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杨氏之子是一篇古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5年级学生来说,还是很新奇的,而且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上,将“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预设为教学难点。首先,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让学生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让学生讲故事,说一说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学生说了难理解,语言比较精炼、简洁。为下面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好铺垫。其次,文言文的学习重点在读。因此,我设计了范读,自由读,看视频听读,模仿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我认为应当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把古文读通、读顺,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自由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回读等,都是让学生朗读古文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在理解文章意思时,我先引导学生从学习古诗词中寻找方法,然后依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力求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达到目标,放手让孩子自学,又不懂的地方请教同桌或小组同伴。孩子们大多能借助注释学习,并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紧接着我抓住课文第一句以及“聪惠”一词进行教学,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我先问学生“读了课文之后,杨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进而让学生仿说第一句。学生回答了“聪明,随机应变,能言善辩”等,紧接着,我就让他们到课文中去找能体现杨氏子聪明的关键语句。引出这篇古文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就是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杨氏子聪惠在:一是会听能听出孔君平的“话中话”,孔是拿他的姓开玩笑的。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是:你姓杨,“杨梅”也“姓”杨,看来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喽!二是反应快对方话音未落,他就反应过来,“应声答曰”,予以“回敬”。三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您用我的姓开玩笑,我也用您的姓做文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说话练习“如果来的是梅先生李先生龙先生柳先生黄先生,杨氏之子又会怎样回答呢?”将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对“聪慧”的认识更加深入。最后,在学生兴趣黯然时,拓展世说新语中另两个聪慧之语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鼓励感兴趣的孩子去阅读世说新语并且搜集一些精妙的语言。同时,出示一些名人巧妙应答的故事以及网络流行的问答句子,让学生体会机智应答的妙用。教完此文,我更喜欢读古文了。学生们的精彩发言为课堂增色添彩。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有些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51.12-2025道路车辆液化天然气(LNG)燃气系统部件第12部分:铜及其合金管
- GB/T 42125.13-2025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3部分:实验室用热原子化和离子化的原子光谱仪的特殊要求
- 应急安全培训证课件
- 应急安全培训活动课件
- 应急安全培训企业培训课件
- 2024职称计算机考前冲刺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秋季腹泻患儿辅食调整方案与喂养指导
- 非开挖施工合同(标准版)
- 建筑商合同(标准版)
- 租用香菇大棚合同(标准版)
- 中科大计算机网络郑烇课件
- 【教师必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 海南经济特区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课件
-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表
- 公路隧道建设施工技术规范学习考试题库(400道)
- 某水利水电工程二期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
- 塑胶件外观缺陷检验培训
- 剪切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塔吊月检表优质资料
- 污水改排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