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专题5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 (2)_第1页
必修1专题5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 (2)_第2页
必修1专题5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 (2)_第3页
必修1专题5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 (2)_第4页
必修1专题5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第2讲太平天国运动 2 3 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发展和失败1 背景 1 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封建剥削的沉重 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把战争费用和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 更激化了这一矛盾 阶级矛盾的激化 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4 2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 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3 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严重 导致了起义时机的成熟 4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这就为农民起义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5 2 兴起和发展 1 金田起义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1851年 2 永安建制 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 1851年9月 3 定都天京 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1853年 4 全盛时期 1856年 太平军东征 攻破江北大营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6 3 天京变乱 1 原因 定都天京后 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 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以致发生内讧 2 经过 1856年秋 韦昌辉杀掉杨秀清 继而韦昌辉被处死 再是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而率精锐部队出走 3 影响 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出现 国中无人 朝中无将 的局面 给清军喘息之机 乘机再次围困天京 太平天国转入防御阶段 7 4 太平天国防御战 1 新领导核心形成 陈玉成 李秀成被先后封为英王 忠王 担任军事指挥 洪仁玕为干王 总理朝政 8 2 攻势 破江北大营 1858年 陈玉成 李秀成合力解除天京北面威胁 三河镇大捷 陈玉成 李秀成联合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破江南大营 1860年2月 陈玉成 李秀成又破江南大营 李秀成乘胜一直打到上海近郊 9 3 受挫 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 遭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退回苏州 安庆保卫战 1860年 陈玉成与湘军激战数月后失利 1861年秋安庆陷落 天京失去屏障 后来 陈玉成被俘 英勇就义 10 4 失败 1862年春 曾国藩坐镇安庆 统筹策应 清军分路进攻太平军 围攻天京 1864年 洪秀全病逝 7月 天京陷落 11 二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1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1 产生根源 社会根源 鸦片战争后人民深受双重压迫 广大人民无地 少地 负担沉重 历史根源 等贵贱 均贫富 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 阶级根源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提不出新的思想 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 在小农经济基础上追求平等 平均思想 12 2 目的 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建立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 3 内容 13 4 评价 革命性 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的斗争思想 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 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纪 空想性 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 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 社会关系上的人人平等设想 随着太平天国政权逐步的封建化和等级制度的建立也成为泡影 14 落后性 此纲领是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 实际上未超越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 局限性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胜利缺乏牢固的政治 经济和思想基础 不可能提出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 革命的高潮隐含着危机 15 2 资政新篇 1859年 1 社会根源 太平天国政权当时全面衰退 急需改革内政 富国强兵 扭转形势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 初步形成了世界体系 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具体的接触和了解 2 目的 振兴太平天国 改革内政 建设国家 16 3 内容 向西方学习 以法治国 官吏由公众选举 发展工商业 奖励技术发明 开设新式学堂 17 4 评价 革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 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 救国救民的方案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太平天国政权 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进步性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与 天朝田亩制度 相反 18 局限性 从理论上看 它没有涉及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 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 从实践上看 因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 没有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 也缺乏实践的社会 经济和阶级基础 19 5 未能实施的原因 客观原因 太平天国后期 清军对太平天国不断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军事斗争的形势异常紧张 太平天国的领袖无暇顾及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 根本原因 19世纪50 60年代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已开始解体 但其速度异常缓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必需的劳动力 资金 市场等社会条件 中国并不具备 20 重要原因 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 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 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积极作用 21 三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训 意义和新特点1 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1 失败原因 主观方面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不是先进阶级 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 在定都天京后 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 争权夺利 贪图享乐 断送了革命前程 战略上的失误 偏师北伐 孤军深入 犯了兵家大忌 客观方面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22 2 历史教训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它加速了清王朝与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 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 担负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23 3 同以往农民战争相比 在思想上 组织上都高出一筹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对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有深远影响 4 太平天国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 后期又提出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具有进步意义 24 5 19世纪中叶 亚洲出现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太平天国运动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 互相影响 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25 3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 时代背景不同 以往的农民起义都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 还受到外国侵略的影响 2 发动的方式不同 古代有的农民起义也利用宗教发动 但都是中国自身的宗教 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 26 3 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 天朝田亩制度 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 达到了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还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 首先 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其次 太平天国的领袖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 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再次 太平天国运动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配合 共同构成了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27 28 考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发展和失败 1 1 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 29 A 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 鸦片战争进一步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 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 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0 解析 B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建立联系的能力 鸦片战争进一步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 所以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31 1 2 马克思曾指出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 即太平天国运动 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没有英国侵略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B 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 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问题D 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32 解析 B 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大众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阶级矛盾 主要原因是外敌侵略造成的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 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A项因逻辑关系错误而排除 C项不符题意 马克思客观评价了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D项错误 33 考点2 天朝田亩制度 和 资政新篇 2 1 下列 天朝田亩制度 的规定中 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A 凡分田照人口 不论男妇 算其家口多寡 人多则分多 人寡则分寡B 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此 彼此不足则迁此处C 家有婚娶弥月事 给钱一千 谷一百斤 通天下皆一式D 凡当收成时 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 余则归国库 34 解析 D 天朝田亩制度 根据 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和 无处不均匀 的原则 规定以户为单位 不论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这些规定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它根据 人人不受私 物物归上主 的原则 规定每户留足口粮 其余归国库 这种圣库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严重脱离实际 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项符合题意 35 2 2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仁玕在 资政新篇 中大声疾呼 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 学俄罗斯 日本的榜样 因时制宜 取法西方各国的 纲常大典 洪仁玕的这一观点 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是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 是对 天朝田亩制度 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A B C D 36 解析 C 材料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这是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 正确 洪仁玕的 资政新篇 与 天朝田亩制度 在本质上是矛盾的 不正确 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可排除 答案为C项 37 考点3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训 意义及新特点 3 1 马克思1862年在 中国记事 中这样评述太平天国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 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 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 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依据材料 下列理解最确切的是 38 A 太平天国对生产力是一场客观的破坏B 对太平天国应一分为二地评价C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一场有限的历史进步D 以上评述都不确切 39 解析 A 本题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关键是回答对材料即马克思话的理解 而不是阐述个人观点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中国是一种破坏 40 3 2 史载 太平军刚入 南京 城一个月 敌人威胁还未解除 就开始大兴土木 建造天王府 每天征用万余民工 宫中金碧辉煌 重殿叠宇 金龙殿饰以黄金 绘以五彩 光彩夺目 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地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 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 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B 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C 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在入城以前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D 天王府的建造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化遗产 41 解析 B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中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南京后 大兴土木 走向腐败 说明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性 自私性 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 42 3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 波澜壮阔的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 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1860年中国纪事 摘自马恩全集 43 材料三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 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请回答 上述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其各自的认识角度是什么 请为这两种观点阐述各自的理由 44 考点4 八国联军侵华 4 1 德国 前进报 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 铁拳 一文中盛赞它为 神圣的战争 文章说 如果说有所谓 神圣的战争 那么 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 正是这样一个 神圣的 民族战争 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 是指 A 侵华英军B 英法联军C 甲午中日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