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 事前准备好说课内容,可以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那么,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部分:1、创设情景、制造声音2、收集事实、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4、欣赏乐曲、思考延伸。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要求,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2、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而对探索性实验在三年级下册部分单元学生才有所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考虑,我对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展开一系列实验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缘由,知道整个的探究过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经过抽象和概括出来的话,学生并不这么认为,有人认为是敲打、碰撞、拍打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已有的经验,他们关注的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所以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为此设计了几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分为实验探究、观察讨论、教学评价三个部分。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科学探究: 1通过探究声音产生缘由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我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猜谜语”的心理特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些物体发声的录音材料,收集一些有关声音的资料。上课伊时,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让学生初步感觉到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此时,老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叫蝉鸣,城里车水马龙的声音。所以声音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再也熟悉不过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现在你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不能自己来制造声音呢?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这些物体事先准备好,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学生肯定会提出许多问题:比如,声音是怎样来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来的?我们怎样才能控制声音等问题。揭示了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分组操作,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首先组织学生观看桌子上许多能够发声的物体,主要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同时适当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接着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实验。 (1)、这些物体你不动它,它会发出声音吗?你能使它们发声吗? (2)、你能用不同方法使某一物体发声吗? 每个学生明确要思考的内容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活动。但是让学生发出声音太简单了!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这里教师应该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后教师做适当的总结:物体静止时都不能发声,对它们进行敲、打、吹、拨就能发出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步步深入。 2、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并做记录,提出假设。 (1)、在教师引导下观察鼓、尺子、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现象的活动。 (2)、学生自主活动:观察其他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作好观察记录。 (3)、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 在活动中教师巡视,关注每一组的研究情况,并适当插入到个别组的研究中。记录各组的研究情况,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说清楚,这个活动有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想到发声物体与振动有关。但是为了科学的严谨性,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进一步验证我们的想法,所以就很自然地提出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的假设。 3、活动:再次利用实验从正反两方面收集事实,验证假设。 (1)使三角铁、音叉、声带等物体发出声音,引导他们通过看、听、摸,甚至用一些间接的方法验证物体发声时确实是在振动。 (2)而后让学生充分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自行设计实验验证。 (3)使原来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从反面验证假设。 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活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是振动了吗?”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通彻。让学生感受积极参与合作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思考延伸 让学生欣赏一首吉他或者口琴等其他乐器弹奏的乐曲,再次体会一下动听的声音。并引导学生乐曲动听是由于声音有高低,让学生思考声音为什么有高低?把课内的研究引向课外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继续下去,逐步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一、说教材 (一)教材体系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与岩石和矿物、认识矿物的性质、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共同组成“岩石与矿物”单元,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地球运动和地表变化”作好铺垫。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通过图片导入,提出问题“对于岩石,你了解多少”?为后面学习岩石的特征,岩石的种类建立联系,作好铺垫;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各种岩石,多角度了解岩石的特征,并对岩石进行分类;第三部分: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岩石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岩石是一种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岩石的特性,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性; 2、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对岩石分类; 3、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 4、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2、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2、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各种岩石 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用岩石村本 2、工具:放大镜、小刀、锤子、滴管、稀盐酸 3、课件 说教法、学法: 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采用看图赏石头设质疑引导提问题 通过学生的观察,了解岩石分布接触自己搜集的实物赏识自然美产生质疑 第二部分:采用设计研究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组织分工分组操作观察讨论组织交流比较分类 第三部分:采用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阅资料 二、教学过程 一、关于岩石的话题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后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欣赏完图片,同学们会产生疑问:这些美丽石头哪来的? 出示另一幅图告诉大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却裸露在外,这种裸露在外的物质,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岩石,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石头都是岩石。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岩石 2、了解学生对岩石的已有认识 学生欣赏自己搜集到的石头 提问:(1)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 通过这个活动了解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调节、调整教学预设的方案。 (2)关于岩石,你还有什么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小说连载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空天火星探测数据传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动物肝脏保健强化剂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保险行业销售总监保险产品销售与市场推广合同
- 上海发票盖章管理办法
- 无人机项目股权转让与无人机应用服务合作合同
- 预付款担保合同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与合作
- 遗体接运与遗体告别仪式全程策划执行合同
- 时尚购物中心门面房屋租赁及品牌推广管理合同
- 专业序列晋升管理办法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T/CECS 10214-2022钢面镁质复合风管
- 学校“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2024年秋季全学期)
- 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超市标准商品分类表
- 《导游业务》教案资料.docx
- 最全的食物相克表(打印版)
- 河南省科技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
- 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方案
- QC课题衬衣小扣外观解析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