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士族的思想与生活.doc_第1页
魏晋南北朝士族的思想与生活.doc_第2页
魏晋南北朝士族的思想与生活.doc_第3页
魏晋南北朝士族的思想与生活.doc_第4页
魏晋南北朝士族的思想与生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晉南北朝士族的思想與生活前言本組比較三民、大同資訊、正中、建宏四家高中版歷史上冊中魏晉南北朝士族的思想與生活教材比較。試圖了解相同歷史、不同參考書版本會用何種方式演譯。本文首先從應然角度觀之,討論此章節歷史課程學生應具備哪些知識,而本組認為哪些歷史概念是重要的。接下來觀察教育部所定之大綱精神、以及本單元的考題導向,並參考重要學者的觀點。其次,以實然的觀點,實際條列四種版本的格式與內容,比較其中的差異性。最後比較應然與實然的不同,探討其中的落差。以期在版本的比較當中,提供對高中歷史教材魏晉南北朝士族的思想與生活具體之建議。一、 此節主題下應使學生具備的知識學生必須了解以下知識:(一)士族的形成所謂的士族是什麼?學生必須了解其形成原因以及維繫這個族群的制度,如:九品官人法,以及重要世族。如:王氏家族。(二)士族的特色 學生必須了解此族群特色,如:其生活方式以及當時風尚指標。及當時社會地位、以及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三)士族的思想 了解其思想主流的基本概念,如:清談與玄學的意義、相關書籍;思想演變,如:如何從儒學過渡到玄學;以及重要人物,如:何晏、王弼等。(四)士族的生活 士族平日的生活方式和對生活的觀念,為何會有這樣的生活?如:竹林七賢放浪的行為、名士的言談及有名之軼事、審美觀及對當時政治混亂所抱持的態度等。二、 哪些概念較為重要?(一)時空背景形成的原因將漢末與魏晉南北朝的重大歷史事件影響、思想背景作清楚交代,使學生能有清晰且整體的歷史時序感。(二)當時盛行思想及其更迭1.學生必須瞭解儒學衰微的政治及社會背景,玄學為何興起的原因,對於思想史的脈絡-從漢代的獨尊儒術至魏晉南北朝士人的反儒之歷史背景需完整。2.需對當時玄學有概括性的了解:玄學是什麼、主要倡導人物、重要思想內容,如:三玄、清談之風等。3.南渡士族及北方士族談論內容的差別,造成這種差別的背景為何?南渡士族如何影響佛教僧侶?並說明留在北方的漢人士族多屬門第較低及重經學之因。(三)士族生活及具體陳述為使學生了解當時士族生活,引述當時重要作品:世說新語。讓學生明白當時背景、士族大家的生活和思想,並補充圖片,說明當時生活較為生動、活潑,使學生易於明瞭,並產生學習上的興趣。此外,本組認為,要編寫良好的歷史教材,一定有些遵從的守則。以下試從教育部定的大綱精神,與大考中心的命題原則和其他學者編輯的講義,來探討魏晉南北朝士族信仰與生活這一節應該含有哪些概念。一、教育部定的大綱精神編寫教科書內容最重要的是,必須參照教育部在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修正的高級中學課程標準總綱,以及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編輯。而其中所有的章目盡量依照部頒教材綱要的精神,依據史實的簡繁,斟酌分節。以下本組節錄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公佈的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必修課程):第五 實施方法 中提到有關課程編寫的原則要點:(一)理解過去高中學生不應如同國中學生一樣以記憶歷史事實為主,而應該以理解過去,培養歷史科的核心能力為主。所以,教科書的編者應該對於基本架構有所了解。 (二)避免重複國中課程 高一上中國古代史史的內容,國中已經講授的部分,宜儘量避免重複。應在其基礎上作較為深入的探討。(三)選取歷史共識,不用一家之言教材應能反映當今歷史學界的研究成果,亦即選取在學界取得共識的觀點,或大致贊同的說法。學者的一家之言不宜採用。 (四)重點式敘述課程內容內容大綱中之單元、主題為範圍,每主題有若干重點,應該涵括在教材之中,至於說明部分則是對重點略加解釋,供編寫者參考。單元、主題之標題,編寫者可以自行設計,不必援用。 (五)圖表可以輔助文字說明歷史文字敘述應力求流暢明白,易於閱讀。所附文字資料,若嫌艱深,可加以改寫。圖片、表格等各種資料,亦應儘量與課文內容相配合。 (六)史料剪裁適當,符應上課時數編寫每一課時內容,應考慮到實際講授以及各種教法運用所需時間,而做適當安排,以免講述不完。 附錄教育部在課程標準中,對魏晉南北朝這一章節擬定的新舊版本:現行課程標準新課程綱要草案第一冊陸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一、南朝的政治與社會二、北朝政權與漢人高門三、士族的思想、信仰與生活第二冊四分裂的魏晉南北朝1. 世族與寒門的消長世族的形成與表現寒門的興起2.胡漢的衝突與融匯胡人政權的消長北朝的漢化與胡化二、考題導向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選才通訊第81期考試與教學專欄文章中提到,一綱多本之命題構想。今日成為各類教科書選材的重要參考,本組整理其概念如下:(一) 課程標準為主,教科用書為輔社會學科因探討的對象是人,而人的問題需要從各種角度來看,且不同視角所得的結果,可能一致,也可能相當紛歧;再加上社會學科原本就較著重質的描述,結果反映在教科用書內容是多彩多姿,每一版本各有千秋,甚至同一事件以不同語句描述後,讀者卻可能天壤之別的感受。高中教科書開放編輯,各學科均有多種版本,即一綱多本。在此情形下,命題均將以課程標準所列之主要概念為原則,並依據各考科的測驗目標設計試題。從命題構想來看,考題雖參考各家出版的教科書。但是,教科書的主要概念還是來自教育部的課程標準。不過一綱多本將造成考生需具備該科基本的知識及能力,方能了解所提供的資訊。大考中心的測驗目標為下列四項,也可視為教科書的編寫應該注意的事項:(一) 評量考生是否具備高中生應有的基本學科知能(二) 評量考生是否具備接受大學教育應有的基本知能(三) 通識導向:結合生活或整合不同領域(四) 重視理解與應用的能力三、 學者的看法本組在網路搜尋中發現,教育部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提供了魏晉南北朝的教學資源。他們鑑於高中歷史88學年度新教材單元式的編寫易使學生流於瑣碎的片段記憶,自87年底設立之初,即以資料庫方式重新統整中國歷史。編寫方式是依據教育部所修正頒佈之高級中學歷史科新課程標準,本國史部分共有二十章,分為五十二節,參酌建宏、大同、正中、南一、龍騰等版本,加上歷史科的教學經驗與心得,設計、編寫完成。俾提供教師參考指南與學生建立完整時代觀念。其對魏晉南北朝部分歷史綱要與內容列舉如下:(一)課程綱要第六章 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6-1魏晉與南朝的門閥政治6-2胡人政權與漢族高門6-3士族的思想信仰與生活(二) 在魏晉士族的思想與內容方面: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認為,本節的教材撰寫內容大綱應該具備下列幾點:第三節士族的思想信仰與生活一、玄學的興起 二、儒學的薪傳三、佛教的信仰四、道教的發展:與儒教、佛教合稱為三教五、士族的社會生活本組覺得由瑞祥高中代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編寫的這份講義,其編寫方式正好都切合教育部制定的課程標準綱要要點,因此將他舉出作為檢討其他版本教科書的參考。但是實際上這份講義編寫時,也強調根據高級中學歷史科新課程標準。可見,學者編寫的論述,也是從教育部的課程大綱著手。*比較:出版社三民正中主編李東華、蔡瑄瑾主編胡春惠主編(編委1/10教職/學者)章標題陸、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6-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節標題1- 東晉南朝的政治與社2- 北朝政權與漢人高門3- 士族的思想、信仰與生活1-南朝的政治與社會2-北朝的政權與漢人高門3-士族的思想信仰與生活頁數122-116=7頁98-11518小標1. 世家大族的形成2. 世族思想的轉變3. 宗教思想的發達4. 世族的生活1-士族思想與清談2.道教的蓬勃3.佛教的盛行4.士民生活5.問題與討論圖片共五幅6-3-1麈尾圖6-3-2 虎溪三笑圖6-3-3 敦煌莫高窟6-3-4 羽人戲虎圖磚印壁畫6-3-5 東晉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磚刻畫共七幅6-3-5葛洪像6-3-6白馬寺6-3-7雲岡石窟大佛6-3-8加彩牛車6-3-9秦淮河6-3-10揚州瘦西湖6-3-11紹興蘭停曲水流觴遺址圖問題與討論1. 討論魏晉南北朝時代世族對於當時政治、社會、文化的正反面影響。2. 討論佛、道二教在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發展概況。1. 假如你是魏晉南北朝的人,你為何成天談玄說理?又假如你是魏晉南北朝的農人,你為何要投靠莊園?2. 為什麼佛道信仰,在魏晉南北朝時較為流行?課後活動參考一、請挑選世說新語中的三篇故事閱讀,並再課堂上與同學們討論漢魏六朝士人的風采。1. 要學生以曹丕登基後,逼其弟曹植七步成詩為歷史背景,編一短劇,自行練習,抽課堂十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