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_第1页
第七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_第2页
第七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_第3页
第七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_第4页
第七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一 食物中毒 foodpoisoning 概念 食物中毒 foodpoisoning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 不属于传染病 急性 亚急性疾病 中毒食品分类 细菌性中毒食品真菌性中毒食品动物性中毒食品植物性中毒食品化学性中毒食品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 发病潜伏期短 来势急剧呈暴发性 2 发病与食物有关 3 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 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处理原则1 对中毒者采取紧急措施2 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3 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4 食物中毒的报告和紧急报告制度 第二节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一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二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三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四 肉毒梭菌属毒素中毒五 志贺氏菌属食物中毒六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七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 一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一 病原菌 disease causingbacteria G 一 杆菌 有鞭毛 能运动 兼性厌氧常见的菌为猪霍乱沙门氏菌 Salmonellacholerae 致病性最强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typeimurum 食品中最常见肠炎沙门氏菌 Salminellaerteritidis 沙门氏菌特点 1 生长繁殖适宜温度 20 30 水中存活2 3周 人的粪便中1 2月2 100 立即死亡 80 2分钟 70 5分钟 60 1小时死亡 氯处理5分钟死亡3 不分解蛋白质 不产生靛基质 污染食品后无感官性状变化 二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1引起中毒的食品 foodstuffs 主要为动物性食品 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 其次为禽肉 蛋类 乳类及其制品 由植物性食品引起者很少 2食物中沙门氏菌的来源1 生前感染A原发性沙门氏菌病B继发性沙门氏菌病2 宰后污染 二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3 沙门氏菌病奶牛的牛奶4 蛋类污染水禽及其蛋类带菌率30 40 5 烹调后的熟制品的再次污染3季节性特点夏 秋两季 三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中毒机理 pathogenesis 感染型 四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临床特征 潜伏期 theincubationperiod 12 36h 一般12 14h 短6 8h 长48 72h特征 发热 fever 腹痛 abdominalpain 呕吐 vomiting 腹泻 diarrhoea 黄绿色水样便 五 诊断和治疗 prognosisandtherapy 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A细菌学检查B血清学鉴定C基因探针D快速动物实验 4判定原则 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细菌学检验的食物中毒 则按GB1438 94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执行 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得出结论 六 预防措施 preventmeasure 1防止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1 严格控制带沙门氏菌的肉类食物进入市场2 严格遵守合理屠宰过程的卫生要求3 在食品贮藏 运输 加工 烹调 销售过程中 防止污染2控制繁殖低温贮存食品 缩短贮存时间3食前彻底加热 三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一 病原菌特点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parahemolyticus G 嗜盐菌 含盐3 4 不耐热 1 食醋处理5分钟 稀释一倍食醋1分钟死亡神奈川 Kanagawa 试验阳性 神奈川 Kanagawa 试验阳性 副溶血性弧菌能使人或家兔的红细胞发生溶血 使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 溶血环 称为 神奈川 Kanagawa 试验阳性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二 流行病学特点沿海地区7 9月高发好发食品 stufffood 海产品 盐渍食品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来源 人对食品污染 病人和健康携带者间接污染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三 中毒机制感染型和毒素型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四 临床表现潜伏期 2 40h 多为14 20h阵发性绞痛洗肉水样粪便发热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 防止二次污染 彻底加热 低温冷藏 四 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一 病原菌特点李斯特菌 Listeria 1 G 李斯特菌溶血素O单核细胞李斯特菌2 生长温度范围 0 45 C 最适温度37 C 5 C下生长 20 C可存活一年 3 耐盐 耐亚硝酸盐 四 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二 流行病学特点1 夏秋季高发2 好发食品 乳及乳制品 冰箱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和肉制品3 来源 土壤 饲料 家禽等肠道中4 死亡率较高 20 50 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中毒机制感染型 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临床表现侵袭型 潜伏期 2 6周败血症 脑膜炎孕妇 新生儿易感腹泻型 潜伏期 8 24h 腹泻 腹痛 发热 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诊断 治疗和预防 五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一 病原学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 病原菌 G 耐干燥 耐热 70 C需1h灭活 毒素 凝固酶试验阳性100 C2h破坏8个血清型 A D型较常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二 流行病学特点1夏秋季高发2 好发食品 乳类及乳制品 肉类 剩饭3 食品被污染原因 人和动物污染温度高产生肠毒素时间短淀粉类食品促近肠毒素形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三 中毒机制毒素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临床表现潜伏期 2 5h 6h症状 剧烈呕吐 heavyvomiting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诊断 治疗和预防 一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一 病原蜡样芽胞杆菌的繁殖体不耐热 该菌可产生引起人类中毒的肠毒素 不耐热的腹泻毒素可见于多种食品中 耐热的低分子呕吐毒素常在米饭类食品中形成 二 流行病学特点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繁多 在我国以米饭 米粉最为常见 引起中毒的食品多数感官性状正常 无腐败变质现象 中毒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见于6 10月 三 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1 呕吐型中毒 呕吐的发生机制与葡萄球菌肠毒素致呕吐的机制相同 中毒者以呕吐 恶心 腹痛为主要症状 2 腹泻型中毒 腹泻毒素可通过激活肠粘膜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 是粘膜细胞分泌功能改变而引起腹泻 病人以腹痛 腹泻为主要症状 可有轻度恶心 但极少有呕吐 四 诊断和治疗根据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验可作出诊断 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对重症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五 预防措施土壤 尘埃 空气是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源 昆虫 苍蝇 鼠类不洁的容器及烹调用具可传播该菌 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食品污染 此外要低温保藏食品 并在使用前加热 第三节常见的真菌性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一 真菌性食物中毒二 霉变甘蔗中毒 一 毒蕈中毒1 中毒原因 由于进食了含有很多毒素的毒蕈所致2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