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消防栓、缓降机的使用方法.doc_第1页
灭火器、消防栓、缓降机的使用方法.doc_第2页
灭火器、消防栓、缓降机的使用方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灭火器使用方法1.拔开安全插栓。 2.拉出喷嘴软管对准火源根部。 3.压下握把并以喷嘴软管对准火源根部左右扫瞄。 4.灭火完毕后注意是否复燃。 5.范例图标 灭火器的认识及正确使用方法灭火器是“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有利工具。据英法两国统计,其初起火灾的8090%都是靠灭火器扑救的。然而在目前国内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员很少,灭火器的有效利用率很低。为此,有必要将正确使用灭火器知识进行广泛宣传,以提高职工群众的灭火技能,使灭火器不在成为“摆设”。一、灭火器的开启方法:1、压把法。这是最常用的开启灭火器的方法。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7150灭火器和部分二氧化碳灭火器都使用这种方法开启。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这几种灭火器提到距火源适当距离后,让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其中,干粉灭火器应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然后拔去保险销,压下压把,灭火器便会喷出灭火。2、拍击法。使用清水灭火器时,在距燃烧物10米处,将其直立放稳,摘下保险销,用手掌拍击开启杠顶头的凸头,水流便会从喷嘴喷出。3、颠倒法。这是开启泡沫灭火器和酸碱灭火器的方法。使用泡沫灭火器时,在距离起火点10米处,一只手提住提环,另一只手抓住筒底上的底圈,将灭火器颠倒过来,泡沫即可喷出;使用酸碱灭火器时,在距起火点10米处,用手指压紧喷嘴,将灭火器颠倒过来上下摇动几下,然后松开手指,一只手提住提环,另一只手抓住底圈,灭火剂即可喷出。4、旋转法。这是开启干粉灭火器棒和部分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方法。使用干粉灭火棒时,左手握住其中部,将喷口对准火焰根部,右手拔掉保险卡,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启旋钮,打开贮气瓶,滞时14秒,干粉便会在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作用下,从喷嘴喷射:当使用旋开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5米处,一只手按住喇叭行喷筒根部的手柄,把喷筒对准火焰,另一只手旋开手轮,二氧化碳就会喷出。这里要特别注意,干粉灭火棒是顺时针方向旋开,而二氧化碳则是逆时针方向旋开。二、灭火器的喷射方法:1、连续喷射。常用的手提灭火器的喷射时间仅有10秒左右,推车式灭火器也仅有30余秒,为充分发挥其效能,一般应集中灭火剂连续喷射。2、点射。各种灭火器中,除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外,大都可用点射方法清理零星余火,以节约灭火剂。在寒冷季节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阀门(开关)开启后,不得时启时闭,以防冻结堵塞。3、平射。这是大部分灭火器的喷射方向。如用干粉扑救地面油火时,要平射,左右摆动,由近及远,快速推进;使用1211灭火器时,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向火源边缘左右摆动,并快速向前推进。4、侧射。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因二氧化碳主要是隔绝空气,窒息灭火,所以喷筒要从侧面向火源上方往下喷射,喷射的方向要保持一定的角度,使二氧化碳能覆盖着火源。大量灭火实验证明,用这种灭火方法,效果很好,如果按照干粉,1211灭火器的灭火方法,向前平推扫射,就很难达到较好的灭火效果。消防栓使用方法:1.打开消防栓箱外盖。 2.取出水龙带,向火场方向展开。 3.结合出水龙口与水龙带(快速接头结合),结合射水瞄子与水龙带(快速接头结合)。 4.持射水瞄子对准火场。 5.开启出水龙口,开始射水。 6.射水瞄子握把旋转,可调整水柱出水或水雾出水。 7.使用消防栓灭火需注意确认火场电源切离。 8.范例图标 避难缓降机使用方法:1.拉升并固定避难缓降机上段立柱。 2.向外展出悬臂,并注意支点端固定妥当。 3.挂上缓降绳索主体。(固定挂环挂上后,应注意将挂勾外套管螺丝锁上,以防固定挂环松脱。) 4.将较长一端载具之套环束带连同绳索环一并抛下缓降机下降空间。缓降机绳索将自然展开。(检视有无下降障碍。) 5.较短一端载具之套环束带,套束于乘载人双臂腋下,束紧扣环置于胸前位置并紧束。(套环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