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21.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1.1.1信息、数据及数据处理2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31.3 数据模型(Data Model)41.3.1 概念模型51.3.2 常用的数据模型61.4 关系数据库81.4.1 关系数据库的术语和特点81.4.2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运算91.4.3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101.5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111.5.1 数据库技术的研究111.5.2 主要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11第二章 VisualFoxPro6.0概述132.1 VFP概述132.1.1 VFP的启动与退出132.1.2 VFP的用户界面132.1.3 VFP 操作方式142.1.4 VFP文件类型142.2 项目管理器152.2.1 项目管理器的启动152.2.2 项目管理器的组成与功能162.2.3 定制项目管理器1820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内容提要:作为目前流行的优秀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采用了可视化、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大大简化了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从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要学习和使用Visual FoxPro,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为学好、用好Visual FoxPro打好基础。1.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1.1信息、数据及数据处理1 数据与信息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决策依据,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数据是信息的符号化表示。从数据库技术的角度来说,数据是指能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符号,它不仅包括文字、数字,而且还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各种可以数字化的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处理,能对人类计划、决策、管理、行动等客观行为产生影响才成为信息。所以,数据反映信息,而信息依靠数据来表达。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将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操作过程。其目的是获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信息,也就是说数据处理将数据和信息联系在了一起。1.1.2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系统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数据库,顾名思义,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它是按一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存储在计算机外部存储介质上的,有结构的,可共享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结构化好,冗余度小,数据独立性高,共享性高和易于扩充等特点。2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大量描述(建立)数据库、操纵(检索、排序、索引、显示、统计计算等)数据库和维护(修改、追加、删除等)数据库的方法和命令,而且还提供了针对数据库的安全性以及数据库中数据完整性的自动控制功能。比如:Visual FoxPro,SQL Server,Oracle等系统就是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3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数据库系统的目标在于存储和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它主要由数据、硬件、软件和用户四部分构成。 数据:是数据库系统的操作对象,具有共享性、独立性、完整性和集中性四个特点。 硬件:是数据库系统的物理支撑,其中包括CPU、内存、磁盘及I/O设备等。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其中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DBMS,而应用软件是在DBMS的基础上由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开发的应用程序。 用户:指使用数据库的人员,主要有终端用户、应用程序员和数据库管理员三类人员。终端用户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统计等的最终使用者;应用程序员是为终端用户编写应用程序的软件人员;数据库管理员是指全面负责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转的高级人员。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在应用需求的推动下,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四个阶段。1 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的外存储器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设备;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人工管理数据存在以下缺点:(1)数据不独立。由于程序与数据混合在一起,这样就不能处理大量的数据,更谈不上数据的独立与共享,一组数据只能被一个程序专用。另外,当程序中的数据类型格式发生变化时,相应程序也必须进行修改。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n数据集n数据集2数据集1图1.1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2)数据不保存。程序运行时,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程序运行结束后,数据即从计算机中释放出来。(3)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的存取、输入、输出方式由编写程序的程序员自己确定,从而增加了程序编写的负担。在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1所示。2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计算机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信息管理。这时硬件方面已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方面出现了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数据处理方式有批处理,也有联机实时处理。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数据文件和处理数据的程序文件分离,数据文件由文件系统管理,并保证文件能被正确调用。与人工阶段相比,文件系统阶段是有所进步,但还是存在以下缺点:(1)数据独立性差,不能共享,数据冗余度高。数据虽然从程序文件中分离出来,但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只能简单地存放数据,且一个数据文件一般只能被相应的程序文件专用,相同的数据要被另外的程序使用,必须再产生数据文件,这样就产生了数据冗余。应用程序1文件系统图1.2 文件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3数据文件1数据文件2数据文件3(2) 数据文件不能集中管理。由于这个阶段的数据文件没有合理和规范的结构,数据文件之间不能建立联系,使得数据文件不能集中管理,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都得不到保证。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应用程序中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且要设计物理结构。在文件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2所示。3 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用于管理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量急剧增加,对数据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出现了大容量的磁盘,以文件系统为数据管理的方式已不能再胜任多用户、多应用共享数据的需求,一个新的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具有以下特点:(1) 采用合理的数据结构,加强了数据的联系。数据库采用了合理的结构来安排其中的数据,不仅同一数据文件中的数据之间存在特定的联系,各数据文件之间也可以建立关系,这是文件系统不能做到的。(2)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包括物理数据独立和逻辑数据独立。物理数据是指数据在硬件上的存储形式,逻辑数据是指数据在用户面前的表现形式。物理数据的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也就不影响程序的运行;逻辑数据的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也不影响应用程序。这两种数据的独立性有效地保证了数据库运行的稳定性。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n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数据1数据2数据n图1.3 数据库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3)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从整体角度进行组织,数据文件之间存在着联系,因此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共享使用,大大减少了冗余,同时使数据库系统弹性增大,易扩充,可以适应各种用户的要求。(4) 加强数据保护。为适应共享数据的环境,DBMS还提供了数据控制功能,控制功能包括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性和恢复的控制。在数据库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3所示。4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对数据共享的要求日益增强,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是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而是分布于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结点上。虽然各数据在物理上是分开了,但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于使用数据库的用户来说,他不知道也不用知道数据存放的具体位置,逻辑上看起来好象是在集中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加快了数据的流通速度,更加符合今天人们对数据处理的需要。1.3 数据模型(Data Model)模型是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往往比较复杂,把它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通常要先建立模型,用数据模型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在此基础上再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数据模型分为两个层次: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概念模型也称为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数据模型也称结构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1.3.1 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因此概念模型一方面应该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1 基本概念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一个学生、一个老师、一门课程等;实体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关系。如:某学生的一次选课、某老师的教学,某产品的销售等。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为了描述某一实体,我们要给其若干属性。如: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等。 关键字:一个实体的各属性中,可以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关键字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学号是学生实体的关键字;学号与课程号加起来才是学生选课实体的关键字。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如:性别的域为(男,女)。 实体集: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的集合。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就是一个实体集,它指的不只是某个学生,是全体学生的集合。 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及事物间的联系在信息世界里反映为两类联系:一是实体内部的联系,如组成实体的属性之间的联系,二是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又可分为3类: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1:n)、多对多(m:n)。2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E-R方法,是P.P.Chen于1976年提出的。这种方法直接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的联系,然后用E-R图来描述。E-R图的主要成分是实体、联系和属性,其具体表现方式为: 实体: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标明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实体连接起来。 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标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连接有关实体,同时在无向边旁标明联系类型。1) 一对一联系(1:1)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也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一的联系,记为1:1。例如:学校里,一个班级只有一个班长,而一个班长只能在一个班中任职,则班级与班长之间具有一对一联系,如图1.4(a)所示。2) 一对多联系(1: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例如:一个班级中有若干名学生,而每个学生只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则班级与学生之间具有一对多联系,如图1.4(b)所示。3) 多对多联系(m: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 (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图1.4两个实体型之间的三类联系班长班级管理11(a)1:1联系课程学生选修nm(c)n:m联系班级学生从属1n(b)1:n联系例如:一门课程同时有若干个学生选修,而一个学生同时可以选多门课程,则课程与学生之间具有多对多联系,如图1.4(c)所示。E-R方法是抽象和描述现实世界的有力工具。用E-R图表示的概念模型与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独立,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因而比数据模型更一般、更抽象、更接近现实世界。例1.1 在某“学生教学管理系统”中,一个系有若干名教师,若干名学生,每个教师可以开设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可以由若干名教师讲授;每名学生可以选修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也可由多个学生选修。选修系代码学生简历职工号系名姓名性别学号照片性别姓名学分学期成绩课程号课程名授课领导课程教师系1mmnnmn图1.5 E-R实例“系”实体的属性有:系代码、系名;“教师”实体的属性有:职工号、姓名、性别;“学生”实体的属性有:学号、姓名、性别、照片、简历;“课程”的属性有:课程号、课程名、学分。E-R图如图1.5所示。1.3.2 常用的数据模型为了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要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用数据模型来表示。目前比较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其中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是早期的数据模型,也称为非关系数据模型(或格式化数据模型)。按照这三类数据模型设计和实现的DBMS可分别称为层次DBMS、网状DBMS和关系DBMS,相应地存在有层次数据库系统、网状数据库系统和关系数据库系统。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三类数据模型。1 层次模型在层次模型的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实体之间是一种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联系。用树型结构表示,如图1.6所示即为层次模型数据集合的一个例子。其特征是:外语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学院大 学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图1.6 层次模型结构与示例 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没有父结点,它就是根结点。 根结点以外的子结点向上仅有一个父结点,向下有若干子结点。 同层次的结点之间没有联系。层次模型的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层次清晰,各结点之间的联系简单,只要知道每个结点(除根结点以外)的父结点,就可知道整个模型结构。然而层次模型不能直接表示多对多的联系,因而难以实现对复杂数据关系的描述。2 网状模型网状模型是层次模型的扩展,表示多个从属关系的层次结构,呈现一种交叉关系的网络结构,各数据实体之间建立的通常是一种层次不清楚的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联系,如图1.7所示即为网状模型数据集合的一个例子。其特征是: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教 师学 生课 程图1.7网状模型结构与示例 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 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个父结点。 两个结点之间可以有多个联系。网状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在表示数据之间多对多的联系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由于网状模型中子结点与父结点的联系不是唯一的,所以需要为每个联系命名,并指出该联系有关的子结点和父结点,从而使数据结构更加复杂。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20050005张广田男1987-10-111班20050010蜂雪燕女1987-7-21班20050015何芳女1987-5-61班表1.1 关系模型结构与示例3 关系模型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格,即关系模型是用若干行与若干列数据构成的表格来描述数据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每一个这样的表格被称为一个关系。如表1.1所示的表格就是一个关系模型数据集合的例子。20世纪90年代,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流行以后,人们意识到了关系模型的某些缺陷,开始研究面向对象模型。该模型在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对象操作的概念和手段,使数据模型更适用于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这也是数据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1.4 关系数据库1.4.1 关系数据库的术语和特点VFP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的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建立在关系理论基础上的,因而有必要了解关系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术语和基本关系特点。1 关系术语 关系:一个关系就是符合一定条件的一张二维表格,每个关系有一个关系名。在VFP中,一个关系被称为一个表(Table),对应一个存储在磁盘上扩展名为 .dbf的表文件。例如表1.2(a)就是一个关系,其关系名为“dab.dbf”。 元组(记录):表中的一行。 属性(字段):表中的一列。 数据项:行与列的交点的具体值。 候选关键字(候选码):关系中能唯一区分、确定不同元组(记录)的属性或属性集合。例如:学生选课成绩表(学号,课程号,学期,成绩,重考成绩)中学号、课程号共同组成候选关键字。关系中候选关键字可以不唯一,例如:学生(学号,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中有两个候选关键字:学号、身份证号。 主关键字(主码):在候选关键字中选定一个作为主关键字,称为该关系的主关键字。关系中主关键字是唯一的。 外部关键字(外码):关系中某个属性或属性集合并非关键字,但却是另一个关系的主关键字,称此属性或属性组合为本关系的外部关键字。关系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外部关键字实现的。例如:“学生档案表”的主关键字是“学号”,“课程表”的主关键字是“课程号”,而“学生选课成绩表”的主关键字不是“学号”,也不是“课程号”,是“学号”+“课程号”,于是“学号”和“课程号”都是“学生选课成绩表”的外部关键字。 关系模式:是用属性名对关系的描述。其格式为: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n),其中主关键字用下划线表示。例如学生档案表(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专业班级),这里姓名不能作为主关键字(可能有重名)。 关系数据库:若干个关系表的集合,在VFP中用扩展名为 .dbc的库文件把若干个关系表组织在一起,还可以在库文件中建立表之间的联系来方便数据的管理。(a)学生档案表(dab.dbf)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专业班级照片简历20050005张广田男1987-10-11计算机1班genmemo20050010蜂雪燕女1987-7-2计算机1班genmemo20050015何芳女1987-5-6计算机1班genmemo20050020冯艳女1987-9-9计算机1班genmemo20050025陈兴华男1987-2-14英语3班genmemo20050030陈宗贵男1987-7-2英语3班genmemo20050035张伟男1987-3-24英语3班genmemo20050040张光辉男1987-3-7英语3班genmemo20043567那措央中女1986-6-30机械制造4班genmemo20043679邬德斋男1986-4-26机械制造4班genmemo20045643崔婷婷女1986-6-8机械制造4班genmemo20047634冯丽娟女1986-6-30机械制造4班genmemo(b)课程表(kcb.dbf)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必修否001高等数学I8.T.010大学英语12.T.023马列、毛泽东思想理论3.T.030大学计算机基础3.T.033操作系统基础2.F.034PC机原理与应用3.F.(c)学生选课成绩表(xkcjb.dbf)学号课程号学期成绩重考成绩20050010001138.068.0200500100101100.0020050020001145.070.020043567034254.062.020043567033288.0020050025030188.0020050010023198.5020050010030167.0020050005010158.070.020050025034282.0020045643001150.075.520050035023295.5020045643033276.50表1.2 “学生学籍管理”数据库中的三个表2 关系的基本特点学号姓名专业班级专业班级20050005张广田计算机1班20050025陈兴华英语3班表1.3 不是关系的二维表关系虽然类似二维表,但它同传统的二维表又有区别。严格来说,关系是一种规范化的二维表。对于关系规范化的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属性不可再分割,即表中不能再包含表。例如表1.3就不是关系。2)在同一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属性名(字段名)。3)关系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记录)。4)在同一关系中元组及属性的顺序可以任意,任意交换两个元组(或属性)的位置,不会改变关系模式。以上是关系的基本性质,也是衡量一个二维表格是否构成关系的基本要素。1.4.2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运算从一个关系中找出所需要的数据,就要使用关系运算。在关系数据库中常用的基本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和连接等。1 选择(Selection)(记录筛选)对表中行进行筛选。在“学生档案表”中选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结果如表1.4所示。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专业班级照片简历20050005张广田男1987-10-11计算机1班genmemo20050010蜂雪燕女1987-7-2计算机1班genmemo20050015何芳女1987-5-6计算机1班genmemo20050020冯艳女1987-9-9计算机1班genmemo表1.4 选择运算示例在Visual FoxPro 6.0中,选择操作可通过使用命令短语FOR|WHILE条件或设置记录过滤器来实现。2 投影(Projection)(字段筛选)学号姓名20050005张广田20050010蜂雪燕20050015何芳20050020冯艳表1.5 投影运算示例对表中列进行筛选。选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号和姓名,结果如表1.4所示。在Visual FoxPro 6.0中,投影操作可通过使用命令短语FILEDS字段1,字段2,字段n,或设置字段过滤器来实现。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选择和投影经常联合使用,从数据库文件中提取某些记录的某些数据项。以上两个运算都是一目运算,即操作对象只有一个关系,相当于对一个二维表进行切割。但往往实际运用中我们的操作对象不只一个,以下介绍的都是二目运算。3 连接(Join)(表间横向连接)学号姓名课程号成绩重考成绩20050010蜂雪燕00138.068.020050010蜂雪燕010100.0020050010蜂雪燕02398.5020050010蜂雪燕03067.00表1.6 连接运算示例从两个关系中选取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组成新关系。例如我们要了解蜂雪燕的各科成绩。对照表1.2发现“姓名”在表(a) 中,“成绩”在表(c)中,要把两个属性放在一起,必须将“学生档案表”与“学生选课成绩表”按照“学号”属性值相同的条件进行连接, 最后投影出“学号”,“姓名”,“课程号”,“成绩”,以及“重考成绩”,从而产生一个新表,如图1.6所示。1.4.3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1 规范化的必要性学号系名系主任课程号成绩20050010计算机张孟0013820050010计算机张孟01010020050010计算机张孟02398.520050020计算机张孟00145表1.7 学生成绩表关系是一张二维表,它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每个属性不可再分,满足这个条件的关系模式就属于第一范式。那么是不是只满足这一条件就够了呢?看看下面的例子。假设有一个模式,学生成绩(学号,系名,系主任,课程号,成绩),如表1.7所示。这个模式有如下的弊病:1)插入异常:如果一个系刚成立还没收生,或者有了学生但还没选课,那么就无法把这个系及系主任的信息存入数据库(主码是:学号+课程号,主码不可为空)。2)删除异常:如果一个系的学生全毕业了,在删除该系的选课的同时,把这个系及系主任的信息也丢掉了。3)冗余太大:每个系主任的姓名和系名要与该系每个学生的每门课程的成绩出现次数一样多,浪费存储。4)更新异常:由于数据冗余太大,系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否则会面临数据不一致的危险。比如:某系主任更换后,就必须逐一修改有关的每一元组。由于上述的弊病,它是个不好的数据库模式,我们必须进一步分析,将其规范化。2 范式3NF2NF1NF。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要求的,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1NF。在第一范式中满足进一步要求的为第二范式,其余以此类推。对于各种范式之间的联系有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可以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集合,这个过程叫规范化。通常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只要把数据表规范到第三范式就可以满足需要。上述例子规范化后,将一个模式分成三个关系模式:学生(学号,系)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系(系,系主任)这三个模式都不会发生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更新异常,冗余尽可能少。1.5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1.5.1 数据库技术的研究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可以说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数据模型、应用领域、计算机技术。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研究可以说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它重点研究如何构造数据模型,如何表示数据及其联系。数据模型经历了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发展阶段,现在面向对象模型是数据库领域的专家们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应用领域:数据库技术的最初应用领域主要是信息管理领域,如政府部门、工商企业、图书情报、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教育科研等各行各业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事实上,只要有大量的数据要管理或者需要有大量数据支持的工作,都可以使用数据库。 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通过将计算机技术的一些研究领域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很多新的数据库系统。例如,将数据库技术与分布式处理技术相结合,则产生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将数据库技术与并行处理技术相结合,则产生了并行数据库系统;将数据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则产生了知识库系统和主动数据库系统;将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则产生了多媒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和模糊技术相结合,出现了模糊数据库系统等。1.5.2 主要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下面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1 Web数据库因特网即国际互联网,采用统一的网络协议将全世界的计算机联成网络。最初它只能提供事先制作好的静态信息,后来,人们为了从因特网上得到动态的、实时的信息,则将数据库技术引入因特网,从而有了Web数据库。因特网是一种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称B/S)模式,这种模式现在也广泛应用于一般的网络系统。所以,Web数据库不仅仅是因特网上的数据库的一种称呼,也是B/S模式应用的数据库。2 面向对象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是将面向对象思想应用于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研究思路:一是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研究,以求建立全新的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二是以SQL为基础,扩充关系数据模型,支持面向对象思想,建立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3 并行数据库并行数据库系统的思路是通过充分利用并行计算机的处理机、硬盘等硬件设备的并行数据处理能力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4 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库不仅可以存储和管理文字和报表数据,还可以存储和管理如声音、图片、动画等各种媒体的数据,这种多媒体数据库可以支持广泛的应用。5 工程数据库主要用于管理工程数据,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过程中使用的数据,以及设计的图纸、工艺流程等数据的存储和管理。6 辅助决策支持早期的模型库、方法库和现在广泛讨论的数据仓库技术都是用于辅助决策支持的。7 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库人工智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研究机器智能和智能机器的高科技学科,它需要大量的演绎和推理规则的支持,这无疑又为数据库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通过将人的知识抽象化、条理化,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知识库,从而使数据库智能化。以上只是概括介绍了一些数据库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实际上还远远不止这些,数据库技术和相关技术的结合还可以有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1.5.3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数据、计算机硬件和数据库的应用,联合推动着数据库技术与系统的发展。数据库要管理的数据复杂度和数据量在迅速增长;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仍然实践着摩尔定律;数据库应用迅速向深度、广度扩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数据库的应用环境,向数据库领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这些因素的变化推动着数据库技术的进步,数据库技术发展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四高”,即DBMS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可伸缩性和高安全性。 Visual foxpro 6.0概述 第二章 VisualFoxPro6.0概述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VFP的用户界面、操作方式和VFP系统环境的设置;二是项目管理器的功能与使用方法。2.1 VFP概述VFP数据库是一个32位关系型数据库,主要用于Windows环境。由于VFP需要很少编程就可以建立一个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所以在众多的数据库软件中,VFP脱颖而出,成为一种通用的数据库软件。利用VFP可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用户界面,在用户界面中可以放置各种控制部件,如命令按钮、图形、图片、图表等,从而设计出完全图形化的界面,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2.1.1 VFP的启动与退出VFP的启动与Windows环境下其他软件的启动一样,而VFP系统的退出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其中常用的有如下几种:(1)在VFP主窗口,单击【文件】【退出】菜单项,退出系统;(2)单击VFP主窗口的关闭按钮,退出系统;(3)在【命令】窗口输入QUIT命令并回车,退出系统。(4)单击主窗口左上方的控制图标,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关闭】,或者按Alt+F4键,退出系统。2.1.2 VFP的用户界面VFP的用户界面由主窗口与命令窗口两大部分组成。分别完成显示命令执行结果与输入命令的功能,如图2.1所示。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命令窗口状态栏图2.1 VFP 用户界面2.1.3 VFP 操作方式VFP为用户提供了以下四种工作方式:1 菜单(工具按钮)方式该方式是指利用系统提供的菜单、工具按钮、对话框等进行交互操作。其突出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直观,不需记忆命令格式,是初学者常用的一种工作方式。但其不足之处是操作步骤较为繁琐。2 命令方式所谓命令操作方式是指在命令窗口中键入一条命令就可以操作数据库。命令操作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直接操作的手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命令和函数,有效地操纵数据库。但需要熟练掌握命令和函数的细节。3 工具方式VFP提供真正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工具,使用它的各种向导、设计器和生成器可以更简便、快捷、灵活地进行应用程序开发。4 程序执行方式所谓程序执行是指将命令编写成一个程序,通过运行这个程序达到操作数据库的目的,解决一些实际应用系统。2.1.4 VFP文件类型VFP文件类型多而繁杂,其中常用的文件类型有:数据库、表、项目、表查询、视图、连接、报表、标签、程序、文本、表单、菜单等。表2.1列出了VFP中常用的文件类型。文件类型扩展名说 明数据库文件.DBC数据库文件.DCT数据库备注文件数据表文件.DBF数据表文件,用于存储数据的二维表.FPT表备注文件,存储备注型和通用型的字段数据,系统自动产生项目文件.PJX通过项目文件,实现对项目中其他类型文件的组织,.PJX为项目文件,.PJT为项目备注文件.PJT程序文件.PRG命令文件,用于存储用VFP语言编写的程序.FXP为编译生成的目标文件,用于存储编译好的目标程序的文件索引文件.IDX用于存储只有一个索引标识符的单索引文件.CDX用于存储具有若干个索引标识符的复合索引文件表单文件.SCX用于存储表单信息,.SCX为表单文件,.SCT为表单的备注文件.SCT报表文件.FRX用于存储报表格式信息,需和数据文件一起使用.FRT用于存储报表文件的备注文件,系统自动产生标签文件.LBX用于存储标签信息标签文件.LBT用于存储标签文件的备注文件,系统自动产生菜单文件.MNX用于存储菜单格式,,.MNX为定义文件,.MNT为定义备注文件.MNT.MPR用于存储根据菜单定义文件自动生成的程序文件,其中.MPR为源程序,.MPX为目标程序。由菜单设计器产生。.MPX查询文件.QPR查询程序文件.QPX查询程序文件编译后的文件视图文件.VUE用于存储程序运行环境的设置应用程序文件.APP,用于存储应用程序文件文本文件.TXT用于供VFP与其他高级语言交换数据的数据文件可执行文件.EXE用于可执行应用程序文件格式文件.FMT用于屏幕的输出格式文件内存变量文件.MEM用于保存已定义的内存变量表2.1常用的文件类型2.2 项目管理器在 Visual FoxPro应用系统开发中,一般利用Visual FoxPro的项目管理器来集成管理和集成开发应用系统。Visual FoxPro项目管理器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管理器,利用它开发者不仅可以用简便的、可视化的方法来组织和处理表、数据库、表单、查询和其他文件,实现对文件的创建、修改、删除等操作;还可以在项目管理器中将一个项目有关的所有文件集合成一个在VFP环境下运行的应用程序,或者编译(连编)生成一个在Windows中可以直接运行的.EXE文件。在开发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使用项目管理器:一种方法是先创建一个项目文件,再使用项目管理器的界面来创建应用系统所需的各类文件;另一种方法是先独立创建应用系统所需的各类文件,再把它们一一添加到一个新建的项目文件中。对于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开发者的个人习惯。2.2.1 项目管理器的启动在VFP中,创建一个项目就是创建一个项目文件。项目文件的扩展名为.PJX,用来存放与该应用项目有关的所有数据、文档、类库、代码及相关对象的联系信息。创建项目文件有两种方法: 【文件】【新建】 【新建文件】可以快速建立一个项目管理器结构,但没有任何文件。 【文件】【新建】 【向导】 则是使用应用程序生成器生成一个项目和一个VFP应用程序框架。2.2.2 项目管理器的组成与功能项目管理器为数据提供了一个组织良好的分层结构视图,是VFP开发人员的工作平台,若要处理项目中某一特定类型的文件或对象,可选择相应的选项卡,若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可选择对应的命令按钮。项目管理器主要由文件选项卡、分层结构视图、命令按钮三大部分组成。下面分别介绍这三大部分,最后谈谈在项目管理器中的文件共享。1 选项卡项目管理器有6个文件选项卡,其中【数据】、【文档】、【代码】和【其他】5个选项卡用于分别显示各种文件选项,【全部】选项卡用于集中显示文件选项卡中的所有文件。在建立表和数据库以及创建表单、查询、视图和报表时,主要处理【数据】和【文档】选项卡中的内容,对系统开发者而言将要用到所有选项卡。1) 【数据】 选项卡:包括一个项目中的所有数据数据库、自由表、查询和视图。 数据库:由数据表组成,表间通常由公共的字段建立相互关系。为了支持这些表和关系,用户也可以在数据库中,建立相应的视图、连接、存储过程、规则和触发器。 自由表:不是数据库的一部分,如果需要可以将自由表加入到数据库中,使其成为数据库的一个表;也可以从数据库中移出来,再次成为自由表。 查询:用来实现对存于表中的特定数据的查找。通过查询设计器,用户可以按照一定的查询规则从表中得到数据。 视图:执行特定的查询,从本地或远程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允许用户对所返回的数据进行修改。视图依赖数据库而存在,并不是独立的文件。2) 【文档】选项卡:包含了处理数据时所用的三类文件,输入和查看数据所用的表单、打印表和查询结果所用的报表及标签。3) 【类】选项卡:使用VFP的基类就可以创建一个可靠的面向对象的事件驱动程序。如果自己创建了实现特殊功能的类,可以在项目管理器中修改。只需选择要修改的类,然后单击【修改】按钮,将打开【类设计器】。4) 【代码】选项卡:包括三大类:程序、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应用编程接口)库、和应用程序。图2.2 项目管理器5) 【其他】选项卡:包括文本文件、菜单文件和其他文件,如位图文件.bmp、图标文件.ico等。6) 全部选项卡:以上各类文件的集中显示窗口。往往一个项目中涉及的各种文件较多,以防混淆,VFP在项目管理器中提供了文件的说明和路径。例如,在“学生学籍管理”项目的【数据】选项卡中,当选中一个具体文件(如数据库“学生学籍管理”中的表“dab”)时,项目管理器的底部会给出相应的说明与路径。如图2.2所示。图2.3 文件说明对话框为开发的应用程序组件添加说明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基础培训试题及答案
- 城市燃气管道新建和更新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理科专业基础试题及答案
- 植物基础试题及答案详解
- 城区支线管网改造提升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城区支线管网改造提升项目商业计划书
- 航空航天行业员工社保及航天技术合同书
- 离婚房产分割与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教育补偿协议范本
- 夫妻离婚车辆处置方案及后续责任承担协议
-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与保密合同-正式文本
- 管理者角色认知与转换课件
- 五牌一图(完整版)
-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全册整套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23322-2018 纺织品 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 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材料(生产过程及结果)课件
- 政策评价-卫生政策分析课件
-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含逐差法)
- 饮食习惯与健康
-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