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文献综述 PPT课件_第1页
功能翻译理论文献综述 PPT课件_第2页
功能翻译理论文献综述 PPT课件_第3页
功能翻译理论文献综述 PPT课件_第4页
功能翻译理论文献综述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功能理论视角看戴译本 边城 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OntheTranslationStrategiesandMethodsofCulture loadedWordsinTheBorderTown AFunctionalPerspective 1 ReasonsforDoingThisResearch MainAim Toexplorewhetherthetranslationstrategiesandmethodsofculture loadedwordsinGladysYang sthanlationofTheBorderTown chosenwithintheframeworkofGermanfunctionalism willfacilitatetherealizationoftheintendedpurposeofthetranslation 2 Toanalyzehowthetargettextisabletoarouseforeignreaders intrerestinChineseliteratureandcultureandpromotetheoverseasdisseminationofChineseliteratureandculturewhileestablishinganewimageofChinaintheworld 3 TheRationaland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 DrawinginspirationfromGermanfunctionalism thethesisaimstoexploretheworkabilityoftranslationstrategiesandmethodsofculture loadedwordsinGladysYang sEnglishversionofTheBorderTownfromitsperspective 4 Firstly ThetranslationofbyGladysYangiswellworthresearching BianchengistherepresentativeworkofShenCongwen whoenjoyshighreputationintheliteratureworld Knownasapastoral Bianchengdepictsthebeautifulscenery distinctivefolkloreandlocalcustomsinasmalltowninwestHunanin1930swhenitwaslittletouchedbymercantilismandmodernideology It sfullofstronglocalcultureandpurehumannature 5 Secondly therearefourEnglishtranslationofthiswork includingEmilyPayne sTheFrontierCityin1974 JefferyKinkley sBorderTownin2009andTheBorderTownbyGladysYangin1981 Gladys bilingualandbiculturalcompetenceisarepresentation Gladys sversionbelongstoaninstitutionaltranslationworkwhichhasaclearSkopos whichistakenasatop rankingrule applicabletotheannalysisofGladys TheBorderTown 6 功能翻译理论 7 国外功能派翻译理论研究 一 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二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 总结 8 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德国译学界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对等 成为了翻译研究的中心 功能派翻译理论就是这时兴起并逐步深化 它将研究视线从源语文本转向目标与文本 成为当代德国译学界影响最大 最活跃的学派 9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 赖斯 KantharinaReiss 汉斯 费米尔 HansVermeer 贾斯塔 赫兹 曼塔利 JustaHolzMantari 和克里斯蒂安 诺德 ChristianeNord 等提出的翻译理论 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 functionalcategoryoftranslationcriticism 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 Skopostheorieandbeyond 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 theoryoftranslationaction 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functionplusloyalty 10 1 赖斯与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先导人物是赖斯 她在1971年出版的 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一书中 提出了 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赖斯认为 翻译批评的研究对象不仅只是文学翻译 还应包括其他各种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现象 她将语言的功能总结为三类 描述 表达和诉请 但在现实文本中 语言的三种功能不一定同时出现 同等重要 因此 她又根据文本中主导的语言功能的不同将文本划分为三类 以内容为重的文本 以形式为重的文本和以诉请为重的文本 除了以上三种文本 赖斯还总结了一种语音文本 这种以声音为媒介的文本可以根据其文本功能归属到上述三类文本中去 11 同时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 赖斯还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 她认为 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同时赖斯还罗列了一系列的言内标准和言外标准 用以评价译文的充分性 她在对等的问题上 表现的更为灵活 可以通过适当的删减和补充 最大限度的实现源语文本在目标语中功能的转换 但是 这些翻译思想过分依赖语言学 忽略了文化 译者等其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12 2 汉斯 弗米尔和目的论 赖斯的学生费米尔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 正式提出了翻译 目的论 skopostheory 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 1978 这是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主体理论 也是该理论学派最重要的理论 该理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 目的论关注的是 译作的目的 因为这决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及翻译技巧 功能目的论包含三大规则 目的性规则 翻译中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 连贯性规则 主要强调译文在译入语中的可读性及其交际意义 和忠实性规则 即通常所说的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13 目的论 的翻译即意味着 目标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目的论注重对翻译委托人的考虑 打破了传统只考虑原文作者 译者 译文读者的局限 目的论强调主体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并且认为原文主要发挥提供信息的作用 从而将翻译的焦点由对原文的忠实再现转译到译文的创作 推翻了原文的中心地位 从而树立了译文和译者的中心地位 目的论把翻译看做是一种文化比较 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跨文化交际 把翻译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 其不足之处表现在 对翻译目的的过分强调 强化了对译者和译文的目的 忽视了原文的一些具体特征 很可能造成错译 误译 漏译等 比如 把 格列夫游记 翻译成儿童作品 可能会忽略掉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 14 3 贾斯塔 霍兹 曼塔利和翻译行为 继费米尔提出 目的论 之后 贾斯塔 霍尔兹 曼塔利比弗米尔更进一步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 她以行为理论作为基础 提出了 翻译行为 translationaction 这一概念 曼塔利视翻译为一种跨文化 跨语言的交际行为 而非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 她特别重视对行为参与者 发起人 委托人 译者 译文使用者 信息接受者等 和环境条件 时间 地点 媒介 的分析 她关注译者在以劳动分工为特征的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给予译者威信 使其以跨文化交流专家和客户可靠的合作伙伴身份出现 15 4 克里斯蒂安 诺德与功能加忠诚理论 克里斯蒂安 诺德是德国翻译研究界的领袖人物 1997年 她发表了英语专著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 Func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功能翻译理论解释 该书全面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 同时说明了她本人的功能翻译观点 她把忠诚原作引入功能主义模式 希望解决翻译中的激进功能主义问题 诺德指出 功能主义 翻译理论是指专注于文本和翻译的一种或者多种功能的一种理论流派 Functionalist meansfocusingonthefunctionorfunctionsoftextsandtranslations 16 在 翻译中的语篇分析 一书中 诺德首次提出 功能加忠诚 的概念 功能加忠诚构成了诺德功能主义方法论的两大基础 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目的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 忠诚指的是译者 原文作者 译文接受人及翻译发起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诺德说 忠诚 使译者同时忠于源语和目的语两方面 但不能把它与忠实的概念混为一谈 因为忠实仅仅指向原文与译文的关系 而忠诚是个人际范畴的概念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17 总结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 标志着翻译研究的全面转向 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以及侧重形式的译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译论 这一转向得益于交际理论 行为理论 话语语言学 语篇学以及文学研究中趋向于接受理论的一系列研究性活动 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更大的理论包容性 这使 翻译研究逐渐摆脱了关于翻译转换的静态语言学分类 开始了多元化的翻译批评标准 对世界翻译理论界来说 德国功能学派以巨大的勇气摆脱直译意译和对等理论的束缚 将翻译定义从翻译即文本从原语一一对应地转换为目的语的观点中解放出来 扩展成为翻译行为 包括跨文化的一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转换 把翻译研究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中 功能派翻译理论打破了两千年来的直译意译之争 提出只要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符合交际目标 就可以自由选择翻译方法 因此 译者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甚至与原作者 编辑 客户同等重要 18 同时 功能翻译理论也有其固有的局限 翻译活动的正常情况应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是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 是国际间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是不同民族间人们交往的手段 但如果原作者的个人意志可以被随意歪曲甚至剥夺 原文信息可以任意篡改 允许译者的个人意志无限度地放纵或张扬 其结果必然会影响 甚至破坏文化交流 另外 翻译目的论者主张从宏观上界定翻译 但译者不一定能准确把握译文目的 要么用归化法译为目的语文化 要么用异化法让读者熟悉原语文化 从而忽视了文本的功能问题 19 功能翻译理论 inChina 20 一 背景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 它从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为翻译研究拓宽了研究领域 开辟了新的视角 丰富了翻译的内涵 根茨勒认为 过去二十年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两个极其重要的转变 一是以原文文本为导向的理论研究转变为以译文文本为导向的理论研究 二是翻译培训模式既考虑语言因素的影响 又考虑文化因素的作用 德国功能主义学派是这两个领域的先驱 21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进入中国之初可谓是反应平平 1987年桂乾元首次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介绍到中国 但当时并未引起广大学者的注意 国内第一篇运用该理论指导翻译研究的文章出现于1996年 而第一篇系统介绍该理论的文章则出现在1999年 此间10多年的时间里 我国对这一理论的研究都处于比较沉寂的状态 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当时学术交流途径没有现在这样通畅 便利 另外作为一种外来理论 要想被本土理论界和广大学者所接受 的确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22 到了21世纪 中国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开展起来 2001年到2011年间 关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的文章共计1230余篇 可见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开始逐渐显现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呈现逐年急剧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促成的 一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二是国内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23 张南峰 现任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副教授 OutoftheEndandintoTranslationStudies 张南峰 1995 他介绍了Skopostheory目的论 并肯定了这一理论的学术价值 他认为弗米尔的目的论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加开放的翻译理论 因为目的论的核心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 陈小慰 1995 对目的论进行了简短的评价 在翻译界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 这两位学者对目的论的介绍和评价 推动了功能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到了21世纪 中国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开展起来 24 二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 可以分为理论研究 应用翻译研究 文学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研究 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从整体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5 一 理论研究 据统计 从2001年到2011年的10年间 国内主要从理论角度研究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文章共计189篇 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本身进行介绍 评价的介评文章达到59篇 其中主要介评目的论的有39篇 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介绍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背景 形成和发展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探讨了其对翻译研究产生的影响 加深了我们对该理论的认识和了解 杨英明详细地探讨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理论基础 并用关联理论进行论证 丰富了该理论的内容 意义深远 26 李广荣将功能主义的历史流变划分为萌芽期 确立期和完善期 对这3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翻译思想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结合刘宓庆的翻译理论层次三分法进行了价值评估 分析了该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承接关系及理论完善途径 阐释清晰明确 视角新颖 周宣丰 李茂莉从翻译伦理的角度探讨了诺德的 忠诚 原则 认为 忠诚 原则解决了极端的功能主义理论以及传统译论的 绝对忠实观 赋予了译者动态的权力和伦理规范 提出译者除了要有服务的伦理之外 还应该有再现的伦理 交际的伦理和基于规范的伦理 27 另外 对于该理论的批判性思考也开始逐渐显现 张美芳的 功能加忠诚 介评克里斯汀 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 认为 诺德的理论对翻译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她的功能加忠诚模式虽然 听起来是很完美 但是 要同时忠诚于委托人 原文作者和读者三方面并不容易做到 卞建华在其 对诺德 忠诚 原则的解读 一文中回应了纽马克和图里对 忠诚 原则的批评 认为他们的评判是片面的也相当有失偏颇的 但是同时也认为 译者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对翻译行为参与各方都做到忠诚 忠诚原则并非绝对的 永恒的 法则 陈大亮认为 目的论 表现出很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 目的论者人为地夸大了其理论的应用范围和解释力 把它扩大到文学翻译领域 结果陷入了种种矛盾和困境之中 28 除了述评外 理论研究文章所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 有的学者从功能主义理论角度来探讨翻译行为 翻译现象和影响翻译的因素 有的学者以该理论作参照 来解释国内传统翻译理论思想 或是将该理论与其他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有的学者则探讨该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及应用 有的则阐述该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虽然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但是这也可以证明该理论的理论研究正在日益吸引我们的视线 29 二 应用翻译研究 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角度来探讨应用文体翻译是国内关于该理论研究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据统计共有798篇 其中主要从目的论角度来探讨的达到672篇 综观这些文章 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文体类型涉及广泛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旅游翻译 其次是广告翻译 10电影片名翻译 公示语翻译 字幕翻译 商标翻译 外宣翻译 新闻翻译 网页和说明书翻译 其他还有菜单翻译 法律翻译 歌词翻译 中医药翻译等多种类型 30 二是研究视角呈现多样化 主要从译者地位 原文地位 目的语读者 目的原则 忠诚原则 连贯原则 译文功能 文本类型 翻译标准等多角度来进行探讨 针对各种文体的不同功能和目的 提出了各种具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验证了陈小慰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评价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为一些违反现有翻译标准但却经检验十分成功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还有学者从翻译失误着眼 或运用Nord的翻译失误分析模式 或从目的论出发分析翻译文本中存在的功能性 文化性以及语言性等翻译失误的现象 探讨产生失误的原因 31 三 文学翻译研究 有批评者评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只适合应用文体翻译 不适合文学翻译 诺德曾对此作出了反驳 我国也有很多学者研究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性 他们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出发 通过对单个译本的分析或是多个译本的对比分析 印证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性 讨论了不同的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产生的影响 据笔者统计 关于文学翻译研究方面的论文达到204篇 其中主要从目的论角度出发来探讨文学翻译的达到174篇 论文所选的译本涉及古今中外典籍 名著 诗歌 儿童文学 戏剧等多种类型 而其中 红楼梦 则是学者探讨最多的一个文学作品 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研究该著作的论文达36篇之多 32 总之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文学翻译 不同译者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 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 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呈现出不同的翻译风格 只要能达到其翻译的目的 协调好作者 译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都应认为是成功的翻译 33 四 翻译教学研究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译员培训 是在翻译实践培训中发展起来的理论 诺德宣称 功能主义理论可以涵盖翻译的所有类型 而且对翻译教学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但是国内对该方面的研究相比前述三个方面却严重不足 从我国近10年发表的论文来看 运用该理论探讨翻译教学和译员培训的文章只有41篇 其中关于翻译教材建设方面的仅3篇 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关于教材建设方面的论文数量非常少 但是质量很高 陶友兰 40 以弗米尔的目的论为指导 对中国翻译教材 主要是英汉双语翻译教材 的建设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就如何编写适合翻译专业教学的翻译教材提出了四点建议 高路 41 探讨了编写基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的新型翻译教材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王建国 42 指出了我国传统翻译教材的不足 讨论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给我国的翻译教材编写带来的启示 由此来看 如何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翻译教学 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 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34 总结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 国内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研究范围广 应用文体翻译研究覆盖面宽 虽有批评之声 但涉猎的范围逐渐扩大 研究开展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应用文体研究上 对翻译教学研究尤其是翻译教材研究开展得少 研究目标过于集中 主要集中在目的论 最近10年针对该理论的文章数量已经超过总数的一半 而对功能主义理论的其他内容关注不够 对一个理论的认识应该全面 系统 完善 虽然目的论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 但是其他理论观点与其附加在一起 才是完整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体系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引入 为中国翻译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翻译研究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要对其进行更加系统 全面 深入的研究 明确其适用范围 并与我国的传统理论相结合 真正地 为我所用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5 TranslationofCulture loadedWords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36 Culture loadedWords DefinitionInthelanguagesystem thewordswhichcanbestembodythelanguagecarryingculturalinformationandreflectingthesociallifeofhumanisculture loadedwords 在语言系统中 最能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 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 37 Culture loadedwordsrefertothosewordsorphraseswhichconveyacertainkindofculturalconnotationsorassociationswhichmayormaynotbefoundinotherlanguagesorcultures 文化负载词是最能体现语言中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的词汇 38 InWesternCountries PeterNewmark categorizedculture loadedwordsintofivetypes ecology 生态学 materialculture 物质文化 socialculture 社会文化 organizations customs activities procedures concepts 组织 风俗等 gestures 声势语言学 andhabits 39 MonaBaker eightmethods translationbyamoregeneralword superordinate translationbyamoreneutral lessexpressiveword translationbyculturalsubstitution translationusingaloanwordorloanwordplusexplanation translationbyparaphraseusingarelatedword translationbyparaphraseusingunrelatedwords translationbyomission 省译 translationbyillustration 40 JavierFrancoAixela eleventranslationmethodsofculture loadedwords repetitionorthographicadaptationlinguistic non cultural translationextratextualglossintratextualglosssynonymyLimiteduniversalizationabsoluteuniversatlizationnaturalizationDeletionautonomouscreation 41 EirlysDaviespreservation additionomissionglobalizationlocalizationtransformation creation 42 Althoughtheseresearchershavecategorizedculture loadedwordsandproposedtheirownspecifictranslationmethodsbasedontheirtranslationpractice itisimportanttonotethatfewofthemtriedtoprovidetheoreticalorstatisticalexplanationforthetranslationofculture loadedwords 43 InChina Becauseofthedifficultiesandobstaclesresultingfromthecultural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 especiallyinliteraryworks anumberoftranslatorsandscholarsstartedtoputtheirfocionthetranslationofculture loadedwords Andmanyofthemproposedtheirowntranslationmethodsinthisregard basedontheirrichpracticeexperience 44 WangDongfeng literaltranslationplusannotation intratextualexplication adaptation omission literaltranslation LeJinshengannotationcontextualamplificationparaphraseadaptation 45 XuJuntransliterationliteraltranslationliberaltranslationliteraltranslationplusdenotation GuoJianzhongSLculture orientedTLculture orientedSunZhiliforeignizationfirstfomesticationsecond 46 Alltheaboveconclusions thoughdifferent havebeenreachedfromtheperspectiveoftranslationpractice Andtheseresearchersconcludedtheirtranslationmethodstodealwithspecificproblemsorexpressedtheirtendencytocertaintranslationstrategies buttheseresearchersdidn tprovidetheoreticalexplanationorjustificationfortheirapplicationofcertainstrategiesandmethods Severalscholarstriedtoseekfortheoreticaljustification Forexample ChenXiaoweiintroducedfunctionalismtodefendsometranslationmethods Shebelievedthatbreakingwithequivalencetheories thefunctionalisttheoryopensupanewperspectivetotranslationresearchathome forthetheoryprovidesatheoreticalbasisforsometranslationmethods 47 PreviousStudiesontheTranslationofCulture loadedWordsinGladysYang sTheBorderTownandOtherStories 48 Amongoverseassinologists C T Hsia arenownedChineseliterarycriticandscholar spokehighlyofShenCongweninhisrepresentativeworkAHistoryofModernChineseFiction 1961 JeffreyKinkley 金介甫 publishedTheOdysseyofShenCongwen 1987 whichisregardedasthebestEnglishstudyonShenCongwenandhisworks InChina the1980switnessedtherediscoveryofShenCongwenandtheriseof ShenCongwenCraze whichattractedmuchattentionfromreadersandscholars startinganewliterarytrendofthe root searchingliterature 49 Inthatcase thetranslationresearchonShen sworksbegantoflourish TherearefourtranslatedversionsofhisfamousworksBiancheng whicharefromdifferenttranslatorsanddifferentpublishersatdifferenttime includingEmilyHahnandShingMo lei sGreenJadeandGreenJadein1936 ChingTiandRobertPayne sTheFrontierCityin1947 JefferyKinkley sTheBorderTownin2009andGladysYang sTheBorderTownandOtherStories whichwasfirstpublishedintwoconsecutiveissuesofChineseLiteraturemagazinein1962andthenpublishedinPandaBooksin1981 AndGladysYangisaneminenttranslatorofEnglishoriginwithbilingualandbiculturalcompetence whoworkedfortheChineseLiteraturemagazine agovernment fundedinstitutionatthattime 50 TakingGladysYang sEnglishversionofTheBorderTownandOtherStroiesasacasestudy QiandiscussedthetranslationofChineseculture loadedwordsundertheguidanceofrelevancetheory 钱静一 2012 Andthestrategiesandmethodsusedtotranslatetheculture loadedwordswereelaboratedwiththeguidanceofoptimalrelevance aimingtoprovideanewperspectiveforrenderingsuchwords Withasystematicanalysis itcametotheconclusionthattherelevancetheorycouldbeusedtoguidethetranslationofChineseculture loadedwords andtheselectionoftranslationstrategiesshouldbeinaccordancewiththeoptimalrelevance 51 Huemployedtherelevance theoretictranslationtheorytoexplainthetranslationofculture loadedwordsinBiancheng 胡兰 2012 DifferentfromQian sthesis 2012 Hu sthesisselectedtwoEnglishversionsofBianchengtomakeacomparativecasestudy onefromGladysYangandtheotherfromJeffreyKinkley Inthelightofrelevance theoreticcategorizationoftranslationstrategies namely directtranslationandindirecttranslation thethesisintroducedtheostensive inferentialprocess interpretiveresemblance andoptimalrelevancetocompareandexplainthedifferentchoiceoftranslationstrategiesadoptedbyKinkleyandGladysYang TheconclusionshowedthatKinkleyappliedmoredirecttranslationtoachieveoptimalrelevance whileGladyswasinclinedtouseindirecttranslation 52 Liu sthesiscoveredmoretranslatedworksbyGladysYang mostofwhicharemo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