次设计范围为起点至鹤塘立交段的路面设计。1. 设计标准本项目起点至鹤塘立交段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6m,其中中央分隔带2m,左侧路缘带20.75m,行车道223.75m,硬路肩23.0m(包括右侧路缘带20.5m),土路肩20.75m。2. 标段划分本次路面标共分为4个标段,分标情况见下表。标段划分一览表标段起讫桩号长度(km)备注第18标K0+000K38+10038.105长链4.824m第19标K38+100K46+517.6978.418K47+000(=K46+517.697)K72+205.525.143短链70.666m,长链7.816m第20标K72+205.5K116+540.23444.346长链10.832m第21标K121+688.667(=K116+540.234)K160+504.68638.816本设计合同段为第20标段,桩号范围为K72+205.5K116+540.234,总长44.346km。3.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地貌路线走廊区地处南岭山脉南缘,山峦起伏,山系多近东西向展布。地形复杂,属于长期风化溶蚀、剥蚀的丘陵、中低山地貌区,测区地势总体由南往北大致呈低高相间的趋势,地貌按成因大致可分为冲洪积地貌、剥蚀丘陵地貌、溶蚀丘陵地貌及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等四个地貌单元。其海拔标高一般变化在1501000m之间,相对高差一般在200m左右,地势波状起伏。2)气象拟建公路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北回归线的北侧,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820.8,极高气温39.9,极低气温-6.9;夏长冬短,全年无霜期长达300多天,气温适宜。山区云多、雾大、多雷暴,有霜冻、结冰与积雪。多年平均降水量1628.51785.4mm,多年最大降水量1862.52103.8mm,多年最小降水量905.31013.2mm。丰水期4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64.366.2,是地下水的补给期;枯水季节从11月至次年的1月份,其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11,是地下水的消耗期;丰、枯水季节期间的平水期有4个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20.924.6。降水量的分布与地形、地貌和植被有关。沿线有三个降雨中心,多年降水量:连南1749 mm、连山1705 mm、上帅镇3520mm,其它低山丘陵地区多年降水量在16002300 mm间。蒸发量1216.51590.6 mm,自山区向平原增大,38月降雨量大于蒸发量;912月份蒸发量上升,枯水期长,秋旱严重。冬、春吹北风,夏、秋吹南风。多年平均风速1.12m/秒,最大风速14m/秒。根据工可及收集资料,沿线不同程度地存在冰、雪、雾等影响行车安全的气候气象,主要发生在高海拔山区,对越岭路段的行车有一定影响。二、 本项目路面设计特点与设计原则1.设计特点1)、本道路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路面结构强度应满足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2)、本项目长大纵坡多,要求路面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3)、本项目所处位置降雨量大,地下水和地表水发育丰富,要求路面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滑能力、抗水损害能力,并应做好排水设计;2.设计原则1)、路面结构除满足强度、刚度、平整度等功能性要求外,还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与本项目特点相统一;2)、坚持短期投资与长远效益相结合,选择全寿命低成本的路面结构方案;3)、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节约资源的原则,选择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路面结构方案。4)、结合实际条件,积极、慎重的推广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三、 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交通部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4.交通部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5.交通部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6.交通部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7.交通部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8.交通部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034-2000);9.交通部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JTJ 037.1-2000);10.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1.交通部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12.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13.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14.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15.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16.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等九项(JT/T 513521-2004);17. 广东省交通厅广东省公路路面典型结构应用技术指南(2008年试用版);18. 广东省交通厅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2010年试用版);19. 广东省交通厅广东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指南(2010年试用版);20. 交通运输部文件关于连州至怀集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交公路发【2010】296号);21.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的通知(粤交基函【2013】1063号);四、 初步设计批复及施工图设计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1.广东省交通厅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广东省交通厅关于印发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粤境连州朱岗至怀集怀城段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的通知(粤交基函【2009】2005号):具体路面结构根据下阶段的批复和各标段的实际情况确定。执行情况:主线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一般互通立交匝道、收费广场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线形指标较高的枢纽互通立交匝道和服务区路面结构采用与主线相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隧道根据长短分别采用水泥路面、沥青路面结构,长陡坡路面采用水泥路面结构。2.交通运输部初步设计批复交通运输部文件关于连州至怀集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交公路发【2010】296号):原则同意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组合设计方案。沥青混凝土厚度采用18cm,即4cmAC-13型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AC-20C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8cmAC-25C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下阶段应根据实测轴载和预测轴次,进一步验算路面厚度和结构强度,并加强长大纵坡的路面设计。执行情况:主线路面采用组合式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中铜锣营立交(桩号K46+517.69)以北路段路面结构为:5cmGAC-16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GAC-20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0cmATB-25沥青碎石上基层;铜锣营立交(桩号K46+517.69)以南路段路面结构为:6cmGAC-16沥青混凝土面层、10cmATB-25沥青碎石上基层。3.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的通知(粤交基函【2013】1063号):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综合沿线砾石、砂砾等粒料丰富实际,应予以充分利用,结合分期实施方案及面层抗滑性能要求。经研究,施工图路面结构宜调整为,上面层5cm厚AC-16(改性)、中面层6cm厚AC-20(改性)、下面层7cm厚AC-25;上基层18cm厚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18cm、底基层20cm厚2-4%水泥稳定粒料(砂砾、砾石及碎石等粒料);连南南路段(铜锣营至鹤塘段)采用一次设计分期实施,近期铺设中面层、下面层,待交通量增长,二期铺设上面层。执行情况:本施工合同段为连州以南路段,具体执行如下:连州以南路段近期实施上面层6cm厚AC-20(改性)、下面层7cm厚AC-25;远期加铺5cm厚AC-16(改性)。对长大纵坡路段、沥青桥面铺装采用PG-82级高粘度改性沥青。五、 变更情况说明2013年10月7日下午,省交通集团在二广高速公路第22标项目部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本项目的主线路面施工图设计变更协调会议(2013175号),根据会议精神及与会专家、代表意见,对本项目路面结构进行了如下调整:1、长大纵坡路段的路面结构调整为5cm GAC-16C(改性)+7cm GAC-25C(改性)+22cm高强度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18cm 2-4%水泥稳定粒料下基层+18cm 2-4%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2、除长大纵坡以外的一般路段路面结构调整为5cm GAC-16C(改性)+7cm GAC-25C+18cm 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18cm 2-4%水泥稳定粒料下基层+20cm 2-4%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3、长度小于1500m的隧道路面原施工图设计面层结构为5cm GAC-16C(改性)+6cm GAC-20C,为便于施工组织和统一路面结构类型,长度小于1500m的隧道路面结构调整为5cm GAC-16C(改性)+6cm GAC-25C。4、取消桥面抛丸加高分子沥青基防水粘结层PCMA,桥面防水粘结层变更为PG-82改性沥青。5、部分路面材料及参数进行了修改: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石料压碎值调整为表面层不大于18%,其它层次不大于22%;表观相对密度表面层不小于2.7;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表面层不大于10%,其它层次不大于13%。6、对于潮湿路段,底基层下增设15cm碎石排水垫层。7、对中央分隔以及路肩边部路缘石尺寸进行了修改,路缘石尺寸统一为按每块28cm高、15cm宽、49cm长预制。8、对隧道与主线路基及桥梁过渡段设计进行了修改完善。9、取消了沥青桥面铺装边部排水工程设计。六、 设计内容(1)路面结构设计:主线路面、互通立交匝道路面以及收费广场路面。(2)路面排水设计:中央分隔带排水、超高排水以及路面边部排水。(3)桥面铺装设计: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以及桥面铺装结构层内部排水。桥面整体化层、桥头搭板、伸缩缝不属于本设计范围。(4)其它设计:路肩培土、路缘石等。(5)地方改路路面工程纳入路基标设计。施工时,路基和路面承包单位应充分协调,以确保各项工程完整、有效。七、 路面设计参数1.交通量及轴载根据工可报告,沿线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见下表:路面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交通量数据、车型构成比例以及交通量年增长率等资料均来源于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详见表13。表1 二广高速2014年路段交通量预测值(单位:绝对量 veh /d)路段起点路段终点小货中货大货拖挂小客大客合计粤湘省界丰阳互通4755951153121418909516278丰阳互通东陂互通4866101182124419379746433东陂互通西岸互通50963812371302202710206733西岸互通铜锣营互通52365612701337208110476915铜锣营互通太保互通4715911145120518759436230太保互通连山互通4685871138119818649386194连山互通福堂互通4796011164122619089606338福堂互通小三江互通4765971158121918979546301小三江互通泰来互通4775991160122119019566314泰来互通鹤塘枢纽互通52065212631329206910416873粤湘省界铜锣营互通路段平均4986251210127419839986589铜锣营互通鹤塘互通路段平均4826051171123319199656376表2 二广高速各特征年车型比例(折算交通量)年份小货中货大货拖挂小客大客合计2014年7.56%9.48%18.37%19.34%30.10%15.14%100.00%2020年6.29%7.39%18.80%19.79%32.08%15.65%100.00%2025年5.51%6.35%19.02%20.02%33.16%15.94%100.00%2033年4.59%5.30%19.25%20.27%34.34%16.26%100.00%2038年4.03%4.75%19.38%20.41%35.00%16.44%100.00%表3 二广高速各特征年路段交通量(折算交通量,pcu/d)路段起点路段终点里程20142020202520332038(km)年年年年年粤湘省界丰阳互通19.291063319668285254474352775丰阳互通东陂互通6.891089620213292694602554334东陂互通西岸互通7.321140421212308904824857010西岸互通铜锣营互通18.3891171121822318124974058827铜锣营互通太保互通16.7821055119739288534542953742太保互通连山互通16.4581049019607286074501253171连山互通福堂互通21.3251073420136294724658255336福堂互通小三江互通18.0851067119862289494543553930小三江互通泰来互通17.7151069319904290184553654059泰来互通鹤塘枢纽互通17.5691164021614313324887857797粤湘省界铜锣营互通路段平均51.8891115920722301224717955724铜锣营互通鹤塘互通路段平均107.9341079920150293844617354713取2014年交通量为设计车道使用初始年,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将各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100kN,计算15年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结果如下表所示。表4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标段范围湘粤界铜锣营互通铜锣营互通鹤塘互通累计当量轴次2.74x1072.25x107通过上表可知本项目湘粤界铜锣营互通路段属于特重交通,铜锣营互通鹤塘互通路段属于重交通。2.设计弯沉设计弯沉值应根据公路等级、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式(2.4)计算确定。 Ld=600Ne-0.2AcAsAb (2.4)式中:Ld设计弯沉值(0.01mm);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Ac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As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热拌和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贯入式路面(含上拌下贯式路面)、沥青表面处治为1.1;Ab路面结构类型系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1.0,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为1.6。根据式(2.4)计算设计年限内路面设计弯沉见表5。表5 各标段设计弯沉值标段范围湘粤界铜锣营互通铜锣营互通鹤塘互通设计弯沉(1/100mm)19.520.33.路基顶部回弹模量为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应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本项目对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基,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已采取换填路基顶填料或加强压实等措施进行处理(详见土建部分施工图)。根据广东省交通厅广东省公路路面典型结构应用技术指南(试用)2008年版,以及本项目邻近高速公路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经验,本项目路基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于40MPa。4.材料设计参数本项目主要材料参数见下表。表6 沥青混凝土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20抗压回弹模量(MPa)15抗压回弹模量(MPa)劈裂强度(MPa)备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GAC-16C140020001.2SBS改性沥青中粒式沥青混凝土GAC-20C120018001.0SBS改性沥青粗粒式沥青混凝土GAC-25C100012000.8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130013000.5抗压强度5.0MPa24%水泥稳定粒料下基层110011000.4抗压强度4.0MPa24%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110011000.4抗压强度2.5MPa表7 水泥砼材料设计参数表 材料名称弯拉模量(MPa)弯拉强度标准值(MPa)水泥混凝土面层310005.05.路面压实度要求表8 路面各结构层压实度要求结 构 层压实度中粒式沥青混凝土(GAC-16C)97%(99%)中粒式沥青混凝土(GAC-20C)97%(99%)粗粒式沥青混凝土(GAC-25C)97%(99%)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98%24%水泥稳定粒料下基层98%24%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97%垫层96%路床96%注:对于沥青砼,应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当以试验段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压实度标准采用括号内的值。对于基层、底基层及路基,压实度均指重型击实标准的值。6.路面竣工验收弯沉值经计算,本路段各结构层的施工控制弯沉建议按表9控制。表9 路面各结构层间施工控制参考弯沉值结 构 层厚度(cm)路面竣工验收弯沉值(0.01mm)铜锣营互通鹤塘互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GAC-16C522.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GAC-25C724.2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1827.224%水泥稳定粒料下基层1847.524%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20111.1路基-250.2上表中的施工控制弯沉值根据规范所提供的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的回弹模量参考值计算得到的,仅作为参考。建议待路基成型和路面材料确定后,根据试验测出路基顶面的实际回弹模量值和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的实际回弹模量,再计算确定路基顶面及路面各结构层顶面的弯沉指标。八、 路面结构本标段为铜锣营立交以南路段(即连南南段),近期只铺设上、下面层,待交通量增长,二期加铺5cm厚GAC-16C面层。本标段各路段路面结构具体如下:1) 主线:主线一般路段上面层:5cm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GAC-16C)下面层:7cm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GAC-25C)下封层上基层:18cm 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18cm 24%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20cm 24%水泥稳定粒料路面总厚度:68cm主线长大纵坡路段上面层:5cm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GAC-16C)下面层:7cm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GAC-25C)下封层上基层:22cm 高强度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18cm 24%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18cm 24%水泥稳定粒料路面总厚度:70cm本标段长陡坡路段范围见下表:表10 长大纵坡路段一览表 起点桩号终点桩号长度(km)备注K72+205.5K81+8009.59面层采用PG82改性K104+800K116+540.23411.74面层采用PG82改性2)隧道(长度1500m)第20标段长度1500m的隧道见下表所示:表11 长度1500m隧道一览表名称起点桩号终点桩号长度(m)茅田左线隧道ZK84+584ZK88+9214337茅田右线隧道K84+585K88+9334348跑石界左线隧道ZK109+740ZK111+9512211跑石界右线隧道K109+740K111+9242184其路面结构如下:面层:30cm C40水泥混凝土下封层基层:15cm C25水泥混凝土路面总厚度:45cm隧道水泥路面与主线沥青路面过渡段为隧道洞口以外100m,过渡段采用水泥路面,其结构形式如下:面层:30cm C40水泥混凝土滑动封层:改性热沥青+瓜米石基层:20cm 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 24%水泥稳定粒料路面总厚度:70cm 3)隧道(长度1500m)第20标段长度1500m的隧道见下表所示:表12 长度1500m隧道一览表名称起点桩号终点桩号长度(m)福堂左线隧道ZK100+032ZK100+362330福堂右线隧道K100+035.5K100+375339.5其路面结构如下:上面层:5cm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GAC-16C)下面层:6cm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GAC-25C)下封层基层:26cm C40水泥混凝土底基层:15cm C25水泥混凝土路面总厚度:52cm由于福堂隧道仰拱填充厚度已按水泥路面实施,为保证隧道仰拱厚度满足沥青路面设计标高要求,需对福堂隧道仰拱铣刨7cm。4)桥面铺装主线沥青路面桥面铺装为:上面层:5cm 高粘改性沥青混凝土(PG-82级 GAC-16C)防水粘结层 匝道水泥路面桥梁的桥面铺装为:面层:10cm厚C40防水砼5)互通立交匝道面层:28cm C40水泥混凝土滑动封层:改性热沥青+瓜米石基层:20cm 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 24%水泥稳定粒料路面总厚度:68cm6)收费广场面层:30cm C40水泥混凝土滑动封层:改性热沥青+瓜米石基层:20cm 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 24%水泥稳定粒料路面总厚度:70cm 九、 排水工程1.中央分隔带排水主线中央分隔带宽2.0m,中央分隔带下设纵向碎石渗沟及横向排水管,表面铺草皮和种树。碎石渗沟顶面采用反滤无纺土工布覆盖,两侧及底面用隔渗土工膜作防渗层包裹,渗沟内设置11cm的纵向硬式透水管。横向排水管采用11cm的PVC管,设置间距一般为40m。对于填方路段一般路基,采用单侧设置或左右交错布置,且与路堤急流槽对应,如无急流槽路段则直接将水排入边坡。对于挖方路段,纵向排水渗沟将水引至填方路段,再经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外。横向排水管的外露管口用镀锌铁丝网或格栅罩住,以防杂物堵塞。2.超高路段路面排水路面超高排水采用集中排水的方式,在超高一侧设置纵向排水沟汇集路面水,通过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急流槽将其排出路基外。互通立交匝道不设中央分隔带时,超高路段路面水直接由路面汇入内侧排水沟。互通立交匝道设砼中央分隔带时,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通过中央分隔带过水槽排至内另外一侧。3.路面排水填方路段主线路面边缘设置拦水路缘石,填方超高段内侧拦水路缘石每隔20m30m设一处开口,并与横向急流槽相连,填方段开口处汇集到路堤急流槽再排入坡脚排水沟内;超高段外侧不设路缘石开口,雨水汇入超高排水的纵向集水沟,经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急流槽排出。挖方段在主线路面边缘设置C25砼预制块,路面水直接排到碟形边沟,然后通过碟形边沟或碟形边沟下暗埋式边沟排到填方排水沟。匝道、收费广场采用分散漫流排水方式,路面水漫流过土路肩,然后经边坡流入至排水沟中。4.路面结构层排水通过路面裂缝、材料孔隙下渗的水会滞留在面层和不透水基层的界面或沿该界面流向路肩,若不能迅速排除这部分路面结构内的水,就会逐渐使基层软化,产生水损坏,对整个路基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为迅速排除这部分下渗水,在全线路面边缘设置排水盲沟。主线填方段在路面边缘路面结构内设置由纵向集水盲沟、横向出水管组成的边缘排水系统,渗入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 沿面层与面层或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界面通过路面横坡流入纵向集水盲沟,再由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横向出水管排出路基之外。主线挖方段在路面边缘路面结构内设置由纵向集水盲沟、渗沟组成的边缘排水系统,渗入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 沿面层与面层或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界面通过路面横坡流入纵向集水盲沟,再流入设于盲沟下的渗沟,经纵向排水管在填方段渗沟出口处汇入路基排水沟。纵向排水盲沟内回填料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级配碎石,填方段横向出水管沿纵向每隔10m设置一道。横向排水管的外露管口用镀锌铁丝网或格栅罩住,以防杂物堵塞。匝道、收费广场路面结构层排水与主线类似。十、 路面技术指标1.沥青路面技术指标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的品质,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以及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其路用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13 沥青路面技术指标表项目沥青路面技术指标目标值试验方法平整度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0m/km、1.0mmT0933、T0932抗滑性能横向力系数SFC6054T0965、T0961、T0963构造深度TD(mm)0.7高温稳定性SBS改性沥青砼动稳定度DS(次/mm)3000T0719PG82改性沥青砼动稳定度DS(次/mm)6000普通沥青砼动稳定度DS(次/mm)1500水稳性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改性沥青砼85T0709普通沥青砼8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改性沥青砼80T0729普通沥青砼75抗裂性能极限破坏应变()改性沥青砼2500T0728普通沥青砼2000渗水系数渗水系数(ml/min)改性沥青砼80T0730普通沥青砼120注:1.横向力系数SFC60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在(601)km/h 的车速下测定。2.水泥路面技术指标路面砼的控制性指标与主要技术要求:水泥砼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要求28d弯拉强度标准值fr=5.0Mpa。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一般不超过400kg/m3。水灰比(w/c)应不大于0.44。砼面板的平整度不应大于3mm(4m直尺检测的最大间隙)。匝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应采用刻槽、压槽、拉槽等方法制作,其构造深度TD应满足0.801.20mm的要求十一、 路面材料1.沥青面层1)沥青沥青面层各层沥青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和广东省公路路面典型结构应用技术指南(2008年试用版)的规定。本项目主线一般路段上面层选用SBS类(I-D型)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5的规定;主线长大纵坡路段上、下面层以及全线沥青砼桥面铺装采用PG-82高粘度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17的规定。用于改性的基质沥青以及下面层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如表14所示。表14 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沥青标号7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0.1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7T060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240T062010延度, 不小于20T060515延度, 不小于100T0605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 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 不小于%99.0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T0610或T0609质量变化, 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 不小于6T0605 表15 SBS类(I-D型)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试 验 项 目单位指 标 要 求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5软化点 T(R&B),不小于70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动力粘度(60),不小于Pa.s800闪点,不小于230溶解度,不小于99弹性恢复(25),不小于85储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1.0TFOT (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残留针入度比(25,100g,5s),不小于65残留延度(5),不小于cm20表16 高粘度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试 验 项 目单位指 标 要 求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延度(5、5cm/min) cm25软化点 T(R&B),不小于80动力粘度(60),不小于Pa.s30000闪点,不小于260溶解度,不小于85弹性恢复(25),不小于90粘韧性(25),不小于Nm20韧性(25),不小于Nm15TFOT (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0.6针入度比(25,100g,5s) 75表17 PG-82级改性沥青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原样沥青G*/sin(试验温度82,旋转速度10rad/s),不小于kPa1.00粘度(135),不大于Pa s3RTFOT或TFOT残 留 沥 青质量损失,不大于%1.00G*/sin(试验温度82,旋转速度10rad/s),不小于kPa2.20PAV残留沥青(100)G*sin(试验温度34 ,旋转速度10rad/s), 不大于kPa5000蠕变劲度S(试验温度12),不大于MPa300m值(试验温度12,时间 60s ),不小于0.3002)粗集料(1)沥青混凝土面层用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在拌和前必须采用水洗工艺进行除尘,其相关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本说明中相关规定。(2)骨料选择:粗集料应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碎石,石料应采用鄂式破碎机-圆锥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三级破碎、三级筛分、双料仓、二级除尘的生产工艺进行加工,破碎后颗粒的形成应接近立方体,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结合广东省路面铺装的经验,本次设计部分指标技术要求适当提高,粗集料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表18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表面层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不大于%1822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72.5吸水率,不大于%2.03.0与沥青(改性后)粘附性,不小于-54坚固性,不大于%1212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1013含泥量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0.81软石含量,不大于%35磨光值PSV,不小于42-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18283)细集料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可采用机制砂或石屑(宜为玄武岩、辉绿岩或硬质石灰岩等轧制而成的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19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 目单位规定值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5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砂当量,不小于%60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生产石屑时必须采取抽吸措施,0.075mm通过率不得超过10。由于石屑强度低、扁平含量大,且施工性能较差,不易压实,因此,在使用石屑时,为改进和易性和压实性,宜添加部分天然砂(天然砂在集料中的比例不宜超过8%)。4)矿粉沥青混合料的填料(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从矿粉仓流出,矿粉含水量应不大于1,严禁使用回收粉代替矿粉。矿粉质量应该符合下表要求。表20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项 目单位指标要求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含水量,不大于%1粒度范围0.6mm%100粒度范围0.15mm%90100粒度范围0.075mm%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对于上面层沥青混合料,为了增强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可采用42.5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代替部分矿粉,替代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当采用掺水泥代替矿粉时,其技术指标也应满足上表的要求。掺加水泥后,由于其表面积要比石粉大得多,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通常需要增加0.2%0.4%左右,配合比设计时须注意。5)级配要求根据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本合同段桥面铺装及主线上面层GAC-16C、下面层GAC-25C应选用改进型密集配沥青混合料,具体级配要如表21所示。表21 改进型密集配混合料级配范围筛孔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GAC-16C9510070905070264418351529122381861348GAC-25C95100809065855575436322481640123182451641237上面层GAC-16C的中粒式混合料应至少由四档矿料组成:03mm、35mm、510mm 和1015mm,筛分范围要求见表22,23。表22 上面层粗集料筛分范围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016.013.29.54.752.361.18S1010151009010001505S125101009010001003S14351008010001503表23 上面层细集料筛分范围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60310085100608040601545525015GAC-20C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应至少由四档矿料组成:03mm、35mm、510mm和1020mm;下面层GAC-25C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应至少由五档矿料组成:03mm、35mm、510mm、1020mm和1025mm,筛分范围要求见表24,25。表24 中、下面层粗集料筛分范围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6.013.29.54.752.361.18S810251009010001005S9102010090100305001005S125101009010001003S14351008010001503表25 下面层细集料筛分范围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603100851006080406015455250156)沥青混合料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必须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经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设计检查三个阶段,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以及最佳沥青用量。沥青砼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详见下表所示。表26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指标表实 验 项 目GAC-16G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