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本4黄勋+开题报告.doc_第1页
07本4黄勋+开题报告.doc_第2页
07本4黄勋+开题报告.doc_第3页
07本4黄勋+开题报告.doc_第4页
07本4黄勋+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绥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浅论贾岛对孟郊的文学接受 学生姓名: 黄 勋 学 号: 200751721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07级本科四班 指导教师: 韩鹏飞 职 称: 讲 师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自 2000年到2010年,在中国知网上已经发表了343篇关于贾岛诗歌研究的论文,239篇有关孟郊诗歌的论文 ,关于两人的研究有4篇,这其中既有学术专著,也有期刊论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1)学术专著。房日晰先生的唐诗比较研究,该书对唐代的诗歌进行了比较研究。书中对贾岛、孟郊进行了比较,但是却未贾岛对孟郊的文学接受作研究。 (2)学术论文。李军在2000年第17卷第1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孟郊贾岛诗歌比较研究的文章中,作者从二人的生活经历、诗歌特点及对后世影响等因素分析其诗歌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由此看来研究贾岛对孟郊的文学接受显得很必要。2. 选题的理由,论文研究内容(一)选题的理由在中唐诗坛上向来有“郊寒岛瘦”的称誉,而且作为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二人的诗风十分接近,这与贾岛的文学观念不无关系,因而,研究贾岛对孟郊诗风的接受,其主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贾岛对孟郊的文学接受,能比较系统地研究韩孟诗派的创作手法。作为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贾岛与孟郊的诗风十分接近,因而,研究贾岛对孟郊的文学接受,既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韩孟诗派的艺术风貌,也可以比较深入地理解贾岛的诗歌创作艺术特点。其次,通过贾岛对孟郊的文学接受研究,可以具体了解作家主体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作用。“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可惜李杜死,不见此狂痴。”(戏赠无本二首)由于自身才学以及生活阅历的有限,贾岛没有韩愈的渊博才学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贾岛在文学创作上自然与注重技巧的孟郊,就有了相互契合的创作动机。另外,贾岛对于孟郊十分崇敬,他在诗中赞誉孟郊说:“月中有孤芳,天下聆熏风。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 这也使得贾岛自觉把孟郊视为诗歌创作的榜样。第三,通过贾岛对孟郊的文学接受研究,可以对贾岛瘦劲诗风有一个比较全新的理解。中唐以后大多数诗人都处于穷愁困顿不得志的状况,外部环境没有给他们提供彰显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们常借诗歌来舒解心中愤懑,因此“苦吟”成为大多数诗人创作诗歌的重要方式,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贾岛的诗在晚唐五代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了。总之,贾岛、孟郊都以苦吟诗著称,但二人在诗歌的创作上还是处处体现着贾岛对孟郊的文学接受,并都留下了传世的佳作,也对后代许多失意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题目:浅论贾岛对孟郊的文学教授论文框架结构:第1章 创作动机第1节 困顿境遇第2节 文学环境第2章 诗风承袭第1节 创作手法第2节 艺术风格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1)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二人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系统研究。 (2)从文体学角度,厘清二人在苦吟诗歌创作上的差异和接受。(二)技术路线:笔者拟从二人身世入手,以文学作品解读为基础,对二人的诗歌题材内容和文学创作进行比较细致的探讨。4. 进度安排(1)2010年12月21日2011年1月16日,查找文献资料,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提出开题报告。(2)2011年1月17日2011年2月28日,确定选题素材,分析、筛选已有的文献资料,并尽可能扩充有关的信息资料,撰写论文初稿。(3)2011年3月1日2011年4月1日,完成论文第二稿。(4)2011年4月2日2011年5月14日,论文定稿。(5)2011年5月15日2011年5月31日,论文答辩。5. 指导教师意见: 黄勋同学论文选题为贾岛对孟郊的文学接受,这一选题相对于同类本科生而言,既比较新颖,又具有一定的难度。但黄勋同学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借鉴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理论,对于贾岛的文学创作以及韩孟诗派的总体艺术风格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与梳理。此外,该生在论文开题过程中,对于贾岛的作品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解读。在此基础上,该生对于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选取,都比较稳妥。并且该生在论文写作进度安排以及研究技术路线设置上,都比较科学合理。因此,建议通过该生的开题报告,黄勋同学可以进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